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
傣族舞教学大纲

傣族舞教学大纲傣族舞是中国云南省傣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傣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鲜明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观众和舞蹈爱好者的眼球。
本文将为您介绍傣族舞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民族舞蹈。
一、教学目标傣族舞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使其能够自如地表达傣族舞的特点和魅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熟练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2. 理解并表达傣族舞的情感和意境;3. 提升舞蹈的协调性和肢体表达能力;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傣族舞教学内容的全面准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以下是傣族舞教学的内容要点:1. 基本舞蹈动作:傣族舞有丰富的基本舞蹈动作,包括手臂的划拳、揉手、托手等动作,以及身体的扭转、转身、踏步等动作。
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动作。
2. 舞蹈组合:学习者在熟练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后,将学习如何将这些动作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舞蹈编排。
通过模仿和练习,学习者将掌握傣族舞的基本编舞技巧,并能够自主创作简单的舞蹈片段。
3. 舞蹈情感表达:傣族舞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服饰等元素来传递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学习者需要通过体验和理解傣族的文化背景,以及与舞蹈的情感大致相符的心理感受,来更好地表达舞蹈的内涵。
4. 舞台表演技巧:傣族舞一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舞台表演技巧,比如队形的调整、角度的把握、舞蹈道具的运用等,来提升舞台表演的效果。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舞台搭建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舞台表演环境。
三、教学方法傣族舞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适用于傣族舞教学的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总学时数:18 学分:1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字东玉编制时间:2014年9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中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性课程,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多方面的问题。
民族文化传播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性课程,就课程本身的性质而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以专题性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任务是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趣。
二、总体教学目标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门重要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理念,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的介质,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通过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对民族文化传播,尤其是云南民族文化传播一定了解,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绪论民族文化传播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互动过程,因此,文化对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与传播是相互作用和交叠的。
本次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概念做一个梳理,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传播形式。
第一章__民俗学概论

《中国民俗学》
乌丙安 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第一章 民俗学概论
一、什么是民俗学? 民俗学——folklore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的 民——folk(民众、民间)
俗——lore(风俗、知识、学问)
(一)“民”
1、民——民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代表人:格林兄弟(德国) 民俗学学科的创始人
一、中国民族概述
(四)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一、中国民族概述 (五)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民族精神。
民俗学
参考书目
《中外民俗》
吴忠军 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民俗学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六、东南、中南地区民俗风情 1学时 七、汉民族民俗风情 1 学时 八、印度民俗风情,吉普赛民俗风情 1 学时 九、俄罗斯民俗风情 1 学时 十、欧洲民俗风情 1学时
民族与民俗
一、中国民族概述 (一)、民族的本义
中国民族学大家林耀华先生就认为:我国 “民族”一词的使用是“受日语的影响,日人用 汉字联成‘民族’一词后,我国又从日语引入”。 日语的“民族”一词是对ethnic group的翻译, 是指“従来、共通の出自・言语・宗教・生活様 式・居住地などをもつ集団とされることが多か った”,也就是传统上具有相同语言、宗教、生 活模式和居住地的共同体。而日本的民族定义是 中国南齐书列传三十五《高逸传· 顾歓传》中“今 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 所谓“民族弗革”,“系指国人的族属未变,而 所谓族属即华、夷之分。”民族仅仅指中原和江 东的汉族。从南齐书体现出来的南北朝民族观念 跟华夷之辨的汉本位有关,是要求对汉民族文物、 衣冠、风俗、礼法的保持。
云南地方文化教育教案

云南地方文化教育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云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掌握云南地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品味教学内容第一课:云南地方文化概述1.介绍云南地理位置和特点2.介绍云南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3.介绍云南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第二课:云南的传统节日1.介绍云南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2.分析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3.探讨传统节日对云南人民的影响第三课:云南的传统艺术1.介绍云南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2.分析传统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欣赏云南传统艺术表演第四课:云南的传统建筑1.介绍云南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点2.分析传统建筑的结构和装饰艺术3.参观云南的传统建筑第五课:云南的传统美食1.介绍云南的传统美食,如过桥米线、烤全羊等2.分析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3.品尝云南的传统美食教学方法•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云南地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云南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观摩法:带领学生观摩云南传统艺术表演和传统建筑。
评价方式•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云南地方文化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展示云南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云南地方文化资料:提供云南地方文化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第一课:云南地方文化概述1.引入:展示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图片和视频。
2.讲解:介绍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云南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云南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总结:总结云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第二课:云南的传统节日1.引入:展示云南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
2.讲解:介绍云南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并分析其起源和意义。
3.观摩:带领学生观摩云南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民族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用英语了解拉祜族、基诺族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字、语言文字、节庆、服饰、饮食、景点等, 并且学会介绍这些信息,了解与婚姻相关的人类学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历史、文字、语言文字、节庆、服饰、饮食、景点。 教学难点:由于生词较多,需要教师对部分生词进行处理来扫清阅读障碍;信息量大,因此需要教师有侧 重的处理不同部分;提炼核心段落的信息,帮助学生口头概括重要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用英语了解傣族、哈尼族族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字、语言文字、节庆、服饰、饮食、景点等, 并且学会介绍这些信息,了解与宗教相关的人类学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历史、文字、语言文字、节庆、服饰、饮食、景点。 教学难点:由于生词较多,需要教师对部分生词进行处理来扫清阅读障碍;信息量大,因此需要教师有侧 重的处理不同部分;提炼核心段落的信息,帮助学生口头概括重要文化常识。
教学资源
教学用具:图片、视频、PPT 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同伴活动和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图 The Culture of Hani Nationality
热身 class
整体阅读
重点梳理
输出活动
首先学生做展示汇 报。
通过整体阅读来 了解各个部分的 重要知识点;
通过细读找出并勾画重 要文化常识和高频词汇。
6
7. The Culture of Naxi and Pumi Nationality
教材版本: 《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 宋丽英 教师姓名:熊莺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材分析
该课程是外语学院英语(师范、非师范)三年级的一门任意选修课,旨在向学生介绍云南特有民族文化 知识,教会学生用英语介绍各民族文化,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

