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的本草考证

合集下载

天花粉--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天花粉--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天花粉(《本经》)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或日本栝蒌的干燥根。

我国各地均产,以河南产量最大。

原植物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

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临床用名有天花粉、栝蒌根。

【本草汇言】《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

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

《本草纲目》:蒌根味甘微苦酸。

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润枯。

微苦降火,甘不伤胃。

昔人只言苦寒,似末深察。

《本草蒙筌》:善润心中枯渴,大降膈上热痰。

肿毒排脓,溃疡长肉。

消扑损瘀血,除时疾热狂。

驱酒疸去身面黄,通月水止小便利。

仍治偏疝,酒浸微煎。

如法服之。

住痛如劫。

《药性解》:天花粉,味苦,性寒,无毒,入肺、心、脾、胃、小肠五经。

主肺火盛而喉痹,脾胃火盛而口齿肿痛,清心利小便,消痰除咳嗽,排脓消肿,生肌长肉,止渴退烦热,补虚通月经。

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药鉴》:气寒,味甘润,无毒,沉也,阴也。

甘能补肺,润能降气导痰,治嗽之要药也。

润肺生津液,又能解烦渴,除热毒,治疮疖痈疽。

仲景小柴胡证作渴者,以此剂易半夏,取其苦能润肺,而去半夏之辛燥耳。

瓤和明矾粉,并主痰喘咳哮,姜汁糊丸立应。

子入柴胡汤,总能润肺止渴,消痰降火甚捷。

瓤须阴干,为快意:子必去油,免恶心。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

气味颇轻,有升有降,阴中有阳。

最凉心肺,善解热渴,大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痔瘘疮疖,排脓生肌长肉,除跌扑瘀血,通月水,除狂热,去黄疸,润枯燥,善解酒毒,亦通小肠,治肝火疝痛。

《本草备要》:泻火润燥,治热。

酸能生津,甘不伤胃,微苦微寒。

降火润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

生肌排脓消肿,行水通经,止小便利。

膀胱热解,则水行而小便不数。

治热狂时疾,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

脾胃虚寒者禁用。

即瓜蒌根,畏恶同。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天花粉与瓜蒌瓜蒌子瓜蒌皮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天花粉与瓜蒌瓜蒌子瓜蒌皮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天花粉与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

又名:白药、花粉、蒌粉、楼根、天瓜粉、屎瓜根、栝楼根、栝楼粉。

原植物栝楼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野生或栽培;双边栝楼又名川贵栝楼、中华栝楼、日本栝楼、华中栝楼、尖果栝楼,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

气无,味微苦。

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中医临床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花粉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型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均较弱。

天花粉蛋白有致流产和抗早孕作用。

天花粉提取液可使血糖上升,但近年来亦有天花粉有降血糖的研究报道。

天花粉对脾脏免疫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天花粉蛋白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另外,天花粉还有抗病毒,抗爱滋病毒,凝血等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瓜蒌:为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吊瓜、杜瓜、药瓜、栝楼、大肚瓜、大圆瓜、山金匏、狗使瓜、野苦瓜;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本品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中医临床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秘结;(2)瓜蒌子:为其干燥成熟种子,又名瓜蒌仁、栝楼子、栝楼仁;本品药材性状呈扁平椭圆形,长12~15mm,宽6~10mm,厚约3.5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有1圈沟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双边栝楼种子较大而扁,长15~19mm,宽8~10mm,厚约2.5mm,表面棕褐色,沟纹明显而环边较宽,顶端平截;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润肺化痰,滑肠通便,中医临床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3)瓜蒌皮:为其干燥成熟果皮,又名瓜壳、栝楼皮、栝楼壳;本品药材性状常切成2至数瓣,边缘向内卷曲,长6~12cm,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有的有残存果梗,内表面黄白色,质较脆,易折断,具焦糖气,味淡,微酸;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化热痰,利气宽胸,中医临床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天花粉的本草考证

