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装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发饰与配饰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注重发饰与配饰 的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
VS
详细描述
发饰包括发簪、发钗、发带等,材质多为 金银玉器。配饰则包括耳环、项链、手镯 等,材质有金、银、玉、珍珠等。这些配 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如耳 环的佩戴可表示已婚或订婚。
04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意义
详细描述
短裙一般以单层丝绸或麻布制成 ,长度在膝盖以上,有的款式甚 至短至大腿中部。颜色以浅色系 为主,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
上衣与外套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上衣多为窄袖 紧身,外套则多为宽袖长袍。
详细描述
上衣通常为交领,紧贴身体,凸显女 性身材。外套多为广袖,长至膝盖以 下,有的甚至长至脚踝。材质多为丝 绸或棉布,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03
魏晋南北朝女装
长裙
总结词
长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主要下 装,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详细描述
长裙通常由多层丝绸或棉布拼接而成 ,长度过膝,有的甚至拖地。颜色方 面,除了常见的素色,还有各种图案 和绣花装饰,如牡丹、莲花、凤凰等 。
短裙
总结词
短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女子的 休闲装束,轻便舒适,适合夏季 穿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面料选择和搭配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丝绸、麻 布等面料的运用,为现代服饰的面料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时期服饰的色 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影响,使得现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05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对 后世的唐、宋、明等朝代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等元 素被继承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服饰 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饰 ppt课件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及阮咸7位名士的合称,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 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 七贤.七人————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 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 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 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 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 ,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 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 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 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 “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漆纱笼冠
小贴士:漆纱笼冠影视剧复原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 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 常用于宴见朝会。
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 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时代特色:
分裂割据 频繁激烈的战争 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 佛教、玄学盛行
服装特色:
北方-汉族与北族服饰的融合-“短衣缚裤,腰 束革带,外加套衣,头戴风帽,足着短靴”。
北魏在服饰上推行汉制-“孝文改制”。
南方仍沿袭秦汉遗俗。
服装上受玄学的影响,形成的“魏晋风度”-大 袖宽衫,宽衣博带。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有很多特点,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逐渐加强。

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来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1、男装特点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通常包括衣、裤和帽子。

衣服的样式多以宽大为主,衣袖也非常长。

男子常常佩戴半罩面的巾帽,有的还穿上学士服装和五彩鱼袋。

女子着装更加细致,服装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女子的裙子通常分为紧身裙和宽裙两种,还有一些由长裤和短上衣组成的女装。

女子的服饰上相对比较注重色彩的搭配,经常用五颜六色的布料来装饰。

此外,女子还佩戴各种发饰、珠宝等。

3、官服特点官员穿的服装比较特别,通常有明显的颜色和各种符号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利。

在这个时期,各级官员的服饰都非常正规,并且有着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样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的服饰具有自然、舒适的基调,注重表达个性和精神追求,也更加注重服饰的美感和舒适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不仅在中国自己的服饰上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外交往产生了影响。

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非常频繁,中国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

同时,外来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中国。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增加了中国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非常丰富,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服饰风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笼 冠
在小冠上再加笼巾即成笼冠。 笼 冠不是顶于头上, 而是像帻一样 罩在头上, 顶平,两边有目。 形 制又像汉时旳梁冠, 有圆、方之 分和梁数之别, 前壁向后倾斜, 戴于头上显得十分挺拔、庄重。 所以当初文官皆戴笼冠。
折上巾
自北周武帝用幅巾之 制, 并加裁四角带, 名曰折上巾,又名幞 头、 自幞头盛行后, 启后世唐代幞头之始, 其他冠也所以而少用。
裤褶和裲裆
裤,战国之时已经有少数人所着,实为赵 武灵王引进旳胡服之一种,经几百年旳演 变、改善,不断完善而形成。
裤褶之名起于汉末,但此时旳裤褶之 制已非汉末旳式样,其形制比以往汉式上 衣窄小,长至膝部;裤管宽松,长至足部。 这种衣饰汉魏之际主要是在军队中穿着。
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旳背心或坎肩旳意思, 其旨在挡住背部挡住心胸部。其形制也与目前旳背心 相同,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扎。
南朝时一种特有旳冠帽,尤为 天子旳首服,亦作“白纱高顶 帽”、“白帽”、“高屋帽”。 南朝天子宴私,都戴白纱帽。
魏晋南北朝男子衣饰种类 衣裳
男子服饰
大袖衫 裤褶和裲裆
宽袍
大袖衫
魏晋时期旳男子一 般都穿大袖翩翩旳 衫子,直到南朝时 期,这种衫子仍为 各阶层男子所爱好, 成为一时旳风尚。
衫在魏晋之时不但是玄者所着,而且也是上流社会旳 衣饰特征之一。它是在老式旳汉服基础上发展起来旳。当 初旳衫与目前旳衫不同,其形制与袍相仿,只是袖口不同, 袖口有祛者为袍,无祛者为衫。也就是衫不收袖口,不施 祛口,袖口宽阔。《释名·释衣服》称:“衫,衣无袖端 也。”指旳就是袍与衫旳区别所在。
缣巾
双丝细绢制 旳头巾。

