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

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
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

1 前言

温度和湿度的检测和控制是许多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不论是货品仓库、生产车间,都需要有规定的温度和湿度,然而温度和湿度却是最不易保障的指标,针对这一情况,研制可靠且实用的温度和湿度检测与控制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温湿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温湿度的高低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由于温湿度的检测控制不当,可能使我们导致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生产车间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过于粗糙,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目前,在低温条件下(通常指100℃以下),温湿度的测量已经相对成熟。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字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对于国内外对温湿度检测的研究,从复杂模拟量检测到现在的数字智能化检测越发的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对于温湿度研究,检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为体积小、操作简单、量程宽、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湿度传感器除电阻式、电容式湿敏元件之外,还有电解质离子型湿敏元件、重量型湿敏元件(利用感湿膜重量的变化来改变振荡频率)、光强型湿敏元件、声表面波湿敏元件等。湿敏元件的线性度及抗污染性差,在检测环境湿度时,湿敏元件要长期暴露在待测环境中,很容易被污染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长期稳定性。

2002年Sensiron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SHT10型智能化温度/温度传感器,体积与火柴头相近。它们不仅能准确测量相对温度,还能测量温度和露点。测量相对温度的范围是0~100%,分辨力达%RH,最高精度为±2%RH。测量温度的范围是-40℃~

+123.8℃,分辨力为0.01℃。测量露点的精度<±1℃。在测量湿度、温度时A/D转换器的位数分别可达12位、14位。利用降低分辨力的方法可以提高测量速率,减小芯片的功耗。SHT11/15的产品互换性好,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不需要外部元件,适配各种单片机,可广泛用于医疗设备及温度、湿度调节系统中。

现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但仍以MCS-51为核心的单片机占主流,兼容其结构和指令系统的有PHILIPS公司的产品,ATMEL公司的产品和中国台湾的WinBond系列单片机。

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设计以此为出发点,以温湿度控制为核心思想,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新型的智能集成温温度传感器SHT10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和报警电路提供信号,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报警。根据工作环境要求设定系统的温湿度阈值,利用LCD实时地测量显示环境的温湿度值,实现温湿度自动控制,使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同时还可以根据预设定报警阈值报警,一旦发现环境温湿度超限,立即报警。为此我设计了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工作稳定的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与控制系统。

2 设计内容及方案

设计内容

用新型的智能集成温温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检测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和报警电路提供信号。设定模块主要为设定温湿度报警的阈值。如图2-1所示。

图2-1 设计模块图

要求如下:

1、用单片机通过编程来实现温湿度的显示与控制;

2、通过LCD来显示温湿度的数值;

3、能够实现超阈值的报警;

4、检测范围与精度:

温度检测范围:-30℃~+100℃测量精度:±1℃

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精度:±%RH

温湿度传感器方案选择

方案一:湿度检测采用湿敏元件,其主要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湿敏电阻的种类多,灵敏度高,但是起线性度和产品的互换性差。湿敏电容灵敏度高,产品互换性搞,响应速度快,偏于实现产品小型化和集成化,是精度一般比湿敏电阻要低一些。综合湿敏元件,其线性度可抗污染性差,在湿度的检测环境中湿敏元件需要时刻在检测环境中,很容易受到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和持续的稳定性。

温度检测采用最基本的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热电偶应用广泛,价格便宜而且耐用。种类多,能够覆盖非常宽的温度范围,最高温度可以到达2000℃。但是其非线性、响应速度慢、精度中等、灵敏度低、稳定性低、高温下容易老化和有线性漂移,并且测量需要参考量。热敏电阻,该传感器主要随温度的变化阻值发生变化,主要用于-200到50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温度系数要大而且需要稳定的温度源,反应速度快,工艺好价格低,测温环境稳定。

方案二:温湿度检测采用集成模拟传感器,其灵敏度高、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而且它可以和信号处理电路及逻辑控制电路集成在一起,使用方便。湿度传感器选用HS1101,温度传感器选择AD590。这两个传感器,在接入电路中,都需要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是单片机存储采集到的数据。

方案三:采用数字式传感器,起初选择DS18B20和SHT10作为温度和湿度测量元件,但是SHT10包含相对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以把SHT10作为温湿度检测的一个整体。SHT10作为典型的温湿度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可对相对温湿度进行自动校准,准确的测量温湿度。产品互换性好,相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不需要外部参考源和外部器件。

综上所述,SHT10与温湿敏元件的温湿度测量以及模拟测量的元器件相比,起数字温湿度传感器低成本,内部集成复杂,测量准确,而且能够提供数字输出,简化外部测量电路,精度高,适用广泛的测量范围,并且本设计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相适合。因此,选择温度湿度传感器SHT10作为此次设计中的测量元件。

显示器方案选择

方案一: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起驱动方式分别为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静态驱动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但是占用I/O端口多,在十几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器驱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动态电路是最广泛的显示方式之一,其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低。针对数码管,其显示单调不具备数据的直观性。

