临床解剖学实验课分组6组
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

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解剖学基本术语,如骨骼、肌肉、器官等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人体的主要骨骼结构,识别并了解其功能。
3. 学生能够概述人体的主要肌肉群,了解其位置和功能。
4.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如消化、呼吸、循环等,并理解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正确进行骨骼和肌肉的绘图。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型、图像和实物,进行人体结构的识别和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和健康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人体结构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 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提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视。
3. 学生通过学习解剖学知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理论课程,结合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解剖学基础。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解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 骨骼、肌肉、器官的定义及功能- 人体解剖位置的描述2. 骨骼系统- 骨骼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主要骨骼的识别及功能,如颅骨、脊椎、四肢骨等3. 肌肉系统- 肌肉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主要肌肉群的识别、位置及功能,如四肢肌肉、躯干肌肉等4. 器官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主要器官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协调作用5. 解剖学实践操作- 骨骼、肌肉、器官模型的观察与分析- 骨骼和肌肉绘图技巧- 器官系统的实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解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骨骼系统概述第二课时:主要骨骼的识别及功能,肌肉系统概述第三课时:主要肌肉群的识别、位置及功能第四课时:器官系统概述,消化、呼吸系统第五课时:循环、泌尿等器官系统,解剖学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生物学》(初中版)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内容列举:1.3.1 骨骼与肌肉;1.3.2 器官系统;1.3.3 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解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解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引言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能至关重要。
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解剖学优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掌握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结构;3.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关联;4.培养学生的解剖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3.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结构;4.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通过投影仪或电视等工具,展示人体解剖学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解剖学知识。
2.问题导向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剖学的关键概念和术语,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解剖实习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际操作,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人体解剖学结构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解剖学的学习话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 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的分类等。
- 逐步介绍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并结合图示讲解。
- 重点介绍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结构,注重培养学生对解剖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3.问题讨论(20分钟)- 播放一段与解剖学相关的临床案例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问题思考。
-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问题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
4.实践操作(30分钟)- 到解剖实验室或相应实践场所,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解剖操作,观察和学习人体内部结构。
解剖学实验报告-总解析

《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实训)指导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前言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
主要项目要求如下: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细胞基本组织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1)第二部分运动系统实验二骨和骨连结,躯干骨及其连接 (4)实验三颅骨及其连接 (7)实验四四肢骨及其连接 (9)实验五骨骼肌 (11)第三部分消化系统实验六消化管 (13)实验七消化腺 (15)第四部分呼吸系统实验八呼吸系统 (17)第五部分泌尿系统实验九泌尿系统 (19)第六部分生殖系统实验十男、女性生殖系统 (21)第七部分循环系统实验十一心的位置、外形 (23)实验十二传导系统和血管 (25)实践十三体循环——动脉血管 (27)实践十四体循环——静脉血管 (29)实践十五肺及肺循环 (31)第八部分感觉系统实践十六感觉器——视器 (33)实践十七感觉器——听器、皮肤 (35)第九部分神经系统实践十八中枢神经系统 (37)实践十九周围神经系统 (39)第十部分内分泌系统实践二十内分泌系统 (41)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并熟悉上皮组织的特点,重点是比较几种上皮组织的细胞组成。
临床解剖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临床解剖学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临床解剖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XXX实验报告撰写人:XXX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基本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形态、功能。
2.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理解临床解剖学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学实验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学实验3. 人体血管系统解剖学实验4.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实验5. 人体内脏器官解剖学实验三、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解剖学实验(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识别骨骼名称、形态、位置。
(2)学习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等。
(3)了解骨骼在人体运动、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2. 肌肉系统解剖学实验(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识别肌肉名称、形态、位置。
