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文化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发展具有极大的特点和价值。

在这一时期,文化和思想逐渐从老传统式的延续中走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并且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发展中可以延续到今天。

一、文学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是这一时期最活跃和最富有特色的领域之一。

在这一时期,文学和艺术兴起了许多新的流派和风格,例如田园诗、乐府诗、小说、壁画等等。

田园诗是一种讴歌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田园诗歌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代表作品包括《山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乐府诗是另一种流传广泛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以民间的歌谣、乐曲为基础,以大众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

其代表作品包括《木兰辞》、《长恨歌》等。

小说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艳情小说、仙侠小说等流派。

其中,艳情小说最为著名,例如《董小宛传》、《西厢记》等作品。

壁画是当时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

这一时期的壁画多样丰富,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这些壁画的主要载体是政府机构、宫殿、寺庙等建筑物,例如五台山壁画、云冈石窟等。

二、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征,包括学问、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特别是学问方面,出现了士族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主要的文化潮流。

士族文化表现为一种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延续。

士族文化的主要表现是诗词、文章、论文等,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

士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左思、陶渊明、谢灵运等。

佛教文化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也逐渐展开。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为佛教经典翻译、佛教艺术、佛教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穿梭于220-589年间,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糅合了汉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经过融合和推广,形成了早期的中华文化与艺术特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不仅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为后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主要特点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和伦理学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内容,这是与以往时期最显著的不同之处。

其中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如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大民众中风靡,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之一,佛教的传入,使得文化的多元化更加丰富,也推动了诗词、戏曲和书法等领域的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艺术的进步和创新魏晋南北朝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非常显著的。

以书法为例,这个时期的书法家们也是极具才华和独创性的。

其中的大师如王羲之、张旭、颜真卿等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就受到普遍的认可和喜爱,而且还被后人广泛传颂。

同样,魏晋南北朝的瓷器、青铜器和玉器等工艺品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器物的工艺水平和创新精神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瓷器的制作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它们的造型和花纹设计,都非常具有魅力和吸引力,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而在玉器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呈现出江南地域特色的玉器,如在台州、南京、苏州等地发掘出的文玩玉器。

三、魏晋南北朝艺术的流派和经典之作在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和绘画领域,也形成了许多流派和经典之作。

雕刻家和画家们以他们不同的技巧和文化背景,创造出了很多富有特色和价值的作品。

如四世达摩祖师画像、《卢氏纪事》、《溪山行旅》、《洛阳纸贵》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古代广泛流传,而且在现代人们也非常喜欢和关注。

四、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不仅对当时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文化现象分析

魏晋时期的文化现象分析

魏晋时期的文化现象分析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给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分析魏晋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

一、墨家思想的兴起魏晋时期是中国墨家思想的兴起时期。

墨家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之一,主要始创人为墨子,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具有非常显著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最重要的精神是“兼爱”。

在魏晋时期,墨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墨家的教学主要围绕着“非攻”、“尚名”、“兴利除害”等内容进行。

其中,非攻是指不能攻击别人、不进行战争;尚名是指人要尊重道德、重视礼仪;兴利除害则是指重视利益和除去害处。

墨家思想在魏晋时期的兴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友爱和公正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思想追求。

二、佛教的传入和流行魏晋时期,佛教被传入中国,并逐渐流行开来。

佛教是印度的一种宗教信仰,它主要强调人类的解脱与超脱,被称为“解脱门”。

在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禅宗思想的出现等诸多因素有关。

佛教被引入中国后,逐渐发展出了一种中国式的佛教文化。

中国式佛教文化,又称为中化佛教。

它的发展与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中化佛教强调的是“非分别”,主张在对待事物和人之间要保持超然的态度。

三、诗歌文化的繁荣魏晋时期,诗歌文化得到了充分的繁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丰富的诗歌文化,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喜爱诗歌的热情和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