方案二:LCD1602液晶显示,具有字符发生器ROM可显示192种字符(160个5′7点阵字符和32个5′10点阵字符)具有64个字节的自定义字符RAM,可自定义8个5′8点阵字符或四个5′11点阵字符。具有80个字节的RAM,标准的接口特性,适配M6800系列MPU的操作时序。模块结构紧凑、轻巧、装配容易,像素尺寸小,分辨率高。

综上,选择LCD1602能够把温湿度很直观的显示出来,能够在设定阈值时更能简洁明了,所以选择LCD1602为显示元件。

3 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原理

温湿度传感器SHT10

温湿度传感器SHT10由Sensirion公司生产,其产品具有无可比你的优越性能。SHT10单芯片传感器内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利的COMS过程微加工技术确保了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体积与火柴头相近。它们不仅能准确测量相对温度,还能测量露点参数。广泛应用在数据采集器、变送器、自动化过程控制、汽车行业、楼宇控制、暖通空调、电力机房、计量测试、医药业。实体图如图3-1所示。

图3-1 SHT10传感器实体与接口图

接口定义如表3-1所示:

引脚名称描述

1GND接地

2DATA串行数据,双向

3SCK串行时钟,输入口

4VDD电源

NC NC必须为空

表3-1 接口定义

SHT10的供电电压范围为~, 建议供电电压为。在电源引脚(VDD,GND)之间须加一个100nF的电容,用以去耦滤波。SHT10的串行接口,在传感器信号的读取及电源损耗方面,都做了优化处理。传感器不能按照I2C 协议编址,但是,如果I2C 总线上没有挂接别的元件,传感器可以连接到I2C 总线上,但单片机必须按照传感器的协议工作。SCK 用于微处理器与SHT10之间的通讯同步。由于接口包含了完全静态逻辑,因而不存在最小SCK 频率。DATA引脚为三态结构,用于读取传感器数据。当向传感器发送命令时,DATA在SCK上升沿有效且在SCK高电平时必须保持稳定。DATA在SCK下降沿之后改变。为确保通讯安全,DATA 的有效时间在SCK 上升沿之前和下降沿之后应该分别延长至TSU and THO当从传感器读取数据时,DATA TV在SCK 变低以后有效,且维持到下一个SCK的下降沿。为避免信号冲突,微处理器应驱动DATA 在低电平。需要一个外部的上拉电阻(例如:10kΩ)将信号提拉至高电平。上拉电阻通常已包含在微处理器的I/O电路中。

电路热性

电气特性,如能耗,高、低电平,输入、输出电压等,都取决于电源。表3-2详细解释了SHT10的电气特性,若没有标明,则表示供电电压为5V。若想与传感器获得最佳通讯效果。

表3-2 SHT10直流特性,RP表示上拉电阻,IOL指低电平输出电流

V DD 对GND 的绝对最大值为+7V 和。如果传感器工作在绝对最大值条件下时间过长,会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如:热载流效应,氧化)。加重的DATA线由传感器控制,普通的DATA线由单片机控制。有效时间依据SCK 的时序。数据读取的有效时间为前一个切换的下降沿。如图3-2所示。

图3-2 SHT10时序图

传感器特点:

相对湿度和温度一体测量

精确露点测量

全量程标定,无需重新标定即可互换使用

两线制数字接口(最简单的系统集成,较低的价格)

高可靠性(工业CMOS 工艺)

优化的长期稳定性

基于请求式检测,因此低能耗

具有湿度传感器元件的自检测能力

传感器元件加热应用,亦可获得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全量程标定

技术参数:

湿度测量范围: 0~100 %RH

湿度测量精度:±%RH(20到80 %RH)

湿度测量复现性: ± %RH

湿度测量分辨率: %RH

温度测量范围:-40~+℃

温度测量精度: ±0.5 ℃在25℃时;±0.9℃(0 到40℃)

温度响应时间: ≤20 秒

温度测量重复性: ±0.1 ℃

温度测量分辨率: 0.01℃

其温湿度特性曲线如图3-3所示。

图3-3 温湿度特性曲线

单片机选择

本系统控制电路的核心器件采用的是美国ATMEL生产的STC89C52单片机属于MCS-51系列。STC89C52实物如图3-4所示。

图3-4 单片机STC89C52实物图

主要性能:

与MCS-51单片机产品兼容

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

全静态操作:0Hz~33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32个可编程I/O口线

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八个中断源

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掉电后中断可唤醒

看门狗定时器

双数据指针

掉电标识符

单片机介绍

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STC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STC89C52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本设计电路中STC89C52单片机的电路图如图3-5所示。

图3-5 STC89C52框图

脚口介绍:

8位微控制器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 STC89C52。

P0 口: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在这种模式下,P0不具有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8位双向I/O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P1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

电流(IIL)。

此外,和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T2)和定时器/计数器2 的触发输入(T2EX)。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

引脚号第二功能:

