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关于血沉的叙述

关于血沉的叙述

关于血沉的叙述
血沉是指红细胞沉降速度的测量指标,也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

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炎症和疾病的活动程度。

血沉测量是通过将抗凝血的全血样本置于垂直于力的玻璃试管中,然后观察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来进行的。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会沉积在血液底部,形成一个红色的沉淀层。

如果存在炎症或其他疾病,红细胞会形成更快的沉降速度。

血沉的升高通常表示存在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然而,血沉的升高并不能特异地指示某种具体的疾病,因此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血沉的结果一般以毫米/小时(mm/h)为单位表示。

正常的血沉范围在男性为0-15 mm/h,女性为0-20 mm/h。

血沉值的升高程度通常与炎症或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较高的血沉值可能意味着较严重的炎症或疾病。

血沉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炎症和疾病的活动程度。

尽管血沉的升高不能明确指示具体的疾病,但它仍然是评估炎症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临床检验血沉作用、指标升高与C反应蛋白升高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血沉作用、指标升高与C反应蛋白升高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血沉作用、指标升高与C反应蛋白升高临床意义血沉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将抗凝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红细胞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化验单子上用ESR来代替。

成年人血沉正常值:男性约为15mm/h, 女性约为20mm/h, 女性高于男性。

确诊RA患者血沉主要应用于对患者病情变化辅助观察,数值和滑膜炎症活动成正比关系,与临床关节症状疼痛程度、身体疲劳感成正相关,于活动期加快, 并于病情好转时减缓, 而非活动期血沉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血沉测定大致推测出疾病发展与治疗效果观察。

发病时血沉>100mm/h预后通常较差。

在治疗药物中,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在达到治疗效果时可以显著降低血沉;当炎症被控制稳定时,血沉可以降到正常范围。

血沉在RA诊断、疗效评价、疾病活动监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血沉升高血沉不是RA的特异性指标,慢性肾炎,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感冒、活动性结核、肺炎等许多疾病在临床上都可出现血沉增高现象,同时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等也可见血沉加快。

ESR仅能间接反映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在判断疾病中不敏感,有一定延时,血沉被视为粗筛试验,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具有误差,需要医生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综合判断。

C反应蛋白作用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蛋白质,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组织细胞,在机体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CRP是临床上最常用急性时相反应指标,在心血管梗塞、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感染、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肝硬变、腹腔肿瘤伴感染、感染性肾积水、新生儿败血症等许多疾病中显著升高。

在炎性反应时,比如RA,患者机体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

临床血沉(ESR)检测定义、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解读

临床血沉(ESR)检测定义、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解读

临床血沉(ESR)检测定义、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解读血沉定义血沉(ESR)即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实验中通常以红细胞在一个小时内下沉的距离,表示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ESR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虽然 ESR 对于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但 ESR 增快可反映出机体存在炎症或损伤,其水平可作为检测疾病活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很多因素会影响红细胞沉降率,所以临床诊断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综合评估诊断。

血沉的参考范围正常值一般为男性 0~15 mm/h,女性 0~20 mm/h。

血沉生理性升高的情况有哪些?在一些情况下 ESR 会生理性升高,如:1)老年人 ESR 通常比年轻人高:这是由于老年人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较高,会增加 ESR。

随着年龄增长,血浆的粘度也会变化导致 ESR 增高。

2)妊娠:尤其是妊娠中晚期,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增加,这些蛋白质会导致 ESR 增高。

此外,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红细胞之间的聚集性增强,从而加快沉降率。

3)女性:女性的 ESR 一般高于男性,特别是在月经期。

可能是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 ESR,尤其在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显著。

4)肥胖:肥胖常与低度的慢性炎症相关,这会增加血浆中的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CRP),所以肥胖者的 ESR 可能会增高。

血沉病理性升高临床价值近年来,ESR 的临床应用不断被拓展,在以下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强直性脊柱炎血清 ESR 单独检测预测 AS 患者治疗效果的 AUC 为 0.724,说明早期监测 AS 患者血清 ESR,可较为准确地监测AS 患者病情变化。