在魏晋时期,无论是诗歌创作的数量还是诗歌文化的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司马迁、曹操、蔡邕等人。

诗歌文化的繁荣,反映了魏晋时期对于人文思想的崇尚和重视。

它不仅是文化事业的一种表现,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的深度思考和对于人性的追求。

四、散文文化的显现魏晋时期,散文文化也得到了显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散文文化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文化形式,主要强调自然、情感和人性等方面的表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这段时间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思想、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一、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表现在「玄学思想兴起」、「文人墨客纷纭崛起」「佛教文化的传入」三个方面。

1. 玄学思想兴起玄学思想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

玄学思想主要是自道家和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着重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互通、内心性灵。

许多历史名人都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如王弼、郭象、嵇康、王羲之。

他们在学问上都取得了精深的造诣,也为后人开启了玄学思想的大门。

2. 文人墨客纷纭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大量涌现,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精英人物。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同时在哲学、历史学、政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七子」(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他们对于魏晋文化的发展和承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佛教文化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被大量引入中国并在当时的社会中快速普及。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导致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潮。

由于佛教对于自我、内在、超自然等领域的思考,对当时的玄学思想演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文化的盛行期,也是思想思潮的大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包含了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儒学思想等诸多方面。

其中,儒学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尤为显著。

1. 儒学思想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成为了主流,儒家经典被广泛学习和传播。

主要体现在「七子之学」、「新儒家」、「道统之争」三个方面。

(1)七子之学七子指的是「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这七位文学家。

他们在儒学思想上所研究的内容,被後来的世代称为七子之学。

七子之学是汉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个人修养、废弃权威、重视自然等,对於魏晋时期及後期儒学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了从220年到589年的时间段,历时近三百年。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文化特点1. 文学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艺创作。

在文学方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陶渊明、嵇康、谢灵运、陆机、阮籍等。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各个领域,并通过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思想启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杰出思想家如王充、嵇康、阮籍等,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启蒙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艺术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艺术创新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雕塑、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涌现出了很多新颖的艺术作品。

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科技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成就,如王导发明的“游戏鸟”,表现了中国古代赛艇技术的成就;北魏时期,邢立达发明了可移动铁印,提高了中国的书法水平;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也是一部以散文的形式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杰出之作。

5. 文化多元魏晋南北朝期间,中国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北方汉族文化、南方吴越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在此时期交融,互相影响,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二、文化影响1. 引领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直接引领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玄学与佛学的兴起,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代。

2. 传承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独具特色的思想和文化因此崛起。

本文将从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和文化。

一、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被称为新儒家。

他们重视天人合一、仁爱道德和敬天爱民,主张“道、德、言、行”相合,推崇“中庸之道”。

禅宗的创始人韦诺和后来的南北朝佛教思想家郦道元、慧远等都曾受过新儒家的影响,他们致力于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在此时期得到了更深的发展,提出了“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等核心思想,强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力更生的理念。

同时道家还长期与野史、众说和治绸的做法进行着自我反思和对话,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

佛教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是南北朝佛教思想家对佛教的诠释和理解,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输和扩散。

二、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一个时期,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创作热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盛事,当时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诗人,如曹操、陶渊明、刘义庆、陶潜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主题也十分丰富,描绘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和审美体验。

除了诗歌创作外,散文和小说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和作品,如《世说新语》、《列仙传》、《太平广记》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事实记载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人物塑造、情节布局、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资料.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资料.