(2)学习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功能。
(3)了解肌肉在人体运动、姿势维持等方面的作用。
3. 血管系统解剖学实验(1)观察人体血管标本,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名称、形态、位置。
(2)学习血管的连接方式,如动脉、静脉的分支、吻合等。
(3)了解血管在人体物质运输、营养供应等方面的作用。
4. 神经系统解剖学实验(1)观察人体神经系统标本,识别神经名称、形态、位置。
(2)学习神经的连接方式,如神经节、神经丛等。
(3)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感觉、运动、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5. 内脏器官解剖学实验(1)观察人体内脏器官标本,识别器官名称、形态、位置。
(2)学习器官的结构、功能。
(3)了解内脏器官在人体生理、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观察骨骼标本,掌握了人体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了解了骨骼的连接方式和作用。
2. 肌肉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观察肌肉标本,掌握了人体肌肉的名称、形态、位置,了解了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功能。
3. 血管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观察血管标本,掌握了人体血管的名称、形态、位置,了解了血管的连接方式和作用。
4. 神经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观察神经系统标本,掌握了人体神经的名称、形态、位置,了解了神经的连接方式和作用。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课程简介《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
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
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
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
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
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
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解剖学课程标准

《解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特点,以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要为依据,在反复研究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的基础上,确立课程设置要强调整体,突出人文,注重应用,服务临床,从有利于教师把握和控制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发,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融为一体,彻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多学科繁多的知识有机结合,密切联系、精简优化,减少重复内容和教学时数,真正体现为后继课程服务。
护理实用人体学是护理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在于使护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为学习其他护理课程奠定必要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人体基础为主线,以专门化方向共同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
通过观察标本、模型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人体基础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性质人体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育以及体内物质代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传统课程中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内容。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高等护理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护理专业相关课程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从事临床护理和保健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护理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整体性。
护理实用人体学是护理专业,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解剖课骨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的命名、分类和基本形态。
3. 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
4. 熟悉骨骼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骨学实验指导书4. 骨学模型五、实验步骤1. 骨骼标本观察(1)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区分中轴骨和四肢骨。
(2)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
(3)观察骨骼的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
2. 骨骼命名和分类(1)学习骨骼的命名规则,掌握骨骼的命名方法。
(2)根据骨骼的形态和功能,将骨骼进行分类。
3. 骨骼模型观察(1)观察骨骼模型的形态和结构。
(2)结合图谱和标本,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4. 骨骼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1)了解骨骼的生理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等。
(2)学习骨骼在临床上的应用,如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六、实验结果1. 观察到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中轴骨和四肢骨。
2. 掌握了骨骼的命名和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命名骨骼。
3. 熟悉了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了关节的基本结构。
4. 加深了对骨骼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理解。
七、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人体有何重要性?骨骼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持、保护、运动等生理功能。
骨骼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身体结构,维持身体形态。
(2)保护内脏器官,防止外界伤害。
(3)参与运动,实现人体活动。
(4)储存钙、磷等矿物质,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2. 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是如何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与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以下是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骨折: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
(2)骨质疏松:骨骼矿物质含量减少,导致骨骼强度降低。
3.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预防和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骨骼锻炼,提高骨骼强度。
临床医学学生本科课表

临床医学学生本科课表
一、基础医学课程
1.解剖学
2.生理学
3.药理学
4.病理学
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6.病理生理学
7.药理病理学
8.医学遗传学
二、临床医学课程
1.内科学
2.外科学
3.妇产科学
4.儿科学
5.神经病学
6.精神病学
7.传染病学
8.耳鼻喉科学
9.眼科学
10.口腔科学
11.皮肤性病学
12.核医学与影像诊断学
13.全科医学
三、医学实验与实践
1.基础医学实验课程
2.临床医学实验课程
3.医学影像技术实践
4.医学实验室诊断实践
5.临床技能培训实践
6.临床实习实践
7.公共卫生实践
