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186例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隐睾疗效观察

腹腔镜治疗隐睾疗效观察
陈伟玉;刘华明;杨海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7(030)001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隐睾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72例隐睾患儿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结果:72例病例均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1.3±0.3)ml,腹腔镜手术时间为(38±4.6)min,术中探查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合病例25例(35%)术后1例发生睾丸回缩,经二次手术治愈,未发生睾丸萎缩、扭转.结论:腹腔镜治疗隐睾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及应用.
【总页数】2页(P182-183)
【作者】陈伟玉;刘华明;杨海
【作者单位】梅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广东梅州515040;梅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广东梅州515040;梅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广东梅州515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9
【相关文献】
1.腹腔镜手术治疗32例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汪溢;朱家利;罗后宙;霍振清;姚泽钦;梁冰;刘文聪
2.腹腔镜联合阴囊小切口治疗低位隐睾的疗效观察 [J], 杨文;王波;曹闯;麦天赋;黄
敏诗;吴江
3.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疗效观察 [J], 林炎坤;陈宁宁;马赛;
4.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疗效观察 [J], 林炎坤;陈宁宁;马赛
5.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开放隐睾手术治疗高位隐睾患儿对比 [J], 肖遥;张朋;周晓波;王鎏;赵成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
放式手术,但这种手术方式有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对患儿造成较大的痛苦和影响。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腹腔镜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腹腔镜手术,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
患儿的隐睾位置,准确地进行手术。
相比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
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快,能够更好地保护患儿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能力。
其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医生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
对于小儿腹腔型
隐睾患儿,手术操作需要细致、谨慎,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医生需要经过充分
的培训和实践,掌握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腹腔镜手术需要寻找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患儿状态。
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手术时机也是影响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年龄在
6个月至2岁之间的小儿,隐睾位置较浅,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此外,患儿的身体状态
也需要充分考虑,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总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为医生,需要充分
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患儿状态,细心谨慎地进行手术操作,以取
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摘要】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传统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对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
也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展望是积极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小儿腹腔型隐睾治疗的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儿腹腔型隐睾、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发症、随访、优势、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畸形,通常在男孩出生后即可发现。
腹腔型隐睾是指睾丸没有下降至阴囊内,而停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区的一种情况。
该病症不仅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导致生育功能障碍和睾丸癌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开放手术,但其侵入性较大,容易导致手术后的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重要方法。
腹腔镜手术以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目前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小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规范治疗。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全面评估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具体包括对手术方法的操作步骤、术后效果的观察和评估,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腹腔型隐睾的治疗方案和指导,并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186例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186例临床效果观察周建新;陈智慧;莫希玲【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3(000)026【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隐睾型隐睾的诊治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6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腹腔镜下探查186个睾丸,术前采用盆腔和阴囊腹股沟超声检查,随访2~36个月,确诊睾丸的位置、睾丸的大小、回缩、萎缩情况。
