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_刘娟

合集下载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阐述了三种翻译技巧:直译法、意译法和增译法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最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地域文化。

比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捕鱼和航海业在这个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就衍生出大量的和船、水相关的习语。

如“clean the deck(扫除障碍)”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顺势前进)”“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发图强)”等等。

而汉民族是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狩猎、耕种和土地,因此也就有了“守株待兔、一箭双雕”等大量的跟狩猎、种植有关的习语。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英语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说“挥金如土”了2.习俗的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运用动物比喻时就有诸多不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人们对狗的态度。

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贱的动物,因而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狗拿耗子”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狗则被当作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因此,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可爱想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She is a lucky dog.她是位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屋。

这种习俗上的巨大差异在英汉习语互译上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如将“痛打落水狗”机械地翻译成“beat a dog in the water”,而无上下文释义的话,非但不能传达汉语的本意,而且可能在英语读者中引起误解和反感。

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国家主要是信奉基督教,因此英语习语很多与教堂、上帝有关。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误译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误译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误译一、引言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成为了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之一。

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习语的使用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英汉习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浮现误译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误译现象。

二、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1. 语言结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习语的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主谓宾结构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动宾结构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习语时,需要对语言结构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2. 文化背景差异习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break a leg"在戏剧领域中表示祝福,而在汉语中翻译成"摔断腿"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翻译习语时,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3. 习语的形象化特点习语往往具有形象化的特点,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习语时能够准确理解其隐含的意义,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英语中的"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在汉语中翻译成"球在你的场上"可能会导致误解,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由你决定"。

三、英汉习语误译现象分析1. 直译误译直译是指将习语的字面意义翻译成目标语言的错误现象。

这种误译往往因为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而发生。

例如,英语中的"raining cats and dogs"直译成汉语的"下猫狗"就是一种直译误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化 内涵 。 本 文 探 讨 英 汉 习语 的 文 化 差 异 根 源 及 其 互 译 的 方 法 。
【 关键词 】 习语 ; 文化 内涵 ; 文化差异
0 引 言
习语是人们在 日积月 累的社会生活 中提炼出来 的表达思想 的方 式. 是一种文化沉淀 . 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 的独特的 固定的表达方 式, 广 义上习语包括 成语 ( i d i o m s ) 、 短语 ( s e t p h r a s e s ) 、 谚语( p r o v e r b s ) 、 格言 ( s a y i n g s ) 、 俗语(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s ) 、  ̄d 6 3 ( e p i g r a ms ) 、 名言录( q u o t a t i o n s ) 、 典故( a l l u s i 0 n s ) 、 俚语( s l a n g s ) 、 歇后语( t w o _ p a r t s a y i n g s ) 等。 下面就探讨一 下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根源及一些习语翻译 的方法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 江 西制造 职 业技 术学 院基础 课 部 , 江西 南昌 3 3 0 0 9 5 )
【 摘 要】 习语是语言的一部分 , 是一种在结构上与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 言结构。 习语是语 言的精华 , 它带有浓厚的 民族 色彩和鲜明的文
源于寓言故 事, “ 夸父追 1 3、 女娲补 天、 嫦娥奔月 、 精卫填海 、 画龙点 睛 、 愚公移山” 等出 自 神话 传说 英语习语如 t h e b e a r a n d t h e t w 0 t r a v e 1 e r s ( 患难见人 心 ) , t h e d o g a n d t h e c o o k ( 吃一堑 , 长一智 ) 等 出 自《 伊 索寓 言》 , 神话故事 以其久远 的历 史和丰 富的内涵丰富 了习语 , 成为语 言 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英语典 故习语多来 自《 圣经》 和希腊神话 . 如A c h i l l e s ’h e e l ( 唯一 致命弱点 ) 、 a P a n d o r a ’ S b o x ( 潘 多拉之盒 : 遭灾 难、 麻烦 、 祸害 的根源 ) J u d a s ’k i s s ( 口蜜腹 箭 ) T a l k 0 f t h e d e v i l a n d h e i s s u r e t o a p p e a r . ( 说魔鬼 , 魔鬼到 ) 。

