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合集下载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是好朋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篇11、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行业忌语,比如门卫最讨厌人家说“看门狗”,做生意的不想听到“奸商”,出家人则不喜欢两种动物,道士忌讳“牛鼻子”,而你要是当着和尚的面骂“秃驴”,修行再好的大师也跟你急。

有句话说“骂人无好口”,一旦发生了冲突,你越是忌讳啥,对方越会说给你听。

有个文士落魄时,尝寄宿僧寺,时间一长,大和尚小和尚都欺负他,书生一气写了首诗: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

秋月不用炉中火,凡子心头一点除。

这首诗表面上看没啥,一分析问题就大了,诗中隐的是“死秃”二字,看来书生是真急了,连骂“秃驴”都嫌不过瘾,前面还要加点形容词修饰修饰。

关于“秃驴”,还有个故事和苏东坡有关,杭州有一个品行不端又爱钱好色的住持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很快写了幅对联给他: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这位花花住持挺高兴,马上挂了出去,结果许多人看了之后都捧腹大笑,原来这也是个字谜,谜底就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似乎很喜欢拿和尚寻开心,像苏东坡这样的,能和他相处几年不被气死的当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考虑到苏东坡的和尚朋友太多,咱们这章不玩“编年体”了,临时改“纪传体”,主要谈谈佛印,稍带着把其他几位也给聊了。

2、东坡参禅,趣味盎然。

我们还记得苏东坡初至杭州写了这么句诗——“名寻道人实自娱”,下面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苏东坡确实是“自娱”。

这天一大早,苏东坡就跑到庙里来找大通和尚了,到了门口不进去,拍着庙门口的石狮子有板有眼的叫:“秃驴何在?”老和尚正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运动,一听有人跑到庙里来污辱动物,手搭凉棚转了个圈,笑着说:“东坡吃草!”在苏东坡的和尚朋友中,“大通”属于高僧阶层,不过这位“大通”什么都通,就是一见女人就不通。

女人,他从不正眼看一下,至于偷着看不看,那就只有天知地知还有他自己知。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1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有一次,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赞颂佛的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

”苏东坡想得到佛印的夸奖,即唤侍童送去给佛印,并嘱咐侍童记着佛印说了什么。

侍童过江来到金山寺,将诗偈交给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看过后,心想苏东坡虽然在字面上赞美佛的神威,但是骨子里却是在夸自己的文采和禅功。

因此,提笔在诗后批下四个大字:“放屁,放屁!”然后封好交给侍童。

苏东坡急不可耐地等待侍童的佳音,可是当他看到大出意料的批语,十分气恼。

他立即过江,找佛印禅师理论。

他问佛印:“您凭什么作这样的批语,难道我不是一个维护佛法的虔诚弟子吗”佛印从容地答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听了,惭愧不已,佛印这是说自己修行不够呀。

3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

有一天,佛印问苏东坡:“学士看我像什么”苏东坡戏谑说:“禅师像狗屎”佛印听了毫无愠意,淡然一笑。

苏东坡随即又问:“禅师看我像什么呢”佛印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看你像佛祖!”苏东坡回到家里,开心地大笑。

