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学
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研究动态

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研究动态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机化合物。
它由苯环上连接了多个氯原子而形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电气绝缘性,因此在过去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领域,如电子电器制造业、油漆、农药等。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环境残留性,多氯联苯已被列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物,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年来,科学家们对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发现,多氯联苯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产生影响。
它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进而引发神经毒性症状,如头痛、头晕、肌肉颤动等。
多氯联苯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此外,多氯联苯还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它具有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特性,可能导致生殖细胞的发育异常,影响发情周期和生殖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多氯联苯对生物体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随着对多氯联苯环境毒理的研究深入开展,人们对其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归趋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研究发现,多氯联苯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且具有较高的残留性和生物富集性。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多氯联苯可能通过排放进入大气,然后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沉入水体和土壤。
同时,多氯联苯还可以通过沉积和生物富集的方式进入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体内。
由于其生物富集性,多氯联苯在食物链中逐渐积累,并最终进入人体。
这说明了多氯联苯对于生物系统和食物安全的潜在威胁。
鉴于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和控制多氯联苯的排放和使用。
其中包括禁止和限制多氯联苯的生产和使用、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分布和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近年来,人们还开始关注多氯联苯的降解和修复技术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优秀论文)多氯联苯(PCBS)的环境生态毒性研究

浙江是学硕士学位论文多氧联笨rPCB5J曲环境生态幸性研冗幽3.18A不同浓度Aroclorl242作I【;}j下虹蚓体腔细胞的拖尾情况Fig3—18AEffect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roclorl242013ResultsRateofDNAtailofcoelomocyte1划3—18c经Aroclorl242暴露后DNA受损伤的蚯蚓体腔细胞的荧光染色照片Fig.3—18CDamagedcoelomocyteofearthwormsafteraperiodofexposureofAroclorl242幽3-18B不同浓度Aroclorl242对蚯蚓体腔细胞损伤科度的影响Fig3-l8BDamage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roclorl242oncoelomocyteofearthworm图3—18D经Aroclorl242暴露后的蚯蚓体腔细胞的荧光染色J{({片(对照)Fig-3一l8DCoelomocyteofearthwormsafteraperiodofexposureofAroclorl242(CK)3.2.重金属作用下PCBs对蚯蚓体腔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从图3—19A、3-19B中可以看到,当锌浓度为O5mg/L和5mg/L两种情况下,PCBs造成细胞拖尾率的情况类似,Aroclorl242浓度为40099/L时不发生拖尾的细胞的比率少于浓度为10pg/L时,严重拖尾的彗星样细胞比率则略有增加。
当比较不同浓度锌作用下Aroclorl242对蚯蚓体腔细胞的作用时可以从图3-20A中看到,加入5mg/L锌时,10p.g/LPCBs的毒性略有下降,表现为细胞拖尾率略有下降,而加入O.5mg/L锌时,10btg/L浓度PCBs条件下细胞的拖尾率几乎不变,说明其毒性没有受到影响,在40099/LAroclorl242的条件下,两种浓度的锌均对细胞拖尾率基本不产生影响。
化学性污染的危害——多氯联苯(环境卫生学)

多氯联苯(PCBs)由于其耐酸、耐碱、耐腐蚀及绝缘、耐热、不易燃等优良性能,被⼴泛应⽤于⼯业⽣产。
PCBs主要随⼯业废⽔和城市污⽔进⼊⽔体。
由于PCBs在⽔环境中极为稳定,易于附着颗粒物上沉积于底泥中,通过⽔⽣物摄取进⼊⾷物链系统,发⽣⽣物富集作⽤。
藻类的富集能⼒可达千倍,虾、蟹类为4000~6000倍,鱼类可达数万⾄⼗余万倍,⽽后PCBs通过⾷品这⼀途径进⼊⼈体。
由于PCBs的脂溶性强,进⼊机体后可贮存于各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脂肪组织中含量,并可通过胎盘、母乳转移⾄胎⼉或婴⼉体内。
PCBs对⼈危害的最典型例⼦是发⽣在⽇本的⽶糠油中毒事件,中毒者主要表现为⽪疹、⾊素沉着、眼睑⽔肿、眼分泌物增多及胃肠道症状等。
严重者可发⽣肝损害,出现黄疽、肝昏迷、甚⾄死亡。
PCBs还具有雌激素样作⽤,可明显⼲扰机体的内分泌状态,特别是对⽣殖系统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产⽣严重不良影响。
母体接触PCBs可使⼦代的发育及出⽣后⾏为异常。
多氯联苯危害分析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一、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及其危害多氯联苯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属半挥发或不挥发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多氯联苯是一种无色或浅黄色的油状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脂肪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中。
多氯联苯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低电导率,良好的抗热解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多种氧化剂。
图1 藏匿在变压器中的多氯联苯多氯联苯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备以下特性:✧难降解性PCB结构稳定,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
研究表明,PCB的半衰期在水中大于2个月,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大于6个月,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则从1年到10年。
因此,即使是10年前使用过的PCB,在许多地方依然能够发现残留物。
✧生物毒性历史上,多氯联苯曾经引起了三次重大的环境事件:1967年,日本米糠油事件,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患者一开始只是眼皮发肿、手心出汗、全身起红疙瘩,随后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严重时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有的医治无效而死亡。
这种病来势凶猛,患者很快达到13000人(图2)。
用这种米糠油中的黑油饲喂家禽,致使几十万只鸡死亡;1978-1979年间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台湾油症地区约2000人食用了受多氯联苯和多氯联二苯并呋喃污染的食用油。
多氯联苯从热交换器漏入成品油中。
一部分多氯联苯受热后降解产生了多氯二苯并呋喃和其他氯化物,造成了高达数万人的患者,病症有眼皮肿、手脚指甲发黑、身上有黑色皮疹。
PCBs若由孕妇吸收,可透过胎盘,或乳汁导致早期流产、畸胎、婴儿中毒。
一些受到影响的胎儿出生时,皮肤深棕色素沉着,全身黏膜黑色素沉着,发育较慢,很像一瓶可口可乐,被民间俗称为“可乐儿”。
这样的后遗症还包括婴儿体重过轻,黄疸、眼球突出、头骨点状钙化,肝脾肿大,脚跟突出,皮肤脱落,眼部奶酪状分泌,免疫功能低下,都是“可乐儿”的畸型表现;1986年,加拿大一辆卡车载着一台有高浓度多氯联苯液体的变压器去废物储存场,途中在经过安大略省北部的凯拉城附近时,有400多升PCBs从变压器中泄漏,污染了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其它车辆,对当地的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多氯联苯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毒理学研究