天花粉的本草考证

天花粉的本草考证天花粉(Flos Tiliae)是一种具有明显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源于菩提树科,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利湿通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

虽然天花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但在其产地和相关历史文献中,对其命名、形态、功效等方面的考证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天花粉的命名天花粉的学名是Flos Tiliae,全名为Tiliae Europaeae Flos,即欧洲菩提树花。

天花粉这一名称由来是因为它在菩提树的花序中表现为像倒挂的人民币,形状类似于天花,在不同的地方还会有其他的称呼。

根据史料研究,在古代的中日韩等地,对于天花粉的称呼并不一致。

在中医传统文献中,常常被称为“椴花”、“茅椴花”等,这源于天花粉主要产于椴树或毛椴树。

在日本,常被称为“椴の花”,而在韩国则被称作“삼나무꽃”.天花粉的形态天花粉的形态又称其药材特征,这些药材特征往往是用来辨别和识别中药材的。

天花粉药材特征主要包括花序、颜色、气味和味道等。

1.花序天花粉的花序呈圆锥形,由许多簇花构成一个整体。

每一簇花有5朵花,呈黄色。

整个花序分为小花序和大花序。

小花序由2-3个花组成,而大花序则由3-5个小花序构成,有时会有更多。

2.颜色天花粉呈黄色或白色,而花蕾则呈绿色。

3.气味天花粉具有淡淡的香气,非常清香的气味。

它的气味是非常特殊和独特的,可以辨认出它。

4.味道天花粉味微甜。

天花粉的应用传统上,天花粉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它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如内分泌失调、内科疾病、皮肤疾病等。

1.内分泌失调天花粉味微甜,可用以治疗内分泌失调,在一些女性经期失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天花粉可以很好地帮助治疗。

2.内科疾病天花粉可以用来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心悸、健忘、头晕等。

将天花粉泡在开水中,可用作一种有效的保健饮品。

3.皮肤疾病天花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例如,湿疹、麻疹等皮肤病患者,服用天花粉后,可以改善症状并缓解病情。

中药里的“全身是宝”系列之(五)——栝楼

中药里的“全身是宝”系列之(五)——栝楼

中药里的“全身是宝”系列之(五)——栝楼原创2021-11-30 19:33·小刘中药中药里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几个部分都可入药的植物或动物。

不同的药用部位表现出不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这也是中药里面比较神奇的一件事。

今天讲的是栝楼。

平时我们说的中药“瓜蒌皮”、“瓜蒌子”等,都是写作“瓜蒌”二字,但其实原植物名是“栝楼”,这就是中药名与原植物名不相同的情况,虽然读音相近,但写法不同,需要注意。

以前背“十八反”歌诀的时候,有句“半蒌贝蔹芨攻乌”,按照中药配伍十八反的说法,就是瓜蒌(包括各个部位)不宜与乌头类配伍使用。

栝楼和双边栝楼都是瓜蒌的正品来源,这是植物学上的两个品种,就像西瓜也分不同品种的西瓜,意思差不多。

比较特别的是栝楼和双边栝楼都是雌雄异株植物,即只有雌株才可以结果,依靠雄株才能授粉。

现在见到的基本上都是栝楼,若是家里有种植双边栝楼的可以在评论区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因为我也分不清楚。

栝楼瓜蒌瓜蒌皮瓜蒌皮瓜蒌皮全瓜蒌片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皮。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除去果瓢及种子,阴干。

瓜蒌皮在临床用的挺多,它可以清热化痰,对有热痰的咳嗽很管用。

但是有的医生喜欢开“全瓜蒌”,也就是不分瓜蒌皮和瓜蒌子,而是将整个瓜蒌压扁后切制的饮片,现在很少见了,一般的药房都是瓜蒌皮和瓜蒌子分开用。

那么,当医生写“全瓜蒌”的时候该怎么给付呢?有全瓜蒌饮片当然最好,如果没有的话正常来说就是瓜蒌皮和瓜蒌子各给一半,比如全瓜蒌30克,也就是瓜蒌皮和瓜蒌子各15克。

