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发展具有极大的特点和价值。
在这一时期,文化和思想逐渐从老传统式的延续中走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并且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发展中可以延续到今天。
一、文学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是这一时期最活跃和最富有特色的领域之一。
在这一时期,文学和艺术兴起了许多新的流派和风格,例如田园诗、乐府诗、小说、壁画等等。
田园诗是一种讴歌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田园诗歌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代表作品包括《山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乐府诗是另一种流传广泛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以民间的歌谣、乐曲为基础,以大众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
其代表作品包括《木兰辞》、《长恨歌》等。
小说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艳情小说、仙侠小说等流派。
其中,艳情小说最为著名,例如《董小宛传》、《西厢记》等作品。
壁画是当时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
这一时期的壁画多样丰富,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这些壁画的主要载体是政府机构、宫殿、寺庙等建筑物,例如五台山壁画、云冈石窟等。
二、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征,包括学问、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特别是学问方面,出现了士族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主要的文化潮流。
士族文化表现为一种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延续。
士族文化的主要表现是诗词、文章、论文等,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
士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左思、陶渊明、谢灵运等。
佛教文化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也逐渐展开。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为佛教经典翻译、佛教艺术、佛教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欢迎参阅。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1)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民族大融合;(3)前代秦汉文化的基础;(4)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5)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南北朝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1)佛教盛行的原因: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的盛行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土壤,苦难中的民众容易接受宗教,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第二:佛教本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用来世的幸福来麻醉痛苦中无以聊生的广大劳动人民,使人民容易受到宗教的欺骗和麻痹。
第三: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稳定人民情绪,一些政权的统治者提倡支持佛教的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佛教兴盛的表现:第一: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人数众多。
第二: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第三:佛教寺院在政治上势力很大,而寺院经济又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
(3)佛教的影响:第一:同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佛教没有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反而由于佛教的盛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三:出现了反佛的思想。
其中以范缜最为突出,其作品《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对人民进行欺骗的实质。
3、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2)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多元化时期,历时约四百年。
由于社会变革,统一的中央政权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面貌,在土地、民族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性。
一. 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个时期内,汉族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此时期出现、独特发展。
其中,北方在南北分裂的影响下民族的移动、融合,这对文化多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中,南方多说闽语,北方则多说汉语。
此时期,还有乌桓人、匈奴人、非南方的越人、西域人、突厥人等在中国境内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大家庭,充实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造福了后世。
二. 多元的思想文化在这个时期内,桑弘羊以《劝学篇》为代表的学术思想体系被创立,儒家思想经历了个性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同时,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在这个时期内也很活跃,佛教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尤其是北方地区盛行。
而在文学艺术方面,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歌尤为闻名,掀起了“斗诗”热潮,接着唐朝诗人的诗歌,包容了各种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融合,也为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 多元的宗教信仰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
经过佛教的传播和融合,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诸如新罗、长寿寺、石窟寺、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物之精美壮观,均反映了佛教融于中国文化之过程。
四. 文化多元性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呈现出的多元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对后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以及文化持续发展都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传承了汉族民族的文化,吸取了外来民族的文化,又不失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不仅为后世文化的兴盛和繁荣,也给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最后,魏晋南北朝就是文化的多元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文化多元化、多面向发展,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开明和包容态度,在今天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⑵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
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
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南北朝文学——作品选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墨家文化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墨家文化逐渐兴起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墨家文化最初由墨子创立,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以及道德上的偏见。
其思想和行动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追求与推崇,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态。
二、道教文化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道教起源于“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与达到超脱人间的境界,大力宣扬“真我”、“天道”等思想,许多流行的诗歌、歌谣也表达了这种精神。
道教文化在民间流传着“道教公案”、“河洛道家”等文化现象。
三、佛教文化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产生了中国化的转变,这种文化变迁并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融合,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佛教文化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诗歌文学的繁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文学繁荣。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王羲之、谢灵运、王勃、杜牧等一批文学大家,他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赋、诗、传记,还有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
这些文化人士,通过诗歌文学创作表达了对社会风尚、政治思想、人生观念等方面的追求和思考。
五、经学文化的发展经学文化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道教、佛教、儒家是中国历史上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而儒家文化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儒家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具有承传、代代相传的特点。
追求真理、崇尚仁义等思想贯穿了整个儒家文化,这种文化既为社会制度、文化文明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代指引了道德标准。
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多元化,让中国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拓展了文化的边界,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正是这种文化的多元化,造就了中国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头,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参考的机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这段时间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思想、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一、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表现在「玄学思想兴起」、「文人墨客纷纭崛起」「佛教文化的传入」三个方面。
1. 玄学思想兴起玄学思想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
玄学思想主要是自道家和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着重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互通、内心性灵。
许多历史名人都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如王弼、郭象、嵇康、王羲之。
他们在学问上都取得了精深的造诣,也为后人开启了玄学思想的大门。
2. 文人墨客纷纭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大量涌现,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精英人物。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同时在哲学、历史学、政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七子」(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他们对于魏晋文化的发展和承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佛教文化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被大量引入中国并在当时的社会中快速普及。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导致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潮。
由于佛教对于自我、内在、超自然等领域的思考,对当时的玄学思想演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文化的盛行期,也是思想思潮的大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包含了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儒学思想等诸多方面。
其中,儒学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尤为显著。
1. 儒学思想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成为了主流,儒家经典被广泛学习和传播。
主要体现在「七子之学」、「新儒家」、「道统之争」三个方面。
(1)七子之学七子指的是「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这七位文学家。
他们在儒学思想上所研究的内容,被後来的世代称为七子之学。
七子之学是汉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个人修养、废弃权威、重视自然等,对於魏晋时期及後期儒学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7.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得到全面发展,原因很多,如:统治阶级
的推崇与重视;对秦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生活的需要等等. 尤其是在书法、绘画、石窟雕塑等方面。请你结合教材归纳各方 面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
成就特点、意义
5.教材中提到的反佛灭佛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主张是什 么?
