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设计(一)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目标:1. 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述a. 建筑力学的定义和作用b. 结构的分类和特点c. 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2. 结构的力学分析a. 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b. 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c. 结构的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3. 结构的计算方法a. 结构的荷载计算b. 结构的内力计算c. 结构的变形计算4. 结构的设计原则a. 结构的安全性设计b. 结构的经济性设计c. 结构的美观性设计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建筑力学的基本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3. 介绍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受力分析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结构的计算方法,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结构计算的实例演练。

第四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设计、经济性设计和美观性设计。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例演练和设计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每节课结束时进行一些小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目录•课程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建筑结构分析–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结构材料选用–结构施工安排•结论课程设计背景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力学分析、材料力学等方面。

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分析和设计建筑物的力学结构,保证建筑物在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等多个方面都能达到设计要求。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工程中关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步骤:1.建筑结构分析2.荷载计算3.结构设计4.结构材料选用5.结构施工安排建筑结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建筑物的类型、形式、结构体系和载荷特征等方面的特点,以便确定建筑物的负荷分布、荷载类型和荷载数量。

荷载计算在建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荷载进行计算,包括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等等。

荷载计算需要确定荷载的大小、作用方向、作用位置和作用时间等参数,以便进行力学分析和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在荷载计算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使得结构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小化材料消耗、减少燃料使用、减少空气污染、提高舒适性等方面的优化目标。

结构设计也需要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结构材料选用结构材料选用需要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包括材料的性能、成本、生产工艺和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砖墙等。

结构施工安排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确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施工安排,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周期、工人配备和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考虑。

施工安排需要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适用对象:11造价(1)、(2)班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村镇建设、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让学生能计算基本建筑结构的力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实践中较为简单的结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基础上,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应变初步能力;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建筑结构各类规范对各种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进行设计,并具有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能和解决施工和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一)教学内容第0章绪论1、教学内容:1.1建筑结构的基本概论1.2建筑结构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教学目的及要求:2.1让学生理解建筑的基本名词、基本理论2.2让学生理解建筑结构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 教学重点:3.1混凝土的优点和缺点3.2砌体结构的优点和缺点3.3钢结构的优点和缺点4. 教学难点: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的两个方面:①理论方面②材料方面③结构方面5.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解和实际生活情况说明。

第一章建筑力学预备知识1、教学内容:1.1 力的概念1.2 静力学公理1.3约束与约束反力1.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5力的合成与分解1.6力矩与力偶1.7平面力系的平衡1.8变形固体基本概念2.教学目的及要求:2.1让学生对力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理解力是什么!能熟练的画出约束与约束反力,能通过平面力系计算基本的力学问题3. 教学重点:3.1 理解力的性质和投影、力矩的计算、力偶的概念受力图的画法和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3.2 理解力的概念、变形固体极其假设、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整体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整体设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整体设计子项目编号:06230430207建筑工程系《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一,学习领域基本信息学习领域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类别:学习性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编码:2007010005学时:220适应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二、学习单元的划分1.学习基础分析本学习领域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学习领域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学习领域内容和学习领域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的分析,本学习领域最终确定了以下学习项目:结构材料认识;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应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梁板结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计算;单层工业厂房设计简介;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结构房屋设计简介;砌体结构房屋设计。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作任务不是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完全具有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选择相应的工作任务。

例如:某些建筑物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有些建筑物则采用的是钢结构,还有一些建筑物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又有钢结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去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通过以上学习领域内容的训练学习和证书考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建筑施工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本学习领域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本学习领域确定的是以建筑力学与结构典型任务作为载体的设计思路,情境中的教学单元设计的典型性既要有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应用的含义,又有能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达到本学习领域目标,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获取“双证书”的要求,当然,也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 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钢结构、 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 )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 严重 一般的房屋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房屋
类另U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 求。

(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

间接作用是指 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举例讲解
举例讲解
图1.10地震示意图。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教学设计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教学设计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教学设计摘要建筑力学是建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它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建筑力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其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教学设计,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路,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力学教学课程设置在建筑力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建筑结构的概念、力学计算方法、结构稳定性、变形、振动和土木工程常见问题等方面的教学。

同时,建筑力学的教学也应该与其他工程学科的教学密切结合,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

教学方法在建筑力学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授理论、演示实验、进行案例分析等。

其中,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应该是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课工场等方式向学生阐述分析计算方法和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使用物理实验、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实验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建筑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建筑结构教学课程设置建筑结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理。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问题,可以加入设计任务,支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设计任务可以包括推荐文献计算、编写计算机程序、结构设计比赛等。

教学方法建筑结构教学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贴近实践进行,所教学习内容应该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

同时应该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延伸知识领域,对结构设计问题的反应和思考加以引导,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结语建筑力学是建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建筑结构是建筑学的重要实用学科。

