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总结,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件(最齐全)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件(最齐全)
生态环保
利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等,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建筑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混凝土结构由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组 成,通过浇筑和振捣成型,具有较高 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种建 筑类型和规模,如住宅、办公楼、桥 梁等。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包括良好的 抗压性能、防火性能、耐久性和稳定 性等,但同时也存在自重大、施工周 期长等缺点。
钢结构
钢结构是一种轻质高强的建筑结构类型,具有较好的塑性和 韧性。
有限差分法
介绍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离散化、差分方 程建立和求解等,以及如何运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结构分析 和设计。
离散元法
介绍离散元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离散化、接触模型 和求解算法等,以及如何运用离散元法进行岩土工程和地 质工程的结构分析和设计。
结构设计软件介绍
AutoCAD
介绍AutoCAD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绘图、编辑、标注和输出等,以及如何在建 筑结构设计中运用AutoCAD进行绘图和建模。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件
目录
• 建筑力学基础 • 建筑结构类型 • 建筑结构设计 • 建筑结构抗震 • 建筑结构加固与维护 • 建筑力学与结构发展趋势
01
建筑力学基础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基本概念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处 于平衡状态的科学。在静力学中 ,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静力学基本原理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数值模拟技术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精 细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和精度。
智能化施工
通过BIM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 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 施工质量和效率。

建筑力学与结构3

建筑力学与结构3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3、强度指标
比例极限P:应力与应变服从虎克定律的最大应力 弹性极限e:只产生弹性变形,是材料处于弹性变形 的最大应力。 屈服极限S:表示材料进入塑性变形。
强度极限b :表示材料最大的抵抗能力。
衡量材料强度的两个指标: 屈服极限S; 强度极限b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一)内力的概念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与质点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叫内力。
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并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区别:外力是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作用力, 包括约束反力。)
对构件来说,内力的增大是有限度的,当内力超 过限度时,构件就会发生破坏。所以研究构件的承载 能力必须先分析其内力。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变形的相关概念: (1)完全弹性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若将 外力去掉,物体又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2)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 若将外力去掉,恢复原状的部分变形为弹性变形,而没有 恢复原状的部分变形为塑性变形。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1)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 2)剪切变形 3)扭转变形 4)弯曲变形 5)或上述变形的组合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目 •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录 •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第五节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 第六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物体的简化模型,根据具体情形可分为刚体和变形体。
解: max
FN max A

(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总结,推荐文档

第四章楼梯1.按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不同将楼梯分为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

2.阳台,雨篷,屋顶挑檐等是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悬挑构件。

第五章抗震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d,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km<d<300km),和深源地震(d>300km)。

3.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行波称为体波。

面波:在地球表面传播的行波称为面波。

4.地震灾害会产生: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和次生灾害。

5.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规范》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以下四类: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属于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8.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两阶段”第一水准:当遭受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到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能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产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盐酸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9.基底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隔震技术的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水平刚度低且具有一定阻尼的隔震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或底部结构之间实现柔性连接,使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和加速度大为降低,并由此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对强烈地震的防御能力。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新上篇)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新上篇)
的作用线通过矩心。
W
42
2、力偶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
个平行力组成力偶。对物体产生转动效 应。
F
d
W
F’
43
力偶矩 力偶的转动效应用
力偶矩表示,它等于 力偶中任何一个力的
大小与力偶臂d 的乘
积,加上适当的正负 号,即:
MFd
力偶的图例
W
44
力偶系的合成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一组力偶称为一个 力偶系。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一个合力
W
46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的一般简化结果为一个主矢 R
和一个主矩M。当物体平衡时,主矢和主矩必须
同时为零,即:
X 0
Y 0
M 0
这三个平衡条件是互相独立的,对于一个研 究对象可以求解三个未知力,且最多求解三个未 知力。
W
47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压缩 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
按受力和构造特点不同,建筑结构分为 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大跨结构等。其 中大跨结构多采用网架结构、薄壳结构、 膜结构及悬索结构。
W
4
➢ 建筑结构的功能
结构的功能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 久性。
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耐久 性。(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标)
一、概念
1、轴力 杆件在轴向拉 F
伸或压缩时,截面 上的内力与杆件的 F
m F
m
N
轴线重合,故称为 轴向内力,简称轴 力,用N表示。且
N
Fx 0
F NF0
拉为正,压为负。
NF
W
52
2、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弯曲的概念:杆件受到垂直于杆轴的外

