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及赏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答案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及赏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答案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及赏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答案元好问原文: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⑴赋:吟咏。

⑵一重重:一层又一层。

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⑶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⑷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

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⑸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⑹且教:还是让。

⑺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试题:(1)以下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答案:(1)B(2)“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的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3)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已内心的纯洁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土,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

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部编版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一)燕子筑巢阳春三月,柳树吐出了新芽,桃树开出了花,可爱的燕子从南方回来了。

我7 岁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春天,曾燕子在舅舅家房檐下筑巢。

那天,我在舅舅家玩,看见两只燕子在屋前转了几圈,叽叽喳喳地叫着,然后落在一棵柳树上,东张西望的。

它们穿着黑外衣,露出白衬衫,小眼睛黑亮黑亮的,真惹人喜爱。

过了一阵子,它们飞走了。

可不一会儿,又地衔着泥回来了。

我,因为我知道它们要筑巢了。

只见一只燕子把嘴里的泥团按在屋檐下,另一只却飞出去了。

一会儿,那只又衔着泥飞回来了,这只又飞出去⋯⋯不知过了多久,它们终于筑成一个半圆,然后在原有的半圆上加了一圈又一圈⋯⋯几天以后,巢了。

它们又衔来许多稻草、羽毛,把巢铺好。

过了几天,我看见两只燕子把头从巢里伸出来,愉快而兴奋地叫着。

我真为它们的成功感到开心。

燕子的巢虽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暖的,却是它们心血的结晶,是它们坚持不懈的结果。

我爱燕子,爱它那活泼可爱的样子,更爱它那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想,燕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是靠辛勤劳动获得的。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填序号)① 大功告成② 喜出望外③ 亲眼见过④ 出人意料2. 照样子,写词语。

(1)例:叽叽喳喳(AABB 式写声音)(2)例:黑亮黑亮(ABAB式写颜色)3. 燕子筑巢是它们的结晶,是它们的结果,是靠它们获得的。

4. 短文第3 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5. 用“ ”画出文中描写燕子筑巢经过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丑菊我去年种了盆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倒要看看享有此恶名的花儿究竟怎样。

可是(心想事成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的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

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 ,沉睡了一年的花儿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后悔)没把它拔掉。

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的小球,仿佛夹了颗小绿豆。

2018最新试题资料-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测试题(含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测试题(含答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测试题(含答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测试题(含答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测试题(含答案)
5 c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共一时)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棠花(táng)仿佛(fú)鸿雁(àn)盛开(shèng)
B 心潮澎湃(bài)芬芳(fāng)丰硕(shuò)患难(nàn)
c 艰难险阻(zǔ)厌恶(ù)束缚(hù)结婚(hūn)
D 不屈不挠(rá)头颅(lú)甬道(ǒng)流血(xùe)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外忧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就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语言流畅,笔质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佳作。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鸿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所不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浮想联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回忆与海棠花相关的、、、
、五个生活片段,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抒发了对亲密爱人的。

二、综合园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试题 含答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试题 含答案(1)

接着笑了,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妈妈笑着摇了摇头,
转身到厨房去了。她没发觉孩子表现出坚定和信心。
④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照例跑到阳台,去看瓜苗。顿时孩子傻眼了,花盆中只
有紫罗兰在耀武扬威地挺立着,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揉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
但事实如此。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
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
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
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它的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那
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
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
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惊喜,给他得了满分。孩子把画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呀,得了个
满分。妈妈待会儿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⑦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⑧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①炫.耀(

②哽.咽(

2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1 分)
26、野兰的不俗之处体现在哪里?请摘录文中的语句回答。(1 分)
31、第四自然段写仙人掌的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文中从

初三语文中考亲情型文章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三语文中考亲情型文章阅读训练及答案

亲情型文章阅读老海棠树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月上海棠》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月上海棠》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月上海棠》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月上海棠陆游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①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②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③。

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注】①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

②宣华:指蜀王旧苑。

③诗人陆凯《寄范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从蜀王旧苑写起,“斜阳”"废苑”“朱门闭”传达出繁华褪尽后的凄凉。

B.宫梅见证了废苑的繁华,此时淡然开放,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

C.词人化用陆凯的诗句,折下梅花却无人可寄,流露出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感。

D.结尾画面感极强,词人伫立江皋;不见有陇头归骑,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楼。

15.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本词中的重要性。

(6分)【答案解析】14.B15.①蜀王旧苑的梅花不仅是词人描写的对象,也是两百年来五代蜀国兴衰的见证者。

②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词人情感的生发之物。

上片借宫苑梅花凝愁忆旧来抒发词人对蜀王旧苑的凭吊。

③梅花也是词人情感的寄托者。

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词人国家沦丧后,无人可寄的“凄凉意”。

(每点2分)14.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B项,“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错,词人用梅花表达对蜀国的兴亡之叹。

15.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的重要性。

阅读这首词可知,“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描写的就是梅花的色与态,梅花是词人重点描写的对象。

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由此可知梅花是词人情感的触发点和寄托者。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补遗)13.(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灞上秋居马戴①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案(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

“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

“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

“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

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

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14.(福建省子江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答案一:“窥”。

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海棠》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海棠》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海棠》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轼《海棠》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阅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1、开头两句诗是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

“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

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

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棠”阅读试题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8.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2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3分)(意思对即可)
9.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

(2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4分)(意思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