加强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教学,将使得建筑学科在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中保持活力与创新,促进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有关教学工作者和建筑专业人员加强教学改革与探讨,配合建筑体系的科学建设,为建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1-1 建筑结构概述一、建筑结构概念结构构件相互连接能承受荷载和其他间接作用的体系,起骨架支撑作用。

二、建筑结构分类1、按材料不同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

1)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

优点:强度高、耐久性好、抗震性好、可塑性强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现浇耗费模板多、工期长2)砌体结构:各种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砖结构、石结构优点:就地取材、造价低、耐火性强、工艺简单、施工方便缺点:自重大、强度低、抗震差砌体结构3)钢结构:用钢材制作的结构优点:强度高、自重轻缺点:易腐蚀、耐火性差、造价高钢结构厂房4)木结构:用木材制作的结构优点:就地取材、造价低缺点:易燃、易腐、易变形木结构建筑2、按受力分类:1)混合结构:由砌体结构构件和其他材料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造价低2)框架结构:梁和柱刚性连接形成骨架特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好、抗震好3)剪力墙结构:由纵、横钢筋混凝土墙组成特点:侧向刚度大,对房屋起到围护作用4)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框架纵、横方向适当位置,柱与柱之间设置剪力墙特点:框架承担竖向荷载,剪力墙承担横向荷载5)筒体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造价上: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震上: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综合考虑三、建筑结构功能1、功能要求1)安全性:正常和发生偶然事件,可承受各种作用仍保持稳定性,即不发生倒塌。

2)适用性:正常使用不发生大的变形,具有良好工作性能。

3)耐久性:正常维护下有足够耐久性能。

2.可靠性: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总称。

3.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超过这一极限状态后,结构或构件就不能满足安全性要求,发生破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超过这一极限状态后,结构或构件就不能满足适用性或耐久性要求,发生变形影响正常使用。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类型:专业课2 学分64 学时授课教师:***授课专业:造价授课学期: 3选用教材:建筑力学与结构参考资料: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课程教案第页熟记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的种类和伸入支座的要求图7.6 墙边和角部附加负筋7.123次梁的构造次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15~1/20,梁宽为梁高的1/3~1/2。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为0.6%~1.5%。

位于次梁下部的纵向钢筋除弯起外应全部伸入支座次梁的一般构造要求与第3章受弯构件的配筋构造相同7.124主梁的构造主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8~1/12,梁宽为梁高的1/3~1/2。

主梁的一般构造要求与次梁相同。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有可能在主梁上产生斜裂缝而引起局部破坏,所以,在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

图7.9 附加横向钢筋布置7.1.3双向板肋形楼盖(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双向板沿两个方向弯曲和传递荷载,即两个方向共同受力,所以两个方向均需配置受力钢筋(2)板底板面裂缝形状:板底中部裂缝沿45°角向板的四角扩展,板顶面四角产生环状裂缝(3)厚度:双向板的板厚不宜小于80mm。

为满足板的刚度要求,简支板板厚应≥l01/45,连续板应≥l01/50(4)支撑梁的受力特点:沿短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三角形荷载,沿长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梯形荷载。

7.2 装配式楼盖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课程教案第页目的与要求:了解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的常用结构体系的特点及适用高度;理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构造要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和抗震构造措施。

重点与难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构造要求和抗震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

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1.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3)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

(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举例讲解举例讲解
教案
授课题目 1.2 结构抗震知识授课时间 3.1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地震的类型及破坏作用,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难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在省、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和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围
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市区。

1.2.1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基本概念
1.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2.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

3.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4.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5.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7.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构造地震分为三种: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成为深源地震。

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均属于浅源地震。

举例讲解
规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核电站、核设施、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贮
存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物质的设施等);
乙类建筑——地震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即生命线工程建筑,(如消防、急救、供水、供电、通讯等);
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如一般的公共建筑、住宅、旅馆、厂房等);
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如储存物品价值低的一般仓库,人员活动少的辅助建筑等)。

(4)抗震设防标准: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
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
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
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适当降低,但设防烈度为6
度时,不应降低。

1.2.4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容和要求如下: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教案
授课题目单元二建筑结构施工图授课时间 3.7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
施工图的组成
结构施工图的容、图示特点了解:
了解结构施工图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构施工图的容及识读方法
教学难点
结构施工图的容及识读方法
教学容、方法及过程附记引例:工程中的图纸
同学们今后从事的建筑施工,就是将一套平面的图纸变成一栋建筑物。

一幢房屋
从施工到建成,需要有全套房屋施工图(即常说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施工图、电施工图、暖通施工图)作指导。