苏小妹问道:“大哥为何如此得意”苏东坡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番。

没想到苏小妹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狗屎,故所见皆狗屎也。

禅师心净,大哥心秽也!”苏东坡听后,惭愧万分。

4话说苏东坡有一股傲气,自恃学问渊博,时不时想取笑佛印,但总是败在佛印之下。

有一日,苏东坡来拜见佛印,当下便问:“请问大师,你修行多年,敢问何为智慧”佛印不说话,只是双手比个“零圈圈”给苏东坡看了看。

苏东坡看不明白,很生气,转身离去。

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1.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石友佛印僧人泛舟长江.正碰杯畅饮间,苏东坡溘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本身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由大笑起来.本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僧人)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2.旁敲侧击一日正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僧人禀报:东坡居士来访.佛印怕把吃鱼的机密吐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匆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品茗,苏东坡品茗时,闻到阵阵鱼喷鼻,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稀有了.因为磬是僧人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常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佛印说:“居士今日惠临,不知有何赐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僧人打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鄙人今日碰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就教.”佛印急速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春联,上联是:朝阳家世春常在.鄙人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八斗之才,立地书橱,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春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禁不住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3.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业,偶见一房子基础已动,一面墙向东竖直.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4.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不雅思考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示,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5.学无尽头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普遍浏览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美,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世界字;读尽人世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负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白发童颜老者特地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马上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熟悉;骄气十足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浅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春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奋发识遍世界字;立志读尽人世书.”6.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略坐.寺中主持僧人见来了个生疏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僧人喊:“茶.”两人落坐攀谈后,主持僧人发明对方脱口珠玑,猜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配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僧人虚心地说;“请坐!”又叫小僧人:“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著名的苏东坡,主持僧人急速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堂,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嘱咐小僧人:“敬喷鼻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僧人请他题副春联.苏东坡胸有成竹,浅笑挥毫,刹那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喷鼻茶7.一盏明灯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巷子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良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怏怏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春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铰剪剪成两段.秦少游马上大悟,道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认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今后照样很明确的.一笑.8.搪塞朱门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新闻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成胜数.个中有一朱门令郎叫方若虚,他对小妹爱慕已久,闻讯后急速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干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小妹的春联,可急坏了.方府朱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防止长短,便静静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春联改成:笔底才干少有,胸中韬略无限.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基本看不上他,生怕打趣开大了不好结束,匆忙藉端阻拦,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客岁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方若虚安知是苏东坡在骗本身,还真认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9.苏门书喷鼻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圃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轻风中送来阵阵花喷鼻.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师长教师马上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斯佳境,不成无诗.现在老汉拈出‘冷’.‘喷鼻’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高低句的末字,吾儿认为若何?”兄妹一路应道:“父亲说得好.”苏洵见儿女一路应允,十分愉快,起首吟出两句诗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喷鼻.苏轼一贯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认为过平过俗,不认为佳.谁知合法他沉吟之际,油滑的小妹却启齿道:“兄长常日作诗,思绪多么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多么敏捷,今日缘何思绪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油滑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回去马蹄喷鼻.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比拟较,认为照样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沉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正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是以两句诗来: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喷鼻.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由齐声赞好.10.绝妙好骂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僧人跪在山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异,忙问小僧人因何如斯?小僧人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当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僧人不单打了他,还罚跪山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生气,便走入庙内去见住持.庙中的住持一据说是当朝佳人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山门,那老僧人就各式阿谀,逝世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苏东坡对这个住持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山门口谁人小僧人不再刻苦,他答应了老僧人的要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山门口谁人跪着的小僧人前来为我磨墨展纸.”老僧人一听,急速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服从嘱咐.”小僧人磨好墨,睁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春联一蹴而就:一夕化身人回去,八千凡夫一点无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春联捧腹大笑,问老僧人:“这幅春联原是两个灯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僧人急速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衣而去.11.难兄难妹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干不凡,你如果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信服你.”苏小妹笑答:“何必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掌控,就说出他的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虞丽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春联恰到利益地嵌入“水仙子”.“虞丽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并且用拟人手段付与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12.心中的佛苏东坡与佛印僧人是好同伙,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答复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答复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知苏小妹,满心认为这是他与佛印僧人阴郁较劲的一次光辉的成功,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太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明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第一篇: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

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

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

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

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迚厢房去叙谈。

迚到厢房。

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

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

一迚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香茶,敬香茶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迚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

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

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

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文人旅游故事

文人旅游故事

文人旅游故事
文人旅游故事示例如下:
一位文人名叫苏轼,他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探索古迹名胜,更喜欢在旅途中寻找灵感。

有一次,他来到了江西的庐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顿时觉得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在庐山的深处,苏轼找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叫做“东林寺”。

他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清幽,适合静心修行,于是决定在这里小住几日。

在东林寺里,苏轼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和尚,名叫释圆。

释圆和尚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苏轼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两人成了好朋友,一起探讨佛法和艺术。

有一天,苏轼和释圆和尚一起去爬山。

他们穿过了茂密的树林,来到了一个陡峭的悬崖边。

苏轼登高远望,看到了远处的庐山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

就在这时,苏轼突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歌声。

他抬头一看,发现有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坐在悬崖边上,唱着一首哀伤的歌曲。

苏轼非常惊讶,他认为这位女子的心境非常孤独和悲凉,于是他写了一首诗,来形容这位女子的心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送君远去兮天一方,难再见兮何时还?”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离别的思念和不舍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敬畏。

释圆和尚看到苏轼的诗作,非常赞叹。

他认为这首诗写得非常美妙,表达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文成就极高,达到宋代文学的巅峰,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众人所了解的是,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全才,而且也是一位佛缘深厚的居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轼和他的佛教缘。

