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合集下载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篇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和动手力量;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傲慢与骄傲。

2、还应让同学明白刻苦钻研是胜利的秘诀,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进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富强。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觉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教师提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北魏东魏)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补充
教师评判
学生回忆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
学生汇报,
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
自己动手
学生在纸上完成
【关键字】七年级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课课文中介绍的古代科学家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和做人的品质,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精神财富,提高自身的素质。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魏晋南北朝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脉络;(2)学会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的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简介(1)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2)社会风气与民族融合。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1)诗歌:建安七子、正始诗风、山水田园诗派等;(2)散文:笔记小说、志怪小说等;(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

3. 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等;(2)书法: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3)音乐:琴棋书画、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

4. 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1)玄学:老庄哲学、竹林七贤等;(2)佛教:佛教文化的传入与本土化;(3)道教:道教的发展与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文化传承与创新:汉字、诗词、绘画等;(2)社会风气:儒雅之风、清谈之风等;(3)民族融合与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文化成就及特点;2. 讨论法: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内涵与意义;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人物、事件的文化价值;4. 比较法:比较魏晋南北朝文化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差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2. 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描述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3. 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4. 情感态度:学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魏晋南北朝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脉络;(2)学会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2)认识到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概述(1)魏晋南北朝的时间范围;(2)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1)诗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太康诗风等;(2)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3. 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1)绘画:顾恺之、张僧繇等代表画家及作品;(2)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等代表书家及作品;(3)音乐:魏晋南北朝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4. 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1)玄学:老庄学派、竹林七贤等;(2)佛教: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传入和本土化;(3)道教: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和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影响;(2)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2)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和成就的看法;3. 展示法:学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或作品。

2022年《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3篇

2022年《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3篇

2022年《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3篇先地位。

讲授新课:一、祖冲之和圆周率1.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介绍:祖冲之,祖籍河北,南朝宋齐人。

祖冲之祖孙几代人都热心于科学技术,他祖父祖昌是刘宋王朝时负责营建工程的大官,对数学很有研究,他给予祖冲之影响极大。

祖冲之自幼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古文和数学,尤喜科学技术。

他注意学习古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迷信古人,他注重实践,总是通过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也检验自己的某些设想是否正确。

由于他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科学家。

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

例如,他测定一年的时间为365.2428日,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定的结果相比只差50秒,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他还仿制过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和水堆(Dui)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数学方面。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推算的介绍时代科学家圆周率数值西汉刘歆(xīn)3.154 7三国魏晋刘徽3.141 59南朝宋齐祖冲之3.141 592 6~3.141 592 72.祖冲之在数学上的突出成就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研究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推算上。

祖冲之利用魏晋时期刘徽创造的割圆术再往下割,从圆内接六边形到内接一万多边形,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过他的成果。

但是,阿尔·卡西比祖冲之晚了一千年左右。

欧洲直到16世纪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算出这一数值,他们比祖冲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为表述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专廊上。

这说明,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难点
郦道元和《水经注》
方法
阅读法 、总结分析法
手段
历史图册、 相关史料
板书设计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自豪的事实,启发学生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及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
选做题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点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一)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进展的总趋势,摸索这一历史趋势与本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内在联系。2.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专门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让学生回忆两件中国古代在农业、畜牧业方面为世界作出奉献的史实,说明中国自古有发达的农业。2先简介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及评判。教师可做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学校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政治主备人班级Fra bibliotek备课时刻
年 月 日
授课人
课题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授课时刻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2.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文化现象;
3.论述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本节课的学习心得,然后我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强调。此外,我会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最后,我会强调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评价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针对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思想变革等深层次问题,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2. **深入探究**: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该文化成就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能力。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化元素,如诗歌、绘画、雕塑等,进行再创作。可以是绘画、书法、诗歌创作,或者是制作一个简短的视频介绍。通过创意表达,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对文化成就的感悟。
4.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整理并提交小组讨论的记录,包括讨论主题、主要观点、争议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回顾和总结小组合作的过程,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23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23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23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认识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难点: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六年级上册》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3.学具:笔记本、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结合课件,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讨,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能力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

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郦道元和《水经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与圆周率
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

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

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

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
2、《水经注》
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的区别图表。

并提出问题:从原书和注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收作注。

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

《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

《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

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