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智能温控系统

智能温控系统引言智能温控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算法对室内温度进行精确调节的系统。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智能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智能温控系统的核心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
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室内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和用户需求,通过算法计算出最佳的温度设定值。
一旦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值,控制器将发送信号给执行机构,如空调、暖气等设备,使其调整室内温度。
智能温控系统还可以结合其他传感器,如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温控服务。
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中,系统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数据自动调整空调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二、智能温控系统的优势1. 节能环保: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室内温度,避免了由于人为疏忽或忘记调整温度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通过准确控制温度和优化能源利用,智能温控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2. 提高舒适度: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室内温度,使用户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活动中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此外,智能温控系统还可以根据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进行调整,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环境。
3. 方便操作:智能温控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智能音箱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语音指令调整室内温度,实现智能家居的梦想。
三、智能温控系统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温控系统将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和预测用户的行为和需求。
系统将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并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温控服务。
2. 多场景应用:智能温控系统将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办公场所,还将在医院、学校、商场等不同场景中应用。
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的普及,人们将能够在各种场所中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温度控制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是一种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信号处理和执行器控制三个步骤。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首先需要使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环境的温度。
这些传感器可以是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等。
传感器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
接下来,信号处理部分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以便后续的控制和操作。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放大、滤波、线性化和数字化等步骤。
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将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信号转换为适合后续控制器处理的信号。
最后,控制器接收到经过信号处理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温度设定值和算法进行计算和决策,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控制器可以是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者其他类型的控制器。
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器将信号发送给执行器。
执行器负责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控制环境条件,以实现温度的调节。
执行器可以是加热器、冷却器、风扇等。
通过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和功率,温度可以被保持在预设的设定值附近。
整个温度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反馈循环,温度测量值不断地被传感器测量、信号处理和控制器计算,然后再通过执行器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控制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Industrial furnace temperatur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s a crucial component in man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nsuring precise and consistent control of temperature. This system work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ensors, controllers, and actuators, which work together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temperature within the furnace.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是许多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组件,可以确保对温度的精确和一致控制。
该系统基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组合,共同工作以保持炉内所需的温度。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involves the use of temperature sensors to constantly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inside the furnace. These sensors provide real-time feedback to the controller, which then makes adjustments to the heat input or output using actuators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temperature.系统的工作原理涉及使用温度传感器不断监测炉内的温度。
这些传感器实时向控制器提供反馈,控制器再利用执行器对热能输入或输出进行调整,以保持所需的温度。
The controller in the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cessing the feedback from the sensors and making decisions on the adjustments needed to maintain the set temperature. It utilizes algorithms and logic to calculate the appropriate response and sends signals to the actuators to regulate the heat flow accordingly.系统中的控制器在处理来自传感器的反馈并决定所需的调整以保持设定温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控制系统