结果:经过腹股沟和腹腔镜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睾丸缺如、残余分别为118、7个;腹股沟型高位隐睾12个;腹腔睾丸49个,21个为低位型,28个为高位型;真两性畸形2例,卵黄退化不全5例,条索状性腺2例。
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股沟手术(13个);腹腔镜下一次性睾丸固定术(9个);F-S分期睾丸固定术(24个)F-S一期睾丸固定术7个;睾丸切除术治疗大于不良睾丸3个;卵黄退化不全5例始基子宫切除;条索状性腺2例行性腺切除术;真两性畸形2例活检一侧为卵巢,一侧为睾丸;术后随访中患侧睾丸萎缩3个、回缩2个。
结论:腹腔镜能对非触及型隐睾进行精准的诊断并同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位于腹腔低位隐睾,采用腹腔镜下一次性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高位隐睾宜采用F-S分期手术进行治疗。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not palpable of cryptorchidism type cryptorchid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s. Method:186 cases of not palpable cryptorchidism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June 2012 were for the study.The laparoscopic probe 192 testicular,the preoperative pelvic and scrotal inguinal ultrasoundfollow-up of 2 to 36 months,confirmed location of the testis,testicular size, retraction,atrophy of the case.Result:After groin and laparoscop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confirmed,the testicular absence and remnants had 118 and 7 respectively;groin high cryptorchidism had 12;abdominal testis had 49,21 were lows,28 were high;True hermaphroditism had 2 cases, incomplete yolk degradation had 5 cases,cord-like gonadal had 2 cases.The conventional groin surgery(13);laparoscopic disposable Orchiopexy (9);The FS stage testicular fixation(24);the FS a Orchiopexy7;orchiectomy treatment is greater than the adverse testicular 3;yolk incomplete degradation of 5 cases of primordial hysterectomy;cord-like gonads routine gonadectomy;the true hermaphroditism 2 biopsies side of ovarian,side of the testis;postoperative follow-up ipsilateral testicular atrophy,retraction had 2.Conclusion:Laparoscopic touched cryptorchidism accurate diagnosis and simultaneously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nd effective treatment,located in the abdominal lows cryptorchidism,the disposable laparoscopic fixation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surgery,high cryptorchidism should adopt the FS staging surgery for treatment.【总页数】3页(P104-105,106)【作者】周建新;陈智慧;莫希玲【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广东东莞 523573;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广东东莞 523573;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广东东莞 52357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对不可触及型隐睾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杨淼2.腹腔镜在体表不可触及睾丸型隐睾症中的应用 [J], 程勇谋;莫耀良;谭静;周增3.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的临床分析 [J], 尚献会;王操;曲颜;刘远梅;;;;4.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的临床分析 [J], 尚献会;王操;曲颜;刘远梅5.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48例的临床总结 [J], 王英俊;郑辉明;戴育坚;刘震;陈浩;胡伟泽;蔡清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1. 引言1.1 背景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生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睾丸未能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
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睾丸发育异常和生育能力受损等问题。
传统手术治疗存在着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等问题,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传统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并通过临床观察和安全性探讨,评估这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小儿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治疗决策参考,促进小儿腹腔型隐睾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水平的提升。