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力学与结构
内,互相平行的力系
•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三用静力平衡方程求支座反力 • 1解除支座,用支座反力代替
• 2画脱离体图,将荷载和未知的支座反力分别标出
• 3列静力平衡方程,求支座反力 • 四叠加原理
• 结构在多个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某一量值(反力、内力、应力、变形等) 的大小,等于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该量值的代数和
M M1
M1 P
M1 0
2
(Q Q1 )dx
在集中力作用点,剪力突变!弯矩不变
dx Q Q1
Q Q Q1 0
Q1 0
Q
M0
M M 0 M M1 Qdx 0
M1 M 0 Qdx
qa 2
3a A 2 M 0 : Y a qa qa 0 A B 2
B a
q a
C
3 YB Y Y qa A A 2 (负号表明力方向与标注相反) 5 YB qa 2
A右截面
B左截面
B右截面
qa 2 MA右
A
A YA
qa
2
MB 左 B a
受力分析的步骤
• 1、确定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 2、先画主动力,明确研究对象所受周围的约束,进 一步明确约束类型,什么约束画什么约束反力。 • 3、必要时需用二力平衡共线、三力平衡汇交等条件 确定某些反力的指向或作用线的方位。 注意:(1)受力图只画研究对象的简图和所受的全部力; (2)每画一力都要有依据,不多不漏;(3)不要画错力 的方向,反力要和约束性质相符,物体间的相互约束力要 符合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 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结构 • 分三种类型: • 杆系结构—组成杆系结构的构件是杆件。杆件的 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 薄壁结构--组成杆系结构的构件是薄板。薄板的 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小于它的另外两个方向的尺 寸。

建筑力学总结

建筑力学总结

建筑力学总结一、建筑力学概述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和破坏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稳定性等方面。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建筑力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建筑结构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条件和受力情况。

其中,平衡条件包括平衡方程、支反力平衡、杆件内部受力平衡等;受力情况包括弯曲、剪切、轴向拉伸或压缩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荷载情况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三、动力学动力学是建筑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规律。

其中,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振型等;响应规律包括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地震、风荷载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四、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建筑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其中,承载能力包括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抗压承载力等;变形能力包括刚度和变形限制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常见结构类型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拱形结构、索结构和悬索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由水平和垂直杆件组成;拱形结构则是一种受压弯曲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索结构则是由钢缆组成的轻型建筑,适用于大跨度场馆等。

六、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力学来说至关重要。

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和砖块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七、总体设计流程建筑力学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荷载;选择结构类型和材料;进行设计计算;进行模拟分析;进行结构优化和验算等。

八、实际应用建筑力学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房屋建筑、桥梁、隧道、大型场馆等。

在这些工程中,建筑力学的应用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九、结语建筑力学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它涉及到静力学、动力学和稳定性等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荷载情况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并考虑材料特性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力学与结构
欢迎来到建筑力学与结构的世界!一个广泛的专业,以建筑的结构及其结构的力学和动力学运动为研究焦点。

本质上,建筑力学与结构是一门以研究物体受力行为为主题的工程科学分支。

它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对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结构设计、结构模拟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等。

一般来说,建筑力学与结构研究有两个基本方面:结构研究和力学研究。

结构研究旨在确定建筑物的负重结构,并且为优化结构的工作提供基础。

它主要涉及结构类型、线路及构件的性能等问题的研究。

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分析与计算。

它旨在探索结构在力学条件下的特性及其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研究分支及其应用极为广泛,这使得这一领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比如,在结构设计方面,该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