①反佛灭佛的代表人物: 范缜 北魏太武帝 北周武帝 ②主张: 范缜:在<神灭论>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 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亡精神也就消失了. 北周武帝:没收寺院财产,让僧尼还俗,焚烧佛经、捣毁佛像等。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领域,成就,代表人物,成就和意义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归纳出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为道教发 展作出贡献的人物?这一时期道教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的原因吗?
4.佛教的盛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5.教材中提到的反佛灭佛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主张是什 么? 你能分析出统治者既兴佛又灭佛的原因吗?这样做 不矛盾么?你怎样认识北周武帝的灭佛的措施?
成就特点、意义
运用极限理论:
比外国早近1000年 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 业生产经验等,该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 整的农书。
数学
农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地理
裴 秀 郦道元
《禹贡地域图》 《水经注》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全面系统介绍自然、 经济地理情况
祖冲之: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 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 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 好学,刻苦实践,...祖冲之在数 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 的计算.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了从220年到589年的时间段,历时近三百年。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文化特点1. 文学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艺创作。
在文学方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陶渊明、嵇康、谢灵运、陆机、阮籍等。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各个领域,并通过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思想启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杰出思想家如王充、嵇康、阮籍等,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启蒙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艺术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艺术创新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雕塑、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涌现出了很多新颖的艺术作品。
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科技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成就,如王导发明的“游戏鸟”,表现了中国古代赛艇技术的成就;北魏时期,邢立达发明了可移动铁印,提高了中国的书法水平;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也是一部以散文的形式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杰出之作。
5. 文化多元魏晋南北朝期间,中国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北方汉族文化、南方吴越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在此时期交融,互相影响,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二、文化影响1. 引领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直接引领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玄学与佛学的兴起,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代。
2. 传承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
[基础知识]
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农学家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地理学家裴秀与《禹贡地域图》郦道远的《水经注》玄学家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葛洪、陶弘景与道教佛教传播范缜与《神灭论》私学发展《颜氏家训》范晔与《后汉书》陈寿与《三国志》诗歌发展建安文学田园诗人陶渊明骈体文民歌盛行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干宝与《搜神记》“书圣”王羲之顾恺之的绘画石窟艺术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基本理论]
1.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由于民族融合程度的空前加强,在继续前代的基础上,科技文化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2.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文化领域出现新气象;
3.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后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能力培养]
1.通过总结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特征,分析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进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将多项成就与前代进行对比,并估量它的现实意义和世界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回纳联系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战乱时期与科技文化成就发展的矛盾分析
[教具教法]
图片,资料,讲述,结构示意图,讨论
[教学过程]
[导进新课]自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概述导进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1)刘徽,魏晋时期,提出圆周率的正确方法,运用极限理论。
(2)祖冲之,南朝,Л=3.1415926-3.1415927间,早欧洲一千年。
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躲、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
西晋裴秀,舆图学家,绘制《禹贡地域图》,绘图理论延用至明末。
北魏郦道远《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消极。
名为“清谈”,将儒家《周易》、道家《老子》和《庄子》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活动于洛阳。