平巾帻是和介帻、平上帻一种 系统旳首服。帻本是古时一般 人裹在额头上旳布。王莽时做 成有硬挺旳顶部,能够覆罩整 个头部,接着出现了顶部呈介 字形屋顶旳帻,是为介帻。

第11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11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穿裤褶的男子
.
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 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 的时期。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服饰,大体上 仍承袭秦汉旧制。这 个时期的服饰,可以 参鉴《洛神赋》、 《列女传》等图卷。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
.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3
人和人格自己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 和文艺的中心。高贵的灵魂,脱俗的言行, 英俊的风采。魏晋衣服宽博,受清淡影响, 求潇超脱俗,蓄意仿古 。
.
22
金步摇
.
23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穿裤褶的男子
• 1、裤褶
穿裤褶的女子
.
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 衣下裤的组合,它的 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 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上衣为短身大袖或 小袖,圆领对襟, 衣长不过膝,加沿; 下衣喇叭裤,膝弯 处长带系扎。
24
• 2、裲裆
裲裆liǎngdāng源自北方民
1襦裙,妇女服装继承秦 汉遗俗,有衫、袄、襦、 裙之制。衣服特征为: 上俭而下丰,上衣短小, 下裙宽大。交领上襦, 束腰较紧,头部多加假 发。这时的襦、衫亦宽 亦窄,有广袖宽身和窄 袖紧身。南北朝时有交 领大袖衣,长裙外着, 腰线甚高,也有窄袖合 领衣,腰间垂裳,已近 隋式。
.
13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 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 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 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 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 。
魏晋南北朝女子高髻插步摇发
.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贵族统治者的推崇 和提倡,妇女对面部的 修饰十分重视。魏武帝 曹操令宫人作长眉,谓 之“仙蛾妆”;梁武帝 令宫人作白妆,画青黛 眉。最具特色的是“额 黄之妆”,这是南北朝 以后流行的一种妆饰风 习。所谓“额黄”,就 是以黄色的颜料染画在 额间。“花黄”则是用 黄色纸片或其他薄片剪 成花样粘贴于额。“花 黄”也是当时妇女开始 流行的一种妆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随着纺织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品种,而此时也出现了一种能防火的“火浣布”,相当于今天的石棉布,这是纺织科技的一大成就。

一、魏晋时期,百官直至皇帝,都沿袭秦汉服制,以黄色为尊。

二、魏晋时期,男服以袍、衫为主,女服还保持深衣制。

上层男子如贵族、文吏等,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

其特点是交领,衣长袭地,微露脚,袖根收窄,袖口肥宽。

贵族妇女也是如此,肥衣大袖,衣长曳地,交领或圆领,腰束带,有线条美。

三、平民服饰则以短、瘦、窄为特点。

当时下层人民穿裤普遍。

南朝服饰南朝服饰皆如魏晋之制。

其中男子的主要服饰是衫,官服为袍。

女式服装有衫、襦,为秦汉遗俗。

北朝服饰褶皱为北朝主要服装。

其次为裲裆,裲裆男女通用,以帛为质,前后两片,一当胸一当背,肩部相连,腰间系皮带。

孝文帝改革时期,服饰汉化,吸收了汉袍严整、规范、中和的特点,也吸收了汉服中的等级差异性,以此来加强统治。

而女服主要吸取鲜卑族紧身上袄的优点,变宽袍曳地为衣裙合体。

这反映女性审美观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宽松。

影响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因素:一、哲学哲学对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林七贤”得着装上。

“竹林七贤”的衣着多为汉代之衫,衣袖宽敞,裸露手臂,大袖自然下垂,有飘逸感。

是他们不拘形迹、不拘礼俗的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

他们在服装上的追求,是崇尚自然、任心任情、不受拘束的体现。

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与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作品中对服饰的描写既源自生活又影响人们的生活,受造型艺术的影响,服装造型还注意表现服装的层次和装饰,特别是领和袖等部位的装饰,领型多样,开口趋深,便于表现衣领的层次性。

三、社会风尚在魏晋时期,形式美得到追捧。

这一时期,人们所崇尚的是近乎女性的美态,例如何晏“行步顾影”、“好服妇人之服”。

人们在崇拜之余,纷纷效仿。

且那一时期,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因此形式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图片:魏晋服饰男子服饰女子服饰竹林七贤:自由大胆的竹林七贤服饰美丽的洛神:何晏:服妇人之服的何晏。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

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

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

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

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这一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 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第一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

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⑤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文帝即戴这种帽。

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

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③大帽:也称"大裁帽"。

一般有缘,木屐。

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皆可服用④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时期最为流行。

