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鉴赏才能。创作需要才能,鉴赏需要才能。“将 阅文情,先标六观”(《文心雕龙·知音》) ◆要有丰富的“阅历”。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 观”,“凡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 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 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 ◆信伪迷真 ◆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 ) ◆ 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 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 ◆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 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 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
A、缘情说。 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 征:
◆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 “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之类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 孀闺泪尽”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 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 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 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 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 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 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 “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 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 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 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PPT课件

魏晋玄学简介
魏晋清谈在魏太和初成形,主要有荀粲、 傅嘏jiǎ、荀徽等人。正始间达到高潮。
专题介绍
魏晋玄学
两汉经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两汉时期,儒学的地位空 前提高,尊五经,以经取士。传经之学和注 经之学成为专门的学问,是为“经学”,成 为官方意识形态。 经学的特点是一章一句地解经,因此叫“章句 之学”。(到宋代,才打破汉以来一章一句解 经的文风,注重把握总体思想,即义理,故 宋学又称“义理之学”。)
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是影文学》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 曰: 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 《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 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 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 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


2、玄学的主题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的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的最高成果。 (2)讨论的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3、主要发展阶段和派别: 第一个阶段是正始时期(240—249) ,是魏晋玄学的形成 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他们试图沟通儒道,祖述老庄, 纵横易孔,以“无”为立论之本,开始探讨有无、本末、体 何晏,约 193—249年前后,曹操继子,曹魏集团的掌权大 用等抽象论题,振起玄风,开启了魏晋玄学。这一时期最为 臣 。“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 推崇的经典是《论语》、《老子》、《周易》 篇”。哲学上主张以“无”为立论之本,提倡“贵无论”。 第二个阶段是竹林时期,是玄学的拓展期。得名于当时非常 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活跃的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 王弼(226—249年),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哲学家, 咸、王戎。这一时期《庄子》取代了《论语》的地位,正式 魏晋玄学最重要的奠基人,魏晋时期思想最深邃的哲学家之 构成了“三玄”。阮籍、嵇康是“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 一。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 阮籍和嵇康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将玄学探讨的领域 《老子微旨略例》、《论语释疑》等。 拓展到文学、美学、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并以自己的生命 《世说新语》:何晏欲注《老子》,注释到一半,去王弼处。 体证和实践玄学的精神,使魏晋玄学真正成为一种极具影响 王弼谈到自己注释《老子》的心得。何晏认为王弼的注释远 力的社会思潮。 胜过自己,于是放弃完成一半的注文,改而作《道德论》。