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资料]当时文人想借助道家思想使自己回回自然,摆脱现实纷争,但又不可能彻底摒弃儒家经典,由于他们都接受了儒祖传统教育。
于是出现以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的怪现象,援道进儒,儒道合流,形成魏晋时期特有现象——玄学。
汉儒重家教,师法,注重家学渊源与宗派门户之见,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
立思考。
魏晋玄学家注重内在精神的自我完善,轻视外在瞬逝的功名、富贵,普遍具有内在旷达、形迹放浪的风神,正是这个时代思辨的具体化。
东晋后,玄学渗透佛教教义,南朝后,玄学与佛教结合得更加紧密,儒佛道融为一体了。
出现后人所谓“建安风骨”,“魏晋风度”的评价。
[资料]司马昭灭汉后,加紧废魏进程。
基于正统观念的士人对其专心反感,又怕遭杀身之祸,不得已玩世不恭的态度,逃避现实,明哲保身。
表面清高潇洒,内心十分痛苦。
司马氏分化瓦解,要他们公然表示合作的政治态度,山涛、阮籍、向秀不得不先后投靠。
[资料]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丰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畅快,故世谓「竹林七贤」。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
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
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便往。
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
阮既不哭,君作甚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
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阮籍,好酒,爱读书,有客来访,喜欢之则以黑眼珠动,不喜欢则翻白眼,且不穿裤,曰“箕踞”。
其父阮禹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好酒,籍三岁丧父,少有济世之志,处司马天下,报国无门,苦读老庄,不能如屈原殉国,又不能如陶渊明安静下来,躬耕南山。
只好以酒以诗养生。
有一兵家之女,才貌出众,未嫁身便死,他闻听便往大哭,他不识人家,却让人莫名其妙。
籍为孝子,一日对弈,有人报丧说纯净往世。
棋友要停止,他说应先决出胜败。
下完棋后,先喝两斗酒,大叫一声,吐血数升。
母亲下葬,他又喝两斗,啃一只猪腿,大叫完了完了,又吐血数升。
晋文帝想与阮籍结为儿女亲家,他一喝醉了60天,不会说话了,文帝只好将婚事搁下。
阮籍的侄子阮咸也为七贤之一,曾与猪同饮一盆酒,深爱姑姑的婢女,竟与其私奔,阮咸弟阮孚,天天饮酒至半醉,爱拿心爱的鞋子涂蜡。
皇上大病,大臣用肩舆接他往听遗嘱。
行至半路,阮孚假装酒后尿急,下车溜了。
阮孚子弟阮修,出门就一拐杖,上挂一百枚铜钱,见了酒店就往买酒。
阮籍临死,告诫儿子,“你千万不能成为我们这类人”。
嵇康乃美男,有说“萧萧肃肃,开朗清举。
”山涛举荐他做官,他果断不往,且从此与山涛尽交,宁愿在家靠打铁为生。
阮籍可以做到“口不臧否人物”,而嵇康则全做不到。
阮籍饮酒,嵇康服药,鲁迅说,“饮酒不会羽化,所以敷衍了事,吃药可以羽化,而仙是可以傲视俗人的。
”他娶了曹操的曾孙女,是有名的美男,而曹家乃司马氏的政敌,摆脱了司马氏的求亲。
司马昭的高级谋士钟会,乃钟繇之子,“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
于户外远掷,便回急走。
”第二次钟会约文坛贤俊之士到达嵇康府上,“康方于大树下锻,向子期(秀)为佐鼓排,康扬锤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往,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往?’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往。
’”钟会朝报告,“康,卧龙也!”后来,因朋友吕安进狱,嵇康牵连进狱,钟会告:“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
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
”“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
”嵇康上刑场时,“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
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尽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
三.道教的官方化。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永生不老。
萧梁时,陶弘景建立神仙体系。
迅速传播的原因: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困苦。
佛教盛行的危害: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安于现状,并广修佛寺,施舍钱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力与税收。
反佛灭佛:南朝齐梁间范缜著《神灭论》,指出人的精神与形体的同一。
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曾两次灭佛。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建安文学。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
2.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回园田居》、《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
3.骈文。
南朝时。
江淹《恨赋》、庾信《哀江南赋》。
4.民歌(新乐府)盛行。
南方多描写爱情的,如《采桑度》、《子夜歌》;北方慷慨,有恋歌、牧歌或战歌等,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5.小说兴起。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笔记体小说。
志怪小说产生,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6.文学评论繁荣。
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
东汉末年的蔡邕。
曹魏的钟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王羲之被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与《黄庭经》,与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2.绘画。
三国时的曹不兴为佛像画始祖。
东晋顾恺之擅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4.音乐的革新。
南方盛行的《清商乐》为中国乐与胡乐的混合。
北方《西凉乐》影响最大,还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
5.舞蹈。
一为魏晋南朝体系;二是十六国北朝体系。
著名的有《大面》和《城舞》。
[总结扩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汉民族和各个少数,在中原大地上的碰撞和融合,使得这一时期限文化显出丰富多彩的特色.诗歌方面,显示汉乐府民歌影响的建安诗坛,发展到东晋的陶渊明,使人到伟统诗歌的发展轨道.作为伟统文艺的出色代表汉字,在字形的表意功能最后完成并确立了楷书书体时,出现了第一个大书法家王羲之.顾恺之在宗教画盛行,山水画形成时期画出他独具个性的人物画杰作.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从文学上,艺术上所反映出民族融合,这一切都是为迎接唐代文化的到来而作的准备.可以到,唐代的诗歌,书法,绘画无不受到由民族融合而来的深刻影响.所以,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不但创造出了自已的伟大杰作,同时也一个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