也希望能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推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腔型隐睾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小儿腹腔型隐睾的定义小儿腹腔型隐睾是指男性婴幼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到阴囊内,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区域的一种先天性睾丸发育异常。
正常情况下,睾丸在胚胎发育期间应当从腹腔经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但在部分男婴中,由于睾丸移行的过程发生问题,导致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下降到正确的位置。
对于小儿腹腔型隐睾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睾丸的确切位置。
一般来说,如果在婴幼儿期间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就需要考虑进行相应的治疗。
小儿腹腔型隐睾除了对睾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可能产生影响外,还可能增加患者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如睾丸扭转或肿瘤。
及早发现和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腹腔镜手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睾丸位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传统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方式,需要在患儿腹部做较大的切口,使得手术创伤较大,隐睾的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腹腔镜在不能触及隐睾病例中诊治体会论文

腹腔镜在不能触及的隐睾病例中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在不可触及的隐睾患儿中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方法:对15例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进行腹腔镜检查,根据术中情况,分别行睾丸一期固定术,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或切除术。
结果:睾丸缺如1例,睾丸萎缩3例,其中2例精索已进入腹股沟管,改行腹股沟探查。
腹腔内睾丸11例,其中分期fowler-stephens术1例,分期固定术2例,一期腹腔镜睾丸固定术8例。
术后随访6-46月,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结论:腹腔镜可准确判断不可触及隐睾的具体情况,同时给予治疗,是此类病人首选诊治方法。
【关键词】隐睾症;睾丸;腹腔镜【中图分类号】r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7-01隐睾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先天畸形,其中约有20%体外不可触及,这类病人既往均需行腹股沟或开腹探查手术,手术存在盲目性,损伤大。
作者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腹腔镜诊治此类疾病1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12岁,均为单侧隐睾,其中左侧5例,右侧10例。
术前体格检查患侧阴囊及腹股沟均未触及未降睾丸。
2例患侧腹股沟耻骨结节处隐约可及精索样组织。
超声检查患侧阴囊、腹股沟及盆腔未探及睾丸11例,盆腔近内环口处探及睾丸2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腹腔镜手术准备。
全部病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头低足高体位,取脐正中0.5cm纵切口开放式置入trocar,建立人工co2气腹,压力10-12mmhg,导入腹腔镜探查患侧精索。
如精索末端无睾丸,则诊断为“先天性睾丸缺如”结束手术。
如精索已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则结束腹腔镜手术,改行腹股沟探查。
如精索末端膨大,但无正常睾丸形态,则考虑“睾丸萎缩”,予以切除送检。
如睾丸位于腹腔内,则诊断为“腹腔内隐睾”,行腹腔镜睾丸松解固定术。
萎缩睾丸切除及睾丸松解固定均需于左右下腹再各置入一0.5cm trocar。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小儿腹腔型隐睾是儿科常见的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一、腹腔型隐睾的临床表现腹腔型隐睾是指睾丸未能下降到阴囊内,而是位于腹腔内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患儿通常在出生后即可触及双侧阴囊内有一颗或两颗睾丸,部分患儿在初患时为双侧睾丸隐没,但在气压降低或睾丸温度升高时可将睾丸移向阴囊内,检查时可触及及阴囊内有睾丸。
1. 术前准备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患儿的年龄、病史、疼痛症状及体格检查。
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波检查,以明确睾丸的位置和大小。
术前准备工作的充分和准确性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手术操作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壁小孔插入腹腔镜,利用腹腔镜在腹腔内观察和操作,将腹腔内的隐睾组织取出,将睾丸放入阴囊内。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3.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术后需要做好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等工作,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后患儿能够快速恢复,术后并发症率低。
1. 术中安全性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术中安全性较高。
由于操作仪器的微小,手术对患儿组织的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一、腹腔型隐睾的病因及诊断小儿腹腔型隐睾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睾丸的下降受阻,导致睾丸未能成功下降至阴囊。
通常情况下,睾丸在胎儿期内会由腹腔内穿过腹股沟管到达阴囊内,但如果腹股沟管发育异常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就会导致睾丸停留在腹腔内。
临床上,腹腔型隐睾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包括睾丸触诊、B超和MRI检查。
