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北省邯郸市2018级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A. 削弱王国势力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平息诸侯叛乱D. 恩泽贵族子弟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选项A,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使得王国的土地和势力范围不断缩小,从而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排除选项B。
选项C,``推恩令’’是预防性的措施,旨在通过削弱王国势力来防止诸侯叛乱,而非直接平息已经发生的叛乱,故排除选项C。
选项D,恩泽贵族子弟''只是推恩令’’的一个表面现象,其背后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故排除选项D。
因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A. 削弱王国势力。
2、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 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B. 呈现出“单极世界”格局C. 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 实现了世界持久和平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可以逐一分析选项内容:选项A,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其他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则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故A项正确。
选项B,虽然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他国家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世界并未完全形成“单极世界”格局,故B项错误。
选项C,“多极化”趋势是在冷战期间就已经出现,并在冷战后继续发展,但并未完全实现多极化格局,故C项表述不准确,错误。
选项D,冷战结束后,虽然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世界并未实现持久和平,故D项错误。
2018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
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
上述材料反映了A.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D.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25.东汉末年,刘备集团向朝廷上奏进刘备为王的《汉中王劝进表》中,其中官员劝进顺序上,以朝廷先为册封的马超和朝廷认同的许靖等人为前,而军功上位的赵云等人在后。
由此,说明该时期A.中央权力较为强大B.看霞正统政治地位C.实行重文抑武政策 D.科举制度步入瓦解26.表2为南宋绍罴年问舶入及其他岁入状况分析表2中的南宋政府各项收入的对比,最准确的是A.南宋海外贸易地位重要B.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C.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D.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27.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
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在家乡联合族人、聚众而居,引起地方官员不满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
上述材料说明A.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B.明代市民阶层不断发展与壮大C.王阳明心学成为反专制的学说D.明朝政府加强思想观念的控制28.表3为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的总估计表(单位:个)该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A.面临列强大量资本输出B.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近代工业的规模比较小 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9. 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a民部、五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方面积板从褰囤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一.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基层未实现国共合作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中共掌握革命领导权30. 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产生冲突。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
”据此可知当时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2.下面是东汉崔塞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D.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3.汉至隋唐,弹琴的儒者多是经过世族家教门风滋养、承续累世经学的贵族,“琴者,禁也”和“以琴正心”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这表明A.儒者通过琴理以期提高个人素养B.儒学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结合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世家大族是传承经学的主体4.在唐贞观、永徽时期,永业田只有五品以上勋官和“家贫卖供葬”及“狭乡乐迁就宽者”的一般百姓方可货卖;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田令》又增补了“流移者(包括未经政府批准的流亡人户)”也可货卖。
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C. 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5.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
像日本这样登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人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
”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6.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的统计图(单位:万贯)。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4.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25.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
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
这说明()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26.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27.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28.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29.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
陈独秀强调的是()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30.1926 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
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邯郸市2022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认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后世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据此可知()A.甲骨文的发现推动了考古学发展B.小篆改变了甲骨文基本结构C.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D.汉字的构成形式渐趋于单一2.下表为秦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简表。
表中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项目秦朝汉朝疆域东至大海,南至象郡,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黄)河西设郡,西域设西域都护国家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汉族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生了异变B.区域民族关系走向了缓和C.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加强D.中国辽阔的版图基本奠定3.据记载,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饮茶方法是“煎茶”。
煎茶所用的茶料是精工细作的茶饼。
煎茶前,先将茶饼炙烤,再用茶碾或研钵粉碎,细箩筛选,茶末的色泽与细度犹如“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再将茶末放进沸水中煎煮,方可饮用。
据此可知,唐代()A.农业和手工业实现了结合B.制茶工艺特色鲜明C.农业生产商品化特征明显D.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微信搜《高中答案公众号》4.2002年,山东岱庙出土了一幅宋代捶丸石刻(如下图所示),相对于其他球类游艺,捶丸运动量小、娱乐性强,是宋时妇女儿童中极为流行的游艺娱乐活动之一。
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

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
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
由此可见A. 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 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 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 抑商思想影响渐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打击和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反映了战国时期抑商思想的影响逐渐扩大。
选项D符合题意。
秦简收录的两则魏律条文,并不直接说明魏律成为秦吏的准绳,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抑商思想,没有涉及强制耕战的内容,故B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以吏为师的政策,故C项错误。
2、《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 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B. 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 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D. 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司马迁到淮阴后,听取了当地人的口述,并亲自查看了韩信母亲的坟墓,从而验证了口述内容的真实性。
这体现了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的史学方法。
因此,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
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
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 加强了君主集权B. 促进了阶级流动C. 消除了门第观念D. 激化了政治矛盾答案:B解析:唐代科举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坛,这反映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方面的作用。
因此,B项正确。
材料内容并未直接涉及君主集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
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历史答案

-、选择题
::I : I : I : I : I : I�I : I : I : I:I�I�I�I�I�
1.B 解析:从西周形成的世卿世禄制到战国 对士的普遍重用,体现了贵族政治逐渐崩溃,故选B项。 A项 不符合史实,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家国体制,故排除C项;王位世袭制 在古代王朝始终 存在,战国时并没有消失,故排除D项。
8.C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 十八周岁以上且居住在山东省者具有选举资格 ”“ 妇女比例不少于10 %'"'《山 东省人权 保障条例》 ”“《减租减息暂行条例》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从政治、经济等各方 面调动民众参加抗战的积极性,有利千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 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保 障妇女的参政权利仅是对材料的部分片面解读,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6.C 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国内纸张尺度混乱,纸业质量参差不齐、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故选C 项。 大众报业的发展因之造纸业的发展,但与纸张标准不统一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纸张标准不统 一 与军阀割据无关,故排除B项;" 阻断了” 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三个事件都是由千东北地区局势的变化而引起的,故选B项。 中日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故 A项错误 ;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故排除C 项;国民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排除D项。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1页(共3页)
2.C 解析:《九章算术》的内容和农书的内容基本涉及衣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从而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 位,故选C项。 汉代科技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民的智慧,A项排除;B项源于国家力扯的支持,材料体现 不出,排除;D项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排除。
河北省邯郸市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邯郸市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6页。
第II卷7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耍求的。
2021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是世界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可分为风烛荒漠化、土壤盐渍荒漠化、冻融荒漠化,水独荒漠化等类型。
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1所示。
结合图1回答1 ~ 2题.1. 从图文中可知,在我国A. 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现象B. 东部地区荒漠化比西部地区严重C. 海拔越高,风蚀荒漠化越严重D. 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 甘肃省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 风烛荒漠化、冻融荒漠化B. 风蚀荒漠化、土壤盐渍荒漠化C. 冻融荒漠化、水蚀荒漠化D. 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荒漠化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回答3~4题。
3. 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A. GIS、 RSB. GPS,GISC. RS、 GPSD. RS、 GPRS4. 图2中bl、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A. 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 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C. 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 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咨读某农场气候要素图(图3),回答5 ~ 6题5. 该农场所处的干湿地区和农业耕作制度分别为A. 湿润地区;一年二熟B. 半湿润地区;一年一熟C. 半干旱地区;二年三熟D. 干旱地区;一年一熟6. 在该农场A. 由于雨热同期,所以比较适合种植棉花B. 农作物适应寒冷气候,农处活动不受寒潮影响C. 春季气温回升快,容易出现春旱问题D. 夏季降水比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图4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4回答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