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妃甸文化的命题与思考

合集下载

曹妃甸发展的思考

曹妃甸发展的思考

自然环境曹妃甸港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邻近的南堡盐场气象站建于1970年,地理坐标:N39°14´,E118°12´,东部大清河盐场气象站建于1960年,地理坐标:N39°11´50〞,E118°45´16〞。

曹妃甸以北40余公里唐海县气象站积累多年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

1996年在曹妃甸头(地理坐标:N39°36´,E118°10´)曾进行断续三年的风速风向观测。

本次规划工作新建曹妃甸港区气象站,地理坐标:N39°36´,E118°10´。

本次规划采用上述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该海区的气象状况,各气象特征值如下:1、气温以南堡站为代表,多年平均气温12.4℃,最热月为7月,平均26.4℃;极端最高气温38.9℃(2002年7月14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3.8℃;极端最低气温-19.3℃(1987年1月13日)。

2、降水以唐海站为代表,年平均降水量596.4 mm,年最大降水量934mm(1977年),月最大降水量645.5 mm(1975年7月),日最大降水量266.2 mm(1975年7月30日)。

日降水量≥25 mm的日数6.5天。

日降水量≥50 mm的日数2.5天。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 ~9月,该4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5%。

降雪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冬季降水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8%左右。

3、风况本海区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盛行偏西北风,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向风。

根据1996年~1999年曹妃甸头断续三年资料统计:多年常风向为S,频率12.5%,次常风向ENE向,频率7.9%;春季(3~6月)常风向为S,频率17%;次常风向ENE向,频率9%。

率达0.9%。

夏季6级以上大风共出现163次,频率4%;夏季7级以上大风共出现26次,频率0.7%。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曹妃甸区作为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新兴区域,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的盐化地治理、物流园建设、钢铁、化工等产业转移等重任,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营商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构建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曹妃甸区的行政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证照办理需要多次跑腿、耗费时间长等。

建议在区域内建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通过网上办、电话办、窗口办等多途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快捷的行政服务。

开展服务评价制度,逐步实现服务的量化和标准化。

二、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曹妃甸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在操作层面有时存在一定难度。

为此,建议在政策出台后,做好宣传、解读工作,让企业和个人更清楚掌握政策内容,避免因理解不清而浪费政策红利。

三、完善人才支持机制“引智兴曹、引才强曹”是曹妃甸区发展的根本支柱。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支持机制,建议加大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创业人才等的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住房补贴和成果转化的支持。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优化企业成长环境企业是曹妃甸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了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建议提供更多的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加强对企业公平竞争的保护,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曹妃甸区虽然取得了很多经济发展上的成就,但也承受了许多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为此,建议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行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环保措施,打造宜居宜业的曹妃甸。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

以上就是我们对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的建议。

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曹妃甸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唐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曹妃甸区一直致力于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并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进行介绍和思考。

首先是政策支持。

曹妃甸区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如减税降费、补贴奖励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吸引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简化行政手续。

曹妃甸区注重简化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办理时间,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推行“一事一件”、自助办理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再次是优化公共服务。

曹妃甸区加大了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加大对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建设和改善,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最后是加强监管和法治建设。

曹妃甸区在营商环境的调研中发现,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曹妃甸区加强了对市场监管和法治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营商环境。

对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我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首先是加强产业链配套。

曹妃甸区可以通过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提高曹妃甸区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提供制造业企业的配套服务,以及引进更多的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等。

其次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曹妃甸区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支持。

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可以通过引进海外留学生、高级职业人才等,补充人才缺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是推动创新创业。

曹妃甸区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在培育新兴产业、拓展新业态方面发力。

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所、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资源,激发创业热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摘要】曹妃甸区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座滨海港口城市,其营商环境优化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曹妃甸区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发现了区域发展面临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需要优化的措施。

针对现状,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优化措施,力求提升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强调了曹妃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必须得到重视,并指出了改善营商环境仍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的问题。

曹妃甸区的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实现曹妃甸区经济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现状分析、问题、措施、影响、可持续发展、建议、重视、提升、政策制定、执行力度。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曹妃甸区作为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重要经济区域,一直致力于提升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曹妃甸区的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曹妃甸区在营商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面临的政策法规不透明、行政审批繁琐、市场准入门槛高等困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意愿。