苏轼宿世与佛有缘,他的母亲程氏怀孕时,梦到一位身材瘦弱,瞎了一只眼睛的僧人出现在自家门前。

此后,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时,与真净克文禅师、圣寿寺聪禅师一起谈论佛法。

一天晚上,三人一同梦到迎接五祖戒公和尚。

做梦后不久,苏东坡便来到高安,当听到三人说到梦中之事。

苏东坡说:“我七八岁时,曾梦到自己是僧人,往来于陕右之间。

”真净克文说:“戒禅师是陕右人,暮年离开五祖寺,到高安云游参访,最后圆寂于大愚。

”戒禅师圆寂到现在算起来已经五十年,而苏东坡这年正好四十九岁。

又戒禅师瞎了一只眼睛,大众才深悟苏轼前世即是戒和尚。

嘉佑初年,苏轼进士及第,任职直史馆。

苏轼在官场上屡遭贬谪,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

贬官之后的苏轼,为了解决心灵的苦闷,他开始接触佛教,频繁与高僧往来求法。

当时佛印禅师住持江州归宗寺,苏轼常与佛印禅师涛文酬对,往来论道。

后来,苏轼从黄州调任汝州知州,他临行前到庐山游玩,晚上投宿东林寺,与照觉常总禅师谈论无情有佛性之事,深有感悟。

黎明时苏轼根据自己对无情有性的感悟,作偈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又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曰: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后来到当阳,听说玉泉寺承皓禅师机锋峻烈,常以禅机接引学徒,苏轼即微服求见?承皓禅师问:“尊官高姓?”苏轼回答:“姓称——乃称天下长老的秤!”承皓禅师大声一喝说:“你且道这一喝重多少?”苏轼无言以对,自此更加重视修学禅宗。

不久,苏轼到阳羡(今江苏宜兴),停舟瓜州(江苏扬州),想顺便到镇江金山寺拜望佛印禅师,提前修书一封给佛印禅师,书云:“不必㈩山,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苏黄佛三人之间的故事作文

苏黄佛三人之间的故事作文

苏黄佛三人之间的故事作文苏轼、黄庭坚、佛印,这三位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那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回,正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苏轼和黄庭坚相约一同乘船游览赤壁。

这赤壁的景色那叫一个壮美,江水奔腾,浪花拍打着船舷,发出清脆的声响。

苏轼站在船头,迎着微风,心情格外舒畅,忍不住诗兴大发,高声吟诵起来。

黄庭坚在一旁,微笑着倾听,时不时点头称赞。

就在这时,他们瞧见不远处有一艘小船缓缓驶来,船上站着的正是佛印和尚。

佛印这家伙,穿着一身宽松的袈裟,手里拿着一串念珠,笑容满面,看起来悠闲自在得很。

苏轼一见佛印,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大声招呼道:“佛印大师,真是巧啊,快过来与我们一同赏景!”佛印也不推辞,轻轻一跃,就跳到了苏轼他们的船上。

这三人聚在一起,那气氛可就热闹了起来。

苏轼看着佛印,打趣地说:“佛印大师,你今日看起来圆滚滚的,倒像个弥勒佛。

”佛印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回应:“我看苏学士你像一尊佛。

”苏轼听了,心里那叫一个美,正得意着呢,黄庭坚在一旁却忍不住偷笑。

苏轼一看黄庭坚那表情,就知道这里头有猫腻,忙问道:“鲁直,你笑啥?”黄庭坚笑着说:“苏兄啊,你可被佛印大师给忽悠了。

他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你心中有啥,看他就像啥。

”苏轼一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着了佛印的道,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哎呀呀,佛印大师,你这可真是狡猾得很呐!”佛印也跟着大笑起来,说道:“这不过是个玩笑,大家开心就好。

”说着说着,他们的船靠近了岸边。

岸边有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正艳,粉粉嫩嫩的,像天边的云霞。

苏轼提议道:“咱们上岸去走走,欣赏欣赏这美景。

”于是,三人下了船,走进了桃林。

桃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陶醉。

苏轼忍不住折下一枝桃花,别在衣襟上,笑着说:“我要把这春天带在身上。

”黄庭坚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桃花的花瓣,还不时用手轻轻触摸,嘴里念叨着:“这花瓣如此娇嫩,真是惹人怜爱。

”佛印呢,双手合十,嘴里念着经文,说道:“这桃花虽美,却也是短暂的繁华,世间万物皆如此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

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

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

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

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

进到厢房,。

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

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

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香茶,敬香茶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

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

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

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多少重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

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儿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

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

‘僧’与‘鸟’“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

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

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

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轶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

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心中像牛粪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

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

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佛印、东坡赌玉带金山寺内原有苏东坡与佛印的铜像,东坡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生动传神,惜毁于大火中。

但现在的大殿后最北边有雕刻,在佛印山居前一老僧与两个小和尚欢欢喜喜地送一位官员上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条玉带,中间的老僧就是佛印,官员是苏东坡。

这场景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故事: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相知甚深,相处不拘形迹。

苏东坡赴任杭州,经过镇江来看望佛印。

佛印正要去为众说法,见苏东坡直入方丈室,便开玩笑说:“此间无坐处。

”苏东坡也随囗开玩笑答道:“那就暂借佛印四大(肢)用禅床作座。

”其中四大佛家语,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索:地、水、久、风。

佛印见苏东坡居然班门弄斧,有意难他一难,便与苏东坡打赌:“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便传坐;道不得,即输玉带。

”苏东坡自恃才气横溢,欣然答应。

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向哪里坐?”东坡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报。

如此机锋,传为佛门一段佳话。

为此,苏东坡写诗道:“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