T2(定时器/计数器T2的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

T2EX(定时器/计数器T2的捕捉/重载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

MOSI(在系统编程用)。

MISO(在系统编程用)。

SCK(在系统编程用)。

P2 口:P2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 逻辑电平。对P2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时,P2口送出高八位地址。在这种应用中,P2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在使用8位地址(如MOVX @RI)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高8位地址字节和一些控制信号。

P3 口:P3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口,p3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 逻辑电平。对P3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即P3口输出电流(IIL)。

P3口亦作为STC89C52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如下表3-3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3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表3-3 P3口引脚与第二功能

此外,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存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操作。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和MOVC指令才能将ALE激活。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禁止位无效。

PSEN——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S52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

EA/VPP——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

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指令。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

器件是使用12V编程电压Vpp。

复位电路

RST引脚是单片机复位端,高电频有效。在引脚端输入至少连续两个单片机周期的高电频,单片机复位。使用时,在引脚与VSS引脚之间接一个10KΩ的下拉电阻,与VCC引脚之间接一个约10μF的电解电容,即可保证上电自动复位。本设计中复位电路如图3-6所示。

ES1

-P B

图3-6 复位电路

晶振电路

在单片机电路中晶振的作用非常大,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晶振的基础上。

晶振利用一种特殊的晶体,在电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产生共振,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震荡,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晶振元器件实物图如图3-7所示。

图3-7 晶振实物图

C1、C2为负载电容,X1为晶振,12MHz。设计中晶振电路如图3-8所示。

图3-8 晶振电路

显示电路

本设计显示部分采用字符型TC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并且显示控制界面。TC1602实物图如图3-9所示。

LCD1602显示器主要特点:

液晶显示屏是以若干个5′8或5′11点阵块组成的显示字符群。每个点阵块为一个字符位,字符间距和行距都为一个点的宽度。主控制驱动电路为HD44780(HITACHI)及其他公司全兼容电路,如SED1278(SEIKO EPSON)、KS0066(SAMSUNG)、NJU6408(NER JAPAN RADIO)。

具有字符发生器ROM可显示192种字符(160个5′7点阵字符和32个5′10点阵字符)具有64个字节的自定义字符RAM,可自定义8个5′8点阵字符或四个5′11点阵字符。

具有80个字节的RAM,标准的接口特性,适配M6800系列MPU的操作时序。模块结构紧凑、轻巧、装配容易,像素尺寸小,分辨率高。颜色分单色(黑白)、

彩色两种。

为便于夜间观察,可采用由LED或ELD器件构成的背景光源。液晶显示器属于被动发光型显示器件,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或透射外界光线,因此环境亮度越高,显示越清晰。其亮暗对比度可达100:1。单+5V电源供电,采用交流驱动方式。

图3-9 TC1602实物图

使用时,可将P0与LCD的数据线相连,P2口与LCD的控制线相连,其中,TC1602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第6脚E为使能端。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这里要注意的是,为了布线方便,单片机端的D0~D7是接到LCD/602的D1~D0,正好相反,因此在编写软件时需要做处理,使读取正确。LCD显示电路如图3-10所示。

P20

V CC

1602对比调节

图3-10 显示电路

报警电路

本设计采用的是声光报警,设定报警的上下限值实现报警功能,使用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根据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与该参数设定的上下限进行比较,高于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则进行报警,同时能进行正常的显示。

报警电路中,以指示灯和蜂鸣器构成,在输入温湿度的上下限后,系统会进行实时采样,并判断测试温湿度与输入温湿度之间的差异,当检测出的温湿度在设定的温湿度上下限外就会报警,即指示灯亮,同时蜂鸣器响,电机转动。报警电路如图3-11所示。

图3-11 报警电路

4 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的功能是由硬件电路配合软件程序来实现的,当硬件基本定型的时候软件也基本定下拉了,从软件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两的类:一是主程序,它是整个软件的核心,专门用来协调各个执行模块和操作者的联系。二是子程序,它是用来完成各种实质性的工作的,如测量、计算、显示、通讯等。每一个执行软件就是一个小的执行模块,这里将每一个模块一一列出来,并为每个执行模块进行功能定义和接口定义。各执行模块规划好以后,就可以规划监控软件了。首先要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选择一种最合适的主程序结构,然后根据实时性的条件,合理安排监控软件和执行软件之间的调度关系。

主程序模块

主程序主要完成硬件初始化,子程序调用等功能。

在主程序中,对温湿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初始化,同时调用传感器数据,进行显示,之后进行阈值判断并启动报警装置。