血清 ESR 高表达是影响子午流注序贯埋线法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说明 ESR 参与AS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 ESR 可较为准确地预测 AS 病情进展。

2.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普遍存在肝受累,肝损伤在病程初期已存在,活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约 7%~25%。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

这就是说,血沉加快并不能确定患有哪种病,血沉正常也不意味着没有病。

测定血沉可以了解疾病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需要与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结合分析,才能对疾病诊断有所帮助。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

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加快,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期间可达到40毫米左右,小儿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

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

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

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

例如,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红细胞血沉的实验报告

红细胞血沉的实验报告

红细胞血沉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红细胞血沉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红细胞血沉的测定方法,了解其临床意义并分析相关因素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血沉是血液学中一项常用指标,用以反映血液高黏度或红细胞异常聚集导致的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只会在血液中保持平行排列,不发生聚集,因此沉降速度较慢。

而在炎症、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疾病中,血液黏稠度增高或红细胞表面带电性改变,导致红细胞发生自发性聚集,从而使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红细胞血沉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西格尔法。

该方法使用西格尔盖管,将含有抗凝剂的血液试样注入管内,经一定时间后,测量红细胞沉降的高度或血浆上清的高度。

以正常血液为对照,可计算红细胞沉降率(ESR),单位为mm/h。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血液样本、西格尔盖管、抗凝剂、计时器等。

2. 采集适量的被检测者血液样本,并加入适量的抗凝剂(通常为柠檬酸钠或乙酰胺溶液)。

3. 使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血液样本注入到西格尔盖管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 将西格尔盖管插入注射器的盖层中,使得血液不会外溢,置于直立不动。

5. 启动计时器并记录时间,一般测量时间为1小时或2小时。

6. 测量完成后,观察血液样本的沉降高度或血浆上清的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的所述,获得每人不同时间点的红细胞沉降高度或血浆上清高度数据,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红细胞沉降率。

以正常血液样本为对照,对比不同样本的红细胞沉降率。

五、实验讨论1. 红细胞血沉的临床意义:红细胞血沉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可以对一些常见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进行辅助诊断。

通过观察红细胞沉降速度的改变,可以初步判断病程、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其他炎症反应的存在。

2. 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红细胞本身形态、红细胞膜表面电荷、血液黏稠度、血浆中蛋白质浓度等。

血沉的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的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的临床意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临床血液学》教材第十二章“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第三节“血沉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生理变化、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血沉的概念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血沉的测定方法,并能解释其生理和病理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血沉检查结果分析相关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血沉病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重点:血沉的测定原理及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血沉测定仪、PPT课件、视频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患者病例,引导学生思考血沉在这些病例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30分钟)(1)血沉的定义及测定原理;(2)血沉的生理变化;(3)血沉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具体病例为例,分析血沉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血沉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血沉的定义及测定原理2. 血沉的生理变化3. 血沉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4. 例题解析5. 随堂练习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血沉的定义及测定原理。

(3)谈谈你对血沉在临床医学中的认识。

2. 答案:(1)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血管底部的速度。

血沉测定原理是利用抗凝全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下沉速度与血沉值成正比。

(2)血沉在上述病例中可反映病情的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血沉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如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血沉是检查什么的

血沉是检查什么的

血沉是检查什么的血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炎症疾病的程度和监测疾病的恢复情况。

血沉指的是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小时)沉降到血样上清液中的速度,是一个间接的指标,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炎症程度。

血沉检查是通过观察被测血样中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来进行评估的。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会悬浮在血浆中,不会发生明显的沉降。

然而,当机体受到炎症或其他病理刺激时,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会发生变化,导致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从而引发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现象。

因此,血液中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增加,血沉也就相应升高。

血沉检查通常使用西格尔法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血样采集到一根内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

然后,将试管垂直放置,在一定时间内观察红细胞沉降的高度。

常见的观察时间是1小时,但有时也可以选择更长的观察时间。

最后,根据红细胞的沉降高度,可以得到血沉的具体数值。

血沉的正常参考范围因年龄、性别和特定人群而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成人男性的血沉范围为0-15毫米/小时,成人女性的血沉范围为0-20毫米/小时。

