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它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观念、传统美德等多个方面。

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不懈奋斗。

2. 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人们始终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团结合作、互助互爱。

这种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激励着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3. 家庭观念家庭观念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的和睦、孝道的传承。

家庭是中华民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责任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它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1. 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长连续文明的国家之一,其文化传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2. 多元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这种多元融合的特点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3. 崇尚和谐中华民族文化崇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种和谐观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

三、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

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让青少年更加自豪地面对世界。

2. 塑造正确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如诚信、勤劳、孝顺等。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不仅如此,建设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精英分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高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绵延不断的“根”。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好和平、维护统一的民族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真诚待人、童叟无欺的诚实守信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和谐精神;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严义律己、宽以待人的仁爱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探险精神。

(1)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

西方人也是如此。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不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士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代表,都把爱国主义奉为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和境界。

修身、治国、平天下,是历代精英知识分子的终极奋斗目标。

爱国主义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血管里流淌,奔流不息,代代相传,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不辱使命的唐睢;从持节牧羊十九载决不投降的苏武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高呼“还我河山”的岳飞;从面对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残败局面,眼望波涛汹涌的零汀洋,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绝不食美国钗来之食的朱自清到“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的吉鸿昌……中国正是这些爱国主义至上的民族精英,才使得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才使得中国古老的文明国度,永远广大而统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 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
3
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 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坚韧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团结统一、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 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 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 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 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 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 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 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 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 作风。
2
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 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 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 史。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精神财富。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的表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历史观念、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价值。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爱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感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豪。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持续奋斗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 集体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集体主义,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集体的关注和尊重,强调个人行为和目标要为集体的利益服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忠诚正直”等观念就表现了集体主义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集体主义思想更强调个人的价值不能凌驾于社会、民族之上,同时也要在集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独具特色、深厚的文化传统。

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佛教的传入等都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4. 人本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人本主义,即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强调人的充分发展和幸福生活。

对人的尊重和推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基础价值观念,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类精神和生命价值的高度尊重和关注。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政治中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在政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发扬爱国主义,凝聚国家意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政治精神。

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使得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国家意志和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扬爱国主义,将更加团结全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付出自己的力量。

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一、引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爱国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人,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舍生忘死。

在现代社会,爱国主义仍然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我们应该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积极参与到祖国建设和发展中去。

三、传统美德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很多传统美德,如孝道、礼仪等等。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品质之一,在中国古代,“孝”被视为最高尚的品德之一。

礼仪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一些规矩和习惯,如尊重长辈、懂得感恩等等。

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四、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故事,如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明朝时期“岳家军”等等。

这些故事都表现了中华民族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内部纷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优良传统。

五、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创新先驱,如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李时中发明了火药等等。

这些先驱们不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代人们树立了榜样。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六、敬业精神敬业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敬业先驱,如钟离权、李大钊等等。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后代人们树立了榜样。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敬业精神,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七、和谐共处和谐共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一、【课程标准】: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能力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的特点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四、【教学方法】:材料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五、【新课教学】:一、中华民族的内涵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合作探究: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①)“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