第七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及诗歌

第七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及诗歌

@思想内容:抒发求贤若渴之情,表现一统天下之 志。 @艺术特点:①慷慨悲歌,直抒胸臆。②情感顿挫, 质朴有力。③律调铿锵,遒劲古直。
• 视频:《短歌行》

三、陶渊明&《读<山海经>》
(一)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更名潜,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血统之中有江南少数 民族——溪族的余脉。曾祖陶侃本为渔户,后因 军功发迹(然常被讥为@“溪狗” )。荫庇所及, 渊明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但至渊明,时运不 济,幼年丧父,饱尝艰辛。因生计所迫、亲友劝 说而担任彭泽令,但在任仅八十余天,就不堪忍 受,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陶渊明 传),弃职返乡(P145《归去来兮辞并序》), 从此归隐,躬耕终老。
9
(4)文学迅速繁荣
A、崇文之风炽、撰文之士多
@钟嵘《诗品 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
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 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 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 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 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 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 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 易安,幽居靡闷,莫尚於诗矣。故词人作者,罔 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
林传论》)
• 曹操重法术,曹丕慕通达(先后下《息兵诏》、
《轻刑诏》“今事多而民少,上下相弊以文法,百姓无所措其手 足。…广议轻刑,以惠百姓”、《禁复仇诏》、《薄税诏》---无为、 休养生息),于是研经之士,失了利禄之门。
儒学便呈现了极度衰微的状态。(刘大杰《古代 文学思想源流· 第一章 魏晋思想的环境》)
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ppt课件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ppt课件
男女爱情 人神相爱如董永的故事。
《搜神记》《董永》叙董永家贫,父死后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天帝派
织女下凡为其妻,织缣百匹偿债,而后离去。
汉董永,千第乘二人。节少偏志孤怪,小与父说居。肆力田亩,
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一。、主志人怪知小其说贤兴,盛与的钱原一因万,遣之。 永行三 年 “ 与❖丧君愿二怪毕矣为、小, 。子《说欲”妻搜还永。神主曰”记人 :遂》, “与《供 蒙之幽其 君俱明奴 之。录职 惠主》。 ,人与道 父谓魏逢 葬永晋一收曰南妇藏:北人。“朝曰永以志:虽钱 小人干,宝必的欲《服搜勤神致记力》,以报厚德。”主曰:“妇 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者, 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 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 而去,不知所在。
乃皆实东有汉,传故入其中叙国述的异佛事教,与记载人间常事,自 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
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
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 来记载。
第二节 志怪小说
❖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怪小说
干宝的《搜神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 王嘉的《拾遗记》 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吴均的《续齐谐记》
文体的意义。它们只是道听途说的逸文趣事,不 受❖人一们、重“视小。说”的含义 魏事晋的南 附卑北庸琐朝。无时《价期文值,心的仍谐言视隐谈之》为:街“谈然巷文语辞,之是有史谐家隐记, 譬九流意之旨有无小关说宏,大盖、稗带官所采,以广视听。”小 说就像有文传辞闻之性有质谐的隐记,载能给人以启迪和娱乐。因 此,到这时,小说的娱乐功能、审美作用受到人 们重视。建安时期的曹植非常喜欢小说。当时有 个邯郸淳,就当场给他朗诵一些文学作品和一些 俳优小说,一是显示自己的学问,一是使对方感 到娱乐。因此,人们喜欢,当时渐流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 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 (提高质量建功立业、增加长度服 药求仙、诗酒放纵及时行乐、不以 生死为念顺应自然)、游仙主题、 隐逸主题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下的文学创作
• 门阀政治的兴衰历程:东汉后期士大夫中世族 出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 位——曹操掌权,士族权利受到抑制——曹丕 建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士族与皇 权共治——南朝士族势力衰微。
• 玄学对文学的直接转化:玄言诗①在诗的躯壳 中直接放入玄理;②对诗歌理趣的强调正面影 响宋诗。
第五节 佛教与文学
•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 •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①想象世界的丰富——三
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笔记小说《幽 明录》、 《冥祥记》、 《冤魂志》 ;②故 事性的加强——笔记小说故事、唐代俗讲与变 文;③反切的产生与四声的发现;④词汇的扩 大——因缘、境界、佛陀、沙门、菩提;⑤文 学观念的多样化——空与真、心性、境界、象 与象外、形神。
• 总集的编纂: 论·论文》:“诗赋欲丽”。 •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 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在诗歌中的运
用、用事与对偶的讲究。 • 《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
征的多方面论述。
①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 人物品评:汉末士族乡党评议之风—— 预言成败、识鉴人才,重在政治、道德 方面。 魏文帝曹丕九品中正制促使人 物品评风气更盛——审美成分的增加。
• 新思潮带来文学创作特点的变化:文学服务于 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变成个人的行为,重在 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追求文学审美特 性的凸现。
•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诗的完善,新诗体的形 成,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唐代诗歌创 作高峰的奠基。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嵇康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犀利、思想敏 锐著称,代表作有《与 山巨源绝交书》等。
向秀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著称,代表作有《思 旧赋》等。
谢灵运、陶渊明等南朝文学家
谢灵运
南朝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 作品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
陶渊明
南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 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朴素著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等。
04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三曹
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质朴, 感情真挚,内容多反映社会矛盾 和民生疾苦。
曹丕
曹操之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 细腻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 等。
曹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之侄,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 优美著称,代表作有《洛神赋》 等。
06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对唐诗的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丰富的艺术手法和题材。
02
魏晋南北朝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 为唐诗中的山水诗派提供了灵感。
03
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和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形式和风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宋词的影响
01
02
魏晋文学
建安文学
总结词
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详细描述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 难,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代表人物
曹操、曹丕、曹植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荣。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独立:文笔之分
《文心雕龙》:“无韵者笔也,有韵者 文也。”——形式 《典论· 论文》:“诗赋欲丽”——风格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功能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 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 荡。”——审美
文学的自觉:文学批评的成熟
曹丕《典论· 论文》
陆机《文赋》
钟嵘《诗品》
以真情对抗礼仪
阮 籍 丧 母
王戎丧亲
张 翰 悼 友
对待生死的理性态度
曹操: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 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终令》) ; “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 藏金玉珍宝。”(《遗令》)