对曹妃甸区营商环境进行调研和优化,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优质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曹妃甸区营商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以及提出建议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曹妃甸区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有助于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和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市场的持续繁荣。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曹妃甸区目前营商环境的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包括:1. 分析曹妃甸区营商环境现状,了解目前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 境 内 关 外 ” 的 综 合 性 对 外 开 放 的 特 定 区 域 , 就 综 合 保 税 区 是 具 有 保 税 港 区功 能 的海 关 特 殊
是 国内的 “ 外 国 ” : 货 物 虽 然 实 际 进 入 了我 国 境 海 口 的 战 略 部 署 。加 快 曹 妃 甸 综 合 保 税 区开 发 建 内 ,但 在 保 税 区里 相 当 于 还 没 入 关 ,所 以 不 用 交 设 ,对 于加 速 全 市 全 省 乃 至 整 个 渤 海 地 区 的 强 力 税 。保 税 港 区是 指 经 国 务 院批 准 ,设 立 在 国家 对 崛 起 、全 面 推 进 东 北 亚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进 程 、 促 外 开 放 的 口岸 港 区和 与 之 相 连 的 特 定 区 域 内 ,具 进 中 国 与 东 北 亚 国 家 的 经 贸 往 来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有 口岸 、 物 流 、 加 工 等 功 能 的 海 关 特 殊 监 管 区 意 义。 域 。 与 保 税 区 一 字 之 差 的 保 税 港 区 功 能 更 为 齐 全 ,它 整 合 原 来 保 税 区 、保 税 物 流 园 区 、 出 口加
曹妃甸综合保税 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 曹 己 甸区政府力 公 室 曹士 己 甸综冶 ; 乇 区管委会 分 。 综 合 保 税 区 是 我 国 目前 开 放 程 度 和 自 由度 最
大 的 经 济 区域 ,对 扩 大 地 区对 外 开 放 程 度 起 着 极 为 重 要 的作 用 。 ( 一 )保 税 区 、 保 税 港 区 和 综 合 保 税 区功 能 监 管 区 域 , 是 目前 国 内开 放 层 次 最 高 、 优 惠 政 策 对 比 。保 税 区 又 称 保 税 仓 库 区 ,是 经 国 务 院批 准 最 多 、 功 能 最 齐 全 、 手 续 最 简 化 的 特 殊 开 放 区 设 立 的 ,具 备 保 税 加 工 、 保 税 仓 储 、 进 出 口贸 易 域 ,其 功 能 定 位 为 “ 保 税 仓 储 、 出 口加 工 、转 口 和 进 出 口商 品 展 示 等 功 能 的海 关 特 殊 监 管 区域 , 贸 易 ” 。曹 妃 甸 综 合 保 税 区 是 河 北 省 第 一 个 综 合 是 允 许 国外 货 物 不 办 理 进 出 口手 续 即 可 连 续 长 期 保 税 区 ,是 全 省 沿 海 地 区对 外 开 放 的 标 志 ,是 唐 储 存 的 区 域 。 通 俗 点 说 , 保 税 区 属 于 海 关 监 管 山市 乃 至 河 北 省 进 一 步 走 向世 界 的 窗 口和 “ 金 字 招 牌 ” , 是 构 筑 和 完 善 京 津 冀 都 市 圈 新 的 国 际 出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曹妃甸区是河北省唐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京津唐三角之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新区。

近年来,曹妃甸区在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本文将对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和思考进行分析。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曹妃甸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改革开放,积极提升营商环境。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妃甸区各项指标不断优化,得到了企业和投资者的认可。

曹妃甸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曹妃甸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行政审批效率提升。

曹妃甸区精简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加快行政审批的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3.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曹妃甸区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构建了完善的市场秩序,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曹妃甸区加大了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以上这些方面的持续优化,让曹妃甸区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曹妃甸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融资难。

曹妃甸区的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题,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人才流失严重。

曹妃甸区的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和留住成为了当前的难题。

4.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够科学。

曹妃甸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城市的品质。

以上这些问题和挑战,制约了曹妃甸区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来解决。

三、思考和建议针对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曹妃甸反思

曹妃甸反思

曹妃甸反思作者:肖莎来源:《商周刊》2013年第12期唐太宗李世民怎么都不会想到,他埋葬爱妃曹氏的小岛,是如今的模样。

在那个凄婉的爱情故事里,曹氏为拯救李世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她葬身的小岛,也因而得名:曹妃甸。

