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与结构(72学时)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72学时)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72学时)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

考核方式:考试课

学时:72(60)

前导课程:

后续课程: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建筑力学是建筑装饰、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结构几部分。

2.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了解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初步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适用专业、课程代码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造价专业。

课程代码:。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授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构件的强度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校核、各类建筑结构构造要求及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

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常用建筑构件进行强度计算、设计和演算的基本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有关结构问题的一般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

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

四、课程教学设计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关于本课程的几组基本术语和概念(结构、构件以及构件的分类;变形、位移、变形;力、力系、外力与内力;刚体与变形体;平衡、平衡力系与力系的平衡条件;构件的强度与构件的承载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第二部分静力学基本知识、结构计算简图及力系的平衡方程

§2-1 力与力系

力的作用效应(对物体和刚体的作用效应;二力平衡公理与二力构件;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与力在刚体中的可传性;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变形体的刚化原理;力的单位与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力的三角形法则;力系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力的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与力矩关系定理;合力矩定理;力矩的两种计算方法);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力系的组成与分类。

§2-2 约束与约束反力

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各种常见的理想约束——柔索类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铰结点与铰支座)、链杆约束、固定端约束(刚结点与固定端支座)。

§2-3 结构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计算简图中杆件、结点与支座的图示方法;计算简图中荷载的简化;计算简图中的尺寸;几种常见的结构计算简图。

§2-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概念;画受力图的步骤;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要点。

§2-5 力系的等效简化与合成

力系简化与合成的概念(等效力系、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合成等概念);汇交力系的合成(几何法与解析法,合力投影定理);力偶系的合成;力的平移定理;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各种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

§2-6 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几种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2-7 静力平衡方程的应用

单个刚体的平衡问题;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叠加法求支座反力。

第三部分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3-1 杆件内力的概念与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及胡克定律

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分量;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求解杆件内力的方法。

§3-2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内力图、杆件轴向变形的应力

轴向拉伸与压缩(轴向拉压)变形;轴力与轴力图;扭转变形;扭矩与扭矩图。

§3-3 弯曲杆(梁)的内力与内力图

弯曲变形的特点;梁的剪力和弯矩;梁的内力方程;求梁内力的截面法的简化;梁的内力图;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各种形式荷载作用下各种形式梁内力图的特点。

§3-4 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

用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区段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作梁内力图的简便方法。

第四部分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荷载效应及荷载效应组合

§4-1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简介

体系几何组成分析的概念;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几何瞬变体系的概念;对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的一般途径;有多余联系的情况;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常见静定结构的五种类型。

§4-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的概念;多跨静定梁的层次图;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形状与挠曲线形状。

§4-3 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常见静定结构的五种类型;静定平面桁架的概念;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方法;静定平面桁架内力的表示方法。

§4-4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分析

静定平面刚架的概念;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形状、结构的功能要求;

§4-5 荷载效应及荷载效应组合

作用与作用效应;荷载与荷载效应;荷载的分类;荷载的代表值;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方程;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第五部分钢筋混凝土板、梁设计及构造

§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

钢筋(钢筋的种类;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的冷加工;钢筋的设计指标);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设计指标;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的原因;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5-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规定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概念;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所配钢筋及相关构造规定;混凝

土保护层)。

§5-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概念与类型;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受力特点);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概念与类型;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5-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定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特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及构造要求。

第六部分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6-1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分类;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分类;现浇整体式楼盖的分类与特点。

§6-2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单向板肋形楼盖的受力特点;单向板肋形楼盖的构造要求。

§6-3 现浇双向板肋形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及受力特点;双向板的构造要求。

§6-4 装配式楼盖

装配式铺板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装配式铺板楼盖的构件;装配式铺板楼盖的连接构造。

§6-5 钢筋混凝土楼梯

楼梯的类型;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式楼梯的分类;板式楼梯的受力特点与构造;梁式楼梯的受力特点与构造。

§6-6 悬挑构件

挑梁、雨蓬、挑檐等悬挑构件的受力特点;悬挑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七部分砌体结构基本知识

§7-1 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砖石材料;砂浆;砖石和砂浆的选择;砌体的种类;砌体的力学性能。

§7-2 砌体结构房屋承重体系和静力计算方案

砌体结构房屋承重体系种类;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规范》中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划分规定;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中横墙应当满足的要求。