帽子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慢,没有教养。

第二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x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x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9时14分33秒上午9时14分09:14:3320.10.21
谢谢观看
7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8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9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10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11
大袖衫
漆纱笼冠
12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幅巾 纶巾 小冠 高冠 漆纱笼冠
13
戴幅巾的人物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4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25
大袖衫 间色裙
26
女子大袖衫
27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28
妇女妆饰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织文锦履
31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32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衣裳分制的服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髻-蛇灵髻、飞天髻等魏晋的女子流行使用假发梳 妆发髻。有的在头顶梳十字形发髻,余发下垂,称 “十字髻”;有的将头发反复盘桓,然后做髻,称 “盘桓髻”;还有的将头发梳理成凌空摇摆的发环, 称“飞天髻”。魏晋女子使用假发是为了增加发髻 的高度,追求危、邪、偏、侧等妩媚的风姿。她们 常常在发髻上再饰以鲜花、簪子等,更增添了女性 的魅力。
方格兽纹锦(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夔纹锦(新疆吐鲁番阿斯
塔那出土实物)
5
一、政治局面 二、魏文帝的改革与民族大融合——孝文改
制,服装经历了极大变化 三、文化艺术上的辉煌成绩及对服装的影响
6
首服
男子首服有各种Βιβλιοθήκη 、 冠、帽等。小冠:也称平上帻。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 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 是帻后加高,体积逐 渐缩小至顶,时称 “平上帻”或叫“小 冠”。 小冠上下兼用, 南北通行。
35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36
大袖衫 间色裙
37
女子大袖衫
38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39
帔pei-妇女饰物,形似围巾,披于颈肩,交 于领前,自然垂下。衣襟随风轻舞,有“华 带飞霄”之喻。
40
41
现代舞蹈服
42
现代服装变形运用
43
妇女的配饰与发式
女性美由质朴趋向华丽,从自然转向雕琢。
31
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32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33
衫裙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
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 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 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美的风 度。这也是中国传统女装的经典造型。
34
宽袖对襟女 衫、长裙穿 着展示图
15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16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17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18
大袖衫
漆纱笼冠
19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衣裳分制的服装。上身着齐膝大袖衣,下身裤管宽 松,长至足部。
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 大, 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 缚住,称为“ 缚裤” 。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 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 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20
裤褶图
裤褶是以缚 裤及褶衣两 个部分组成 的一套服饰。
21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22
戴小冠、穿窄 袖襦裙的男子
7
漆纱笼冠:在这种 冠帻上加以笼巾, 即成“笼冠”。笼 冠是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主要冠饰,男 女皆用。因以黑漆 细纱制成,又称 “漆纱笼冠”。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8
幞 fú头: 折上巾 自 北周武帝 用幅巾, 加裁四角 带。
9
帽 白纱帽:其制
不定 荷叶帽:圆顶
中竖一缨,宽 帽檐翻卷似荷 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1
第一节 概述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 合。
2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3
刺绣佛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4
51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 合称,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 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 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薄鬓
额黄之妆
花黄
44
顾恺之《女史箴图》
45
灵蛇髻
46
飞天髻
47
妇女妆饰
48
北朝女子装扮
49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50
玄者贤士的服饰
魏晋玄学-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 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 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 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 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 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10
纶巾:魏晋南北朝
服饰 宋代诗人苏
轼的《念奴娇》中
“羽扇纶巾”的纶
巾,是幅巾的一种,
一般认为以丝带织
成。因传说为诸葛
亮服用,故名“诸
葛巾”。
戴纶巾的诸葛亮
11
男子服饰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 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 最为喜好。
12
大袖衫: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 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情 况较为普遍。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 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们大多追 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 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世称“大袖宽 衫”。
13
戴梁冠和漆纱笼冠、穿大袖衫的男子
14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25
裆铠
26
戴兜鍪、穿 裆铠的武士
27
戴兜鍪、穿筩袖铠的武士
28
魏晋男子的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外,盛行木屐。 《宋书·武帝本纪》写其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 屐,好出神武门。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 穿履,不得着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 有教养。
29
女子服饰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 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多承旧制,有衫、袄、裙之制。 样式有宽博。也有窄式 领、袖边缘都施以彩绣,腰系围赏,外系丝
带。
30
深衣:已不被男子采用。总体特征为上简下丰。 代表性的服饰为杂锯垂髾服。髾即下摆裁制 成三角,上宽下尖,层层相叠。
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 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 韵律感。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 这就是杂裾垂髾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 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23
现代舞蹈服
24
裲裆:所谓裲;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 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 的背心相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 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扎。
在军中,其材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甲 片的形状分为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在胸背处通 常会采用精巧的鱼鳞纹小形甲片,以增强铠甲的 机能性。将士一般会在裆甲内衬一件厚实的、布 帛制作的裲裆衫,以防止坚硬的甲片擦伤肌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