在此前长达1400年的时问里,距离河北省唐山市南部80公里左右的曹妃甸都只是一个面积为4平方公里的小海岛。

在2003年3月,改变发生了。

由于曹妃甸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等港口优势,经过多年的论证,围绕曹妃甸的建设正式开始。

在一种叫做“吹沙造地”的方式之下,随着第一条通岛路的修建,原来的曹妃甸岛周围的200多平方公里海域已变成陆地,成为如今的曹妃甸工业区。

2005年,首钢决定搬迁至此,让镁光灯首次高强度聚集在这里。

在唐山市的规划中,曹妃甸工业区将被打造成北方国际性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材料主要集疏大港以及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达此目标,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甚至成为河北省一号工程。

在曹妃甸工业区西北约30公里处,唐山市还计划建设一个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国际生态城,作为工业区的配套城区。

2012年,国务院批准,曹妃甸工业区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以及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合并成曹妃甸区。

如今,在曹妃甸工业区最繁华地带临港商务区,一块大荧幕上反复播放关于曹妃甸区的宣传片。

在宣传片中,曹妃甸工业区是一个钢铁、石化、电力、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成熟的顶级工业区,而国际生态城则是个充满了现代气息的、人头攒动的宜居城区。

很多年轻人正是被如此的宣传信息所吸引,来到曹妃甸工业区工作。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已经建设了3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也吸引了首钢、华润电力、中石油、中石化乃至冀东油田等大型企业人驻工业园,但已经累计投资了3000多亿元的曹妃甸工业区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并未如宣传片中所呈现的那般成熟。

或者说,要成为宣传中的样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样的现状,对比仅仅几十公里之外的发展快速的天津滨海新区,让身处曹妃甸的人难免很失落。

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

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

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发表时间:2005-8-18 11:37:16 浏览649次鹿特丹,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港口,是荷兰典型的河口大港,航道最大水深22米,拥有7个港区、40多个港池,海轮码头线50多公里,每年吞吐量达5亿吨。

曹妃甸,一个沉睡数千年的小岛。

当它终于撩开面纱,向世人袒露自己的地理、海域优势后,许多海运专家称,这里就是中国未来的鹿特丹。

当这里的一个个深水泊位通航之际,其吞吐功能,很可能跃居全国各大港口首位。

记忆中,几年前随省、市领导第一次来到曹妃甸,是从滦南县绕道至此。

坎坷的乡间小道,泥泞的海滩,只能依赖气垫船运载才能到达凸起于渤海湾水面仅几平方公里的曹妃甸。

当时小岛除了一座航海灯标识,几丛稀疏的芦草,满目黄沙,别无他物。

如今,昔日的曹妃甸一改数千年来寂寞荒凉的景象,宽敞的通岛公路,来往穿梭的车辆,不断扩张的陆域,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铁塔耸起的高压线路……曹妃甸大规模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到今年底,首批两个大型矿石码头将竣工投入运营。

曹妃甸:21世纪的战略抉择早在70年代初,曹妃甸就被国家港口专家列为深水港备选港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始终半遮秀脸。

“八五”末期,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有关部门为促进和保证环渤海特别是华北地区冶金、石化工业的跨世纪持续发展,决定在渤海湾一带选址建设接卸矿石、进口原油的深水泊位。

曹妃甸是该区域中惟一具有2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建设的深水港址。

最先进入曹妃甸选深水港址的是首钢。

早在1992年,首钢增加进口量,就曾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曹妃甸勘查建港条件。

随后,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山市政府多次与首钢公司就曹妃甸建港事宜协商。

1996年9月,唐山市政府与首钢签订了联合开展矿石深水码头前期工作的协议。

同年11月,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盛华仁也专程到唐山曹妃甸,并就解决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原油进口,寻求大型深水泊位接卸港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协商。

并于1997年3月完成了《曹妃甸进口25万吨级原油码头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曹妃甸文化的命题与思考
孙武勋
一、
曹妃甸,一个流传着奇美传说的沙岛,一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高地,一个燃烧着希望和憧憬美好未来的港湾。