器
电信号Βιβλιοθήκη 非电信号二次仪表可处理信号
显示调节仪表
电信号
显 示 滤波、放大、 调 非线性校正 节 仪 表
温度
电压
流量
位移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二次仪表经常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其进行认 真比较和精心选择,在安全上是必须的,在经济上是划算的。
执行器部分
为了能够对工业对象的参数进行自动控制(或报警),就必须由中间继电器、 可控硅、电磁阀等执行器执行对负载的调控。 执行器一般都工作于高电压、大电流、多动作的恶劣工作条件下,因此, 正确选择产品和降额使用是理所当然和十分经济的。
值时作出报警动作,而无论是上限、上上限、下限、下下限报警。 默认
的报警动作是报警输出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
4.安装与接线
5.仪表面板布置和功能
6.使用指南
① 使用软件锁 ② 设置“控制”值 ③ 设置“误差修正”值 ④ 设置“报警”值 ⑤ 自整定功能 ⑥ 比例偏置功能 ⑦ 仪表若显示“ HH”,请检查传感器是否断线或输入超过了量程上
8.3 温度控制器的调节原理
8.3.1 二位式调节原理
二位式调节又称通断式控制,其工作原理是将测量值与设定值相比较,差值经 放大处理后,对执行器进行开(通)或关(断)的控制,主要由温度传感器、 温度控制器、执行器和电阻丝组成。
滞后时间:由于电炉炉体为保 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密闭箱体, 刚开始加热时,有一段时间炉 体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一段 时间称之为滞后时间,其大小 通常取决于炉体结构,尤其是 炉体体积。
2.型号编制说明 例8-3 试说明型号为WG-5412温度控制器的主要性能。
解:(1)该仪表是智能型双三位显示调节仪; (2)调节方式为二位PID调节; (3)报警为上限报警; (4)输入信号采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5)输出信号为继电器触点输出。
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时滞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系统,其运行过程中存在明显 的滞后效应。滞后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质传输、热量传递和系统自身动力等 方面的原因,使得控制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变得迟缓。为了有效提高时滞温度 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控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滞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现有的控制方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控制精度不高、稳定性差、不能有 效处理时滞等问题。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演示对时滞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有方法 的优缺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 仿真技术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探索更加智能和适应 复杂环境变化的
控制算法,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精准的温度控制方案。
感谢观看
总之,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表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温度控 制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基本构成更加完善,发展前景广阔。相信未来 温度控制系统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方向迈进,为推动 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要趋势。温度控制作为日常 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智能化以提高效率、节约能源以及提高 生产质量,已成为业界的焦点。本次演示将介绍一种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其 设计、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此外,温度控制系统在建筑、食品、医药等各个行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行业中,温度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室内恒温,提高居住舒适度;在食 品行业中,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食品的恒温干燥,保证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 值;在医药行业
中,温度控制系统能够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提高药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温度的自动化设备,它能够根据输入信号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以实现期望的空间温度。
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节能、节约、方便等特点,可用于家庭、厂房、机房和其他场所的温度控制。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环境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系统首先必须要到采集环境温度,一般使用温度传感器来采集环境温度值,经过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处理,将采集到的温度值发送给控制系统以实现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
2、控制输出:根据温度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和环境温度值,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能够做出正确的控制决策,控制系统控制器就会根据其决策通过开关来控制负载,实现对负载的控制,使得环境温度满足控制系统的设定值。
3、温度控制系统调节:温度控制系统的调节是持续进行的,当环境温度大于或小于控制系统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就会持续进行控制,以维持环境温度等于或接近控制系统的设定值。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显示装置、开关、负载等部分组成。
2、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采集环境温度,然后将采集到的温度值发送给控制器。
3、控制器: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温度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和环境温度值,做出控制输出决策,控制负载,以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
4、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作用是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值和控制系统的设定值,以便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调整和监控。
5、开关:温度控制系统的开关的作用是根据控制器的控制输出决策控制负载,以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
6、负载:负载的作用是根据控制器的决策控制负载,以实现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的目的。
以上就是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介绍,温度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自动控制、节能、节约、方便等特点,可用于家庭、厂房、机房和其他场所的温度控制,是大家非常理想的温度控制设备。
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WT1S
1
1
时,1
21K
1
2.21K
;Ti1
T1K 1.2
WT1S
1
1
1
1 Ti1S
时,
(3)主、副回路投入后再作适当调整。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衰减曲线法
步骤与临界曲线法略同,不同之处要注意!
