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范文(2篇)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范文一、背景介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剩余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农民们头疼的问题。
长期以来,秸秆大量堆放在农田中,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容易引发火灾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并在2024年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工作总结在2024年,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发展。
下面从四个方面总结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
1. 秸秆收集和处理技术的突破2024年,为了提高秸秆的收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我国在秸秆收集和处理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研发了高效的秸秆收集设备,实现了机械化秸秆收集,极大地提高了收集效率和质量。
其次,利用先进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实现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和能源化转化。
不仅能够生产生物质能源,还可以生产生物质炭、生物柴油等产品,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和燃料。
2.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2024年,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秸秆收集、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秸秆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秸秆生物质能源产业、秸秆炭制品产业、秸秆肥料产业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民们通过将秸秆卖给秸秆加工企业或直接参与秸秆加工,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秸秆的处理问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完善和推广2024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该工作的发展。
政策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此外,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在地方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制定了具体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和措施,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
4. 秸秆综合利用意识的提高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方面。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模版____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一、引言秸秆综合利用是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旨在总结____年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情况,反思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工作概述____年,我们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政策支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供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和法律保障。
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将秸秆用于能源生产、农田覆盖和有机肥料生产等领域。
2.技术创新:我们加大了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培养科研人才和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我们研发出了一系列生物质能源利用设备和生产工艺,并推广应用于农村地区。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了农民对技术的接受和利用能力。
3.宣传教育: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和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们组织了技术培训班、示范项目参观和宣传推广活动等,向农民普及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概念、好处和方法。
三、成果总结1.生物质能源产量大幅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____年,我国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产量达到了XX吨,比去年增加了XX%。
2.农田覆盖面积显著增加:我们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用作农田覆盖材料,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____年,我国农田覆盖面积达到了XX万亩,比去年增加了XX%。
3.有机肥料利用率提高: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宣传教育,提高了农民对有机肥料利用的认识和能力,促进了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应用。
____年,我国有机肥料利用率达到了XX%,比去年提高了XX%。
2024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

2024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我们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有效地秸秆资源管理与利用,我们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下是我们在2024年所取得的具体成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二、成果回顾1. 秸秆资源管理我们加强了对农田秸秆的集中收储,建立了规范的秸秆收购站点,确保了秸秆资源的统一管理。
在农田秸秆集中收储方面,我们与农民合作,建立了多个集中收储点,提供便利的服务,有效地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的现象。
2.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我们加大了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对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
我们开展了秸秆制粒、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其中,我们成功研发了高效的秸秆制粒设备,实现了秸秆资源的高值利用。
3. 农田秸秆还田我们积极推行了农田秸秆还田政策,将秸秆再次用于农田的有机肥料,促进了农田的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农田秸秆还田政策,我们有效地解决了秸秆资源的处理问题,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4. 秸秆资源利用示范项目在2024年,我们还开展了多个秸秆资源利用示范项目,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与应用。
这些示范项目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生态建设等。
通过这些示范项目,我们向农民展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三、经验教训总结1. 政策引导的重要性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政策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同时,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秸秆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2. 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技术创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对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