在血与火、灵与肉的激情碰撞中巍然屹立在唐山南隅、渤海湾畔。

曹妃甸,据传为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天,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车马舟楫路过此地,有一曹姓妃子随军伴驾,不幸身染沉疴,一病不起,香消玉殒,葬于沙岛。

也有一说曹妃乃此地一渔民女子,叫曹娴,温性娴淑,美丽质朴,唐王东征驻节甸岛,曹娴亲调渔羹慰劳君臣,遂册为妃,后随军远征,回程中病死在岛上,太宗痛悼,旨意建殿,四时祭祀,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岁月如歌,沧桑巨变。

昔时荒岛,任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古老的记忆与时光流转,终于迎来了惊涛拍岸,万帆竞发的春天。

2005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首钢东迁曹妃甸。

以此为标志,一场大规模的以现代大港口、大工业为主的开发建设高潮风起云涌。

伴随着开发建设的兴起,曹妃甸不仅成为一个环渤海、环京津及唐山市新的开发区、新增长极的经济名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在经济上不仅实现总量的增加,在政治层面上则实施了以循环经济区综合改革的先行试点并积累了宝
贵经验。

2010年,曹妃甸新区实现GDP283亿元,财政收入33亿元,给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内外媒体广泛而全面地报道了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曹妃甸速度”和“曹妃甸精神”。

“曹妃甸精神”是一种有特定内涵的文化符号。

它的基本内容是“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精心谋划、审慎决策的科学精神,心系大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和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它在曹妃甸这块“黄金宝地”上生成,又在曹妃甸这块希望的土地上延伸开去,激励着人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渊由和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

我们唐山是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创造精神的沃土,冀东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厚重的板块并闪烁着耀眼的特质。

尤其在近代,唐山开风气之先,为中国的现代工业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里诞生了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气机车和第一件卫生洁具,这几个“第一”使唐山享有“近代中国工业的摇篮”的美誉。

伴随着工业成长和社会进步而生成的人文精神,也日益彰显出它光芒四射的活力: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为时代特征,主线连贯,主题鲜明且一脉相承的新唐山人文精神。

这先后体现在“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精神,被毛泽东同志特别赞誉的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穷
棒子精神”,受到周总理赞扬的“当代愚公”精神。

有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等等。

做为这些精神的延续,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总结和提炼出了新唐山人文精神:“感恩、博爱、开放、超越”。

这种表述,内容丰富,凝炼准确,充分表达了唐山人民精神世界的升华和追求目标的远大。

在这里,感恩是基础,博爱是源泉,开放是动力,超越是目标,奉献是保证。

唐山,正在这种新的人文精神指引下,以燕山的伟岸、滦河的清澈和渤海的博大谱写富民强市、和谐共进新的时代篇章。

二、
做为新唐山开拓奋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妃甸新区成为时代进步的缩影、改革开放的平台和地域文化窗口。

做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曹妃甸文化”这一命题应运而生,引起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什么如此重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的文化是它的根,是它的灵魂。

不重视文化,不重视软实力的打造提升,硬实力必然受影响,即便上去了,也不能持久。

那么,什么是曹妃甸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呢?这就是:以冀东传统地域文化为根脉,以颂扬创业精神为主线,以反映波澜壮阔的改革建设成就为主要内容,以文学为主体,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唐山曹妃甸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现状,从而高扬旗帜、激励斗志,科
学发展、促进和谐。

具体体现在:
1、地域特色鲜明。

以滦河入海口和沿海潮间带为依托形成的村镇,任历史长河的冲刷、积淀,使这里的人们具有广阔的胸襟和视野,以捕鱼、耕作为特点的谋生手段而派生出来的文化,既有海洋的宽广,亦有农耕的乐趣。

2、开放包容融化。

曹妃甸水陆兼通,既是历代漕运的水路码头,更是陆地联运的集散之地,同时也是九河下稍、关里关外的东西走廊。

因此这里得风气之先,汇四方货物,集八方文化,县从明清乃至近现代亦有大批移民迁入,其开放性、包容性之大,不言而喻。

3、紧扣时代主题的创新与提高。

曹妃甸地区的人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创新精神极强,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之中,他们亦是紧紧地扣住时代的主题,敢为人先,勇于创造,营造出丰富的物质成果和独树一帜的精神财富。