由习语翻译看英汉文化差异

由习语翻译看英汉文化差异
m e a t . ( 谦 虚 的 狗 没 有 肉吃 ) 而 G o d h e l p s t h o s e w h o h e l p t h e m s e l v e s . ( 自助 者 天助 )
t o a p p e a r . 意思近似于汉 习语 “ 说曹操曹操 到”,T w o h e a d s 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o n e . 类似 于 “ 三 个臭 皮 匠 ,顶个 诸葛 亮 。 ” 汉语 中 许 多 习语 的产 生 , 是 由于 历 史 原 因 , 如 : “ 负 荆 请 罪 ” 出 自战 国 时 期 故 事 “ 将 相 和 ” ,将 军 廉 颇 误 解 了 丞 相 蔺相 如,背负荆条上 门请 罪。指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 ,主动 要求 惩罚,真诚地请求对方 原谅 。希腊神话 以其久远 的历 史 丰 富了英语习语 ,成 为英语 语言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 :在 特 洛伊 战 争 中 ,希 腊 人 造 了 一 匹 巨大 的木 马 , 将 精 兵 强 将 藏 于其中。他们故意装 出弃木马逃走 的样 子,特 洛伊人将木 马 作 为 战 利 品请 进 城 。 半 夜 ,士 兵 们 从 木 马 中 爬 出 , 一举 攻 陷 了特 洛 伊 城 。 由此 , t h e T r o j a n h o r s e 指 “ 暗藏的敌人”。 习语是语言 的精华, 是语言 中最 富有 民族 文化特 色的部 分 。英汉 习语翻译 必须充分研究两种 文化 内涵 、民族特 点 , 才 能 准 确 理 解 习语 在 特 定 语 境 中 的含 义 , 从 而 有 效 、 畅 通 地
【 关键词 】习语 翻 译 文化 差异 [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 J t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4 9( 2 0 1 5 )0 7 —0 0 8 0 —0 1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具有固定词序和固定词汇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惯用的意义。

在英汉语言中使用的习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般来说,英语的习语更加直接和具体,汉语习语则更加抽象和反映思考,这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

1. 文化差异英语国家崇尚实用主义和效率,习语通常用简短、明确、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更加注重行为,而汉语国家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含蓄表达。

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由具象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而汉语习语则多由隐喻或谜语来表达。

2. 语言差异二、英汉习语翻译问题习语是一种具有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下是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直译和意译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英语的习语到汉语,常常会引起歧义和不理解。

因此,翻译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翻译成字面意思。

例如,“break a leg”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祝愿演员成功的,如果直接翻译成“折断一条腿”,汉语听者将难以理解其文化背景。

因此,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祝演出成功”。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中所含有的文化色彩。

有时候,一个英语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后,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习语,甚至可能对本族语言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time flies”这个英语习语翻译成“光阴似箭”,在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习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的“time flies”有所不同,不能再简单地当作英语习语的翻译。

3. 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习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语言习惯的不同之处。

例如,“burn your bridges”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退路都断掉,但这个习语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汉语的习语来表达,如“毁了舟再造舟,断了橋再架橋”,以保持其习语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6作者简介:刘 娟(198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助教,从事英语教育方向的研究。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语言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发展而来的,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语言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习语的形成兼具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因素,所以两种习语比较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弄清楚这些差异造成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两个国家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来进行了解。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使用和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从事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英国位处于亚欧大陆的西侧,而我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侧,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以在习语的运用上也大有不同。

英国三面环海,其曾经一度为海洋霸主,航海业非常发达,所以其很多习语就和航海业相关,诸如plain sailing,它的意思是一帆风顺;all at sea,它的意思是不知所措。

而虽然我国也属于临海国家,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面积相对辽阔,没有征服海洋的必要性,我国的航海业没有那么发达,所以我国的习语很少有与航海相关的。

但是我国深处内陆,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我国自古的文人雅士就喜欢研究花草,梅兰竹菊等都能融入其诗中,或者是自我激励,或者是自喻品格高尚,所以很多和竹子有关的习语,诸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就形象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相对的,英国由于没有竹子,竹子没有融入其生活当中,自然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习语。

2.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

英国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其语言里面经常会出现上帝“God”,所以在其很多的习语里面都有上帝,诸如“god bless me”,意思是上帝保佑我,而在我国的表达里就是“天助我也”这样的词汇。

我国信仰天,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统治的时间比较长,长期所谓的君权神授,皇上也被称为天子。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天神,诸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实际上是我国的道教体系,天在我国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常用的习语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命所归”、“天各一方”、“天南海北”“天涯海角”等。

但是天在英文中是“heaven”,其在英语出现的频率就先对比较少,god的含义也就和我们说的“天”差不多,都是万能的,诸如“god helps those help themselves”,其意思是上帝帮助那些自我帮助的人;“oh my god”表示的是惊叹、吃惊、气愤等含义。