§7-3 砌体结构房屋的受力特点与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房屋的受力特点;刚性构造方案房屋墙柱计算;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墙柱的高厚比及墙体的构造措施;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7-4 混合结构房屋中的其它结构构件

过梁;圈梁;墙梁;挑梁。

第八部分钢结构基本知识

§8-1 钢结构材料

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钢材单向均匀受拉时的力学性能;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各种因素对钢材主要性能的影响;钢结构中所使用的钢材的品种、规格和命名规则。

§8-2 钢结构的连接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焊接连接;焊接结构的特性;焊接的形式;焊接质量检验;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合理的焊缝设计;常用焊缝的表示方法;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工作性能;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紧固方法;螺栓连接的表示方法。

§8-3 钢结构构件

梁的类型;梁的截面形式;受弯构件设计的内容;轴心受力构件的特点;轴心受力构件的截面形式。

§8-4 钢屋盖

钢屋盖的组成和布置;屋盖结构的支撑;普通钢屋架(普通钢屋架的组成与特点;普通钢屋架的形式与尺寸;普通钢屋架施工图)。

六、考核方式

理论考核:占100%,包含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试;

理论考核中平时成绩:占50%,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和讨论课成绩;

期末闭卷考试:占50%。

七、理论考核内容

八、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学习态度占20%,能够做好实践前的理论准备,认真完成思考与联系;纪律占30%,能够遵守实践场所的纪律和行为规范,按章操作,有团队精神;实践内容占50%,能够顺利完成或在教师指导下、组员帮助下完成实践任务,并做好实践总结。

九、参考教材、参考文献

1.赵华玮主编,建筑结构,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刘丽华王晓天主编,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刘丽华王晓天主编,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林宗寿编著,水泥“十万”个为什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编制人:张春东审定人:

制定日期:2013年1月31日审定日期: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题库+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2、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分别为:大小、方向、作用点 3、刚体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4、所谓平衡,就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为内(变形)效应和外(运动)效应. 6、二力平衡条件是刚体上仅受两力作用而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两力必须等值、反向、共线。 7、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是指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可以增加或去掉任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于刚体的作用效应。 8、力的可传性是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上的任一点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影响。 9、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10、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矢量等于力系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在某轴 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在同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1、力矩的大小等于__力_____和__力臂_______的乘积。通常规定力 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12、当平面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时,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13、力偶是指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 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只有转动。 14、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__力偶的转向__、 ___力偶作用面的方位_三要素。 15、只要保持力偶的三要素不变,可将力偶移至刚体上的任意位置而 不改变其作用效应. 1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_一合力偶_,合力偶矩的值等于各分力 偶矩的代数和。 17、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从原作用点等效地平行移动_到刚体上 任一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个力偶。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 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3、力偶无合力,且力偶只能用力偶来等效。(√) 4、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不同点之矩不同。(×) 5、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6、任意两个力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 7、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各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8、力是滑移矢量,沿其作用线滑移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三、计算题

建筑力学与结构试题与答案

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试卷(B ) 2008 ╱ 2009 学年 第一学期 一、概念题(6×4分)。 1, 如果F 1=F 2+F 3且F 2>F 3,则 是正确的。 A ,F 1>F 2>F 3; B ,F 2>F 3>F 1; C ,F 2>F 1>F 3; D ,F 2>F 3,但F 1与F 2、F 3的关系不能确定。 2, 某段梁(一根杆)上受集中力偶作用,当该集中力偶在该段梁上移动时, 该段的____。 A ,弯矩图不变,剪力图改变; B ,弯矩图改变,剪力图不变; C ,弯矩图、剪力图全不变; D ,弯矩图、剪力图全改变。 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 。 A ,m ax σ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m ax τ发生在中性轴上; B ,m ax σ发生在中性轴上,m ax τ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 C ,m ax σ、m ax τ全发生在中性轴上; D ,m ax σ、m ax τ全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 4,平面一般力系简化时,其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若主矢非零,则主矩 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 5,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如图所示,该力对坐标原点的矩为 ,

转向为时针。 6,在原来承受的荷载基础上加上新的荷载,则该杆件一定变得更危险了。 此说法是(对/错)的。 二、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12分) 三、求图示结构支座的约束反力。(12分)

四、求图示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并求其形心主惯性矩。(12分) 五、画出图示梁的内力图。(12分)