主程序模块框图如图4-1所示。

图4-1 主程序模块

SHT10初始化流程

该流程主要对传感器的初始化进行设计,流程图如图4-2所示。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简介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简介 2013/4/16 8:14:02 来源:广州恒星发布者:广州恒星 一、常规空调技术存在的问题 从人体的热舒适度与健康出发,要求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全面控制,夏季人体舒适区为25℃,相对湿度60%,此时露点温度为16.6℃.空调排热排湿的任务可以看成是从25℃的环境中向外排热,在16.6℃的露点温度的环境下向外排湿。目前空调方式的排热排湿都通过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实现排热排湿的目的。常规温湿度混合处理的空调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能源浪费。使用一套系统同时制冷和除湿,为了满足冷凝方法排除室内余湿,冷源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的露点温度,考虑传热温差与介质输送温差,实现16.6℃的露点温度需要约7℃的冷源温度,这是现有空调系统采用5~7℃的冷冻水、房间空调器中直接蒸发器的冷媒蒸发温度也多在5℃的原因。在空调系统中,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部分,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排走的热量却与除湿一起共用5~7℃的低温冷源进行,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而且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虽然湿度(含湿量)满足要求,但温度过低,有时还需要再热,造成能源的进一步浪费与损失。 2、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相对湿度过高的结果是不舒适,进而降低室温设定值,通过降低室温来改善热舒适,造成能耗不必要的增加。相对湿度过低也将导致由于与室外的焓差增加使处理新风的能耗增加。 3、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大多数空调依靠空气通过表冷器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这就导致表冷器表面成为潮湿表面甚至产生积水,空调停机后这样的潮湿表面就成为霉菌繁殖的理想场所。空调系统繁殖和传播霉菌成为可能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仍是可吸入颗粒物,因此有效过滤空调系统引人的室外空气是维持健康环境的重要问题。然而过滤器内必然是粉尘聚集处,如果再漂溅过一些冷凝水,则也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频繁清洗过滤器既不现实,也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4、传统的室内末端装置有局限性。为排除足够的余热余湿同时又不使送风温度过低,就要求有较大的循环通风量。例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如果有80W/M2显热需要排除,房间设定温度为25℃时,当送风温度为15℃时,所要求循环风量为24M3/HR/M2,这就往往造成室内很大的空气流动,使居住者产生不适的出风感。为减少这种出风感,就要通过改变送风口的位置和形式来改变室内气流组织,这往往要在室内布置风管,从而降低室内净高度或者加大楼层间距。很大的通风量还极容易引起空调噪声,并且很难有效消除,在冬季,为了避免出风感,即使安装了空调系统,也往往不使用热风,而是通过另一套的暖气系统(如采暖散热器)供热。这样就导致室内重复安装两套环境控制系统,分别供冬夏使用。 5、输配能耗的问题。为了完成室内环境控制的任务就需要有输配系统,带走余热、余湿、CO2、气味等。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风机、水泵消耗了40%~70%的整个空调系统的电耗。在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多采用全空气系统的形式,所有的冷量全部用空气来传递,导致输配系统效率很低。相对而言,1M3水所输送的热量和3840M3空气输送的热量是相对的。 此外,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以低品位热能作为夏季空调动力成为迫切需要,目前北方地区大量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在夏季由于无热负荷而无法运行,使得电力负荷出现高峰的夏季热电联产发电设施反而停机,或者按纯发电模式低效运行。如果可以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空调,既省下空调能耗,又可使热电联产正常运行,增加发电能力。这样即可减缓夏季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仓库温湿度控制系统

第一章引言 1.1 课题背景 在现代工业现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动化发展,温、湿度监测系统在某些行业中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中型仓库管理系统中,由于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仓库储藏物本身的水分过高或连续的高湿天气将导致储藏物新陈代谢加快而放出热量,放热引起的温升又是代谢进一步加剧以至发霉变质,因此仓库必须重视对空气温湿度精确的而又方便的实时监测,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我国仓库环境较差,而且管理落后。 仓库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合理布置测温点,经常检查温度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储藏物发热点,减少损失。然而,堆积物的热传递又是那样的缓慢,使人感知极差,需要管理人员经常进入闷热、呛人的仓库内观察温、湿度,不断进行翻仓、加湿、通风和降温设备来控制温湿度,这样不但控制精度低、实时性差,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而且不科学、不及时。所以,仓库储藏物虫蛀、霉变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国的储藏物现均集中存放在地方或国家的仓库中。按照国家储藏物保护法,必须定期抽样检查粮食的温、湿度,以确保储藏质量。这就迫切需要温湿度监控系统来控制仓库。 本课题即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仓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能采集仓库内的温、湿度值,而且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将数据及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并储存数据以方便以后的对比研究。 1.2 仓库温、湿度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近年来,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监控系统在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引用,因此,仓库温、湿度监控技术的研究在软、硬件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2.1 硬件技术 早期仓库温湿度检测主要采用温度计量算法,它是将温度计放入特定的插杆中,根据经验插入仓库的多个测温点,工作人员定期拔出读数,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方法由于温度计精度、人工读数的人为因素等原因,温度检测不仅速度慢而且精度低,抽样不彻底,局部粮食温度过高不易被及时发现,局部粮食发霉变质引起大面积坏掉的情况时有发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温、湿度检测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系统在布线上采用矩阵式布线技术,简化了数据采集部分的线路;在传感器方面应用了热电偶、半导体等器件;在数据传输方面减少了传输线的根数,采用串行传输方式,他可对仓库的各个测试点进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特点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特点分析 摘要:夏季,空调系统将担任除去室内的余热和余湿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目前的空调系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温湿度控制不独立,湿度控制不合理、夏季湿表面污染等等。本文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原理以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相关设备组成,比较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优缺点,最后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原理;前景 abstract: the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ll remove indoor waste heat and wet. besides, it also improves indoor air quality function. the curre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lso has very many problem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is not independent, humidity control is not reasonable, summer wet surface pollu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dependent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dependent control related equipment composition, compa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the general independenc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finally to independent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words: independent contro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rinciple; prospects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人民生活的水平也迅速提高,这就急切需要增加或者改造建筑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建筑能耗的增加。有资料显示[1],全国的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多。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建筑能耗,例如,空调系统、空调环境、人员及其它设备等。空调系统能耗非常大,以集中空调系统来说,它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多[2,3],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因此,必须要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这也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以及构建资源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在空调应用方面进行的新的尝试,是其新形式之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院(部)名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是常用的被控参数,而采用单片机来对这些被控参数进行控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本文介绍了数字温度测量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阐述了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主要组成部分:AT89C52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它可以实时的显示和设定温度,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控制。而且设有超温报警程序。测试表明,本设计对温度的控制有方便、简单的特点,大幅提高了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文中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温度检测与温度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温度自动控制,AT89C52,DS18B20,PID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mperature is used to be controlled parameter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ntrolling controlled parameter by microcontroller has been main trend in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digit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t consists of AT89C52 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 show circui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It is able to display and set temperature in real-time. 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Besides, it has over- temperature alarm program. Tests show that this design not only controls temperature conveniently and simply but also improve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controlled temperature greatly. With as the core of microcontroller, this design achieves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ignal is collected by temperature chip DS18B20 and transmitted to microcontroller in the form of digital sign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Microcontroller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temperature control by processing sign correspondingly. KEY WORDS: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AT89C52 , DS18B20, PID