也有的人说瓜蒌皮重量轻一点,应该占1/3,瓜蒌子应该占2/3,似乎也有点道理。

【性味与归经】甘,寒。

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瓜蒌子瓜蒌子瓜蒌子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季釆摘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剥开瓜蒌子种壳,里面的种仁富有油性,所以它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现在的中药饮片多为独立的小包装,为了保存方便,很多时候瓜蒌子是没有打碎的,这就要求大家在煎药之前自行打碎,可以用锤子或刀背敲碎它,以便更好发挥药效。

神农本草经(三十七)——瓜蒌根(天花粉)、苦参、当归

神农本草经(三十七)——瓜蒌根(天花粉)、苦参、当归

神农本草经(三十七)——瓜蒌根(天花粉)、苦参、当归160、瓜蒌根瓜蒌根又名天花粉。

其味甘,性寒,无毒,为润肺降气的要药。

一般药房对这两个名字都很熟悉,不管你说哪个名字,应该都不会抓错药。

这是经方家在治疗柔茎的第一处方。

这个瓜蒌像丝瓜一样长起来,根部就是这个天花粉---瓜篓根。

它的实叫瓜蒌实,这一味本草,它的实和根,经方家用的非常的广。

几乎所有的消渴---糖尿病、口渴都在用瓜蒌根。

几乎所有的心脏病---胸痞、胸闷通通都在用瓜蒌实。

因为瓜蒌实长得就很像心脏,纵切开来中间都是连接的网,一片一片切的下来,就好像心脏的心室一样。

治疗心脏病的处方里面无处不用瓜蒌实。

在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时候就使用瓜蒌根,瓜蒌根治疗消渴的力量比葛根还要好。

葛根治疗的力量在于后颈,是从太阳经上来,津液一路顺着脖子上到脑部去。

而瓜蒌根是从前面直接从任脉一路跑到喉咙,一吃下去,津液就生出来了。

瓜蒌根出产于我国陕西的最好。

瓜蒌的根叫天花粉,果实叫瓜蒌实,果皮叫瓜蒌皮,中间的叫瓜蒌仁,通通入药,这味本草用到的地方也非常的多。

瓜蒌实是润肺降气的药,主祛痰止嗽,涤胸中垢腻。

凡是能够去治肺的药,都是能够治心脏的药。

所以通常会把治肺和治心脏的药同时放在一起,它润心肺和胃,治吐血。

而瓜蒌根-天花粉主消渴,也就是糖尿病,治烦满大热,另外可以通乳,能够让奶水通畅的同时还消肿块。

胸痞,就是胸闷,一般来说,只要是胸闷,都会用到瓜蒌实,不会用到瓜蒌根。

如果说奶水累积的话,我们就会用到瓜蒌根,而不会用到瓜蒌实,内外不一样。

吴克潜称,瓜蒌根实皆能润肺治痰,其中仁以清胸中痰火,润肠涤秽为主,其根治时热大渴,,痈疮肿毒。

一般治痰剂,有宣,有下,有消,有攻,有润。

而栝蒌实为润也,润剂之别是,瓜蒌清而润,苏子温而润,莱菔子消而润,麦冬补而润,牛蒡、杏仁散而润,补以治痰则有五味子之收敛,除湿健脾以治痰则有半夏之温而燥。

瓜蒌跟-天花粉的话,一般是五钱以上,三钱有些不够,津液会生回来很多。

天花粉的功用主治

天花粉的功用主治

【功用主治-天花粉的功效】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

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本草备要》:降火润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病(即糖尿病)。

行水通经,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

《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xx;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配伍】天花粉配知母,滋阴泻火,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烦渴及肺胃热盛伤津的消渴病。