通过力学模拟方法,建筑工程师可以对建筑物在负载作用下的变形、重心变化等进行计算,从而设计出有效的结构系统。

建筑师也利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建筑的力学要素,设计出结构外型更美观、具有更强稳健性的建筑物。

此外,在建筑力学与结构领域,还有许多新兴技术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运动学分析、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

总之,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研究范围广泛,具有很强的发展前景。

它既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力学依据,又能够推动建筑结构的技术创新,
有助于满足当下社会的不断变化的创新需求。

建筑力学与结构第三章

建筑力学与结构第三章

V=12KN/m 2 2 3m
1.5m
B RA =15KN RB =29KN RB
P=8KN
V1 M1
根据1-1截面左侧的外力计算V1 、 M1
V1=+RA-P =15-8 =+7KN
根据1-1截面右侧的外力计算V1 、 M1
RA
M1 =+RA· (2-1.5) =15· 0.5 =+26 KN· 2-P· 2-8· m
求图示简支梁1-1、2-2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P=8KN V=12KN/m
2 1
A
2m 1.5m
1
2 3m
B
1.5m
RA
1.5m
解:由 M B 0得 由 M A 0得
RB
RA =15KN RB =29KN
请思考: RB还可如何简便算出?
P=8KN
A RA
2m 1.5m
1 1 1.5m
M
各种形式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图
载荷情况
无载荷(q=0)
剪力图
V﹥0 V﹤0
弯矩图
V﹥0 V﹤0 尖角 突变m V﹤0 V﹥ 0
均布载荷(q=c)
V﹤0 V﹥0
P m
C
突变P C 无变化
C
简易法绘制内力图的一般步骤:
(1)求支反力。 (2)分段:凡外力不连续处均应作为分段点, 如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处,均布荷载两端点等。 (3)定点:据各梁段的内力图形状,选定控 制截面。如 集中力和 集中力偶作用点两侧的截面、 均布荷载起迄点等。用截面法求出这些截面的内力 值,按比例绘出相应的内力竖标,便定出了内力图 的各控制点。 (4)联线:据各梁段的内力图形状,分别用 直线和曲线将各控制点依次相联,即得内力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楼梯1.按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不同将楼梯分为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

2.阳台,雨篷,屋顶挑檐等是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悬挑构件。

第五章抗震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d,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km<d<300km),和深源地震(d>300km)。

3.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行波称为体波。

面波:在地球表面传播的行波称为面波。

4.地震灾害会产生: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和次生灾害。

5.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规范》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以下四类: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属于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8.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两阶段”第一水准:当遭受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到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能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产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盐酸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9.基底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隔震技术的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水平刚度低且具有一定阻尼的隔震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或底部结构之间实现柔性连接,使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和加速度大为降低,并由此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对强烈地震的防御能力。

在许多应用实例中,隔振器是安装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的,因而又称其为基地地震。

10.隔震结构体系基本特征:A.隔震装置须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

B。

隔震装置应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

C.隔震装置具有水平弹性恢复力。

D。

隔震装置具有一定的阻尼和效能能力。

第六章砌体结构设计1.砌体结构的优点1)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节约水泥和钢材2)砌体结构构件具有承重和围护双重功能,且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使用年限长,维修费用低。

砌体特别是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

3)砌体结构房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程总造价低,而且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局部的破坏不致引起相邻构件或房屋的倒塌,对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的抵抗能力较强。

4)砌体结构的施工多为人工砌筑,不需模板和特殊设备,可以节省木材和钢材,新砌筑的砌体上即可承受一定荷载,因而可以连续施工。

5)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2.砌体结构的缺点1)砌体结构自重大。

一般砌体的强度较低,建筑物中墙、柱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较多,是引起结构自重大的原因。

因此,应加强轻质高强砌体材料的研究,以减小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

2)砌筑砂浆和砖、石、砌块之间的黏结力较弱,因此无筋气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低,抗震及抗裂性能较差。