《云南民族文化》课程简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云南民族文化【英文名称】Yunnan ethnic culture主要内容简介:《云南民族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就文化的特征、形成和规律。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形成及普遍规律。
本门课程是针对旅游从事者所开设的综合性素质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材:施惟达,段炳昌编着,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黄光成着,云南民族文化纵横探,科学出版社,2007年01月2、杨志明等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3、和少英等编着,云南跨境民族文化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05月《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云南民族文化【英文名称】Yunnan ethnic culture【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时】54学时【学分】 3学分【所属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修订日期】2011年9月30日【教学对象】大四学生【修/制订人】【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云南民族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就文化的特征、形成和规律。
教学目标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形成及普遍规律。
本门课程是针对旅游从事者所开设的综合性素质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云南民族文化现象、解决云南民族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课件-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课件PPT

第三单元 好大一个家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云南简介
云南简称“滇”。 云南山河壮丽,自 然风光秀美,是国 内外闻名遐迩的旅 游胜地。云南是我 国少数民族最多的 省份,风俗民情丰 富多彩,拥有丰富 的旅游资源。云南 还素有“植物王 国”,“动物王 国”, “药材之乡 “的美誉。
哈尼族蘑菇房
拉祜族桩上竹楼
彝族土掌房
阿昌族 白族 布朗族 布依族 傣族
pō
德昂族 独龙族 哈尼族 回族 景颇族
hù
基诺族 拉祜族 满族 苗族 蒙古族
纳西族 怒族 水族 藏族 佤族
yí
lì sù
瑶族 彝族 壮族 普米族 傈僳族
白族
彝族
藏族
回族
傣族
纳西族
满族
苗族
傣族竹楼
苗族吊脚楼
傣族曼飞龙塔
傣族竹楼
பைடு நூலகம்
苗族吊脚楼
大理崇圣寺三塔
幼儿园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教案