(各民族服饰文化展示)②)“一体”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

③)“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民族统一条件下的"多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同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的差异性。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高层次和基层次认同不排斥)过渡:既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那么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维系这56个民族发展的纽带是什么呢?二、中华民族精神探究活动: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3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社会各界的行动体现怎样的精神?你知道有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结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在近代,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精 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调爱国主义和自强不 息的精神。
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 础上,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02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
总结词
《中华民族精神》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 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 总结与展望
0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的定义
民族精神的概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该民族共同心 理特征、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方面 的精神文化成果。
品质。
精神支柱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中华民族 精神可以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
提供力量和勇气去克服困难。
文化认同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有助于个 人建立文化自信,明确个人在社
会中的定位和价值。
对国际交往的意义
01
02
03
国际形象
中华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国 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塑 造中国在国际上的正面形 象。
跨文化交流
详细描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强调“和为贵 ”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始终秉持和平、友好、 合作的原则,反对侵略和扩张行为。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 族对于人类和平事业的贡献和担当。
勤劳勇敢
总结词
勤劳勇敢精神表现为勤奋努力、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创造力。勤劳勇敢的 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品质。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优秀文档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优秀文档
自因强此不 我息们的说精,神民要族,一精种增神伟强是大综的民合不族国朽力的的的中自重华要民尊组族心成之部魂和分自,是豪衡感量综,合必国力须的加重要强标国志。民教育,尤其是对广大青 作为当代大学生少要努年力的学习教和育掌握。现教代科育学是知识培。养民族精神之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 因的为种有 种了压这力种,以有的爱效国地相主抵互义制为西激核方荡心腐的朽,中价面华值民观对族的西精渗神透方,与腐就影能响朽为。思我们想的文民族化文的化的渗繁透荣和,发要展提克供服强大民的族精神自支卑柱,感就,能顶增住世界霸权主义 民族精神既是一强种历自史信的积心累,和沉必淀须,又教是育一个国随民着时以代主进步人而翁不断的更态新和度丰,富的俯过瞰程。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真要正在的 弘民扬族民精族神精洞是神植的察根基民于础具上族有,精主把体握神自时的觉代意脉底识搏蕴的,民培,族育把群适体应握之时时中代的要代,求发内的化新展于的的每民个族要国精求民神心。和理趋意识势、。言论同行时为之还中要的。通过对 在社会主义建设世时期界,各爱国族主传义最统基文本、化最和本质现、代最重文要化的表的现比是对较国和家的鉴经别济发,展来和社反会观全面本进民步的族追所求和处贡的献。地 ◇我中国华 革民命族、精建神设位是和奉改,献革以精的神实利践于证明倡,导越是、在传革命播、、建设培和育改革适的应每一时个代重大和关社头,会全发国人展民需就越要是的需要民中族华民精族神精神。所具有的非凡的 凝聚力。 民族精神是一种内在灵魂,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每个国民 ◇中中华华 民民族族精精神神的对是当奉代它献价的精值神认同和接受。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植根于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民 因此我们说,民族族精群神体是综之合中国力的的,重要内组化成部于分每,是个衡国量综民合心国力理的意重要识标、志。言论行为之中的。离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课程标准】: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中华民族的特点
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教学方法】:
材料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五、【新课教学】: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
(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①)“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

(各民族服饰文化展示)
②)“一体”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

③)“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民族统一条件下的”多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同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的差异性。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高层次和基层次认同不排斥)
过渡:既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那么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维系这56个民族发展的纽带是什么呢?
二、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活动: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3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社会各界的行动体现怎样的精神?你知道有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结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反映中华民族利益和进步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3、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非典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中华民族历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活动:观看短片《万里长城永不倒》,思考:短片中的情节和歌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爱国主义(核心)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讨论:爱国不尚空谈,你以什么行动来爱国?
(2).团结统一
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课堂探究: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
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
◇课堂练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故②说法错误;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并普遍认同和升华,故③说法错误。

①④正确,故选D。

(3).爱好和平
为论证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教材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

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堂探究: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撵蘼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探究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
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

◇课堂练习: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
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B
解析:A、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正确答案为B。

(4).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

◇课堂练习:勤劳勇敢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富、生死于度外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已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故②说法错误;
④说法片面,也应排除。

正确答案为C。

(5).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白强不息的精神吗?
◇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课堂练习:“大禹治水”是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一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小息的典范。

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梢神力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答案:A
解析:B、C项说法均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正确答素为A。

小结: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我们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六、板书设计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
(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
二、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七:作业布置:交流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为民族团结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没有课程标准,把握起来有点难度,本节课的设计我
主要是以学考为主,以学考的考点作为主线,加入了部分《文化生活》的内容,这样更为生动和深入浅出,整节课的环节比较流畅,引入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本节课的学生探究活动不尽如人意,还需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少讲多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