六、图示结构CD为正方形截面木杆,其容许正应力为10Mpa,试选择 该杆的边长。(14分) 七、图示矩形截面梁,其容许正应力为170Mpa,容许剪应力为100Mpa,梁的 高宽比为2/1,试确定图示荷载下所需的横截面尺寸。(14分) 装订线

建筑力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开课部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时:64 编写: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还应考虑到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力争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及时引入课程教学。因此《建筑力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的培养,注重本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和衔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建筑力学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建筑力学》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确立课程目标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2.本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诸多学科密切相关,是结构设计、结构工程施工等的理论基础,因此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本课程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后开设的,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3.本课程还强调学生对本学科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分析结果、规范标准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的探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提供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 1、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支座。 A :固定铰 B :可动铰 C :固定端 D :光滑面 【代码】50241017 【答案】A 2、只限物体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不限制物体其它方向运动的支座称( )支座。 A :固定铰 B :可动铰 C :固定端 D :光滑面 【代码】50241027 【答案】B 3、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支座。 A :固定铰B :可动铰C :固定端D :光滑面 【代码】50241037 【答案】C 4、平衡是指物体相对地球( )的状态。 A 、静止 B 、匀速运动 C 、匀速运动 D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代码】50241047 【答案】D 5、如图所示杆ACB ,其正确的受力图为( )。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代码】50241057 【答案】A 6.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 (C ) (D ) (A ) D

A.刚体 B.变形体 C.任意物体 D.由刚体和变形体组成的系统 【代码】50141067 【答案】A 7.在下列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是( )。 A.二力平衡原理 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力的可传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代码】50141077 【答案】C 8.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索( )。 A.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 B.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 C.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 D.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 【代码】50242088 【答案】B 9.图示中力多边形自行不封闭的是( )。 A.图(a) B.图(b) C.图(b) D.图(d) 【代码】50142026 【答案】B 10.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 )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D.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代码】50241107 【答案】D 11.物体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是( )。 A.等值、反向、共线 B.等值、反向、共线、同体 C.等值、反向、共线、异体 D.等值、同向、共线、异体 【代码】50142117 【答案】C 12.由1、2、3、4构成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其中代表合力的是( )。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学好美术,有助于学习数学,反之,学好数学,对美术也有促进的作用。本文试结合美术中的《对称》这一知识与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一课谈谈“图形的运动”领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与数学的对接,经验学科更容易掌握 美术与数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建筑学”这一学科了,在建筑学中,美术的透视几何与建筑力学设计相互协调,才是一副完整的设计。美术的几何和数学的几何有着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说其共同点——“图形的运动”概念的建立必须先积累大量的感官体验、操作经验,再经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活动才能完成。因此,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建立起新知识的表象,积累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体验性经验,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图形的运动特点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如图的一组剪纸作品,以“这些剪纸作品美吗?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剪纸经验,通过观察,发现并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这些图像两边都一样的,纹样也一样,学生分别观察老师出示的一些剪纸的对称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检验对折后的图案是否一模一样。学生探究对折后图案的特征——“重合”,探究图像的对称性,进一步建立起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部分重合的表象特征。 对剪纸图案的共同特征“轴对称”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这些图案的左右两边是相同的;这些图案左右对折后会重合。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奠定了体验性的基础。 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对接”中,教师首先要准确选择运动现象模型,选择学生最熟悉且最有利于体验、思考与探索的生活原型,并依据概念的内涵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运动特性相对稳定和凸显的学习素材,避免让学生学习走弯路。必要时,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图形的运动”真正“动起来、看得见”,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动态表象。其次,要准确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图形运动”本质特征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活动经验。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对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经验做好充分的分析,并弹性预设应对策略。 二、感知与实践,美术的具象帮助数学知识的掌握 美术,有着具象的特征,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因此,通过具象的感知,包括绘画、折纸、剪贴等等形式,都有助于孩子学习数学。“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设计(一)

教案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1.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3)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举例讲解举例讲解