在整套施工图中,建筑施工图处于主导地位。

结构施工图是施工的重要依据。

如何读懂它呢?
2.1结构施工图的容与作用
结构施工图的重点是表达承重构件的布置和形状。

结构施工图是根据建筑要求,经过结构选型和构件布置并进行力学计算,确定个承重构件(基础、承重墙、柱、梁、板、屋架、屋面板等)的布置、形状、大小、数量、类型、材料以及部构造等,把这些承重构件的位置、大小、形状、连接方式绘制成图样,用来指导施工,这样的图样成为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

举例讲解
2.1.1.4钢筋的图示方法
表2.4 钢筋的表示方法
号名称图例说明
1 钢筋横断面
2 无弯钩的钢筋端部钢筋的端部用45
3 带半圆形弯钩的钢筋端部
4 带直钩的钢筋端部
5 带丝扣的钢筋端部
6 无弯钩的钢筋搭接
7 带半圆弯钩的钢筋搭接
8 带直钩的钢筋搭接
9 花篮螺丝钢筋接头
10 机械连接的钢筋用文字说明机械连接的方式
(或冷挤压或锥螺纹等)
表2.5 钢筋的画法
2.1.2结构施工图的作用
结构施工图是施工定位,施工放样,基槽开挖,支模板,绑扎钢筋,设置预埋件,
浇注混凝土,安装梁、柱、板等构件,编制预算,备料和施工进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教案
基础平面图是假想用一水平剖切平面,沿房屋底层室地面把整栋房屋剖开,移去剖切平面以上的房屋和基础回填土后,向下做正投影所得到的水平投影图。

基础平面图主要表示基础的平面布置以及墙、柱与轴线的关系,为施工放线、开挖基槽或基坑和砌筑基础提供依据。

③基础平面图的主要容
基础平面图一般包括以下容;如图2.3 基础平面图所示。

a.图名、比例、定位轴线位置及编号;
b.基础墙、柱、基础底面的大小、形状以及与轴线的关系;基础、基础梁及其编号、柱号、地坑、设备基础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础底标高不同时的放坡示意图。

c.±0.000以下的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标高。

d.断面图的剖切位置线和编号,如图中的1—1,2—2等。

e.轴线尺寸、定位尺寸。

f.附注说明:基础埋置在地基中的位置,基底处理措施,地基的承载能力,对施工的有关要求。

教案
上节课学习了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详图,大家想知道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示基础平面布置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一、楼层、屋面结构平面图
1. 定义: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从各层楼板层中间水平剖开楼板层,得到的水平剖面图,称为楼层结构平面图。

2.作用:表示各层梁、板、柱、墙、过梁和圈梁等的平面布置情况,以及现浇楼板、梁的构造与配筋情况及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

结构平面图为施工中安装梁、板、柱等各种构件提供依据,同时为现浇构件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提供依据。

3.楼层和屋面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照施工方法一般分为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整体式两类。

(1)预制装配式楼层(屋面)结构平面图
预制装配式楼层结构平面图是由许多预制构件组成,然后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组成楼盖。

这种结构施工图主要表示支撑楼盖的墙、梁、柱等的结构构件的位置,标注时直接标注在结构平面图中。

预制楼板结构平面图的容:
图名、比例、、轴线、墙、柱。

梁、梁垫、过梁、圈梁。

预制楼板。

预制楼板多采用标准图集,因此在楼层结构平面图中标明了楼板的数量、代号、跨度、宽度和荷载等级,板的意义如下:
X YKB XX X X
荷载等级,如2表示荷载等级是2级
楼板的宽度,如5表示500mm
楼板的跨度,如33表示3300mm
预应力空心板
板的数量,如5表示5块
当构件比较复杂或有预埋件时才画模板图,模板图的外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2)配筋图
①图示容和方法
配筋图包括立面图和断面图,主要表示构件部的钢筋配置情况,它详尽地表达出所配置钢筋的级别、直径、形状、尺寸、数量及摆放位置。

②钢筋编号
构件中所配置的钢筋一般规格、级别、尺寸、大小不相同,为了有所区别,不同钢筋采用不同的编号表示。

③钢筋表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中,除绘制模板图、配筋图外,有时还需要配有一个钢筋用量表,在预算和工程备料中用,如表所示。

在表中需标明钢筋编号、直径、钢筋简图、钢筋长度、根数、总长度、总重量等。

三、楼梯结构详图
楼梯结构详图由楼梯结构平面图和楼梯结构剖面图组成,其主要容。

(1)楼梯结构平面图,主要表明楼梯各构件,如楼梯梁、梯段板、平台板等的平面布置,代号,尺寸大小,平台板的配筋及结构标高。

(2)楼梯结构剖面图,主要表明构件的竖向布置与构造,梯段板和楼梯梁的配筋,截面尺寸等。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