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全文翻译及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苏幕遮-燎沈香》燎沈香,消溽暑。
①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②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③久作长安旅。
④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⑤梦入芙蓉浦。
⑥【注释】①沉香:沉香木很重,放在水中沉下,故名;亦称“水沉”或“沉水”,可作香料,很名贵。
溽暑:潮湿的暑天。
②宿雨:昨夜的雨。
③吴门:指古时吴地,包括今浙江省北部。
作者钱塘人,故曰“家住吴门”。
④长安:这里借指汴京。
⑤楫:船桨。
⑥芙蓉浦:浅水流动的荷花塘。
古时称荷花为芙蓉。
【译文】把沉香烧起,消除那潮湿的暑气。
鸟雀儿预感天晴,拂晓时就在檐前吱吱喳喳喜语。
朝阳吸干了逗留在荷叶上的昨夜残雨,荷叶在微风中轻盈地将圆圆绿盖一一挺举。
啊!我触景想起了故乡,路途那么遥远,何日才能归去?唉!我家住吴门,却长久作汴京羁旅。
故乡的渔郎哟,你还记得我吗?我们,曾在美丽的五月,打着小桨,乘着轻舟,荡漾于荷花塘里。
而今,我作客异地;和你,只能在梦中相会。
【集评】清·陈廷焯:“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
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
”(《云韶集》)近代·王国维:“美成《青玉案》(案,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人间词话》卷上)【赏析】羁旅思乡之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种传统,它有深厚的社会土壤和悠久的文化背景。
这类作品的主旋律往往是悲哀、悲凉,甚至是悲愤的。
清真工羁旅行役之词,也多抒孤寂、落寞情怀。
本词虽也思乡心切,风格却是清丽明快,在传统的羁旅之作中可谓别具一格。
结合清真生平,此词当是其青年时期初入汴京之作。
年轻时的归思和饱经人世沧桑后的乡情是很不同的,将此词与他的绝笔《西平乐》对读,便知此言不谬。
苏慕遮周邦彦译文

苏慕遮周邦彦译文苏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
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释1.燎(liáo):烧。
2.3.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沉,古时作沈。
4.5.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溽,湿润潮湿。
7.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8.9.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10.11.宿雨:昨夜下的雨。
12.13.清圆:清润圆正。
14.15.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16.17.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18.旅:客居。
20.21.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22.23.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24.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赏析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苏幕遮周邦彦翻译

苏幕遮周邦彦翻译《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译文是: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扩展资料:《苏幕遮·燎沉香》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句注释⑴燎(liáo):细焚。
⑵沈香: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⑶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⑷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⑸侵晓:拂晓。
侵,渐近。
⑹宿雨:隔夜的雨。
⑺清圆:清润圆正。
⑻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⑼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⑽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
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⑾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⑿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苏幕遮·燎沉香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幕遮·燎沉香原文|翻译及赏析
二
此词由眼前的想到故乡的荷。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转晴。
在词人眼里,▼赏析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词以写雨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赏析三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
高中语文苏幕遮解析 苏幕遮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苏幕遮解析苏幕遮原文及翻译一、导言盛夏时节,雨后荷花似仙子,亭亭玉立,微微低着头,像一个沉思的美丽少女,似乎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这令笔者想起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近日,笔者重新品读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感受雨后荷花的韵姿和一缕缕淡淡乡愁。
乡愁是什么呢?它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时的乡音无改,它是李白对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怜爱,它是崔颢登上黄鹤楼时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慨,它是杜甫”烽火连三月”里对家书的渴盼。
而周邦彦的乡愁是盛开在记忆深处的朵朵荷花,任时光流转,虽久居他乡,永不枯萎,永不凋零。
二、词作原文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三、解析词的上半阙描述雨后汴京盛夏的清晨景色。
此时的京都汴京,刚刚受到一夜好雨的洗礼,晨起时分,词人在室内焚上沉香,沉水香香韵清雅,沁人心脾,潮湿的暑气也在氤氲的香气里褪去了几分。
鸟儿在窗外欢快鸣唱,是想告诉人们雨过天晴的消息吧。
词人寻着声音看向窗外,临近天亮,晨光熹微,屋檐下鸟雀们正叽叽喳喳,聊得欢畅呢。
云销雨霁,晨露微凉,大好时光不可辜负,闲庭信步中自有一份难得的清净自在。
看啊,荷叶上残留的雨水已被太阳晒干,片片荷叶如绿罗裙圆展,铺满了涨水的池塘,微风吹过,亭亭荷花随风轻摇,错落有致,珊珊可爱。
词的下半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眼前的荷花不禁让词人想念起自己故乡,家乡的荷花应该也热热闹闹地开放了吧。
只是词人常年在汴京旅居,故乡遥遥,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去呢?带上一二知己,带上一份好心情,乘一叶扁舟,于荷花间自由来去,赏荷、采莲、喝酒、畅聊,那是年少时的旧梦了,五月盛夏,家乡的小伙伴儿是否也在想念自己呢?划着小船,轻摇船桨,在梦里,词人又回到了那熟悉的开满了荷花的江南水乡。
四、作者简介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精于词法,工巧变化,又精通音律,辨析入微,在北宋词作上起了规范的作用,成为了词坛泰斗,被誉为”词中老杜”。
周邦彦《苏幕遮》解析与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解析与赏析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析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
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
盛夏酷暑时节,难得有这样一个清爽的早晨,词人漫步荷塘边,只见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
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下片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
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
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词人生长于斯,他对荷花的记忆是与童年的水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释】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燎沉香”即烧香。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
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侵晓:快到早上时。
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长安:长安(今西安)是汉、唐故都,后世以“长安”借指京都。
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浦:水边。
翻译: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
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译文及鉴赏答案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译文及鉴赏答案《苏幕遮·燎沉香》是由周邦彦所创作的,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幕遮·燎沉香》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燎沉香》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
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苏幕遮·燎沉香》注释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沈,现写作沉。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苏幕遮·燎沉香》赏析一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苏幕遮全文翻译及赏析
导读:《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释】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燎沉香”即烧香。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
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侵晓:快到早上时。
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长安:长安(今西安)是汉、唐故都,后世以“长安”借指京都。
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浦:水边。
翻译: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
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
盛夏酷暑时节,难得有这样一个清爽的早晨,词人漫步荷塘边,只见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
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下片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
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
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曾
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词人生长于斯,他对荷花的记忆是与童年的水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
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陈延焯称赞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
”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的吗?
上文是关于周邦彦苏幕遮全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