教案 授课题目 1.2 结构抗震知识授课时间 3.1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地震的类型及破坏作用,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难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在省、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和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围 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市区。 1.2.1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基本概念 1.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2.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 3.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4.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5.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7.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构造地震分为三种: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成为深源地震。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均属于浅源地震。举例讲解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大专建筑类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直接应用于设计、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第一部分建筑力学(上) 课题一绪论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建筑力学的内容简介、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课题二静力平衡 力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力系的分类及特征。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投影与分力的区别,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力偶矩、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课题三支座反力 支座的类型,各种支反力的求解方法。 课题四材料力学概论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性质和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课题五轴向拉伸和压缩 课题九梁的弯曲 弯曲变形的分类;梁的计算简图的典型形式. 直梁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一弯矩和剪力,内力正负号规定;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作简单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区段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抗弯刚度;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矩形截面与工字形截面梁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介绍,常用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公式;梁的剪切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课题十应力状态 梁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简介。 梁变形的概念;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说课稿

《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演讲稿(15分钟内完成) 幻灯片一:开场白(本页2分钟完成) (1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物理课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天,我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下面的说课向各位专家做一个简要汇报! 幻灯片二:知识准备 (80’)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当我们把兵乓球靠近音叉时,可以看到兵乓球会发生振动。 实验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①音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②兵乓球为什么会振动?③兵乓球的振动说明了什么?接着要求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课外活动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和查找、了解有关声波和机械波知识。(向评委展示网络教学资源和部分学习网址)刚才进行的实验和教学安排是在新课前的一次课上进行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学习《机械波及应用》做好知识准备。 幻灯片三:说课文稿 (25’)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振华、李燕主编的《物理》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三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幻灯片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整合 一、教材分析(本页2分钟内完成) (65’)首先关于教材的整合《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机械波、声波和机械波的应用。教学中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做了必要的删减。如:对教材中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声波”内容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把教材前面的问题讨论“闹钟实验”放到后面,作为教学检测的学生思考题。这样做突出了知识的运用,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又如新课导入时,从水波、声波等日常生活案例入手,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0’)幻灯片五:第二教材的地位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和机械制造与加工、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等专业课增加了知识储备。 (25’)幻灯片六:第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职一年级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欠佳。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声学知识,对声波知识有一些了解。

工程力学48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和变形,强度和刚度以及简单压杆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目标 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练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特点和绘制。 2.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的分类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3.教学重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的计算简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4.教学难点 变形固体基本假设。活载和动载。 5.教学要求 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练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特点和绘制。理解荷载分类和杆件变形形式。 6.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演示 7.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二章建筑力学基础 1.教学目标 理解力矩概念及静力学基本公理。熟练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特点、会画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2.教学内容 力系、力对点之矩。静力学公理。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3.教学重点 静力学公理。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4.教学难点 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5.教学要求 理解力对点之矩,熟练记忆静力学公理。熟练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特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6.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讨论 7.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教学目标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条件,熟练掌握平衡条件下问题的求解。 2.教学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3.教学重点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4.教学难点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过程。 5.教学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条件,熟练掌握三种力系平衡方程特点。掌握平衡条件下问题的求解。 6.教学方法 讲授式+演示+习题讨论 7.教学时数 8课时 第四章截面的几何参数 1.教学目标 掌握常见截面图形的面积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 2.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02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 开课部门:防灾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总的要求是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后续课:建筑结构,土力学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需要的前续知识并不多,只需要掌握常见的数学积分方法和大学物理经典力学知识;学习工程力学可以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汇成一体,形成工程力学的新体系,是学生今后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内容 (1)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2)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3)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难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结构荷载分类,约束形式及简化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工程常见约束类型、约束及其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物体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画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计算力的投影,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第2章平面基本力系 1、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平面力对点的矩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体系合成与投影定理 难点:力矩合成与平衡定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主矢和主矩,用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 (1)力向一点平移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建筑力学与结构试题库完整

建筑力学与结构题库 【注明】按百分制计算: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二填空题(15题×1分=15分),三简答题(3题×5分=15分),四计算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1.固定端约束通常有( C )个约束反力。 A.一 B.二 C.三 D.四 2.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A)。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B.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 C.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D.大小相等 3.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D),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A.任意移动 B.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 C.任意转动 D.任意移动和转动 4.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C)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两根共线的链杆 B.两根不共线的链杆 C.三根不共线的链杆 D.三根共线的链杆 5.图示各梁中︱M︱max为最小者是图( D )。 A. B. C. D.6.简支梁受力如图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B )。 A. F QC(左)=F QC(右),M C(左)=M C(右) B. F QC(左)=F QC(右)-F,M C(左)=M C(右) C. F QC(左)=F QC(右)+F,M C(左)=M C(右) D. F QC(左)=F QC(右)-F,M C(左)≠M C(右) Z轴的惯性矩为(D)。 7.图示构件为矩形截面,截面对1

