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及食品加工与贮存等技术的农书是A.《考工记》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四民月令》 2.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盛行的社会基础是 A.士族制度的发展 B.国家处于分裂状况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北方民族融合 3.范缜发表《神灭论》,直接针对 A.佛教宣扬转生来世 B.佛教盛行加重人民负担 C.统治阶级利用天命思想进行欺骗 D.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4.佛都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未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B.民间道教的抵制 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巩固 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6.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色是 A.宗教特色 B.市民特色 C.民族特色 D.贵族特色 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在不少领域内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不包括 A.民族大触合B.频繁的对外交往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江南经济的开发 8.陶潜的《桃花源诗》①反映了人民质朴的劳动生活②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③向往一种世外桃源生活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勇

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实质是 A.抨击时政 B.崇尚清淡 C.维护庶族利益 D.为士族辩护 10.汉字书法发展的顺序是①篆书②楷书③行书④隶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人之所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发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篇》材料2:“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神灭论》回答:(1)从材料1和材料2中判断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并加以分析。

(2)分析材料1和材料2产生的社会背景。

(3)比较材料1与材料2的异同。

三、问答题(共10分) 1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南朝的什么社会现象?概括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

过程,并举例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

参考答案一、1.C 2.A 3.A 4.D 5.D 6.B 7.B 8.A 9.D 10.C 二、11.(1)东汉的王充和南朝的范缜。(1分)王充认为:人生靠精气,人死精气消亡,形体腐朽,不能成鬼。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的,肉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没有刀刃,就不会有锋利,没有肉体就不会有精神。(3分)(2)西汉时期出现“天人感应”即天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降福祸于人间的迷信思想,王充反对迷信,对此进行批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利用宗教统治人民,因此大力宣扬佛教。佛教宣扬转生来世,针对佛教的谬论,范缜发表《神灭论》。(4分)(3)同:都是无神论,承认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的。(1分)异:材料1,精气灭血脉枯,死不能成鬼。材料2,无刃无利。(1分)三、12.南朝时佛教盛行。(1分)原因: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易于接受宗教。②佛教本身有很大欺骗性。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对人民有欺骗、麻痹作用。③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力宣扬佛教。(3分)过程: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取佛教,佛教迅速传播。南北朝时,佛教盛行。(2分)影响:①佛教政治、经济势力很大,尤其是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政府争夺劳力、税收。②统治者崇佛,政治黑暗。③佛教宣扬神不灭,范缜写了《神灭论》,揭露统治者利用佛教进行欺骗。④佛教在建筑、艺术、文学、科技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如石窟艺术。(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