串级控制系统产生共振效应的条件是:
1.副回路的工作频率ω2接近于共振频率ω; 2.主回路的工作频率ω1接近于副回路的工作频率ω2,即 T1P≈3T2P 。
实际生产中,通常把两种过热器结合使用,对流方式下吸收 的热量比辐射方式下吸收的热量要多,因此综合而言,过热器出 口汽温是随流量D的增加而升高的。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动态特性 影响汽温变化的扰动因素很多,例如蒸汽负荷,烟气温度和
流速,给水温度,炉膛热负荷,送风量,给水母管压力和减温 水量。
归纳: 蒸汽流量,烟气传热量和减温水三个方面的扰动。 1)蒸汽流量扰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现场试验整定法
1、边界稳定法(临界曲线法) (1)先决定副调节器的比例带
主、副回路全部投入闭环,主调节器的参数设置:δ1置于较大位 置,Ti1=∞,Td1=0,副调节器的δ2 置于较大位置,且Ti2=∞,Td2=0, 而后便将副调节器的比例带由大往小调,使副回路产生不衰减振荡 (同时观察2),并记下此时的δ2K(临界比例带),T2K(振荡周 期),则副调节器的参数设置为:
2、锅炉过热汽温串级控制系统原理图
温度定值
主P调I1
副P调I2 执行器
内扰 阀门
θ2
减 导温前器区
过惰热性器区
θ1
变送器
变送器
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温控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家庭、商业和工业环境。
它通过测量、监控和调节温度,以确保环境的舒适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调试方法。
一、工作原理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负反馈原理,通过不断测量环境的温度,并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以提供准确的温度控制。
1. 传感器:温控系统通常使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环境温度,最常见的传感器是热敏电阻(RTD)或热电偶(TC)。
传感器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器。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温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接收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
如果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不一致,控制器将发出指令,控制执行机构进行调整。
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进行温度调节。
例如,在家庭温控系统中,执行机构可以是空调或暖气设备。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执行机构的启停和调节。
二、调试方法1. 首次安装和调试:在安装新的温控系统或更换控制器时,需要进行基本的调试。
首先,确保传感器正确连接并正常工作。
然后,设定一个目标温度并观察控制器的反应。
如果控制器没有启动相应的设备,检查电源和连接是否正确。
2. 温度校准:温控系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温度校准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使用标准温度源,例如温度计或温度模拟器,将其与温控系统进行比较,并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3. 故障排除:如果温控系统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故障排除。
首先,检查传感器的连接和工作状态。
如果传感器损坏或松动,可能会导致不准确的温度读数。
其次,检查控制器的设置和参数。
如果设置不正确,温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最后,检查执行机构是否正常工作,例如检查空调或暖气系统是否启动。
4. 定期维护:温控系统需要定期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其可靠性和长寿命。
这包括清洁传感器、检查和更换电池(如果适用)、清洁或更换执行机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摘要本系统严格按照题中所定参数及要求,构建了一个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用PSB型负温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以一种类R-F的方法测量木盒内实时温度,单片机用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值一起代入PID算式得出一个温度增量,再用此温度增量线性的控制PWM波的占空比,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也会随之变化,即制冷晶片的输入功率发生变化,因此制冷晶片制冷(加热)的功率随PWM波占空比变化,达到自动控温的目的。
本系统制冷(加热)效果明显,效率高,界面友好,制作精致,能够胜任题中所定各项要求。
关键字:MSP430、PID、温度自动控制、PWM1系统方案1.1系统结构框图与方案描述图1 系统框图针对题中所给的各项要求,我们提出了如下方案,用计数法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查表可得木盒内温度,经增量式PID算法,计算出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PID增量,然后根据此增量线性的调节PWM波的占空比,用控制场效应管的开关来调节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从而调节制冷晶片的功率,达到控制封闭木盒内的温度的目的。