A .123bh B .63bh C .43bh D .33 bh 8. 如图所示的矩形截面柱,受F P1和F P2力作用,将产生 ( C )的组合变形。 A. 弯曲和扭转 B. 斜弯曲 C. 压缩和弯曲 D. 压缩和扭转 9.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C )支座。 A .固定铰 B .可动铰 C .固定端 D .光滑面 10.由F 1、F 2、F 3、F 4构成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其中代表合力的是( C )。 A.F 1 B.F 2 C.F 4 D.F 3 11.如图所示,轴向拉压杆件AB 段的轴力为( C )。 A.4P B.P C.-3P D.3P 12.直杆的两端受到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沿杆轴线的力。杆件将产生( A )变形。 b 2h 2h C Z Z 1

力学教学反思_共4页

《力学部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力学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现就力学部分的教学法谈点自己的看法.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 1.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2.物理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体现的具体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维结构,就是要掌握怎样运用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鉴别、分析、综合、归纳、证明、反驳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章“力”要重点讲清三种力产生的条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物体受力 分析做好准备.力的三要素,在初中已经讲过,对质点来说不会发生关于力的作用点的问题,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外,还跟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刚体概念,但所说的物体都是指刚体.力的作用点可以沿力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因此,与其说力的作用点是一个要素,还不如说力的作用线是一个要素.物体的平衡,用了“平衡”和“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等理 想模型方法;“力的分解和合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用了理想模型(过程模型)的方法.高中教材以初中 教材为基础,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体在一直线上的运动以后,立即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和描述方法.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必备知识.对平面运动的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用了经验归纳方法论.虽然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 接证明,但由第一定律推导出的一切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这就间接地

广东自考03303建筑力学与结构大纲

附件1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代码:03303)课程考试大 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1.1静力学基本公理 1.2荷载及其分类 1.3约束与约束反力 1.4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结构的计算简图 1.5力矩与力偶 1.6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1.7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初步应用 第2章静定结构的力计算 2.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2力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计算 2.3梁的力计算与力图 2.4静定平面刚架的力计算与力图 2.5三铰拱的力 2.6截面的几何性质 第3章杆件的强度与压杆稳定 3.1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3.2轴向拉伸(压缩)杆的应力与应变 3.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3.4材料强度的确定及轴向受力构件的强度条件 3.5梁的弯曲应力、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强度条件 3.6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3.7组合变形 3.8压杆稳定 第4章静定结构的变形计算与刚度校核4.1结构的变形与位移 4.2二次积分法求梁的位移 4.3虚功原理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 4.4刚度校核 第6章建筑结构及其设计基本原则 6.1建筑结构分类及其应用围 6.2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第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构件7.1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7.2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7.3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4受弯构件的其他构造要求 7.5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6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的计算7.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第8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8.1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8.2现浇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8.3楼梯 第10章地基与基础 10.1土的工程性质 10.2基础的类型及适用围 10.3浅基础设计 10.4桩基础设计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28 学分:4 总学时:68 大纲执笔人:陈素文大纲审核人:许强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通过《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所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杆件的四个基本变形和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基本计算方法,较简单的杆系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常见的结构体系受力分析等。本课程为学习工程结构方面的专业课打下较好的力学基础,为将来从事较简单的结构设计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工程管理中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和最优性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教学环节安排 1. 课堂讲授 要求:课堂讲授内容的安排重点要突出,繁简适度,对重点要保证讲清讲透,其中平面力系的静力平衡方程,杆件的拉伸、压缩、弯曲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梁和刚架的内力图,图乘法,力法等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应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必须掌握。 2. 自学安排 要求:学生对自学内容要作自学笔记,有总结性结论。 应注意对自学内容有适度的指导,并对自学效果作适当形式的检查。 3. 习题内容及要求 通过适量的习题,使学生深入了解基本原理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课的习题在2~3题。 4. 考试形式及要求 形式:闭卷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 (二)教学工具和手段 板书教学与电子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三)能力培养要求 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时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 1、绪论 (1)了解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了解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 (3)了解建筑结构的分类。 (4)了解荷载分类,支座和结点的分类。 2、力、力矩和力偶 (1)掌握力对点的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