其所在朝代是
A.郦道元、北魏
B.裴秀、西晋
C.徐霞客、明朝
D.李诚、宋朝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列哪些科技成就最能够推动当时
社会经济的发展
A.地理学的发展
B.圆周率的发展
C.农学的重要成就
D.医学的发展
4.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 ①社会动荡②佛教有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争之苦④统 治阶级的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民族特色
B.宗教特色
C.士族特色
D.市民特色
萧梁 陶弘景 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佛教 魏晋南北朝 佛教盛行与反佛灭佛 哲学 南朝 范缜 《神灭论》
齐梁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什么盛行?有何表现? 产生什么影响?
佛教盛行
①社会动荡不安;②佛教教义的欺骗性; 原因: ③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 表现:①信佛人多;②僧尼多、寺院多;③寺院经济占
(四)大放光彩的艺比术欧洲早近1000年;著《缀术》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的农书
地 西晋 裴秀 《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一部历史、地理、文学

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哲学与宗教
领域 时期 人物 概况 道教 东晋 葛洪 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
7.汉字书法发展的顺序是 ①篆书 ②楷书 ③行书 ④隶书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8.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佛教盛行,民族关系融洽。 与这三种社会现象相关的文化成就有
①《齐民要术》 ②《木兰辞》
③《洛神赋图》 ④《神灭论》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创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些成就进行探讨。

一、文学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由刘义庆撰写而成,是一部以散文形式记载有关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著作。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成为了魏晋文化的重要见证。

1.2 玄学思潮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播。

玄学家以王弼、郭象、王犁等为代表,在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读和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乐府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歌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乐府诗歌主要是指以民间民歌为基础,加以改编和创作的诗歌形式。

这些诗歌结构简洁、语言朴实,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情感,深受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

二、艺术成就除了文学成就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成就。

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艺术成就:2.1 丹青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题材,而是更加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有顾恺之、阮籍等。

2.2 版画技艺南朝时期的版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石刻和木刻作品。

这些版画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形象、丰富的细节和精确的构图,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

2.3 文玩制作在这个时期,文玩制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玉器制作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作品风格多样,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