配芦根,清热生津,清肺化痰,用于热邪犯肺,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者;配贝母,化痰止咳,用于燥热化肺或肺阴不足的咳嗽,痰粘不爽等症;配牡蛎,治痰火郁结,瘿瘤痰核及百合病渴不差者;配天冬,治肺热燥咳,甚或咯血者;配金银花,治疮疡肿毒。

〖功效作用〗1.清热xx:主治肺胃内热津伤。

a.肺燥阴伤,干咳少痰,或咳痰带血。

b.热病津伤口渴或内热消渴。

2.消肿排脓:可用于疮痈肿毒及肺痈咳吐脓血。

3.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传统应用】主治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消渴,痈肿疮疡。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滋燥饮(《xx尊生书》:天花粉、天冬、xx、生地、白芍、秦艽,治疗肺燥咳嗽、口渴;②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知母、葛根、五味子、山药、黄芪、鸡内金,治疗消渴;③清署汤(《外科全生集》:天花粉、连翘、金银花、赤芍、淡竹叶、泽泻、滑石、车前子、甘草,治疗天疱疮、痱子。

在的外科方剂仙方活命饮、外用药金黄膏中也有天花粉,以治疗疮疡疖肿。

【主要成分】天花粉主要含天花粉蛋白和酶抑制剂类等成分。

1.蛋白氨基酸类含天花粉蛋白,由19种氨基酸组成,是由2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一多肽链的碱性蛋白质。

还含有13种氨基酸,如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2.甾醇类含△7-豆甾醇、α一菠甾醇。

3.多糖类含多糖、聚糖、淀粉、吡喃葡萄糖苷。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七0)瓜篓根(天花粉)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七0)瓜篓根(天花粉)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七0)瓜篓根(天花粉)瓜篓根《神农本草经》原文:“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今名天花粉。

”倪师解读:瓜蒌根,又名天花粉,这个经方家在治疗柔痉,第一处方,柔痉。

还有刚痉,就是整个角弓崩起来。

瓜蒌根就是治疗柔痉,瓜蒌像丝瓜一样长起来,根部叫瓜蒌根,它的实就叫做瓜蒌实。

本草的实和根,经方家用的非常的广,几乎所有的消渴,糖尿病,口渴,都在用瓜蒌根,几乎所有的心脏病,胸痞,胸闷,统统在用瓜蒌实,为什么?因为瓜蒌长的就像心脏,把瓜蒌实破开,它中间有间隙,把它纵向剖面切下来,瓜蒌仁在里面,纵劈下来,中间都是它连接的网,一片一片,就好像心脏的心室一样。

几乎在心脏病的处方里我们无处不用瓜蒌实,在口渴,燥火,糖尿病的时候使用瓜蒌根,那瓜蒌根主治消渴的力量比葛根还好。

葛根的津液是在后项,从太阳经上来,在脖子上面,津液上来到脑部去,瓜蒌根直接跑到喉咙,一吃下去,马上津液就生出来了。

我国陕西产的瓜蒌最好,根名天花粉,果实名瓜篓实,果皮叫瓜篓皮,中间的仁就是瓜蒌仁,统统入药,这一味本草使用的地方非常的多。

瓜蒌实是润肺降气的药,主袪痰止嗽,涤胸中垢腻,能够治肺的药是能够治心脏的药,所以,治心脏和治肺同时会开瓜蒌实里面,那它这个润心肺及胃,治吐血。

天花粉就是瓜蒌根,主消渴,消渴讲的是糖尿病,还有烦满大热,通乳消肿,让奶水通畅,同时消肿,乳房的肿块,胸痞,这个胸痞就是讲的胸闷,一般来说只要说胸闷,都会用瓜蒌实,不会用瓜蒌根,但是你如果说是那个奶水累积的话,我们会用到瓜蒌根,不会用到瓜蒌实,内外不一样,用的非常的多。