多氯联苯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毒理学研究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广泛用途的有机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PCBs在自然界中几乎无法降解,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过去的几十年中,PCBs已经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它们被用于制造电器、建筑材料、农业化学品、印刷油墨和塑料等。
它们的广泛使用和长期存在已经导致了PCBs的积累,这对环境和生物系统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PCBs的毒性作用是由其化学结构和生物反应性决定的。
PCBs由一个基本单位重复单位组成,其中苯环具有氯化物基团。
PCBs的受体位点位于其氯化物基团上。
PCBs的寿命很长,而且不易分解,因此它们可以在环境中慢慢地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到高等生物体内。
当它们吸收到机体内时,PCBs可以引起许多生理和健康问题,包括肝脏和肾脏毒性、神经毒性和癌症等。
为了理解PCBs的毒性机制,许多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PCBs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了PCBs与多种受体和细胞通道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的损伤。
PCBs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引起细胞损伤:一种是氧化损伤,另一种是代谢干扰。
在氧化损伤方面,PCBs会引起細胞内的氧化应激,这会导致蛋白质、脂类和DNA 的氧化损伤。
这种损伤会导致细胞死亡和致癌。
在代谢干扰方面,PCBs会在肝脏内与肝细胞代谢酶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以及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受到阻碍。
此外,研究还表明,PCBs会引起细胞内蛋白质氧化和修饰。
这些修饰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细胞内代谢和信号通路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PCBs也可以影响非编码RNA的表达和功能,这会影响基因表达和调节,从而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PCBs的毒性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PCBs与细胞信号通路、DNA损伤和修复、基因表达和调节以及细胞死亡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制定更加精细化、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多氯联苯资料

基本信息库中文名称:多氯联苯。
英文名称:Polych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odiphenyls别名:氯化联苯;PCBs[按氯原子数或氯的百分含量分别加以标号,我国习惯上按联苯上被氯取代的个数(不论其取代位置)将PCB分为三氯联苯(PCB3)、四氯联苯(PCB4)、五氯联苯(PCB5)、六氯联苯(PCB6)]。
CAS No.:1336-36-3。
分子式:C12H10-xClx。
分子量:PCB3:266.5;PCB4:299.5;PCB5:328.4;PCB6:375.7。
危险标记:14(剧毒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编辑本段]理化性质库外观与性状:流动的油状液体或白色结晶固体或非结晶性树脂。
熔点(℃):PCB3:-19~-15℃;PCB4:-8~-5℃;PCB5:8~12℃;PCB6:2 9~33℃。
沸点(℃):340~375℃。
相对密度(水=1):1.44(3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蒸气压(kPa):PCB3:0.133×10-3kPa;PCB4:0.493×10-4kPa;PCB5:0.7 99×10-4 kPa。
闪点:195℃/开杯。
燃烧热(kJ/mol):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强氧化剂。
[编辑本段]应急处置库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多氯联苯(PCBs)