房间温湿度控制系统定稿 (2)汇总

第六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初赛房间温湿度控制系统 参赛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参赛队员及学号:任吉龙 2011302516 项敏剑 2011302523 钱调整 2011302518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一、方案设计 (2) 二、方案选择 (2) 2.1传感器选择方案 (2) 2.2显示器选择方案 (3) 2.3 单片机主芯片选择方案 (3) 三、详细说明及参数计算 (4) 3.1 硬件部分 (4) 3.1.1硬件设计 (5) 3.1.2控制系统 (5) 3.1.3测量部分 (6) 3.1.4显示部分 (8) 3.1.5控制部分 (10) 3.2 软件部分 (11) 四、其它功能拓展 (12) 4.1 房间灯光控制和调整 (12) 4.2 室内空气净化控制 (13) 4.3 其它拓展 (13) 五、结论 (13) 六、附件 (14)

房间温湿度控制系统(E题) 摘要 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提供信号,显示部分采用字符型LCD1602液晶显示器显示所测温度和湿度值,控制部分采用加湿设备、除湿设备、加温设备、降温设备控制温湿度的高低。 关键词温湿度 DHT11 单片机 STC89C52 控制

引言 温湿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室内的温度、湿度不但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物品的存放也有影响。室内温度、湿度过高,会使衣服发霉、虫蛀,各种食品发霉变质。因此,应该经常注意调整,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造价低廉、使用方便且计算精确的温湿度控制仪器。利用单片机对温、湿度控制,具有控温、湿精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简单灵活等优点。我们可以通过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提供信号,显示部分采用液晶显示器显示所测温度和湿度值,控制部分采用加湿设备、除湿设备、加温设备、降温设备控制温湿度的高低。本设计思路要求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调试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一、方案设计 设计思路 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STC89C52,数字温湿度传感器使用DHT11,用LCD1602液晶屏实现温湿度显示,用加湿设备、除湿设备、加温设备、降温设备控制温湿度的高低,所以本设计能满足设计任务要求。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湿度控制系统,本系统属于多功能温湿度计,可以设置上下报警温湿度,当温湿度不在设置范围内时,可以报警并且进行控制。 二、方案选择 2.1传感器选择方案 方案一: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检测模块。DS18B20是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独特的单线式接口方式。测量范围在—55℃~125℃,—10℃~85℃,误差范围在-\+0.5℃。最高精度可达0.0625℃。 HS1101是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可测量相对湿度范围在0%~100%RH。误差为-\+2%RH。 方案二:选用DHT11作为设计的温湿度检测模块。DHT11是一款集成型的数字温湿度一体传感器。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作业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特点分析 1.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原理及相关设备组成 1.1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原理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指在一个空调系统中,采用两种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用高温冷冻水取代传统空调系统中大部分由低温冷冻水承担的热湿负荷,这样可以提高综合制冷效率,进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中,高温冷源作为主冷源,它承担室内全部的显热负荷和部分的新风负荷,占空调系统总负荷的50%以上;低温冷源作为辅助冷源,它承担室内全部的湿负荷和部分的新风负荷,占空调系统总负荷的50%以下。 1.2相关设备组成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由4个核心组成部件组成,分别为高温冷水机组、新风处理机组、去除显热的室内末端装置、去除潜热的室内送风末端装置。