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有着诸多优势。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疤痕微小。
腹腔镜手术操作视野清晰、放大、立体感强,有利于医生观察和操作,减少手术风险。
腹腔镜手术对于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影响较小,术后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较少。
腹腔镜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主流选择。
三、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地将腹腔内的睾丸取出并植入至阴囊内,成功率较高。
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腹腔镜手术对于患儿的生殖功能发育和性功能的影响较小,长期效果良好。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时,医生和家长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症。
手术中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操作技术,避免手术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
术后需要严密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需注意患儿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保证患儿的康复效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手术方式。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儿家长应充分了解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和注意事项,共同为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186例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隐睾型隐睾的诊治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6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腹腔镜下探查186个睾丸,术前采用盆腔和阴囊腹股沟超声检查,随访2~36个月,确诊睾丸的位置、睾丸的大小、回缩、萎缩情况。
结果:经过腹股沟和腹腔镜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睾丸缺如、残余分别为118、7个;腹股沟型高位隐睾12个;腹腔睾丸49个,21个为低位型,28个为高位型;真两性畸形2例,卵黄退化不全5例,条索状性腺2例。
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股沟手术(13个);腹腔镜下一次性睾丸固定术(9个);F-S分期睾丸固定术(24个)F-S一期睾丸固定术7个;睾丸切除术治疗大于不良睾丸3个;卵黄退化不全5例始基子宫切除;条索状性腺2例行性腺切除术;真两性畸形2例活检一侧为卵巢,一侧为睾丸;术后随访中患侧睾丸萎缩3个、回缩2个。
结论:腹腔镜能对非触及型隐睾进行精准的诊断并同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位于腹腔低位隐睾,采用腹腔镜下一次性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高位隐睾宜采用F-S分期手术进行治疗。
标签:腹腔镜;非触及;隐睾;睾丸一次性固定术;疗效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疾病,足月新生儿发病率约为3.4%~5.5%,满1岁婴儿隐睾发病率约为0.8%,早产儿发病率高达9.2%~30%,在隐睾患儿中约有20%为非触及型隐睾[1]。
但是,目前仍未有治疗非触及型隐睾相应的治疗指南,由此,对于治疗的方法尚存在众多的争议,自腹腔镜用于诊治非触及型隐睾后,诊断性腹腔镜已经被广大的学者和医师认可,视其为一种精确诊断隐睾解剖位置并同时进行治疗的工具,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阴囊探查才是临床诊治非触及型隐睾最合理的手术方法[2]。
本研究就腹腔镜诊治非触及型隐睾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疗效进行探讨,为今后治疗非触及型应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86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1~15岁,平均(4.6±1.3)岁,均进行腹腔镜下探查,共探查186个睾丸,其中双侧11例(双侧均未触及6例,一侧未触及、对侧位于腹股沟5例),单侧175例,本组患儿在术前均进行超声对双侧阴囊、骨盆、腹股沟进行检查,同时对睾丸大小进行准确测量。
1.2 手术方法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探查,根据腹腔镜下探查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输精管、精索血管进入内环患儿使用腹腔镜探查腹股沟后行睾丸一次性固定术或者切除发育不良睾丸以及切除末端精索以及结节;输精管、精索、血管在腹腔内呈盲端则不需再次进行手术探查;位于腹腔内的睾丸,根据其具体的位置决定手术方式,睾丸位于内环或者能牵至对侧内环口则经腹股沟切后或者腹腔镜下行睾丸一期固定术,高位隐睾且不能牵至对侧内环口则行F-S分期手术或者一期睾丸固定术,睾丸发育不良则采用睾丸切除术;睾丸外观异常且盆腔有痕迹输卵管或者子宫结构则行性腺活检,如果结果未睾丸组织则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处理后行痕迹子宫切除术。
对于切除的组织立即送检,如果存在曲细精管结构则将其视为睾丸残余,否则定义为睾丸缺如。
对于单侧睾丸缺如以及发育不良切除患儿常规进行对侧睾丸固定术进行治疗。
1.3 随访观察患儿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睾丸固定术患儿术后2个月、6个月、1年随访1次,后2~3年随访1次。
随访时间为2~36个月,平均20个月。
随访内容为触诊睾丸位置、回缩、萎缩、睾丸大小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手术探查结果经过腹股沟和腹腔镜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睾丸缺如、残余分别为118、7个(5个位于腹股沟、2个位于阴囊);腹股沟型高位隐睾12个;腹腔睾丸49个,21个为低位型,28个为高位型;真两性畸形2例,卵黄退化不全5例,条索状性腺2例。
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股沟手术(13个);腹腔镜下一次性睾丸固定术(9个);F-S分期睾丸固定术(24个)F-S一期睾丸固定术7个;睾丸切除术治疗发育不良睾丸3个;卵黄退化不全5例始基子宫切除;条索状性腺2例行性腺切除术;真两性畸形2例活检一侧为卵巢,一侧为睾丸;本组患儿均未见肾下极水平睾丸。
2.2 随访结果术后随访中患侧睾丸萎缩3个(其中常规腹股沟切口睾丸一次固定术治疗位于内环水平1个、F-S分期固定术1个、F-S一期睾丸固定术1个);睾丸回缩2个,均是常规腹股沟切口睾丸一次固定术治疗位于内环水平2个睾丸。
经常规腹股沟切口睾丸固定术手术治愈率为76.92%(10/13),腹腔镜下睾丸一次固定术治愈率为100%(9/9);F-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愈率为95.83%(23/24);F-S一期睾丸固定术治愈率为85.71%(6/7)。