建筑力学与结构总结1

第四章楼梯 1.按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不同将楼梯分为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 2.阳台,雨篷,屋顶挑檐等是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悬挑构件。 第五章抗震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d,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km300km)。 3.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行波称为体波。 面波:在地球表面传播的行波称为面波。 4.地震灾害会产生: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和次生灾害。 5.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规范》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以下四类: 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属于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8.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两阶段”第一水准:当遭受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到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能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产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盐酸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9.基底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隔震技术的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水平刚度低且具有一定阻尼的隔震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或底部结构之间实现柔性连接,使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和加速度大为降低,并由此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对强烈地震的防御能力。在许多应用实例中,隔振器是安装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的,因而又称其为基地地震。 10.隔震结构体系基本特征: A.隔震装置须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B。隔震装置应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 C.隔震装置具有水平弹性恢复力。D。隔震装置具有一定的阻尼和效能能力。 第六章砌体结构设计 1.砌体结构的优点 1)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节约水泥和钢材 2)砌体结构构件具有承重和围护双重功能,且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使用年限长,维修费用低。砌体特别是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 3)砌体结构房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程总造价低,而且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局部的破坏不致引起相邻构件或房屋的倒塌,对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的抵抗能力较强。 4)砌体结构的施工多为人工砌筑,不需模板和特殊设备,可以节省木材和钢材,新砌筑的砌体上即可承受一定荷载,因而可以连续施工。 5)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2.砌体结构的缺点 1)砌体结构自重大。一般砌体的强度较低,建筑物中墙、柱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31021 课程英文名称: Building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64 讲课:56 实验:0 习题:8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专业必修课。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理论及习题课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静定结构的內力和位移计算;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的计算;通过观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2)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以实际应用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为目的,教学內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结构的计算简图、结构的几何组成、静力学基础等基本知识,重点讲授常用杆件及静定结构的內力分析和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位移分析和刚度计算,讲授杆件的稳定性计算、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了解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算; 3、掌握静定结构的內力和位移计算; 4、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5、了解杆件稳定性计算的基本概念; 6、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的计算; 7、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条件 (1) 采用辅助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2) 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 (3) 为学生提供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 (4) 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 (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 习题课采用“教师讲解+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学时范围:64 学时。 2.引用标准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 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 xx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技术标准》。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内容 3.1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 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课。 教学特点: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外力分析、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机结构的刚度校核,以及压杆稳定概念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建筑装饰工程有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3.3 课题(含实践课题)名称与建议学时数

3.4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

3.5课程考核方式说明 本课程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查占70 %。平时作业和期末命题覆盖到各章,并突出了重点。 4 教学资源 4.1课程教学环境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外作业、实验、考试等 (1)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习题课,答疑质疑等讨论等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像片等手段,并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实验环节与内容 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的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3)习题课安排 习题课安排在静力学基本概念,平面力系.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强度校核中进行。 4.2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杨力斌、段贵明主编《建筑力学》,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 教参:《建筑力学》(第2版),吕令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力学(第1分册):理论力学》,邹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第2分册):材料力学》,王秋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李家宝,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课程评价 5.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结合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5.2 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交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20201124192133).docx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代码: 2040003课程类型:Ⅱ 学分: 4.0计划学时: 64实践课时比例: 0% 主要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建设工程管理 先修课程:《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检测》 1.概述 1.1 课程的性质 建筑力学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建筑力学是今后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设计、管理的必备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建筑力学中杆件的受力性能与简单的计 算,达到能够认识并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会施工、懂设计、善管理的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做了实质性改革,以 力学知识、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精简力学理论计算和复杂理论,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 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加结合工程 实际为学习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行业、企业专家深入到本专业教学教改中,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模 块:静力基本知识、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强度、结构变形计算、 压杆稳定、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这些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为今后学生执业 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1.3 课程开发思路 以项目教学为指导,将建筑力学与结构这门课程打造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用相应的工程实例 来学习每一个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力学基本概念、结构、构件类型构; (2)了解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并会简单判定结构几何性质; (3)掌握拉、压、弯、剪构件的内力计算; (4)掌握梁构件中应力计算,会判定梁破坏的条件; (5)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并会绘制内力图,判定结构的危险位置; 2.2 素质目标 (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