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1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中国古代史1)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禹是夏朝的建立者。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定都阳城。
(2) 夏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原因):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夏朝统治者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武装、官职、监狱、刑法)。
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更多(3)夏朝的灭亡:夏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被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汤灭亡。
二、商朝的兴衰:1、商朝的建立: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以亳为都城。
2、盘庚迁都: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原因是政局动乱),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
3、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人牲”和“殉葬”:4、商朝的灭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三、西周的政治和经济:1、武王伐纣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过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了讨伐商纣的战争,牧野之战,商纣武装阵前倒戈,商朝灭亡。
周朝把都城建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取胜原因:(1)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2)周部落的强盛。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国人暴动——(1)时间:公元前841年。
(2)爆发的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3)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为共和。
2、西周的灭亡——(1)原因: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
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经常不来朝贡。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五、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1)性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中国古代史(一)》作业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之人是:( )A.苏秦B.张仪C.匡衡D.车胤正确答案:A2.下列哪位皇帝践行了一夫一妻制:( )A.宋高宗B.宋宁宗C.明仁宗D.明孝宗正确答案:D3.明代一直受蒙古威胁,以下为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战役有:( )A.土木堡之变B.崖山之战C.鄢陵之战D.鞍之战正确答案:A4.汉代今古文之争颇为激烈。
以下属于古文经阵营的是:( )A.公羊春秋B.谷梁春秋C.韩诗外传D.毛诗诂训传正确答案:D5.天干地支是中国传统纪年纪时法。
它们与五行相结合,各自有各自的五行属性。
以下属水的天干有:( )A.甲B.丙D.子正确答案:C6.六书是汉字传统的分析方法。
以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为例,以下形容象形的有:( )A.画成其事,随体诘诎B.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视而可识,察而见意D.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正确答案:A7.性善性恶是每一个穷究人伦道理的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A.荀子性善B.孟子性善C.扬雄性善D.韩愈性善正确答案:B8.《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哪一国的史书:( )A.鲁国B.魏国C.齐国D.赵国正确答案:B9.下列被称为“商圣”的是:( )A.范蠡B.吕不韦C.端木赐D.胡雪岩正确答案:A10.“妇人之仁”用来指一个人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那么“妇人之仁”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 )A.刘邦C.刘备D.曹操正确答案:B11.自古以来,戏曲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至今仍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请问被称为元代四大戏剧的是:( )A.《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B.《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长生殿》C.《窦娥冤》《汉宫秋》《牡丹亭》《长生殿》D.《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正确答案:D12.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时代

3:商朝特征:刑法加强
三、周朝(西周) 周文王时期的强盛给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陕西西安)称镐京。
2、周是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在东方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井田制与分封制
1、井田制(1)田地形式:更低沟洫纵横,如井字。
(2)内容:A土地归国王所有,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B必须缴纳贡赋给国王;C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山集体耕种,奴隶主全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3)实质:奴隶制的经济制度,是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
井田制开始于商,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为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为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政治特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大国兼并;
经济特点:公有制变成私有制,农耕工具改善、手工业日趋成熟,商业迅速发展
民族关系:各民族逐渐融合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
(一)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生产技术提高)
1、生产工具的进步:(1)铁制农具的使用,铁器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3)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4)铁农具的使用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的提高。
4、手工业专著:战国时《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各个工种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独一无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A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人参与手工劳动;B统治者提倡耕织,促进家庭手工业发展
自考中国古代史一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古代史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由哪位皇帝提出的?()A. 汉武帝B. 汉高祖C. 唐太宗D. 明成祖答案:A3. 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4.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盛世?()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答案:D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为欧洲人所知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发生在________时期。
答案:战国7. 唐代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
答案:诗圣8.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明代的《_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9. 长城的主体部分是在________朝修建的。
答案:明10.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朝。
答案:周三、简答题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加强了经济和文化的统一;修建长城,巩固北方边疆;实行严酷的法律,加强法制建设。
12. 描述一下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
答案: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十分频繁。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贸易往来,同时,唐朝还与日本、朝鲜半岛、印度等国家有着密切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唐朝的文化影响力巨大,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节、学者和商人前来学习和交流,使得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四、论述题13. 论述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中国古代史总结(1)

“德均则卜” 士 庶
礼节民心, 乐和民性, 政以行之, 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从“封邦建国”到“封建亲戚”——天下归周 从“宗法关系”到“家国同构”——天下归宗 从“制礼作乐”到“协和万民”——天下归心
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 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图 解 历 史
镐京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从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到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传统农耕经济(农、工、 商)的不断发展
文化: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演 变;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
• 政治制度、政治人物、政治改革、民族关系、政治事件(秦 的统一)、政治现象(改革、统一、分裂)
如: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秦始皇: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孝文帝: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 唐太宗: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康熙帝: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小结:
秦汉以来的法制,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法诸法合 一,司法行政不分,形成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明清的法制体系,把中 华法系推到了尽头,却缺乏向近代法制体系转化的内在机制。到了晚清, 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 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
(3)古代中国的商业
中国古代史 第一节 原始社会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从杂婚到血缘群婚到族外 婚再到对偶婚最后演进成一夫一妻制。
第一节 原始人群
一、从古猿到猿人 二、猿人遗迹 三、古人及其生活 四、新人的形成
人的创造说
《旧约圣经· 创世记》: “上帝造日月、星辰、山川、草 木、鸟兽凡五日,第六日乃照己像, 抟土为人,名曰亚当,后取亚当之肋 骨变为妇人,名曰夏娃,现在世界上 的一切人类都是亚当夏娃的子孙后 代。”
DNA分析
国人的祖先?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一方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不是中