一般来说,处方剂量的时候,比如天花粉(瓜蒌根),三钱都是不够,一般对我们来说都是五钱以上,开上去四钱五钱以上,津液就生回来很快。

瓜蒌实比较重,我们说三钱,开到三钱就很重了,不像瓜蒌根,这些药统统可以使用,它是没有毒性的。

味甘,味道是甜味的,微寒,我们只要记得微寒的药都是可以长期吃的,因为我们人是动物,动的话热会比较多一点,平常都是可以吃的。

《药性赋》选讲(49、白鲜皮,50旋覆花 51、荆芥,52、天花粉)

《药性赋》选讲(49、白鲜皮,50旋覆花 51、荆芥,52、天花粉)

《药性赋》选讲(49、白鲜皮,50旋覆花51、荆芥,52、天花粉)49、白鲜皮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一般大家都知道肌肤湿疹癣痒,常在辩证方中加入白鲜皮、地肤子可以加强效果,用白鲜皮来治疗湿疮疥疮特效。

而李时珍却说,白鲜皮更是黄疸风湿痹痛,筋骨屈伸不利的要药,世上医生只知道把它施用疮疡皮肤病上,这就太小用白鲜皮了。

我们来看,为什么白鲜皮既能够除湿热,治皮肤病,也能去风湿,治疗腿脚屈伸不利呢?这里头很有道行,你一般去湿热的药,都是偏于苦寒肃降,一般祛风湿的药都是偏于辛温外达,哪有一味药既能够祛风燥湿,还可以清热解毒的呢?这就有点令人费解。

大家看白鲜皮味苦性寒,这没有错,所以它能够除湿热,但白鲜皮还有一个特殊的味道,就像羊肉的膻味。

中医认为,五畜归五脏,猪肉入肾,羊肉入心,牛肉入脾,鸡肉入肝,马肉入肺。

这羊肉膻味,在五行里对于的是心。

心脏乃人身之太阳也,心脏源源不断地鼓动气血,带动气血流转。

所以强大心脏的药物,大都可以去除风邪,通畅气血,打开痹阻,故白鲜皮它可以治疗风湿痹症。

但为什么它偏重于疗足顽痹,而不是手呢?大家想想,如果以上下来分阴阳,上面是阳下面是阴,你手足痹痛肩周炎,只有辛温发散为阳的桂枝、威灵仙、川芎,才能达到上肢颈肩手肘部祛除风湿痹痛。

而下肢那大都属于阴,你只有酸苦涌泄为为阴的药才能够下走足膝,然后祛风外达,治疗足膝顽痹。

好比如说四妙散、白鲜皮、木瓜这些药物组成药阵,可以除下焦湿热,并且祛除腰脚以下风邪,使风气得越,湿热得泄,那么腿脚顽痹不能行走自然得解。

所以说白鲜皮这味药你要知道它在身体是怎么走的,它先以苦寒沉降之性,往下肃降湿热,然后以它独特的羊肉膻味,往外冲达,把风湿郁闭在肌表宣发出去。

看到没有这味药就像走一个先下坡后上坡的弧形,所以对于你腰脚以下,既有湿浊下注,还有风寒外束,导致腿脚没劲,走路沉重,甚至严重的关节肿痛,难以行走,中医称之为风湿热痹,你用四妙散加进白鲜皮进去,那么不管是内有湿热,外有风气,皆可涤荡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花粉的本草考证摘要:本文对天花和天花粉的名称、栝楼的品种、天花粉的制造方法及应用历史等问题进行了本草学研究。

认为栝楼根汉代以前就已应用,商品就称栝楼根。

天花粉之名始载于宋代的《本草图经》,但古代的天花粉是指栝楼根所制之粉,虽然明清时代已有人将二者混用,但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仍有真正的天花粉商品,建议将栝楼根仍称栝楼根,栝楼根所制之粉称天花粉,并开发天花粉生产产业,以满足社会对天花粉药食两用的需要。