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建议书

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建议书【文档一】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本项目计划每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通过综合利用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农作物秸秆的污染排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项目目标:1. 建设规模: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
2. 主要设备:秸秆破碎、发酵、热能利用等设备。
3. 建设内容:建设秸秆处理厂、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
4. 经济效益:年产值达到X万元,净利润达到X万元。
5. 社会效益:减少秸秆露天焚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三、项目内容:1. 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厂房和设备:包括秸秆破碎机、秸秆发酵设备、热能利用设备等。
2. 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用于展示项目成果和技术示范。
3. 组织科学的秸秆采集、收购、运输等环节,确保原料供应。
四、项目实施进度:1. 前期准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环评及审批事项。
2. 中期实施:厂房建设、设备配套、技术培训等。
3. 后期运营:正常运营、监测、数据统计等。
五、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X万元,资金筹措部分主要包括企业自筹、贷款、引入股东等方式。
【附件】: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 建设规划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秸秆综合利用:指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能源或其他有用物质的利用方式。
2. 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程序。
3. 建设规划:指对项目建设的规划布局进行详细规定,包括厂房建设、设备布局等。
【文档二】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项目旨在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采用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项目目标:1. 建设规模:年处理10万吨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资金申请报告

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资金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5)一、项目建设背景 (5)1、政策环境背景 (6)2、市场背景 (7)3、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8)4、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8)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9)1、项目实施是探索科技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开发式扶贫示范基地的需要 (9)2、项目实施是扩大经济文化协作与交流的需要 (10)3、项目实施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区农民全面致富的需要 (10)4、项目实施是转变农村传统经营方式的需要 (11)5、项目实施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12)第三章建设条件 (12)一、XX县概况 (13)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3)2. 自然资源条件 (13)3. 社会经济条件 (13)4. 交通运输条件 (14)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4)三、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5)第四章市场调查及需求预测 (15)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 (17)一、产品原材料 (18)二、公用工程 (18)三、生产定员及人员培训 (18)第六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19)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19)二、目前常见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方法 (21)三.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技术原理 (22)四、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营养成份 (24)五、秸秆生物颗粒饲料加工的化学意义 (26)六、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特点 (27)七、生产工艺流程 (28)八、生产设备 (29)第七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29)一、建设期限 (29)二、进度安排 (30)第八章环境保护 (30)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一、估算依据及说明 (31)二、项目资金筹措 (31)第十章经济效益分析 (33)一、饲料加工效益分析 (34)1、每公斤秸秆发酵饲料的成本 (34)2、每公斤全价生物饲料成本 (34)3、饲料厂效益 (34)4、销售收入估算 (34)5、利润测算 (35)二、板材加工效益分析 (35)1、秸秆板材每平方米成本 (35)2、年销售及利润测算 (35)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36)一、销售收入估算 (36)二、项目利润测算 (36)第十二章项目社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36)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37)一、结论 (37)二、建议 (38)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XX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二、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三、项目主管单位:XX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四、项目实施地点: XX县XX五、项目主办单位: XXXX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六、项目负责人: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9年)八、项目建设规模:建成年产万吨农作物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生产线一条,生物颗粒饲料车间一座,大立方生物循环发酵池20个,建成玉米秸秆及粉煤灰等有机化合物为成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防火板材生产线一条,建成存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规模化养殖基地一座。
(可行性报告)万吨秸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报告)万吨秸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秸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割下农作物后留下的茎干、秆杆等废弃物。
秸秆不仅占据了大量土地,而且废弃物处理带来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农民处理秸秆的方法主要是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产生了污染。