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血沉的正常范围可能会稍有不同。

血沉指标的升高通常与炎症或感染性疾病有关。

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包括细胞因子的释放、白细胞的增加等。

这些炎症过程会导致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发生变化,从而增加红细胞的聚集性,进而影响其沉降速度。

因此,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通常血沉会升高。

血沉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风湿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等。

由于血沉并非特异性指标,因此不能用来确定疾病的具体类型。

然而,通过血沉的检测和与其他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的情况,进而指导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排查和诊断。

除了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血沉的结果。

例如,怀孕、月经期间和老年人的血沉常常会升高。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血沉的升高。

血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

2、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

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

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

二、样本采集采样管:黑帽管患者准备:空腹8h三、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四、临床意义(一)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

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

(二)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

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三)疾病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四)血沉加快1、生理性升高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

2、病理性升高①各种炎症反应: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组织②损伤和坏死:也可短期增加。

③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的肿瘤更明显。

④贫血:当Hb<90g/L时,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明显,但不呈正比。

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而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⑤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或原发性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沉均可增快。

(五)血沉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

真性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DIC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期血沉减慢。

低色素性贫血,因红细胞体积减小,内含血红蛋白量不足而下沉缓慢;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性贫时,由于其形态学的改变不利于缗钱状聚集,故其血沉结果均常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高球蛋白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肝硬化、慢性肾 炎等因免疫球蛋白增高使血沉增快。
(5)贫血
Hb<90时使血沉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 但严重贫血时,因红细胞过少不易形成缗线状聚 集,血沉加快与红细胞减少不成综合征、粘液性水肿、原发 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血沉增快。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 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良性 肿瘤血沉一般不加快,因此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谢谢!
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 风湿热等,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 转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正常。
(2)组织损伤及坏死:
组织损伤、手术损伤使血沉加快,若无并发症2-3周内恢复 正常。心肌梗死2-3d后血沉加快,持续1-3周,而心绞痛血 沉正常。
(3)恶性肿瘤
因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高、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贫 血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血沉减慢
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主要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 白原血症、充血性心衰、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血沉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
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
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 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都是前 者血沉明显增快。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 加快非常显著,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因其操作简单且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故CRP不能代替血沉 。
分期
缗线状红细胞形成期,约数分钟至十分钟 快速沉降期,缗线状红细胞等速下降 红细胞堆积期(缓慢沉降期),红细胞堆积到试管底部。
参考范围
<50岁:男0-15mm/h 女0-20mm/h >50岁:男0-20mm/h 女0-30mm/h >85岁:男0-30mm/h 女0-42mm/h 儿童: 0-10mm/h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 生理性: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因生理 性贫血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沉加快,老人因纤维蛋白原增加 血沉加快。
病理性
(1)各种炎症: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 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急性细菌性炎症时,胰蛋白酶、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 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期反应物增多,2-3d后血沉 增快,严重时ESR>100mm/h。
(2)红细胞直径:越大血沉越快,但球形红细胞,靶形红 细胞不易聚集,血沉减慢。
血液凝块的影响
大的凝块使血沉减慢,小凝块使血沉加快,血沉管内不洁 净有水,使红细胞产生溶血,血沉加快。
血沉检测药物的影响
胆盐使血沉减慢,普通的右旋糖酐引起红细胞大量缗线状 形成,因而使血沉加快,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却引起血沉减 慢。
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比例
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缓, 大分子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C反应 蛋白,巨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使血沉 加快。
红细胞数量和形状
(1)红细胞数量:如数量减少,总面积减少所受血浆逆阻 力减少,引起血沉加快,数量增多则血沉减慢,但数量太 少影响缗线状形成,导致血沉也减慢。
血沉的临床意义
陈鑫 2018.3
血沉的定义
离体抗凝血静止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胜率即红细 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
检测方法
魏氏法(ICSH推荐方法) 温氏法 仪器法
原理:采用红外线探测技术,每15秒检测血球沉淀的位 置,在30分钟内获得结果。
ESR的现状
CRP只是在急性炎症时变化明显,ESR则在急慢性炎症时均 有变化,特别在动态观察病情方面具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