幼儿园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况;2.学习少数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文化特色;3.了解多元文化,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照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在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照片等多媒体素材来吸引和激发幼儿们的情感认知,使他们对进入此次课堂感到兴趣。
Step 2:介绍少数民族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多元文化(4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照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幼儿们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理位置、人口比例、民族服饰、节日庆典、婚俗等特点,并引导幼儿们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尊重、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
Step 3:手工制作少数民族物品(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将各式各样的文化制品和材料放在教室里,让幼儿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制品,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创意创作自己的文化物品,如手工彩旗、手工小鼓、盆栽等,并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幼儿们做出更好的制品。
Step 4:分享学习到的知识(1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来报告自己制作的文化物品,并让学生分享他/她所了解到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并鼓励他们互相认识和分享,从而更好地了解、尊重和探索多元文化。
Step 5:总结(1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并指导他们思考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美,让学生意识到,尊重多元文化,并探索多元文化中的美,是一个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教学策略:多媒体素材教学策略、手工创作教学策略、学生分享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总结报告以及课堂互动,老师可以评估孩子们学习的情况,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自如、学习情趣更浓郁。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以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扬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云南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本课程通过研究和介绍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语言、艺术、宗教、习俗、节庆、服饰、手工艺及建筑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云南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熟悉云南民族的各类风俗民情,培养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实用型的旅游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内涵,了解和认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生存环境;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的分类特点和文化价值,包括各民族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叙事长诗、歌谣谚语;云南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云南民族的原始宗教及人为宗教;云南民族的生产、饮食和人生礼仪习俗;云南民族的节日类型及其文化意义;云南民族的服饰类型和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云南民族的各类手工节品及其传承与发展;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意蕴及民居建筑和宗教建筑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理论性相对较弱,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文化的适用性及应用性。
2、本课程综合性较强,需要相关的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及建筑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的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应适量补充相关的知识,以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教学过程中配合图文声像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4、有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材每章都附有思考题、案例分析和附读文献等,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同时还可增加案例分析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本课程建议教学学时为36个学时。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概述一、民族与民族文化的内涵二、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三、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4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一、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二、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三、云南民族的传说与故事四、云南民族的叙事长诗五、云南民族的歌谣与谚语4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一、云南民族音乐二、云南民族舞蹈三、云南民族绘画五、云南民族雕塑4第四章云南的宗教文化一、原始宗教二、人为宗教四、宗教文化与艺术5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一、生产习俗文化二、饮食习俗文化三、人生礼仪习俗4第六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一、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二、云南民族节日的文化意义4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一、氐羌族系服饰类征二、百越族系服饰类征三、百濮族系服饰类征四、苗瑶族系服饰类征六、云南民族服饰的多重文化意蕴5第八章云南民族的手工艺文化一、陶石工艺二、铜银锡工艺三、木竹工艺四、纺织(染色)工艺五、云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目录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第三节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第一节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节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第三节云南民族的传说和故事第四节云南民族叙事长诗第五节云南民族的歌谣和谚语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第二节云南民族音乐第三节云南民族舞蹈第四节云南民族雕塑第四章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第一节原始宗教第二节人为宗教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一节生产习俗文化第二节饮食习俗文化第三节人生礼仪文化第六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第三节云南民族节日的文化意义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氐羌族系服饰类征第三节百越族系服饰类征第四节百濮族系服饰类征第五节苗瑶族系服饰类征第八章云南民族的手工艺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陶石工艺第三节铜银锡工艺第四节木竹工艺第五节纺织(染色)工艺第六节云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概念;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个性特征;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云南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多种族群的迁徙、交汇、碰撞,是众多云南民族形成的条件,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形成的条件;掌握云南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掌握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概念;(二)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概念及特点,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
第一节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民族文化的内涵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1、自然地理环境2、特定的历史条件3、特别的统治方式第三节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1、多样性2、乡土性3、和容性4、稀有性5、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性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内容要求全面覆盖。
(二)考试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云南民族语言的内涵特点及其种类,掌握云南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了解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发展过程,掌握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代表作品,深刻理解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歌谣与谚语的文化价值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对云南民族语言的内涵及其文化价值的理解;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二)难点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化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语言的内涵特点、种类、及其文化价值;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以及歌谣与谚语等各类文学作品。
第一节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1、云南民族语言文字概述2、云南民族语言的特点3、云南民族文字的种类4、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价值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学1、神话与史诗2、传说和故事3、叙事长诗4、歌谣和谚语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1、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内涵和价值2、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种类3、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化价值和意义。
(二)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著者:普学旺梁红/编著出版年:2000年8月第1版书名:《奇异独特的信息符号-----云南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云南各民族的乐器及其分类情况;掌握云南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乐曲;了解民歌的内涵、特点及种类;掌握云南民族舞蹈的的代表作品;掌握美术的内涵,云南民美术的种类及各类的代表作品,特别是沧源崖画、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青铜艺术品、丽江壁画、大小二爨碑、《南诏画卷》、《张胜温画卷》、剑川石窟等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掌握云南著名的民族乐器、乐曲、舞蹈、绘画、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
(二)难点对云南各民族著名的乐器、乐曲、舞蹈、绘画、雕塑艺术代表作品丰富多彩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各类艺术作品,如:乐器、乐曲、舞蹈、绘画及雕塑等。
第一节云南民族音乐1、民族乐器2、民族乐曲3、民歌第二节云南民族舞蹈1、东巴舞谱2、彝族舞蹈3、白族舞蹈4、其他民族舞蹈第三节云南民族美术1、绘画2、雕塑3、剪纸和文身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范围要求全面覆盖。
(二)、考试题型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六、主要参考书著者:吴学源/编著出版年:2000年12月第1版书名:《滇音荟谈-----云南民族音乐》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著者:王清华/编著出版年:2000年8月第1版书名:《浪漫的云霞-----云南民族舞蹈》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著者:杨雪吟/编著出版年:2000年8月第1版书名:《彩云之容-----云南民族美术》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第四章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云南民族原始宗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掌握原始宗教的种类,各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在云南的传播、发展状况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云南民族原始宗教内涵,云南各民族的原始宗教种类及其表现形式;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简况,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宗教在云南的传播情况、特点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各类人为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云南的发展传播情况及其特点。
第一节原始宗教1、原始宗教的内涵2、原始宗教的种类第二节人为宗教1、佛教2、道教3、基督教4、伊斯兰教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内容要求全面覆盖。
(二)考试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著者:李国文/编著出版年:2000年12月第1版书名:《通向彼岸的桥梁-----云南民族宗教信仰》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云南民族习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生产习俗文化、饮食习俗文化和人生礼仪习俗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及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云南民族习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二)难点生产习俗文化、饮食习俗文化和人生礼仪习俗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格传承的生产、饮食和人生礼仪等方面的习俗文化。
第一节概述1、民族习俗文化的含义2、特点第二节生产习俗文化1、采集渔猎2、农耕第三节饮食习俗文化1、云南民族的传统食物品种2、独特的烹制方法3、饮酒习俗4、饮茶的习俗5、饮食中的礼仪第四节人生礼仪习俗文化1、诞生礼2、成年礼3、恋爱习俗4、婚礼习俗5、葬礼习俗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范围要求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