曹丕: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 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 封树。 ”(《终制》)
曹操时期:争储失败。杨修被杀。
曹丕时期:丁仪兄弟被诛杀;贬爵离洛; 曹彰暴毙;甄氏之死。 曹睿时期:每欲求见自试而不得,生活 上极度孤寂 。
《求自试表》:“无功而爵厚,无德而 禄重,或人以为荣,而壮夫耻之。故太 上立德,其次立功,盖功德所以垂名 也。”
《赠白马王彪》序(263)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
曹植《白马篇》(背诵)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个性觉醒· 尊重个性
文人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重建时期
汉代:
• 行类倡优:“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流俗之所 轻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 压抑个性:班固《汉书》“(史记)是非颇谬于 圣人”;《离骚序》“(屈原)露才扬己”
魏晋南北朝:肯定个性才华和个人欲望
• 才不为用,则肯定自我,否定社会。或慷慨激昂, 或淡泊宁静以自持高洁 • 越名教而任自然
发展: 文人化特征的加强
文人个性发展带来的风格多元化 文人化的抒情方式 语言的文人化:锤炼之功的日渐加强
三曹的个人风格
曹操:“ 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 敖器之《诗评》 曹丕:“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 沈德潜《古诗源》 曹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 敖器之《诗评》
文心雕龙· 时序
《三国志》年10岁余,太祖尝试其文,谓曹 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出言为论, 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抱负远大
曹植《与杨祖德书》:“戮力上国,流惠下 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 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 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辨时俗之得失, 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 蕃,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 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赠白马王彪》
与班彪《北征赋》相比
同:恋 异:怨(一怨时世,一怨人情)
与曹操《苦寒行》相比
悲: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怆慷慨 怨:进退失据、无力回天的悲愤绝望
游仙诗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 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 虚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 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 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 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
李白《庐山谣》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曹植诗的艺术独创性
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 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对自然景物有了较多的描写
从《美女篇》(270) 看汉乐府到文人诗的转化
以抒情为主,而非叙事
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曹植把抒情和叙 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 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 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文人情感,孤独寂寞又孤芳自赏。“啸”
真情而率性 清醒的理性态度
人生之善感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 流。……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陶渊明《饮酒》 :“一生能复几?倏如流电 惊。”“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 鬓边早已白。” 张华《七哀诗》:“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江淹《恨赋》:“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魏晋六朝诗歌发展的几个阶段
建安文学:三曹七子、蔡琰 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东晋:
玄言诗(孙绰、许询) 田园诗(陶渊明)
南朝:
刘宋:山水诗(谢灵运) 齐梁:永明体(谢朓、沈约) 梁陈:宫体诗( 萧纲;徐庾体)
第一章
建安文学
建安与建安文学
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 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 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 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 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 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 (袁崧《后汉书》)
骚体《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
蔡琰《悲愤诗》:对时代动乱的描写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包括“三曹”、“七子”在 内的文人,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歌唱
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形成了一种慷慨悲
凉、刚健有力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
之为“建安风骨”,并被后人所沿用。
从乐府诗歌到建安文学
继承:乐府传统
五言诗的持续发展:“五言腾踊” 对现实题材的关注 乐府旧题的大量沿用
相对开放的社会空气
礼义的突破
《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征召“负污辱之名,见 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之术”的才士。 “礼岂为我辈设也”——阮籍
人情的张扬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王戎
个性的觉醒 文学的独立和自觉
பைடு நூலகம்情的张扬
对人生的善感 —— “仆本恨人”
忧生叹世:对社会 叹逝哀残:对生命 恨别怀远:对人生
情感的环环相扣与结构的环环相扣
曹植诗歌的女性题材
女神题材:《洛神赋》
弃妇题材:《七哀》、《浮萍篇》
怨女题材:《美女篇》、《杂诗》 (南国有佳人)
《 七 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开阔浑成的艺术境界 郁勃慷慨的情感力度
五言诗:多用汉乐府旧 题,风格亦受其影响。
二、曹丕:清丽娟秀的文士气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富人食稻粱。 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贫贱 亦何伤。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上留 田。今尔叹息将欲谁怨。上留田。 (《上留田行》)
《燕歌行》(257)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操《存恤令》
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
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
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
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
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苦寒行》(237)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 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 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的特点
万民之主的忧生叹世之心
舍我其谁的胸襟气魄
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以叙事为主的表现方式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的主题
普通人的 人生
性命
父母
妻子
故乡
超越平庸,捐躯为国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荣誉)
曹植《与杨祖德书》:“戮力上国,流
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
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后期生活 :备受压抑,雄心依旧
刘勰《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萧绎《金楼子· 立言》:“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 文。…… 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 情灵摇荡。”
文学集团的活跃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
对美的追求:新变与增华
题材:田园诗、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等 形式: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永明体(律诗的开端) 修辞:藻饰、骈偶、声律、用典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 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 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 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 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 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