除湿系统主要由再生器、储液罐、新风机、输配系统和管路组成。除湿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除湿和集中再生的方式,再生浓缩后的浓溶液被输送到新风机中。储液罐具有存储溶液的作用和蓄存高能力的能量,可以缓解再生器对持续热源的需求,可以降低整个除湿系统的容量。 2.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热湿耦合)的比较分析 2.1可以避免过多的能源消耗 从处理空气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为了满足送风温差,一次回风系统需对空气进行再热,然后送入室内。这样的话,这部分加热的量需要用冷量来补偿。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就避免了送风再热,就节省了能耗。传统的空调系统中,显热负荷约占总负荷的比例为50%~70%,潜热负荷约占总负荷的3比例为0%~50%。原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来承担,却与除湿共用7℃冷冻水,造成了利用能源品位上的浪

费,这种现象在湿热的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经过处理的空气,湿度可以满足要求,但会引起温度过低的情况发生,需要对空气再热处理,进而造成了能耗的进一步增加。 2.2温湿度参数很容易实现 传统的空调系统不能对相对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夏季,传统的空调系统用同一设备对空气热湿处理,当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需要,调整设备的能力来维持室内温度不变,这时,室内的相对湿度是变化的,因此,湿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种

温湿度控制控制说明

组合式空调机组温湿度控制方案说明 、设计概述 本控制系统便于提高HVAC设备的性能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系统控制 器独立运行,保证自动控制过程的安全、可靠性;PID控制方式提供了良好的 控制精度和调节特性,特别适合于暖通空调系统控制。系统提供了消防信号联锁及报警、压差报警,风机启动连锁等多重保护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系统使用和操作极为简便,控制灵活方便。用户可通过直观的显示监测和控 制空调设备,方便的修改温湿度控制设定值,实时监测运行数据。 二、监视及控制内容 1 ?空调箱温湿度控制原理: 1)温湿度控制 DDC控制器采样回风温T和回风湿度H在DDC内部与设定点比较,其差值 △ T和厶H经比例积分PI控制模块计算后输出调节值至调节压缩机、电加 热、加湿器输出,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稳定。当回风温度高于设定点温度,控制器输出信号给压缩机启动,降低室内温度。当回风温度低于设定点温度,控制器输出信号给电加热,使其逐级打开,使室内温度升高。当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时,控制器输出信号给压缩机,使其打开,降低温度除湿。 当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控制器输出信号给加湿器,让其打开,增大加湿量,保持室内湿度稳定。 2)故障报警 空调机有任何不正常状态,系统均视为故障讯号,并立即报警,报警包括:温度超限报警、湿度超限报警、风机状态异常报警、滤网阻塞报警等。 3)联锁控制 压缩机、电加热、加湿器与风机连锁控制:在冬季和夏季运行模式下,风机 启动后,压缩机、电加热、加湿器即根据需要动作,然后根据回风温度、湿度要求

打开或者关闭,在正常关机情况下,自控系统在接到关机信号后,关闭电加热、加湿器、压缩机。 机组启停连锁控制: 空调自控系统在得到风机运行状态反馈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回风温湿度要求开启电加热、压缩机、电加湿等。 一旦空调系统故障报警,空调自控系统自动关闭电加热、电加湿、压缩机,关闭风机,当压缩机有任何故障,也将关闭压缩机,并显示报警原因,停止其工作。 4)控制参数显示和设定: 空调机各状态参数在就地DDC控制器上显示出来,参数包括:回风温 度、湿度,面板温度设定输入(也即面板输出到控制器的温度设定信号)、 面板湿度设定输入(也即面板输出到控制器的湿度设定信号)。 另也可对所有DDC控制器的DO和A0点进行超驰控制,实现对所有不同设备的手动控制。

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

1 前言 温度和湿度的检测和控制是许多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不论是货品仓库、生产车间,都需要有规定的温度和湿度,然而温度和湿度却是最不易保障的指标,针对这一情况,研制可靠且实用的温度和湿度检测与控制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温湿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温湿度的高低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由于温湿度的检测控制不当,可能使我们导致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生产车间温度与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过于粗糙,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目前,在低温条件下(通常指100℃以下),温湿度的测量已经相对成熟。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字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对于国外对温湿度检测的研究,从复杂模拟量检测到现在的数字智能化检测越发的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对于温湿度研究,检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为体积小、操作简单、量程宽、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湿度传感器除电阻式、电容式湿敏元件之外,还有电解质离子型湿敏元件、重量型湿敏元件(利用感湿膜重量的变化来改变振荡频率)、光强型湿敏元件、声表面波湿敏元件等。湿敏元件的线性度及抗污染性差,在检测环境湿度时,湿敏元件要长期暴露在待测环境中,很容易被污染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长期稳定性。 2002年Sensiron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SHT10型智能化温度/温度传感器,体积与火柴头相近。它们不仅能准确测量相对温度,还能测量温度和露点。测量相对温度的围是0~100%,分辨力达0.03%RH,最高精度为±2%RH。测量温度的围是-40℃~