为解决以上问题,发挥秸秆的潜力与价值,提高农地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加强可持续发展,针对秸秆资源开发与利用需求,建设“万吨秸杆综合利用项目”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模式,符合社会、环境、经济要求。
二、项目概况该项目包括秸杆加工、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机肥制备和资源综合利用四个板块。
建设项目园区面积1000亩,主要生产秸秆颗粒,生物质发电,在生物有机肥和复合饲料等领域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全国及周边地区开展市场化运营,拓宽渠道,切实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1. 秸杆加工板块:建设秸秆颗粒化生产线,实现秸秆粒化和利用;建立秸杆生产加工厂,生产秸杆酒杯、手串等多种民用品。
2. 生物质能源利用板块:该板块建设生物质发电站,采用先进技术,将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发电功率10000kW。
3. 有机肥制备板块:该板块生产的有机肥无毒、无害、丰富营养,适合各种作物需求。
有机肥日产量100吨,年产量36000吨。
4. 资源综合利用板块:在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化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尝试,促进循环经济。
该板块主要实现农村环境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扩大农民收入。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我国农业资源上存在很大一部分浪费和提高利用的潜力,以秸秆为例,目前主要是直接焚烧,资源利用效率极低。
国家加强了对环保的要求,要求农村环境监管问题也日益严峻,秸秆综合利用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2.资源承载力秸秆是农业的副产品,零成本可以采集。
每年随着农民的割下农作物,我国生产的秸秆既丰富,又令人头疼。
利用秸秆做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解决废物处理问题,同时秸秆经过加工后,生产的木屑颗粒等产物也可以转化成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生物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生物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句容雪劲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7年2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1 气温年平均气温℃15.4 极端最高温度℃40.9 极端最低温度℃-12.2 风速年平均风速m/s 3.4 最大风速m/s 243 气压年平均气压hPa 10144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785 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mm082.7 日最大降水量mm 262.56 风向年主导风向/ E、ESE 冬季主导风向/ NE、ENE 夏季主导风向/ ESE句容市全年风玫瑰见图2-1。
图2-1 句容市全年风玫瑰图(4)水文水系句容市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域面积30万亩,大小水库67座,共有大小河道44条,总长310多公里。
总容量3.1亿立方米。
句容市境河流分属秦淮河水系、太湖水系和长江水系。
句容市境有大小河道40多条,长江岸线5公里多,为航运、发电提供了条件。
句容河流分属秦淮河水系、太湖水系和长江水系。
关于荆门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荆门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张贵平;范仕勇【期刊名称】《湖北农机化》【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4页(P28-31)【作者】张贵平;范仕勇【作者单位】荆门市农机局;荆门市农机局【正文语种】中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根据荆门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市委农办、市农机局组织专班,深入农户、合作社、秸秆收储中心、加工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当阳市、公安县等地经验,结合荆门市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比较丰富荆门市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900万亩(1hm2=15亩),年产秸秆415万t,总量大、种类全、茬口多、覆盖广。
按种类分,依次为水稻秸秆185万t,占总量的44.6%;小麦秸秆53万t,占12.7%;油菜秸秆46万t,占11.1%;玉米秸秆37万t,占8.9%;棉花秸秆20万t,占4.9%;其它农作物秸秆74万t,占17.8%。
按茬口分,夏季秸秆以油菜、小麦为主,约99万t,占总量的23.9%;秋季秸秆以水稻、玉米为主,约316万t,占总量的76.1%。
按地域分,京山、沙洋、钟祥等地秸秆每年产生91万t、97万t、135万t,3地秸秆量占全市总量的77.8%以上。
1.2 秸秆综合利用成效初显1.2.1 实施奖补政策,综合利用势头向好2012年全市启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来,市县两级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狠抓示范带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2014年,市政府安排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项目资金3 466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5.6亿元,建成12个秸秆利用示范项目。
2016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550万元用于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收储补贴、收储站点建设和购置机械设备奖补;全市农机部门安排购机补贴资金3 249万元,补贴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粉碎还田机等装备;京山、沙洋等地争取农业部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资金1 40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组道路已硬化。项目选址位于浏阳市淳口镇鹤源社区,该区域为农村地区,项目所
在地现以茶林、农田为主,附近有村级公路与本项目区域相通,项目所在地相对开阔,
周围 500m 内无居民,无其它工业企业,距捞刀河约 5 km,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属于丘陵地貌,四面空阔,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地势干燥,便于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5
总用水量 15.4 m3/d
1.0 m3/d 4.0 m3/d
0.1 m3/d
食堂用水
0.9 m3/d
0.4 m3/d
3.6 m3/d 厕所、淋浴用水
隔油池
4.5 m3/d
三级化粪池
林地浇灌
10.4 m3/d
10.4 m3/d
绿化用水、道路、广场洒水
植物吸收、蒸发
图 1 项目水平衡图
除雨水、生产、生活废水,无洪水威胁,抗震设防烈度小于 6 度。
三、气候条件
区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浏阳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
寒冷、秋季干燥、夏季炎热、春季潮湿多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
充足,利于各类作物生长的特点。 表 6 主要气候参数表
极端最高气温
40℃
年平均日照
淳口镇社会民风纯朴,继承了这块红色土地优良传统,创建了全国文明村南冲村、 省小康建设示范村鸭头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村鹤源社区。按照“强农业、兴工业、 优山水、促平衡、破瓶颈、正作风、创‘四好’班子,建一流队伍”的发展思路,着力打 造农业强镇、铸造工业新镇、实施资源活镇、构建文明靓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造美好生活而阔步前进。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华十大孝星”,“省小康示范 村”。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现已基本建成,设备等还未配置齐全,试生产噪声较高,但项目周边均为该 项目业主租赁的人工林地,500m 内没有敏感目标,故暂未对外界造成影响,项目场区已 经设置了隔油池和化粪池,但为了今后浇灌林地方便水量调节,仍需设置一 45m3 的调 节池,设备自带布袋除尘器,目前生产量不大,仅设置一套,待产量提高后,需增加 3 套布袋除尘装置。除此之外,项目周围没其它工业企业污染源。
