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三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三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三、简答题 38、简述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点。 答案:(1)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 (2)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巧妙表达自己的愿望。 (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39、曹操《短歌行》的诗歌结构。 答案: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八句为一层: 第一层慨叹人生短促,渴望实现抱负; 第二层写求贤若渴的心情; 第三层写求贤不得的忧和贤者远道而来的喜; 第四层表达网罗天下贤才的强烈愿望。 前半是面对宴饮时的思索,后半是夜不能寐引发的联想。 40、《七哀诗》可分几个层次,各写什么内容?
答案:B 解析: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表现手法是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10、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表现手法是() A、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含 B、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C、止述己意 D、止述史事 答案:A 解析: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表现手法是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含。 11、“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和冯公都是() A、西汉人 B、东汉人 C、后汉人 D、魏晋人 答案:A 解析:“金张”和冯公都生活在西汉时期。 12、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一共有() A、四首 B、五首 C、六首 D、七首 答案:B 解析: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一共有五首。 13、陶渊明《咏荆轲》属于() A、咏史诗 B、咏怀诗 C、田园诗 D、讽喻诗 答案:A 解析:《咏荆轲》的类别与风格:咏史诗,具有豪放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14、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的抒情小赋是() A、《感士不遇赋》 B、《闲情赋》 C、《归去来兮辞》
解析:孔稚珪《北山移文》属于骈文。 19、孔稚珪《北山移文》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 B、拟人 C、比喻 D、比拟 答案:B 解析:对山林景物的描写,采用人的手法,更表现得惟妙惟肖,风云泉石似乎都染上了人的感 情,代替作者在嬉笑怒骂,这无疑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0、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是() A、《上邪》 B、《木兰辞》 C、《西洲曲》 D、《孔雀东南飞》 答案:C 解析: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2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描写的是() A、洛神的容貌 B、洛神的体态 C、洛神的服饰 D、洛神的气质 答案:B 解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描写的是洛神的体态。 22、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竞相传写,据说洛阳为之纸贵的文人是() A、左思 B、鲍照 C、江淹 D、潘岳 答案:A 解析:左思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竞相传写,据说洛阳为之纸贵。 23、谢灵运、颜延之和()三人合称“元嘉三大家”。 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合称“元嘉三大家”。 24、“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 A、孤独 B、为人正直 C、出身孤寒 D、孤单 答案:C 解析:“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25、“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 A、江淹《别赋》 B、江淹《恨赋》 C、丘迟《与陈伯之书》 D、左思《三都赋》 答案:A 解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26、“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 A、江淹《别赋》 B、江淹《恨赋》 C、丘迟《与陈伯之书》 D、左思《三都赋》 答案:C 解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27、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 A、《世说新语》 B、《搜神记》 C、《西京杂记》 D、《山海经》 答案:B 解析:《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28、鲁迅对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评价是() A、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B、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左思《咏史八首》 其旨不外借古讽今, 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把忿激之 情化为投枪,投向那贤愚倒置的社会制度和 持权骄宠的显贵。全诗情调高昂,气韵沉雄, 笔调劲挺,这就是钟嵘《诗品》中所谓“左 思风力”。实际是“建安风骨”的延续,是 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主流。
三、西晋诗歌
艺术特点: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 史诗多借史实以言志,少用比兴,而这首诗 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二全 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 反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 合理的事实,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
一、建安诗赋
3、王粲的《七哀诗》共三首,这是第 一首叙事诗,记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到荆州 途中所见所闻,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 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 生的悲惨情形。诗人面向血淋淋的现实生 活,毫不掩饰地加以暴露,充满悲愤之情 的血和泪的控诉。
一、建安诗赋
《七哀诗》,可说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作。这固然主要是社会原因,但和“粲性躁竞” 的个性气质也分不开。因此王粲的诗中哀怨悲 惨的气氛,胜于慷慨悲壮之气。当然,这不一 定是王粲诗的缺点,反之,这种尽性缘情之作, 正是六朝缘情绮靡诗风的开始, 比“哀而不 伤”的温柔敦厚诗教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
刘孟虎
一、建安诗赋
(一)背景知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中古期的第一段。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 潮,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 为标志的。期间,文学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个 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
一、建安诗赋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 使文学在不同时间内呈现出一种不同群体性 的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政治的权力一起世 代相传。南朝以后逐渐减少。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 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 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 之进退,实为狼狈。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 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 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 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 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咏史八首·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画工弃市
作者: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 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 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诗歌风格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 悲凉之句。” 宋·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 燕老将,气韵沉雄。” 沈德潜《古诗源》:“曹公四言, 于《三百篇》以外,自开奇响。”
曹植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 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 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 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 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 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 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 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民生忧患以及个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内容充实丰富, 形成了骏爽刚健、慷慨悲凉的风格特色, 后人概括为“建安风骨”,唐陈子昂称 之为“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的形成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
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 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 才云蒸。……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也。‛ ——《文心雕龙·时序》

曹操《蒿里行》-“汉末实录,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求贤若渴 古直悲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白马篇》-“纵死犹闻侠骨香”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阮 籍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 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 眼。(《晋书·阮籍传》)
曹植

钟嵘《诗品序》称他为“建安之杰”。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前期多写邺城的安逸生活和建功 立业的政治抱负,有奋发进取的精神, 如《白马篇》、《名都篇》;后期多写 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反迫害、 求自由的愤懑之情,《野田黄雀行》、 《赠白马王彪》等。
曹植《野田黄雀行》
阮籍《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诗艺术特色
“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 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 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 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 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锺嵘《诗品》卷一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沈德潜《说诗晬语》:‚陈思极工 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日西 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 徊’,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 林’,皆高唱也。‛ 钟嵘《诗品》:‚魏陈思王植。其 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 卓尔不群。‛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 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晋书·阮 籍传》)。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 托遥深,概括为“正始之音”。

“建安七子”
•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 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徳琏、东平刘 桢公干。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 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於千里,仰齐足 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作家在作品中突出时代苦难、
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主要内容
一、建安文学 曹操《短歌行》《观沧海》 曹植《白马篇》 二、正始文学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三、西晋文学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 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与此契者,沛国刘 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 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 七贤”。
阮 籍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 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 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 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主要内容
四、东晋文学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饮 酒》(其五)《咏荆轲》《杂诗》(白日沦 西阿)《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五、南北朝文学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

主要内容
六、南北朝民歌
《西洲曲》《陇头歌辞》 七、散文辞赋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江淹《别赋》
曹操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太祖武 皇帝,沛国樵人也,姓曹,讳操, 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桓帝世, 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出 生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 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
“雅好诗文书籍,虽在军旅,手不 释卷。‛ ——曹丕《典论· 自叙》 “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 舍书,昼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 ——《三国志· 魏书》
阮籍咏怀诗艺术特色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 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 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 旨也。” ——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