因此,应研制推广高黏结性砂浆,必要时采用配筋砌体,并加强抗震抗裂的构造措施。

3)砌体结构砌筑工作繁重。

砌体基本采用手工方式砌筑,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广砌块、振动砖墙板和混凝土空心墙板等工业化施工方法,以逐步克服这一缺点。

4)砖砌体结构的黏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砌块,煤矸石砖、页岩砖、粉煤灰砖等黏土砖的替代品。

5.烧结普通砖的规格尺寸为240mm*115mm*53mm6.砂浆包括纯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黏土砂浆、石膏砂浆(前面两个含水泥)7.砌体的受压破坏特征三个阶段:一、属弹性阶段:此阶段裂缝细小,未能穿过砂浆层,如不继续增加压力,单块砖内的裂缝也不继续发展。

该阶段横向变形较小,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二、若荷载不增加维持恒值,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临近破坏三、荷载增加不多,而裂缝发展很快,并逐渐形成上、下贯通到底的通长裂缝,发生明显的横向变形,向外鼓出,导致失稳而破坏。

8.单块砖在砌体中的受力特点:1)砖块处于局部受压、受弯、受剪状态2)由于砖和砂浆受压后的横向变形不同,砖还处于侧向受拉状态3)竖向灰缝的应力集中9.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1)块材的强度和块材的形状砌体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单块砖内发生很大的受剪应力,是砌体产生贯通的竖向裂缝,因而分成几个小立柱以致最后失稳破坏,而并不是每块砖被压碎,即砖的抗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所以砖砌体对砖强度的要求除了抗压强度外,还有对抗弯强度的要求。

砖的形状越整齐,规则,表面越光滑受力越均匀,砌体的抗压强度也越高。

另外,砖的厚度增加,会增加其抗弯强度,同样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

2)砂浆强度等级和砂浆的和易性、保水性砂浆的强度等级越高,不但砂浆自身的承载能力提高,而且受压后的横向变形变小,可减小或避免砂浆对砖产生的水平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

由此也可以看出,砂浆的强度等级对砌体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如块材的影响大,且砂浆强度等级提高,水泥用量增加较大。

为节约水泥用量,一般不宜用提高砂浆强度等级的方法来提高气体构件的承载力。

另外,砂浆的和易性及保水性越好,越容易铺砌均匀,从而减小块材的弯、剪应力,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

3)砌筑质量的影响砌体的砌筑质量对砌体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大。

如砂浆层不饱满,则块材受力不均匀;砂浆层过厚,则横向变形过大;砂浆层过薄,不易铺砌均匀;砖的含水率过低,将过多吸收砂浆的水分,影响砌体的抗压强度;若砖的含水率过高,将影响砖与砂浆的黏结力等。

为此,我国《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分为A、B、C三级。

10.高厚比墙、柱的高厚比越大则构件月细长,其稳定性就越差Β≤3时称为矮墙、短柱;反之,称为高墙、长柱3.墙体布置时原则1)明确传力体系,区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要求传力明确,受力合理,使荷载以最简捷的途径经承重墙传至基础。

2)纵墙尽量拉通,避免断开和转折3)横墙间距不宜过大,对于多层房屋宜满足刚性方案要求,横墙厚度、长度及开洞尺寸宜满足刚性方案房屋对横墙的要求。

4)上下层墙体应连续贯通,前后对齐。

5)门、洞口位置上下对齐,其他孔洞尽量设在非承重墙上,主要承重墙避免过大开洞。

砌体结构的承重体系结构布置方案分类:1.横墙承重体系(楼板的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不承受自重以外的竖向荷载),纵墙承重体系(楼板的两端置于纵墙上,横墙不承受自重以外的竖向荷载),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和内空间承重体系。