用红外遥控作输入接口,设定预设温度,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用发光二极管报警提示,温度曲线及相关信息在LCD上显示。
1.2方案论证1.2.1温度测量方案DS18B20的测量速度也较快,选择12bit精度时,750ms可转换一次,此时的精度也可达到0.0625℃,但是DS18B20在温差较小的降温时,对温度的反应不太敏感,测量温度降得较慢,这样会严重影响PID温度控制,造成温度过调幅度会很大,温度需较长时间达到稳定。
热敏电阻则对温度的反应灵敏,精度高,完全能够胜任本设计的要求。
我们选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因此测温的问题就转化为测电阻的问题了。
测量电阻的方法有 R-V 转换电压测量法和 R-F 转换频率测量法。
这两种方法的电路复杂成本高,并且电路中很多元器件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因此不适合在本系统中使用。
类 R-F 转换频率的测量法。
其中一种由MSP430单片机引脚输出的高低电平通过热敏电阻和标准电阻对电容充放电,并由外部输入捕获中断测量充电时间,然后单片机根据测得的时间和标准电阻阻值计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查表得到温度值。
该方案与本系统所用的方案较类似,但在实际测试当中,其精确度没用现用方案准确,所以没有采用。
另一种用555定时器和热敏电阻等器件构成振荡器,由MSP430单片机测量振荡器的高低脉宽,根据比值查表即可得到电阻阻值。
因为振荡器的频率非常稳定,所以测得的温度精度较高,满足题目要求。
1.2.2 PID 算法PID 算法分为位置式和增量式,位置式PID 算法的缺点是:由于全量输出,所以每次输出均与过去状态有关,计算时要对e k 进行累加,工作量大;并且,因为计算机输出的u k 对应的是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输出的将大幅度变化,会引起执行机构的大幅度变化,有可能因此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这在实生产际中是不允许的。
我们所采用的增量式PID 算法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1.2.3 制冷工艺题目中要求用10*10*10cm 的木盒,起初测试时我们只用一块制冷片,木盒外部用普通CPU 散热片加风扇,木盒内部用小于2cm 的散热片。
由于木盒内部没有空气流动,造成内部温度变化较慢,测试结果不理想。
为了加快木盒内部空气流动,我们在内部散热片上加了小风扇,风向为吹向散热片方向,避免由于冷风造成温度测试不准确。
改进后木盒内部温度变化较快,效果明显。
但由于木箱隔热性不好,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木箱箱体温度降低,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影响了制冷效果,在给箱体四周贴上一层较薄隔热层后,问题得到解决。
但温度还是不能达到5℃,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是由于单片制冷片功率不够,于是采用多片制冷片串联使用,基本达到题目要求。
2 理论分析与计算2.1 温度控制算法2.1.1 PID 算法本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控制的是采用增量式PID 算法,所谓增量式PID 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只是控制量的增量Δu k 。
当执行机构需要的控制量是增量,而不是位置量的绝对数值时,可以使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进行控制。
图2 PID 控制系统原理图常规的模拟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该系统由模拟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图中,r(t)是给定值,y(t)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e(t)e(t)=r(t)-y(t) 式(1)e(t)作为PID 控制的输入,u(t)作为PID 控制器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
所以模拟PID 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1)([)(0⎰++=tdtt de Tddt t e Tit e Kp t u 式(2)其中: Kp ――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Ti -- 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 ―― 控制器的微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对式(2)进行离散化处理:以T 作为采样周期,作为采样序号,则离散采样时间对应着连续时间,用矩形法数值积分近似代替积分,用一阶后向差分近似代替微分,可作如下近似变换:kT t ≈ ,......)2,1,0(=k∑⎰∑===≈kj j tk j e T jT e T dt t e 0)()(式(3)Te e TT k e kT e dtt de k k 1])1[()()(--=--≈上式中,为了表示的方便,将类似于)(kT e 简化成k e 等。