基于DHT11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DHT11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基于DHT11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特点。温湿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参数,温湿度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该传感器的特点,并采用STC89C52单片机,LCD1602液晶显示器,及一些元器件进行组合,从而完成对温湿度的检测。选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将其输出的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STC89C52,单片机采集数字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由LCD1602进行显示,外加复位电路、时钟电路、键盘电路和报警电路。 本系统整体设计具有界面友好、控制灵活、硬件系统集成度高、电路简单、

功能强、性能可靠、成本低等特点。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有帮助。关键词: DHT11;单片机;温湿度;检测。

Design a System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tection Based on the DHT11 Abstract DHT1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igital sensor is a composit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 it outputs the already calibrated digital signal ,the sensor includes a resistance type moisture element and a NTC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ement, with excellent quality, super fast response,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extremely high performance-price ratio.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the most basic parameters of environment,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t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ors, and uses the STC89C52 singlechip, LCD1602 display, and some of the components are combined, so as to complete the dete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oose DHT1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to detec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output of digital signal input microcontroller STC89C52 single-chip digital signal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then by the LCD1602 display, plus the reset circuit, clock circuit, keyboard circuit and alarm circuit. The system design with friendly interface, flexible control, high hardware system integration, simple circuit, functional, reliable performance, low cost, etc. Particularly helpful to our life. Key words:DHT11; 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 detection.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作业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 统作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特点分析 1.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原理及相关设备组成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原理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指在一个空调系统中,采用两种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用高温冷冻水取代传统空调系统中大部分由低温冷冻水承担的热湿负荷,这样可以提高综合制冷效率,进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中,高温冷源作为主冷源,它承担室内全部的显热负荷和部分的新风负荷,占空调系统总负荷的50%以上;低温冷源作为辅助冷源,它承担室内全部的湿负荷和部分的新风负荷,占空调系统总负荷的50%以下。 相关设备组成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由4个核心组成部件组成,分别为高温冷水机组、新风处理机组、去除显热的室内末端装置、去除潜热的室内送风末端装置。

除湿系统主要由再生器、储液罐、新风机、输配系统和管路组成。除湿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除湿和集中再生的方式,再生浓缩后的浓溶液被输送到新风机中。储液罐具有存储溶液的作用和蓄存高能力的能量,可以缓解再生器对持续热源的需求,可以降低整个除湿系统的容量。 2.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热湿耦合)的比较分析 可以避免过多的能源消耗 从处理空气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为了满足送风温差,一次回风系统需对空气进行再热,然后送入室内。这样的话,这部分加热的量需要用冷量来补偿。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就避免了送风再热,就节省了能耗。传统的空调系统中,显热负荷约占总负荷的比例为50%~70%,潜热负荷约占总负荷的3比例为0%~50%。原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来承担,却与除湿共用7℃冷冻水,造成了利用能源