以上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文化方面
课标、考纲要求:
1、儒学的危机和三教合一趋势; 2、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数学、农学、地
理学、造纸); 3、汉字,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因、杰出代表; 4、文人画的出现及其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怎样呢?
1、政治: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
2、经济:江南经济开发;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2)当时,北方佛寺遍布,直接影响了封建 国家的赋役来源,所以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 先后灭佛。
典例精析
范缜指出:“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 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 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 而神在?”这实质上说明了
A.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鬼神与人的关系 B.精神与肉体的辩证关系 D.刀刃与锋利的关系
婢唯著青布衣,僧尼蔬食(种蔬菜和粮食)。 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 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个,非复国有!
——《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二 南朝萧梁之世,共有佛寺2846所, 僧尼10余万人;北魏之世,共有佛寺3万多所, 僧尼200万人。
材料三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蜀犬吠日 有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一些王朝统治者产生尖 锐对立。南北朝时期,南方以范缜为代表,以神 灭理论在思想界进行了尖锐的反佛斗争。范缜还 力主废除佛教,但未得到统治者认可;北方则表 现两次大规模的灭佛斗争。北魏太武帝下令全国 沙门(即佛门)一概坑杀,所有佛像都要烧掉, 但不久佛教又告炽盛。北周周武帝下敕禁断佛道 二教。
龙门石窟
宾阳洞佛像
龙门石窟的宾阳洞和古阳洞,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开凿的。
龙门石窟
典例精析
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 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 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C.飞天壁画
B.秦王破阵曲 D.唐三彩 答案为A
变式训练
下列各项能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 活状况的有( )
①《齐民要术》 ②北方民歌
③云冈石窟
④顾恺之的画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 D.②③
史料探究解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及反佛斗争史料解读
材料一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 十万人,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 又有白徒(非正式僧人),尼则皆畜养女,皆不 贯入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 养女多服罗纨。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 畜奴婢。
②北魏郦___道__元_的《水经注》,以 《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 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 地理,是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 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文学
特点
:承上启下,完成了古诗 从四言、五言、骚体到 七言诗的过渡
表现
建安文学
表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
民歌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诗人 写出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 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代表 作:曹操《蒿里行》
陶渊明的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清 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民歌
南方:__缠__绵__婉__转,多描写爱情, 如《采桑度》等
北方:__慷__慨__激__昂_,有恋歌、牧 歌、战歌,如《敕勒歌》、
《木兰辞》等
艺术
书法 :蔡邕、钟繇、王羲 之、 王献之为代表
绘画 :三国时曹不兴是我国 _佛__像__画_的始祖,东晋 顾恺以人物画著称
雕塑 :山西大同__云__冈__石__窟、 河南__洛__阳_龙门石窟,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音乐和舞蹈家。尤善隶、楷, 与王羲之并称“钟 王”。
(1)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 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2)东晋的王羲之被 称为“书圣”,擅 长隶书、草书,其 代表作有《兰亭序》 和《黄庭经》等, 与其子王献之合称 为“二王”。
——陶卫东《中国对外关系史专题讲义》
解读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佛教盛行的原因、 表现及危害。统治阶级尊崇并提倡佛教;社会 动荡,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希求解脱苦难而信 仰。僧尼众多,“不贯入籍”,使国家税收减 少,国库空虚,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
材料三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反佛
斗争的不同:南方佛教势力尚未形成对封建统 治的巨大威胁,且可以作为统治工具,故南方 的反佛斗争主要反映在思想领域的斗争;北方 佛教势力的发展,已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严 重影响封建统治,因此表现为政治上出现两次 大规模的灭佛斗争。
3、思想:儒学的危机和三教合一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并存”局 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 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易错知识警示
1.佛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汉明 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后,而不是西汉末年 佛教刚开始传入之时;道教成为统治者利 用的工具是在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 道教之后,而不是在其刚开始形成之时。
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外景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 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 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岗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
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内佛像
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内佛像
云岗石窟内佛像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外景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 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始凿于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余万尊,窟 龛2300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答案为A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科技
数学 农学 地理
数学
魏晋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圆周 率 的正确计算方法
南朝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著《_缀__术_》
贾思勰,北魏时人,著
有《齐民要术》,是中 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3)农学:
《齐民要术》,介绍了农、 林、牧、副、渔业的生产 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 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
⑤出现了反佛教思想(如范缜的《神灭论》) 和反佛教斗争(如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 灭佛)。
⑥同佛教相关的绘画、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 了迅速发展,使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中外文 化交融的特征。
2.反佛斗争:
(1)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 范缜的《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在世界
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农学:北朝贾思勰著 《_齐__民__要__术_》
①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的农书
②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 黄__河__中__下__游__地区的农 牧经验、食品加工与 贮藏、野生植物的利 用等
①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地理
提出_绘__制__地__图_的原则
③统治阶级的提倡。
(2)表现: ①信奉佛教的人多,上至皇帝、王公、贵族 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 ②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 ③佛教寺院多,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
(3)影响: ①加重广大人民思想的愚昧,消磨了人民的 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②没有解脱人民的痛苦,反而增加了人民的 负担。 ③修建佛教寺院,耗费大量财物。 ④佛寺广占田地、侵夺百姓,寺院经济膨胀, 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
3、知识补充
关于佛教传播和反佛教斗争 1.佛教盛行: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主要从以下几 方面分析:
(1)原因: 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 无穷的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社会土壤, 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②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 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 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 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兰亭
鹅池
曲水
兰亭:在浙江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下。现存建筑和园林是明嘉 靖二十七年(1548年)后移此重建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王羲之 的《兰亭序》就是在这里书写的。
绘画
顾恺之,东晋画家,字
长康,画家,绘画理论 家,诗人。擅长画人物, 代表作《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作,绢本;纵25.5厘米,横377.9厘米。摹本原为清朝内府 所藏,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被英军从颐和园劫去,现藏英国伦敦大英 博物馆。晋代张华鉴于西晋初年,贾后专权,多行不义,作《女史箴》宣 传妇德,以为讽鉴,被人认为是“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作。顾恺之 的《女史箴图》正是以此题而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