天花粉是临床常用中药,又称瑞雪(《本草纲目》),花粉(《增订伪药条辨》),栝楼粉、楼粉(《药材学》),屎瓜粉(《四川中药学》)。

而栝楼在古代的别名也很多:如《尔雅》载:“果臝之实,栝楼也。

”郭璞注云:“今齐人呼为天瓜。

”毛诗:“果臝之实。

”《传》曰:“果臝,栝楼也。

”《名医别录》载:“一名果臝,一名天瓜,一名泽姑。

实名黄瓜。

”现代天花粉的商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古代所用天花粉是用栝楼根所制成的粉。

现将有关问题考证如下。

关于天花的名称1雪的别称:如唐代熊孺登《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宋代陆游《拟砚山观雪》:“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作态。

”金代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无休,寒门疏竹共风流。

”闻一多《雪》诗:“夜散下无数绒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

”[1]2 中医的病名:为痘的别名,清代袁旬撰《天花精言》六卷,前四卷专论痘证。

3 天上落下的各色香花: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时感动天神,诸天神撒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如《心地观经一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偏虚空。

”这里的“华”同“花”,“天华”即“天花”。

[2]4 玉米的雄花穗:天的意义之一是指位置在顶部的,如天窗。

玉米的雄花穗因为长在顶部,所以称天花。

[3]5 一种真菌类:和蘑菇相似。

如《饮膳正要》卷三“菜品”载:“天花,味甘平,有毒,与蘑菇稍相似,未详其性,生五台山。

”[4]关于天花粉的名称1.栝楼的根制成的粉,颜色洁白,状如白雪。

如《本草纲目》[5]载:“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

白药,瑞雪,义并近也。

” 《本草乘雅半偈》[6]载:“ 根亦取大二三围者,去皮、捣烂,以水澄粉。

”《中文大辞典》:“天花粉,栝楼根所制之粉。

”2.栝楼的根白色,色如白雪,粉性较强,故名天花粉。

如《本草蒙筌》[7]载:“天花粉即栝楼根,挖深土者暴干,刮粗皮净咀片。

”《本草求真》[8]载:“天花粉即栝楼根也。

”《增订伪药条辨》[9]云:“花粉即栝楼根。

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日掘者有筋无粉。

入土最深,皮黄色白。

”3 栝楼根性寒如雪,功善清热,故有是名。

如《本草乘雅半偈》载:“根实功力,稍有异同。

实主郁遏不能分解;根主散漫失于容平。

糜不以热为因,以燥为证。

顾天花、瑞雪之名,则思过半矣。

”4 栝楼根横切面有放射状天然花纹,故称天花粉。

如《本草蒙筌》中有天花粉植物图和药材横切面图,图注云:“栝楼根名天花粉。

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

”5 栝楼又名“天瓜”,采根可做粉,应为“天瓜粉”,讹为“天花粉”。

《中国药学大辞典》[10]载:“天花粉:原名栝楼根。

昔谓栝楼形象天瓜。

本品系以蒌根捣汁澄粉而成,故名天瓜粉。

后称天花粉。

”天花粉应用的历史沿革《神农本草经》始载栝楼根,列为中品。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栝楼分为“栝楼根”和“栝楼实”用,如栝楼桂枝汤、栝楼牡蛎散、栝楼瞿麦丸等方都是用栝楼根;而治胸痹的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都是用栝楼实一枚。

说明汉代之前天花粉之名并未出现,也未用真正的天花粉,所用只是栝楼的根和果实。

两晋南北朝时期所用栝楼根也称栝楼根。

如《肘后方》载:“治耳卒得风,觉耳中烧烘,栝楼根削令可入耳。

以腊月猪脂煎三沸出,塞耳。

每用三七日即愈。

”《本草经集注》也称之为栝楼根,并未提及天花粉。

唐代《新修本草》[11]虽云:“今用根做粉,大宜服食,虚热人食之。

”《千金要方》[12]也详载栝楼根制粉之法,但其粉不称“天花粉”,而称之为“栝楼粉”,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闭、尿血、水肿”:“栝楼粉和鸡子暴干,更杵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栝楼粉多用于服食。