国家生产示范基地,成立了浏阳市金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值达 2000 余万元;有
茶园面积 4000 余亩,茶叶生产近年来连获各类金奖,以浏阳市银峰茶叶有限公司、淳
峰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生产,实现亩平效益 6000 余元。
除此之外,国外松、板栗、油茶、柑桔、茶树菇、西瓜、蔬菜、中药材种植等农产品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加工 50 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
浏阳市浏安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罗专
联系人
罗专
通讯地址
浏阳市淳口镇鹤源社区
联系电话
13707498418
传真
邮政编码 410001
建设地点
浏阳市淳口镇鹤源社区
立项审批部门
浏阳市发改局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 代码
农副食品加工业—— 饲料加工 C132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
生活用水 其他用水
表 4 项目用水量计算表
项目
用水量标准
指标值 日均用水量(m3/d)
职工厕所、淋浴用水
80 L/cap.d
50人
4.0
食堂用水
20 L/cap.d
50人
1.0
绿化用水
2 L/m2.d
2500 m2
5.0
道路、广场洒水
1.2 L/m2.d
4500 m2
5.4
合
计
15.4
编号
配套
数量
秸秆(稻草、玉米等秸秆, 1
在全市内各乡镇收集)
2
电
500000 80 万
3
水
植物精料、糖蜜、维生素和矿 4
物质添加剂、益生菌等配料
5
包装袋
3850 800 320 万
单位 t/a
度/年 m3/a t/a 个/a
三、给排水、动力、环境保护、劳动定员 1、给水 (1)水源:项目建设区域无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均采用地下水为生产和生活水源, 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清澈,水量充沛,能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所需。厂区南向建设 一个地下水井,在东南向上坡上配置 50 m3 高位水池。 (2)用途:本项目用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总用水 量约 15.4m3/d。其中职工生活用水约 4.0 m3/d,绿化用水 5.0m3/d,道路及广场洒水 5.4m3/d。 (3)本项目用水拟从高位水池引入一根 DN100 给水干管,在厂区内形成环状布置, 各功能区用水均由该环管引入,管道呈环状布置,厂区给水主干管管径为 DN100;此外, 按消防规范要求沿工厂主要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
省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域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土质肥沃,以微酸性红壤土为主,
无任何工业污染。2006 年 3 月由原山田乡、淳口镇合并而成,辖 16 个村,3 个社区,
293 个村(居)民小组,60950 人,总面积 233.2 平方公里,有耕地 4.8 万亩,林地 21
万亩。
淳口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烤烟、茶叶是该镇的两大特色农产品,是“鹤源”牌烤烟
5、项目所需主要设备及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表 2 建设项目主要配套设备一览表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秸秆斩断机
8
台
秸秆粉碎机
8
台
搅拌机
4
台
包装机
4
台
造粒机
8
台
地磅
8
台
50kw.A 变压器
1
套
3kw 潜水泵
2
台
袋式除尘器
4
台
建议型号为 BLMQ
化验设备
1
套
运输车辆
8
辆
2kw 潜水泵
2
台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
表 3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五、生态情况简介 本项目区内植被由人工林地、自然灌丛、茶林、农作物植被组成,区内植被覆盖 率约 80%。区内主要木本植物有竹、松、油茶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芒、香茅草、狗尾 草、车前草、野菊花、狗牙根、浦公英等;另外还有多种蕨类和藤本植物。物种相对 较多。 区域内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蛇类、田鼠、蜥蜴、青蛙、壁虎、山雀、八哥等, 水生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鲭鱼、鲢鱼等。 调查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文景观。
2、排水 厂区内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经厂区排水沟排入南向池塘;生活污水经厂 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到厂区绿化用水,实现污水零排放。
项目
表 5 项目污水量计算表
日均用水量(m3/d) 排放系数
粪便污水
4.0
0.9
生活污水
食堂污水
1.0
0.9
污水产生量(m3/d) 3.6 0.9
雨水:采用雨水管渠收集输送,经格栅、初沉后排放。 污水:本项目无生产废水,项目污水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4.5m3/d。包括粪便污水 和食堂污水。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粪便污水一并进入三级化粪池处理,回用于厂 区周边山林浇灌,实现系统污水零排放。 项目用水平衡见图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6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 性等):
一、地理位置
淳口镇位于浏阳市北部,106 国道穿境而过,距浏阳市仅 25km,距省会长沙仅
50km,距浏阳市工业医药园(工业园物流中心)12km。镇内村组道路网络完善,80%
山地占土地面积 52.9%,丘陵占 25.1%,岗地占 7.9%,平原占 13.1%,水面约占 1%。目
前,全市辖 6 个街道、25 个镇、6 个乡。人口 144 万,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中国
著名的将军之乡、诗词之乡、花木之乡,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优秀旅游城市。
二、淳口镇社会简况
淳口镇位于浏阳市北部,罗霄山脉北端,既是传统夏布生产地区之一,也是湖南
占地面积 (m2)
10000
绿化面积 (m2)
2500
总投资
其中: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占总
1500
6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33%
(万元)
(万元)
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关于加开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我国秸秆数
量大、品种多、分布广,每年秸秆产量近 7 亿吨。长期以来,秸秆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
1717.3 h
极端最低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相对湿度
-9℃ 16.4~18.2℃
1206.9 ㎜ 80%
年平均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为 夏季主导风向为
2.2m/s 西风 南风
四、地表水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7
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表水系为捞刀河。捞刀河蜿蜒曲折贯穿境内,又名「捞塘河」、 「潦浒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浏阳石栓峰北麓,流经浏阳、长沙县,于长沙城 北开福区境内新河三角洲汇入湘江。全长 141km,流域面积为 2543km2。区域另有少 数自然农排渠。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 0.44km。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总量 43.85 亿 m3,人 均拥有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 42%。还有地下水估计储量为 2.23 亿 m3~3.13 亿 m3。 分别构成树枝状水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域有少数自然农灌 渠,位于捞刀河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