并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印记,生生不息,传承提升,成为世代坚守的高地和精神哨所。

在这种文化现象的主旨之下,一批文学作家及爱好者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之中,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近三年来以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通讯、小说等题材讴歌时代,歌颂光明,记录曹妃甸1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情况,先后出专著5部,电视剧本3部,散文诗歌约60余万字,在宣传唐山、宣传唐海、宣传曹妃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其中,刘兰朝、孙梦成撰写的《大唐曹妃》长篇小说入选开滦集团筹资拟拍的电影蓝本。

曹妃甸文化,说到底是冀东文化、唐山文化、滦河文化、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它和上述文化的关系,我以为有三个要点必须理清:一、它是新唐山人文精神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伸;二、新时期新条件下的开放、包容与创新;三、面向未来的影响力提升和活动空间的扩大。

这三方面互相交织、作用和影响,给曹妃甸文化提出了新的动力要求和品质目标。

三、
──唱响曹妃甸文化,打靓曹妃甸文化品牌,必须与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开拓开去。

其精神实质和核心内涵,即“感恩、博爱、开放、超越”这八字箴言,是曹妃甸文化也必须具备并光大的内涵。

前四个字是对人性本能的呼唤,后四个字是做事敬业的要求。

唐山经过百年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探索,经过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浴火重生、凤凰湟槃般的洗礼,已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感恩的城市,充满大爱的城市。

南方冰冻,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的义举感动三湘,影响全国;汶川、玉树大地震,唐山的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捐款、捐物,救死扶伤,以无私奉献与回报赢得广泛尊重。

这些是我们唐山、是曹妃甸的光荣,是我们必须永远珍惜的精神财富。

“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一定要把这炽热的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
手中、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给人间以温暖,促社会以和谐。

──唱响曹妃甸文化,打靓曹妃甸文化品牌,必须兼收并蓄,开拓创新。

曹妃甸文化首先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又必须是昂扬向上、弃旧图新的文化。

要把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同流派、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拿来我用,取精用宏,去伪存真,在吸引继承中提炼精髓,在激浊扬清中明辨是非,在开拓创新中拓野提质。

只有这样,曹妃甸文化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雅俗共赏的特色文化;也惟其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保证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做大做强、长盛不衰。

──唱响曹妃甸文化,打靓曹妃甸文化品牌,必须大手笔、高站位做好规划,提升影响力。

这个规划和目标,不应只管“十二五”,而应当瞄准未来、谋划长远,以高起点的文化产业规划引领发展,使文化成为拉动曹妃甸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组高速机车”。

1、构建自己的平面和立体的宣传网络,办好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利用掌握的舆情工具,开足马力,在国际国内广泛宣传曹妃甸,扩大和提升曹妃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实实在在的软实力烘托硬实力。

2、办好以《金海湾》为龙头的文化、文学刊物,建设好作家队伍,设计专题,从小说、诗歌、戏剧、民俗乡土文化等方面,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需要,出精品、推力作、做包装,以此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不同文
化层次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3、体制创新,政策扶持,广纳贤士、集思广益。

要建立政府支持,政策引导,民间推动,群众参与的机制,实行经文联姻,文产互动,走出去、请进来,放大曹妃甸文化的品牌效应,成为有产业支撑,有地域特色,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流派,使其在文化生产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在国家和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4、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文化,都必须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曹妃甸文化要同滦河文化、唐山文化(如“冀东三枝花”)等互相借鉴;信息共享,同舟共济,优势互补,共创整个冀东文化大繁荣、大和谐的局面。

5、加大扶持关注的力度,把曹妃甸文化上升为“官方层面”。

党政军群各方面要悉心指导支持、呵护和关爱,使之成为功在当代、存续千秋的一项“德政工程”。

在软硬件投入上真正到位,在曹妃甸科学发展大合唱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靓丽音符,从而奏出更加响亮的时代强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奋发的时代、蓬勃的事业,激励我们在坚守中奋力前行。

我们要以唐山文学艺术的繁荣为己任,唱响主旋律,弘扬时代灵光,把党的文学事业、人民的文化需求,做为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

去掉奢华,不要浮燥;淡泊名利,脚踏实地,让社会主义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同时占领曹妃甸文化的高地,演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威武雄壮的话剧”来。

2011年夏于唐海海韵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