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楼(屋)面荷载——横墙——基础——地基特点:横墙为承重墙,承受绝大部分竖向荷载以及横向风荷载、横向地震作用;纵墙主要起围护、隔断和与横墙连接成整体的作用,纵墙只承受自重以及纵向风荷载、纵向地震作用,故墙上开设窗洞口较灵活;横墙间距小且数量多横墙承重体系优点:1. 房屋的整体空间刚度大,结构整体性好2.版跨度小,结构经济缺点:1. 平面布置不够灵活2.横墙较多,结构面积与自重相应增加。

应用:宿舍楼,住宅建筑2.纵墙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楼(屋)面荷载——梁——纵墙——基础——地基特点:纵墙为承重墙,承受绝大部分竖向荷载以及纵向风荷载、纵向地震作用,因此纵墙上门窗洞口的大小及位置受到一定限制;横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的空间刚度,横墙承受自重以及横向房荷载、横向地震作用;横墙间距较大且数量较少,优点:横墙间距课较大,空间划分灵活,可设计城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于教学楼、办公楼、食堂、礼堂、单层小型厂房等公共建筑缺点:房屋的整体空间刚度较小应用:开间较大,不宜设置较多的横墙的建筑3. 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优点:空间组合较灵活,房屋空间刚度较好。

特点:介于上述两种方案之间。

纵横墙均承受楼面传来的荷载,因而纵横方向的刚度均较大;开间可比横墙承重体系大,而灵活性却不如纵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适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及医院的门诊楼等。

缺点:构件尺寸不统一荷载传递路线:楼面荷载⟹分别传给纵墙和横墙⟹基础⟹地基应用: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门诊楼4. 内框架承重体系荷载传递路线:---------墙-------楼面荷载------- 梁----------柱-----------------基础---------地基--------- 墙-------------------特点:内墙较少,获得的空间较大,但是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对于上层为住宅下层为内框架的结构,会造成上下刚度突变,不利于抗震。

外墙和内墙分别由砌体和钢筋混凝土两种压缩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在荷载的作用下将产生压缩形变,引起附加内力,不利于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施工上步骤复杂,给施工过程带来一定困难。

应用:轻工业厂房,商店注意:对于多层砌体结构宜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以及纵墙承重体系,使得房屋受力均匀。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①块材的强度和块材的形状②砂浆强度等级和砂浆的和易性、保水性③砌筑质量的影响。

梁或屋架端部支承面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时,通常采用设置刚性垫块或柔性垫梁的方法。

墙体计算主要包括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计算。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结构方案及进行结构布置2.确定静力计算方案3.墙、柱高厚比验算4.受压承载力计算5.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分为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

①刚性方案:当山墙(横墙)间距非常短时,由于屋面水平梁的水平刚度很大,可以认为屋面无水平位移,η<0.33②弹性方案:当山墙(横墙)间距很大时,屋面水平梁的水平刚度较小,η>0.77③刚弹性方案:当山墙(横墙)间距相对小时,屋面的跨度相对短一些,相对的水平刚度较大,楼板处的相对位移比弹性方案小一些,0.33<η<0.77。

验算墙柱高厚比的目的是使墙体稳定性得以保证。

高厚比验算包括两方面①允许高厚比的限值②墙柱实际高厚比的确定。

沉降缝.伸缩缝.及防震缝的设置1.沉降缝:设置沉降缝是消除由于过大不均匀沉降对房屋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断开,分成若干长高比小.整体刚度好的单元,保证各单元能独立沉降,而不致引起开裂.下列部位宜设沉降缝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物高度和荷载差异处(包括局部地下室边缘)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建筑物基础或结构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2.伸缩缝:伸缩缝将过长的建筑物用缝分成几个长度较小的独立单元,使每个单元砌体因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砌体的抗拉强度,从而防止和减小墙体竖向裂缝的产生.3.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其两侧宜设置墙体,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1.房屋里面高差在6米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比较大,3各部分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内在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称为圈梁.位于房屋檐口处的圈梁又称为檐口圈梁,位于±0.000以下基础处设置的圈梁,又称为地圈梁.圈梁的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