药用时主要都是用根,药材名称也仍然为栝楼根。

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闭、尿血、水肿”:“消渴第一”中有23个方中有栝楼根。

另如《外台秘要》、《食疗本草》都是用栝楼根,说明到唐代时天花粉之名尚未出现,虽然已经开始用栝楼根制粉,但不称天花粉,而称栝楼粉。

临证配方都是用栝楼根。

宋代的《本草图经》开始将栝楼根称天花粉,别名白药。

《证类本草》[11]在卷八收录栝楼根之后,在卷三十“经外草类”中载:“明州天花粉,图经曰:天花粉生明州,……十一月十二月采根用。

”使“天花粉”之名首次在本草文献中出现。

但临床上仍然将栝楼根称为“栝楼根”。

明代李时珍认为《本草图经》所载的天花粉和栝楼根重复,故在《本草纲目》栝楼的“校正”项下载:“并入图经天花粉”,将二者合并。

并在“释名”项下曰:“其根做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

苏颂图注重出天花粉,谬矣,今削之。

”在根的“修治”项下列“天花粉”,并载有周定王用栝楼根制粉的方法。

说明李时珍是将栝楼根所制之粉称“天花粉”,以区别于栝楼根。

而《本草蒙筌》则因栝楼根断面有天然花纹而称之为天花粉了。

清代陈修园云:“嘉庆丁巳岁(公元1797年)余应兴泉观察阿公、泉州郡伯张公聘,主清源书院讲席。

日者用天花粉一味,药铺送白粉一包,其色晶莹洁白,迥出诸药之上。

余传问之,答曰:此物最贱,而制造却难。

惟冬月叶落,其气尽归于根,掘取,以法取汁,和水淘洗,澄之,晒干收贮,才有此宝色,若无此色,恐伪物弗效,不如止用天花粉片之较妥也。

”[13]由此可知清代栝楼根制成之粉称天花粉;而栝楼根也称天花粉,切片称天花粉片。

赵正山先生在1982年校注《十药神书注解》时加注云:“现在处方天花粉,药柜每付给栝楼根片。

四十年前曾听老药工介绍:天花粉久已断货,用栝楼根切片是暂时替代的方法。

他说的天花粉制法与陈氏所说相同。

”[13]说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有天花粉商品销售。

栝楼的品种考证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载:“栝楼似瓜,愚者食之。

”陶弘景云:“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毛。

用根入土六、七尺,二、三围”。

《本草图经》载:“栝楼生洪农山谷及山阴地,今所在有之,实名黄瓜。

诗所谓果臝之实是也,根亦名白药,皮黄肉白,三、四月内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

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其根惟岁久入土深者佳”。

[11]李时珍曰:“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

秋后掘者结实有粉。

夏日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

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

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伴青气。

炒干捣烂,水熬取油,可点灯。

”雷公曰:“其栝,圆茎皮厚蒂小;楼则形长赤皮蒂粗。

阴人服楼,阳人服栝。

”《本草蒙筌》和《本草乘雅半偈》也做了内容相似,文字表述稍异的记载。

上述记载栝楼的特征和现代葫芦科栝楼属(TrichosanthesL.)植物是相符的。

我国生长栝楼属的植物34种,分为2个亚属,栝楼亚属共有29种植物,其中有2种是一年生须根植物,27种是多年生块根植物,花红色或粉红色4种,23种花白色。

[14]其中栝楼(T .kirilowii Maxim)和双边栝楼(T.rosthorniiHarms)在国内分布广,应该是药用的主要品种。

从“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的情况看,古代所用的栝楼应是栝楼属的多种植物,而非一种植物。

葫芦科植物花冠和花萼均是5裂,花的颜色是白色或粉红色,《本草图经》等多种本草载“花浅黄色”可能是花开两至三天后变成黄白色了。

《本草蒙筌》载:“花六瓣,似葫芦花”可能观察有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