3 讨论隐睾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再发性隐睾,Park KH等研究表明,在保护患儿生育能力的前提下最佳的治疗年龄为1岁左右,非触及型隐睾可能存在于腹股沟管、内环口、腹腔、或者缺如[3]。
自Cortesi于1976年首次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诊断腹腔内隐睾,随后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目前,临床影像学检查如彩超、CT等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精索血管进行直观的判断,同时由于睾丸的密度和淋巴结以及其他软组织十分相近,临床常规检查极难准确的诊断应该,尤其是对腹腔内隐睾伴睾丸发育不良更为突出,因此临床上对于未触及型隐睾采用腹腔镜诊治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被广大医师和学者认可,且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4]。
腹腔镜经过长期的临床时间已经证实其可行性,同时腹腔镜手术在直视下能对内环口出输精管、精索血管、睾丸、腹腔内睾丸进行清晰仔细的观察,和传统经腹股沟切口手术相比较,微创,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小[5]。
睾丸缺如患儿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现缺如则结束手术,是该手术最大的受益者。
腹腔镜手术能将输精管、精索血管游离到更高的位置,极大程度减少了精索的张力,有效地增加了F-S一期固定术的成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常规腹股沟切口睾丸固定术手术治愈率为76.92%,腹腔镜下睾丸一次固定术治愈率为100%;F-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愈率为95.83%;F-S一期睾丸固定术治愈率为85.71%(6/7)。
腹腔镜不仅能明确腹股沟非触及型睾丸的位置,还能指导医师制定进一步治疗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其他畸形则一并处理[7]。
本组患儿中真两性畸形2例,卵黄退化不全5例,条索状性腺2例,并制动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即卵黄退化不全5例始基子宫切除;条索状性腺2例行性腺切除术;真两性畸形2例活检一侧为卵巢,一侧为睾丸。
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大多数腹腔型应该不必要进行腹腔镜下探查,经过腹股沟探查同样能获取所需的信息[8]。
Callewaert等提出对于隐睾患儿不管是触及型还是非触及型均首选阴囊切口探查,其具有手术时间段、疼痛轻且美观的优势,但是对于腹股沟阴性然差结果还需进一步行腹腔镜下探查[9]。
El Gohary报道1例睾丸和附睾完全分离的患儿,输精管经过闭合内环进入腹股沟,睾丸位于腹腔环周围,如果不进一步行腹腔镜下探查则会遗漏腹腔型睾丸[10]。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技术不断进步完善,近年来,单一切口腹腔镜技术造成的创伤更小,由此,主张对于非触及型隐睾首选腹腔镜探查,在一次探查中解决腹股沟非触及睾丸的诊断的治疗问题,有效地避免进行再次手术[11]。
手术治疗隐睾最终的目的是游离固定睾丸至阴囊内,不会发生萎缩和回缩。
手术治愈率即成功率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术前睾丸的位置、大小、患儿的年龄等。
患儿手术时年龄越大,睾丸发生病变以及生精信息报缺失程度越严重,到3岁时可高达93%。
众多研究报道显示,在1岁左右进行手术治疗预后情况良好,Ashley等提出在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睾丸如未下降则应立即进行手术。
腹腔镜不经可以对睾丸的有无以及位置进行探查,还能游离或者离断精索进行睾丸固定术,主要的方式有经腹股沟切口、腹腔镜下睾丸固定术、F-S分期或者一期手术等方式,但是目前对于治疗高位腹腔内隐睾的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位隐睾患儿宜选择F-S分期手术,低位腹腔内隐睾患儿则宜采用腹腔镜下一次性睾丸固定术。
综上所述,对于非触及型隐睾行腹腔镜下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的诊断方式,且同时能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低位隐睾采用腹腔镜下一次性固定术明显优于常规手术,高位隐睾宜采用F-S分期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优于腹腔型隐睾病例相对有限且缺乏长期的随访结果,尤其是对于采用F-S高位固定术治疗的患儿应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其睾丸生精功能。
由此,还需要对高位腹腔型隐睾进行大样本对照研究以及随访,确定治疗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1]杨屹,侯英,陈辉,等.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22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43-845.[2]冯晓川,何荣佳,蔡丽碧.腹腔镜在小儿各型隐睾诊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9):1165-1166.[3]范志强,刘中华,周瑞锦,等.腹腔镜下腹腔内隐睾下降固定术[C].2009:814-816.[4]刘启芳,李朝辉,刘新义,等.腹腔镜隐睾探查和固定术[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62-63.[5]兰志勇.分析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疗效[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281.[6]徐勇,蔡晓健,李天庆.腹腔镜诊治非触及隐睾30例[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3):313-314.[7]任兰军,宁静,姜良富,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年龄患儿非腹腔型隐睾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85-186.[8]戚聿昌,叶辉,李龙,等.腹腔镜在不可触及隐睾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2,34(5):401-402.[9]易钦君,何大维,林涛,等.隐睾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12):923-927.[10]叶安.腹腔镜手术治疗103例非腹腔型隐睾[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187-188.[11]刘明州.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66-167.[12]文卫军,郑抗洪,石宇强,等.腹腔镜下隐睾诊治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518-519.(本文编辑: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