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SHT10作为温湿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屏进行显示。SHT10使用类似于I2C总线的时序与单片机进行通信,由于它高度集成,已经包括A/D转换电路,所以使用方便,而且准确、耐用。LCD1602能够分两行显示数据,第一行显示温度,第二行显示湿度。这个控制系统能够测量温室大棚中的温度和湿度,将其显示在液晶屏LCD1602上,同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对比,如果超出上下限,将进行报警并启动温湿度调节设备。此外,还可以通过独立式键盘对设定的温湿度进行修改。通过设计系统原理图、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STC89C52RC,SHT10,I2C总线,独立式键盘,温湿度自动控制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n automatic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r for greenhouses, with the STC89C52RC MCU being its main controller. It uses the SHT10 a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and the LCD1602 to display the messages. The SHT10 uses a timing sequence much like the I2C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micro-controller. Because it’s a highly integrated chip, it already includes a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Therefore, it’s quite convenient to use, and also accurate and durable. The LCD1602 can display two lines of messages, with the first line for temperature and the second line for humidity. The design can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a greenhouse, and then display it on a LCD1602. Meanwhile, it compares the data with the set limit. If the limit is exceeded, then the system will send out a warning using a buzzer and activat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ing equipment. Besides, the set limit can be modified with the independent keyboard. Through schematic design and Proteus simul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design has been proved. Keywords: STC89C52RC, SHT10, I2C bus, independent keyboar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一、研究背景 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高性能设备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温湿度检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由于它的智能化设计所决定的。故本次设计对于类似项目还具有普遍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_)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温度计也越来越智能化。 (2)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湿度传感器主要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是在基片上涂覆感湿材料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在感湿材料上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国内外各厂家的湿度传感器产品水平不一,质量价格都相差较大,用户如何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理想产品确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这方面作深入的了解。现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国内外湿度传感器产品,电容式湿敏元件较为多见,感湿材料种类主要为高分子聚合物,氯化锂和金属氧化物。 三、研究方案 首先明了了设计思路以后,着手硬件电路设计。采用学校统一发放的STC89C52单片机学习板做为课题设计的主控模块。实现围绕着单片机的各个元器件正常工作并且实现所要的功能。温湿度传感器不在使用分开使用。而是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一体传感器进型温湿度的测量。一方面在简化了设计流程的同时增加的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降低了设计的成本消耗。借鉴前人经验,传感器使用方法,用字符液晶显示可实现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有: ⑴学习强化单片机知识 ⑵掌握智能温湿度检测系统,提出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⑶画出原理图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热湿联合处理空调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策略:采用新风去除室内的余湿、承担室内空气质量的任务,采用高温冷源去除室内的余热。并提出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方式对室内末端装置、新风处理、制备高温冷源的要求与影响,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工程。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新风高温冷源 1 引言 从热舒适与健康出发,要求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全面控制。夏季人体舒适区为25ºc,相对湿度60%,此时露点温度为16.6ºc。空调排热排湿的任务可以看成是从25ºc 环境中向外界抽取热量,在16.6ºc的露点温度的环境下向外界抽取水分。目前空调方式的排热排湿都是通过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再将冷却干燥的空气送入室内,实现排热排湿的目的。现有的热湿联合处理的空调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热湿联合处理的能源浪费。由于采用冷凝除湿方法排除室内余湿,冷源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考虑传热温差与介质输送温差,实现16.6ºc的露点温度需要约7ºc的冷源温度,这是现有空调系统采用5~7ºc的冷冻水、房间空调器中直接蒸发器的冷媒蒸发温度也多在5ºc的原因。在空调系统中,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部分,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排走的热量却与除湿一起共用5~7ºc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而且,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虽然湿度(含湿量)满足要求,但温度过低,有时还需要再热,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与损失。 (2)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过高的结果是不舒适,进而降低室温设定值,通过降低室温来改善热舒适,造成能耗不必要的增加;相对湿度过低也将导致由于与室外的焓差增加使处理室外新风的能耗增加。 (3)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大多数空调依靠空气通过冷表面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这就导致冷表面成为潮湿表面甚至产生积水,空调停机后这样的潮湿表面就成为霉菌繁殖的最好场所。空调系统繁殖和传播霉菌成为空调可能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仍是可吸入颗粒物,因此有效过滤空调系统引入的室外空气是维持室内健康环境的重要问题。然而过滤器内必然是粉尘聚集处,如果再漂溅过一些冷凝水,则也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最好场所。频繁清洗过滤器既不现实,也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5)输配能耗的问题。为了完成室内环境控制的任务就需要有输配系统,带走余热、余湿、co2、气味等。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风机、水泵消耗了40~70%的整个空调系统的电耗。在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多采用全空气系统的形式。所有的冷量全部用空气来传送,导致输配效率很低。 此外,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以低品位热能作为夏季空调动力成为迫切需要。目前北方地区大量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在夏季由于无热负荷而无法运行,使得电力负荷出现高峰的夏季热电联产发电设施反而停机,或者按纯发电模式低效运行。如果可以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空调,既省下空调电耗,又可使热电联产电厂正常运行,增加发电能力。这样即可减缓夏季供电压力,又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热电联产系统继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空调负荷在一天内变化显著,与热电联产电厂提供热能并不是很好匹配,如何实现有效的蓄能,以协调二者的矛盾也是热能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空调的广泛需求、人居环境健康的需要和能源系统平衡的要求,对目前空调方式提出了挑战。新的空调应该具备的特点为: 加大室外新风量,能够通过有效的热回收方式,有效的降低由于新风量增加带来的能耗增大

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系统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学年论文 引言 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所以在沙漠种植植物,防沙固土便显得很重要。但是,沙漠植物的存活率一直很低,在沙漠种植植物,如果存活不了,那么既不能改善环境,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沙漠植物存活的环境由多个因子组成,如温度、光照、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时下,我国沙漠环境控制目前仍靠人工经验来管理,严重影响了沙漠植物生产的效益,阻碍了环境的发展进度,因此,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合理地控制影响植物的环境因子,通过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环境控制,以便给植物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条件,既做到防沙固土,同时又改善了环境,这对沙漠环境施行自动检测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沙漠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主要是温湿度的控制,其目的是提高控制及作业精度。温湿度控制仪的发展相当迅速,近几十年内,由于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集成电路和高集成电路的产生,控制仪走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温湿度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医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温湿度控制仪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案: 方案:采用集温湿度传感器于一体的 SHT11 芯片为主要芯片的控制仪。由于传统的模拟式湿度传感器(方案一)一般不仅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还要经过复杂的校准和标定过程,其测量精度难以保证。而SHT11是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具有二线串行接口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新型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相对湿度、温度和露点等参数,具有数字式输出、免调试、免标定免外围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学年论文 电路及全互换的特点。该传感器将CMOS芯片技术与传感器技术融合,为开发高集成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温湿度测控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