PCBs( 多氯联苯)是由209 种异构体组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热稳定性、绝缘性和生物蓄积性[1].PCBs 已广泛用于电气设备和液压设备中,如变压器和电容器[2-3].不同氯代联苯的结构和毒性差别较大,其中12 种结构类似二英的异构体具有较大的毒性[4].与其他环境介质相比,PCBs 更易被土壤有机质吸附[5].PCBs 可被土壤有机质吸附长达数年,英国土壤中的PCBs 占所有PCBs 的90%[6].土壤中的挥发-沉降过程使PCBs 在全球重新分布[7],对其在全球的循环和食物链中的转移起关键作用[8].土壤是PCBs 的重要储库[9]和监测介质[10].PCBs 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包括垃圾排放,干、湿沉降,油的泄露和蒸发等[11].截至1998 年,全球约有21 000 t PCBs 进入土壤[12].因此土壤中的PCBs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2]。
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多氯联苯英文名称: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定义:联苯苯环上的氢被氯取代而形成的多氯化合物,对生物体有积蓄性毒害作用。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 ;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英文名称:Polych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odiphenyls别名:氯化联苯;PCBs[按氯原子数或氯的百分含量分别加以标号,我国习惯上按联苯上被氯取代的个数(不论其取代位置)将PCB分为三氯联苯(PCB3)、四氯联苯(PCB4)、五氯联苯(PCB5)、六氯联苯(PCB6)]。
基本信息库多氯联苯(氯化联苯;PCBs)中文名称多氯联苯。
英文名称Polych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odiphenyls别名氯化联苯;PCBs[按氯原子数或氯的百分含量分别加以标号,我国习惯上按联苯上被氯取代的个数(不论其取代位置)将PCB分为三氯联苯(PCB3)、四氯联苯(PCB4)、五氯联苯(PCB5)、六氯联苯(PCB6)]。
CAS No.1336-36-3。
分子式C12H10-xClx。
分子量PCB3:266.5;PCB4:299.5;PCB5:328.4;PCB6:375.7。
危险标记14(剧毒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理化性质库外观与性状:流动的油状液体或白色结晶固体或非结晶性树脂。
熔点(℃):PCB3:-19~-15℃;PCB4:-8~-5℃;PCB5:8~12℃;PCB6:29~33℃。
沸点(℃):340~375℃。
相对密度(水=1):1.44(3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蒸气压(kPa):PCB3:0.133×10-3kPa;PCB4:0.493×10-4kPa;PCB5:0.799×10-4 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学
多氯联苯(Polychorinatedbiphenyls,PCBs)是一组人工合成的工业化学品,目前环境中尚未发现自然来源的PCBs。
PCBs是人类自己发明制造出来的化合物, 其最主要也最直接的污染源就是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 (1) 含PCBs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 (2) 含PCBs的工业液体的渗漏; (3) 从密封存放点渗漏或在垃圾场堆放沥滤; (4) 由于焚化含PCBs的物质而释放到大气中; (5) 增塑剂中的PCBs的挥发。
PCBs被排入外界后,进入大气的PCBs少量经反应后消失,大部分经由雨水冲洗和湿沉降作用进入水体和土壤。
水体中的PCBs可挥发进入大气,也可沉积进入土壤。
土壤中的PCBS少量可挥发进入大气,大部分被生物降解或被吸附。
一般河流水体中PCBs浓度较低, 而沉积物中含量较高。
PCBs通过生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通过生物放大作用累积在食物链中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使其受到毒害。
进入人体后,PCBs最先储存在肝脏,其次是脂肪组织,在人血清、血浆、母乳及头发中也可检测到。
尽管PCBs在环境中具有很高的持留性和生物蓄积性,但在生物体内仍可缓慢转化,其在人体的半衰期大约1-10年。
一般来说,PCBs首先与芳烃受体(AhR)结合代谢为芳烃氧化物中间体,然后,经两个主要途径代谢为两种重要的产物,即经巯基尿酸途径形成甲磺基多氯联苯,或羟基化形成羟基多氯联苯。
其中,以羟基化代谢产物为主,其在人血清中的含量超过PCBs的10%。
PCBs可以通过水体中生物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鱼类体内浓度累积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害作用,毒性主要表现为:影响皮肤、神经、肝脏,破坏钙的代谢,导致骨骼、牙齿的损害,并有慢性致癌和致遗传变异等的可能性。
PCBs混合物能表现出环境雌激素作用,这些类雌激素环境污染物的暴露, 对人类健康尤其是人类的生殖周期以及生殖功能都有不利的影响,在PCBs的代谢产物中经常会发现轻基化PCBs存在, 而后者可能会因邻位取代而与雌激素受体有效地结合其结构特征反应具有一定的环境雌激素作用,羟基多氯联苯是多种亚型的酚类硫酸基转移酶的抑制剂和底物,可以强烈抑制人雌激素硫酸基转移酶对雌激素的硫酸基结合反应,即雌激素灭活作用,这可能是PCBs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之一。
PCBs还能影响甲状腺,包括直接影响甲状腺结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体内转运,减少外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生成,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化学物进人体内后经体内酶系统活化后产生中间代谢物, 这类具有强亲电性的物质可与脂类、蛋白质、D N A、R N A 的亲和中心发生反应, 形成稳定的或不稳定的加和物。
有毒物质与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共价结合物被认为是化学致癌敌突变过程启动的关键步骤, 目前致瘤性试验表明PCBs是肿瘤引发剂, 小鼠暴露于PCBs环境中可引发肿瘤疾病,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