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习语表达的差异。

3.历史文化的差异。

很多习语都来源于历史文化当中,如果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能耳熟能详的话,对于一些习语就难以理解。

诸如在英文中有“meet one’s Waterloo”的说法,其中文的意思是一败涂地,不理解历史文化的人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见到滑铁卢就是一败涂地呢,其实这是有因由的。

滑铁卢是拿破仑战败的地方,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建立的帝国在这次战役后被彻底打垮,所以英语习语就把见到滑铁卢,比喻为一败涂地。

而我国的一些习语对于那些不懂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也是不好理解的,比如我们说的破釜沉舟,怎么把船弄沉了呢,其代表什么意思呢?从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无法理解,其实只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就很好理解了。

当年楚霸王项羽为了救赵国,过了渡河之后,就把船击沉,这样就象征着不给自己留退路,要决一死战。

而英国相应的表达方式却不是这样的,他们用的表达方式是“to cross the Rubicon”,这个用法和英国的具体的历史相关,所以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是习语运用不同的重要原因。

4.风俗习惯的差异。

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不但在中英两个国家之间不同,就算在我国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充分理解两个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才能对这个国家的习语有更好的了解。

我们经常会在完成一件事情达到两个目的的时候,说“一箭双雕”,但是同样的意思在英文的习语里就是“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用我们的话理解就是“一石二鸟”。

我国的弓马骑射的风俗相对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而英国的文化,用石头砸鸟这种风俗对他们影响比较深刻,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应该了解每个地方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喜恶,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两个国家的习语的差异。

我们说喜欢一个事物,进而连同它联系的事物也喜欢,我们这样表达“爱屋及乌”,但是在英国的风俗习惯里,却不是这样表达的,相同的意思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love me,love my dog”。

习俗的不同,对社会的兼爱的对象也就不同,在理解英汉两国习语的时候要充分了解两国的语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二、英汉习语不可译性的解决办法由于存在以上方面的原因,在对其历史文化、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都不能很好了解的情况下,英汉习语实际上存在着相对的不可译性,所谓相对的不可译性就是从字面意思上很难进行突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进行合理的翻译。

1.对这些可能造成习语翻译错误的地方的知识要进行相关的学习或者相关的了解。

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很多的典故、历史知识、习语由来等都有相对详细的解析,我们一面要提高自己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选择合适的手段,毕竟不能因为存在着难度就不去做,要克服困难,就要迎难而上,对可能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刘 娟(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语言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语是传承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的媒介,英语和汉语的习语的形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了解的话,很容易造成表意上的混乱,并且也由于这些文化差异使得很多英汉的习语不可译,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可译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论述,旨在能够对英汉习语翻译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不可译性;原因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33-01(下转第137页)2013年Vol.28 No.2梁 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组织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跨文化交际、就业等方面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选择的主题包括中外文化、节日、风俗习惯、运动、就业、情感、影视、潮流、娱乐、社会热点话题等。

目的在于丰富校园英语学习气氛、加强学生英语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接触社会最新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外语技能锻炼和就业机遇。

每一期的英语角都邀请外教参加,并且都有固定的话题,并提前公布讨论话题,因此,即使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减少焦虑感,做好准备后来参加;学生们在英语角中通过师生英语交流的成就感可以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4.英语课本剧竞赛。

为充分调动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英语课本剧竞赛。

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按照大学英语课本编排话剧,将“课堂”搬上“舞台”,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为舞台剧,这样就强化了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将英语学习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英语学习,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我展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充实。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使学院的英语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厚,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运行时间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到位,第二课堂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充分满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需要,以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考核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

参考文献:[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R].教高厅[2007]3号.[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5):345.[3]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R].教育部文件教高[2005]1号.[4]梁文武,白树勤.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04):44.[5]费安娜,翁琴,胡杨,罗莉.二级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J].英语教育,2009(04):141.[6]熊敏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9(02):102-104.[7]刘世英,张爱琳.如何实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网络上的延伸[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0):235-236.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 organizes modeLiang Jie(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ruan Software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90, China)Abstract: The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room building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o train talent with "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quirements " is indispensable.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enrollment surged,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faces with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 in level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ans, the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room building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and prominent. This paper takes Huaruan Software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 organizes mode.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 organization mode; research and practice[责任编辑:周 呈]面对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调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