为古人类学家,他们认为,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 先。而争论的另一方为遗传生物学家,他们认为,北京猿人并不 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的祖先是大约6万年前进入东亚的非洲人。 “非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复旦大学教授金力告诉记者,自从 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一直是科学研究中 的一个热门话题。八十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艾 伦〃威尔逊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群线粒体DNA 多态性研究,提出了“走出非洲”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现在生 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群(现代人)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 拥有相当接近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约20万年以前。在1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从非洲迁出,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完 全替代了当地早期的直立人。此假说否定了以前由古人类学家提 出并广为接受的“多区起源”假说,即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均是从 当地的直立人经过上百万年漫长的独立演化而形成的。
盘古开天辟地
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开宇 宙,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一万八千年后垂 死身化,气为风云,声音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 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道路, 肌肉为田地,发胡为星辰,皮肤为花草树木,齿骨为 金石,精髓为珠玉,汗为雨露甘霖,由此而有宇宙万 物。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山顶洞犬牙
山顶洞遗址
宗教观念的出现
山顶洞遗址可分为四部分,洞口、上室、 下室和窨(yìn)。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地方, 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骨针和装饰品。
下室发现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 人骨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粉末及随葬品,说 明人骨架是有意埋藏。
婚姻形态
从老年妇女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 佩带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装饰品来 看,老年妇女受到 特别尊重,山顶洞人处在 氏族公社阶段。
2、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的箭头,不 仅样式精美,而且多为骨制,这反映了当 时的人们狩猎有了剩余,为家畜饲养业创 造了条件。
早期以江西万年仙人 洞遗址为代表。其稻 谷的发现可以使中国 的原始农业起源提早 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 原始陶器的出现,是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 陶器。
中期和晚期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为代表
(一)几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概况
黄河流域:
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前3400— 前2000年)
距今180万年前。 该遗址出土有石器、烧骨、动物化石;石
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三棱 大尖状器,已具备了人类制造石器的成份。 西侯度石片文化的出现,说明人类石片技 术的应用,当以中国为最早。
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 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
4、陕西兰田人
新人又叫晚期智人,从4、5万年前到一万年 前之间。典型遗址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 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台 湾的左镇人。
现代人开始形成。
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社会又叫母权制,是继原始群居 之后原始公社制度下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夏、商、西周的经济—灿烂的青铜文明 • 1.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商周已有“五谷”,
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已有了青铜农 具。
• 2.畜牧业: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 已有了。
• 3.手工业:青铜造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因此, 夏、商、西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在原始社会末 期,已出现青铜器。夏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 立人像等。
暴君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 汤 年
伊尹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 镐京 (牧野之战) 王
姜尚
周厉王 周幽王
三、 目的:为了加强周王室的统治
西
周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分给亲属、功臣 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
的 命令,向周天子纳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分 随从天子作战
封
制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 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王朝
第二单元
禅让
禅让
世袭
• 1.尧 舜 禹 启(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这是历史的进步)
• 2.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原始社会结 束,奴隶社会开始。
• • 二.夏、商、西周的更替
政权 建立时间 名称
夏 约公元前2070 年
建 都城 立 者
禹 阳城
名臣
第一单元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 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七十 万年至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 穴里,会人工取火,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进入氏族社会时 期。
灭亡东方六国 (前230至前221年)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在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经济方面: 1.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 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2.统一度量衡
间
秦始皇 公元前 公元前 咸阳 221 207年
刘邦 公元前 公元9 长安 202 年
刘秀 公元25 公元 洛阳
年
220年
主要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秦灭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商鞅变法使秦国 成为战国后期势力最强大
的国家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 理论基础: 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韩非子
法家思想
• 1.炎黄战蚩尤:炎黄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 败蚩尤,炎黄部落结成联盟,长期发展,形成日 后的华夏族。
• 2.黄帝----“人文初祖”:相传,皇帝建造皇宫, 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子祖发 明养蚕丝,其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 谱,等等。
• 3.禅让: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 联盟首领的办法。
结果
秦的暴 政
大泽乡
公元前 209年夏
(1)陈胜、吴广 领导的大泽乡起 义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 义,(2)它鼓舞 了各地人民的反 秦斗志,他们的 首倡精神,激励 了后世人们对残 暴统治的反抗
(1)陈胜、 吴广牺牲。 (2)项羽、 刘邦继续 起义,灭 秦(3)
• (2)变法内容:1.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 2. 奖励生产3. 奖励军功4. 承认土地私有5. 推行县制6. 统一度量衡
(3)性质: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4)意义(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2.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 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会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过定 居生活,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
2.半坡的原始农耕: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工具 , 耕地,种植 粟,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能制作彩陶。
• 三.华夏之祖
• 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合纵: 合众势以攻一强,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
• 5.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
• (1)性质:“春秋无义战”,这些争霸战争实 质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 私欲。
• (2)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具有破坏性。但客观上 有积极作用:使分封制遭到破坏;大国拓展疆域,实现 局部统一,加强了集权趋势;各国为了争霸,不断进行 改革,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有利于新 兴地主力量的发展。
• 此外,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
• 五、春秋战国的纷争
•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2. 春秋(前年)
•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 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 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 六、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变革
• 1.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 济,各国先后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变法后,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度确 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 (1)商鞅变法概况:公元前356年(战国时代),商 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铭文。 西周晚期,出现“大 篆 ”。
4.青铜器:商朝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司母戊鼎
5.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第三单元
1.线索:秦、西汉、东汉更替
名称 秦 西汉 东汉
建立者 建立时 灭亡时 都城
间
巩固统一 的措施
文化方面 1.统一文字,以小作为全国
的规范文字; 2.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
开发边疆:1.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兴修 灵渠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表现:徭役、赋税重, 刑法严酷
项羽、刘邦继续领导起义、刘邦灭秦,建立西汉
•3.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起点 时间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