8.预防医学实践
9.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10.临床见习实践
11.临床实习实践与训练
12.专业实践活动
四、医学人文与伦理
1.医学伦理学课程
2.医学人文课程
3.医患沟通与交流课程
4.医疗法律法规课程
5.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课程
6.社会医学课程
7.医学心理学课程
8.公共关系学课程
9.社会工作课程
10.人文素质培养课程
11.人文素养提升课程
12.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如艺术欣赏、音乐欣赏等)等。
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导论
2.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础
3.环境卫生学与职业病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63001
外科学(普外)
谢鹏
10863002
外科学(普外)
郭恒文
10863003
外科学(普外)
候玉龙
10863004
外科学(普外)
张智斌
10863005
外科学(普外)
付先东
第三组
10863006
外科学(普外)
何振涛
10863007
外科学(普外)
何震
10863008
外科学(普外)
高佳
10863009
徐微微
10853018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徐海波
10853019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刘晓宇
10853020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尹东升
1085302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仲恒
10853022
内科学(肾病)
张威
10853023
内科学(肾病)
刘璇
10853024
内科学(肾病)
刘文思
10853025
内科学(传染病)
宋红梅
10853026
内科学(消化系病)
迟男男
10853027
内科学(呼吸系病)
李树民
10853028
内科学(呼吸系病)
梁姗姗
10853029
内科学(心血管病)
刘洋
10853030
内科学(风湿病)
刘红
10853031
内科学(心血管病)
张玉卓
第二组
10853032
内科学(血液)
马丽洁
10853033
10853010
内科学(消化系病)
车立昱
10853011
内科学(消化系病)
刘鸿玲
10853012
内科学(消化系病)
马明江
10853013
内科学(消化系病)
黄波
10853014
内科学(消化系病)
唐丽欣
10853015
内科学(消化系病)
王晓磊
10853016
内科学(消化系病)
张楠
10853017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内科学(传染病)
王琳
10853034
内科学(消化系病)
邓瑞
10853035
内科学(风湿病)
何惠忠
10853036
内科学(呼吸系病)
董亮亮
10853037
内科学(心血管病)
罗雪
10853038
内科学(消化系病)
董慧慧
10853039
内科学(血液)
倪健
10853040
内科学(风湿病)
严俊
10853041
外科学(神外)
崔大勇
10863036
外科学(神外)
何伟明
第四组
10863037
外科学(神外)
刘尧发
10863038
外科学(神外)
朱子煜
10863039
外科学(整形)
田波
10863040
外科学(普外)
徐超
10863041
外科学(普外)
魏微微
10863042
外科学(泌尿外)
陈大印
10863043
外科学(泌尿外)
李洪涛
10873040
眼科学
李娟
10873041
眼科学
凌晨
10873042
眼科学
孙志丽
10873043
眼科学
李云鹏
10873044
眼科学
李思佳
10873045
眼科学
陈小龙
10873046
眼科学
穆敬中
10873047
眼科学
顾瑛男
10873048
眼科学
宾戈
10873049
耳鼻咽喉科学
栾毕奇
10873050
10873014
神经病学
于佳楠
10873015
神经病学
冯楠楠
10873016
神经病学
曹兵
10873017
神经病学
刘擎
10873018
神经病学
董建阳
10873019
神经病学
张彦
10873020
神经病学
张金秀
10873021
神经病学
田嘉莹
10873022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毛丽媛
108730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麻醉学
廉明宇
10873061
麻醉学
宋依娜
10873062
麻醉学
高骞皓
10873063
麻醉学
陈祥剑
10883021
外科学
孙鹏
10883022
外科学
崔延昆
10883023
外科学
李伟东
10883024
外科学
郝鹏
10883025
外科学
邵帅
临床应用解剖实验课分组
共分六组
授课时间:
第一至四组12月23日下午、12月25日上午、12月27日下午、12月30日下午
第五至六组12月24日下午、12月25日下午、12月28日下午、12月31日下午
授课地点:解剖学馆(具体教室由授课教师通知)
第一组
10853001
内科学(心血管病)
杨益鹏
10853002
耳鼻咽喉科学
勾晶
10873051
耳鼻咽喉科学
李蔷薇
10873052
耳鼻咽喉科学
吉雷
10873053
耳鼻咽喉科学
吴昌林
10873054
耳鼻咽喉科学
薛佳
10873055
麻醉学
郝畅
10873056
麻醉学
张强
10873057
麻醉学
陈国志
10873058
麻醉学
韩忠宇
10873059
麻醉学
王春华
1087306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崔利军
1085305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辛庆刚
10853051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刘洋
10853052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吴野环
10853053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刘媛
1085305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徐磊
1085305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李静亚
10853056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赵程峰
10853057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王爱梅
10863053
妇产科学
梁健
10863054
妇产科学
肖晓超
10863055
妇产科学
宋思幽
10863056
妇产科学
曲春尧
10863058
妇产科学
张伟娜
10863059
妇产科学
王晶
10863060
妇产科学
赵蕾
10873001
儿科学
国添玉
10873002
儿科学
姚双
10873003
10863018
外科学(骨外)
徐军
10863019
外科学(骨外)
刘明
10863020
外科学(骨外)
赵鹏
10863021
外科学(骨外)
宿献伟
10863022
外科学(骨外)
韩耀坤
10863023
外科学(骨外)
孙月钊
10863024
外科学(骨外)
宋智奇
10863025
外科学(胸心外)
陈磊
10863026
外科学(胸心外)
10873032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包晓媛
1087303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王晓慧
1087303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信天游
10873035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么荣荣
1087303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张代辉
1087303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徐驰
第六组
10873038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孙鸣
10873039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内科学(肾病)
卢文婷
10853042
内科学(传染病)
薛川
10853043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王海娇
10853044
内科学(风湿病)
刘超
10853045
内科学(心血管病)
于祎
10853046
内科学(呼吸系病)
王桂丽
10853047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宋福祥
10853048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刘鹏
10853049
内科学(心血管病)
王艳
10853003
内科学(心血管病)
郭继芳
10853004
内科学(心血管病)
谢立超
10853005
内科学(心血管病)
纪东华
10853006
内科学(血液系病)
张振宇
10853007
内科学(呼吸系病)
穆晓春
10853008
内科学(呼吸系病)
王宽
10853009
内科学(消化系病)
栾宏辉
吴亚梅
1087302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刘静
10873025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李冬玲
1087302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张静
1087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