将式(3)代入式(2),就可以得到离散的PID 表达式][)(1Te e TdeTiTe Kp k u k k kj jk -=-++=∑式(4)其中 k ―― 采样序号,k =0,1,2,……;u(k)―― 第k 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e k ―― 第k 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e k-1―― 第k -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Ki ――积分系数,Ki=Kp*T/Ti ; Kd ――微分系数,Kd=Kp*Td/T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可以通过式(4)推导出。
由(4)可以得到控制器的第k-1个采样时刻的输出值为:][)1(2111Te e Tde TiTe Kp k u k k k j jk ---=--++=-∑式(5)将式(4)与式(5)相减并整理,就可以得到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公式为:2121211)21()1()2()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Ce Be Ae e TTd Kpe TTd Kp e TTd Ti T Kp Te e e Tde Ti T e e Kp k u k u u式(6)其中)1(TTd TiT Kp A ++=,)21(TTd Kp B +=,TTd KpC=。
由式(6)可以看出,如果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恒定的采样周期T ,一旦确定A 、B 、C ,只要使用前后三次测量的偏差值,就可以由式(6)求出控制量。
2.1.2 PWM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宽调制,是一种开关式稳压电源应用,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本系统利用PID 算出的温度增量来控制PWM 波的占空比,温度增量越大,PWM 波高电平所点的百分比越大,场效应管开通时间就越长,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越大,制冷晶片的功率越大,制冷(或加热)越快。
反之,则制冷(或加热)越慢。
本系统中是用MSP430F247单片机的Timer_B 控制输出PWM 波。
2.2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计算直接把热敏电阻Rx 接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中,用MSP430单片机的捕获功能来捕获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平,热敏电阻Rx 与捕获高低电平的差值成线性关系,查表可得温度值。
将测得的温度值与预设定的温度一起通过PID 算法进行计算,算出温度增量,然后单片机产生一个占空比与此温度增量成线性关系的PWM 波。
制冷晶片的特点是在其允许的电压范围内,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制冷功率越高。
根据上述特点可知,我们设计了一个用上述PWM 控制的程控电压调节系统,用MSP430单片机产生的PWM 波控制场效应管的开关,从而控制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
由于在温度控制中,还会有加热过程,而制冷晶片只需将电源反接,则其冷面与热面也会交换,所以在设计中可用继电器控制供电电源的方向。
3 电路与程序设计3.1电路设计3.1.1温度测量电路本系统所用的温度测量方案是一种类 R-F 转换频率的测量法,电路如图3所示,Rx 为热敏电阻。
R 1R 2C 1图3 类R-F 温度测量电路由555工作原理可知,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周期性矩形波)的高电平时间(一个周期内)为t H =In2∙(R 1+R 2+R 3),输出信号的低电平时间为t L =In2∙R 2。
MSP430单片机的定时器A 计数时钟的频率设置为f ,若捕获到高电平的值为N H ,低电平的值为N L ,所以有:f t N H H =f t N L L =由上4个式子可算出:12R fCIn N N R L H x --=因为f 、C1、R1均为定值,所以Rx 与(N H -N L )成正比。
且增大f 还可以提高测量精度,查表可得温度值。
3.1.2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电路图3中电路所测量的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PID 运算后,产生相应的PWM 波,输入图4所示的电路。
图4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电路电压转换电路根据不同的PWM 值输出对应电压,进而控制冷晶片的制冷或制热功率,达到控制小木箱温度的目的。
由于场效应管的分布电容较大,因此驱动场效应管的电流不能太小,所以不能直接用MSP430单片机的IO 口驱动,电路中OP300用来提高MSP430单片机的负载能力,驱动场效应管。
当制冷晶片全功率工作时,电流会很大,用两个场效应管并联可以分流,减轻每个场效应管的负荷。
LM317是一个可调稳压芯片,输出为5V ,提供单片机、高速运放OP300的电源。
3.2 程序设计遥5 遥遥遥遥遥遥遥6 遥遥遥TA0遥遥遥遥遥遥遥遥7 遥遥遥TA1遥遥遥遥遥遥遥本系统的控制器采用的是TI公司的MSP430F247单片机,主要实现的控制有:温度测量与计算、PID算法处理、PWM波输出、LCD12864显示控制、继电器控制、红外遥控按键处理及报警控制等。
其流程如图5、图6、图7所示。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4.1 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测试环境:室温:29℃测试器件:带温度测量的数字万用表表(一)4.2 测试结果分析由测试结果可看出,题中的基本要求(1)、(2)、(3),发挥部分(1)、(3)已经可以完全胜任,基本(4)和发挥(2)也基本达到要求,在将温时,温度越往下降,降低的速度越慢,而在升温时,已可以完全达到题目中所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