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指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以传统手工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文化保护不足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改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给当地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威胁。
2.商业开发过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忽视了当地乡村的原生态和传统特色。
一些传统建筑被改造成商业化的景点,不再有传统的文化魅力,游客只能看到商业化的景点,而无法领略到纯粹的当地风情。
3.游客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游客量也在逐渐增加。
大量的游客会给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压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也会因此受到破坏。
1.加强文化保护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承,需要加强文化保护。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且加强对当地管理者和居民的文化传承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限制商业开发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和纯粹性,需要限制商业开发的范围和程度。
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当地的商业开发行为,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发展生态旅游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生态旅游。
地方政府可以引导投资者和经营者,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原生态的民俗旅游资源,提供给游客更加纯粹的乡村体验。
4.提倡有序旅游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提倡有序旅游,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门票限量制、游客数量限制等措施,引导游客有序观光,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第一章:概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当今旅游业的发展中,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项目,也为发展地方的旅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很大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第二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形态中所蕴含的游览、体验价值,具体涉及各种民俗文化。
它体现了当地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征与现实的文化品位,更是地方特有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流动性、多元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第三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利用与价值挖掘,营造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景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开发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民俗节庆、民俗体验等。
(二)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
(三)开发民宿旅游,提供更多元化的住宿体验。
(四)建设搭配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如洗手间、休息区等。
第四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是指利用开发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和多元化的旅游副产品和服务。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一直是旅游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效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如旅行社组织的行程、夜间文化游等。
(二)优化交通环境。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
(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为提高游客体验质量,要增强人才培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四)积极推广宣传。
扩大民众对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提供广泛的渠道。
第五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尽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开发过程中也可能给旅游资源带来破坏。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开发不足许多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由于长期的闭塞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未能开发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很多传统民俗村落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简陋、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游客很少前往,从而无法将村落内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展示给外界,也无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
二、环境保护不力一些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保护力量,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和破坏,影响了旅游环境的质量和氛围。
旅游开发带来的大量垃圾和人为破坏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原地的传承受到了压抑,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也在逐渐失传。
一些乡村文化也因为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逐渐淡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进行解决:一、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机构,加强对传统民俗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设立相关标识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环境。
民俗景区可以依托当地居民,建立自愿者团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监督,共同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三、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举办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展示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年轻人参与提高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保护意识。
可以设立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传承基地,招募一些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进行相关技艺的传承和培训,使传统手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民俗文化元素和资源。
它们可以是传统的节日、习俗、手工艺品、建筑物、传统服饰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吸引游客来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以下是对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的一些例子:1. 传统节日:比如中国的春节和元宵节,这些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的节日习俗,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2. 手工艺品:比如中国的剪纸、刺绣、陶瓷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工艺技艺,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了解手工艺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3. 建筑物:比如中国的传统四合院、土楼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参观和了解建筑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4. 传统服饰:比如中国的汉服、蒙古族的传统服饰等,这些服饰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服饰风格,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穿上传统服饰,了解服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
5. 音乐舞蹈:比如非洲的部落音乐舞蹈和中国的民间舞蹈等,这些音乐舞蹈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观看和参与音乐舞蹈表演,了解艺术形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
6. 传统美食:比如意大利的披萨和中国的饺子等,这些美食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烹饪技艺,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品尝和学习烹饪过程,了解美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
7. 民间故事和传说:比如希腊的神话故事和中国的神话传说等,这些故事和传说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信仰,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听取故事和传说,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故事文化的传承。
8. 民俗游戏和娱乐活动:比如印度的卡巴迪和中国的踢毽子等,这些游戏和娱乐活动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娱乐方式,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参与游戏和活动,了解游戏的规则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传统游戏文化的传承。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ppt 27页)(共25张PPT)

花儿会 西北地区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民族的传统歌,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以演唱花儿为
主要内容。每年秋收前的农历四至六月间举行。
歌圩节 广西壮族传统的聚会唱歌的民间节日。歌圩,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去唱歌。 三月街 云南大理地区白族的盛大街市和传统集会。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二,在点苍山麓举行。
具有地域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
第一节 节会庆典与民间歌舞
一、节会庆典
中外重要年节
春节 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岁尾年初祭神庆丰收演变而来 的。
苗年 是中国苗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农历十月五日至十一月 二十五日,流行于黔东南的苗族地区,苗语叫“朗卯”。牛鼻 子上抹酒。
藏历年 藏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在屋顶上燃起象征吉祥的松 烟。天不亮,妇女们到河边背“吉祥水”,男女老幼互相祝贺“ 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
穆斯林国家妇女盖面纱 节日活动有“放高升” 、赛龙舟、跳象脚舞、丢包、堆沙等,但以人们相互间泼水为最重要内容。
狂欢节的主题,是表现战胜妖魔和困难的欢乐,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四节 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
一、生活习俗
婚嫁习俗 待客往来习俗 丧葬习俗 火葬(藏族、傣族) 土葬 天葬(印度、缅甸、柬埔寨)
泰国男人通常穿“帕侬” 第四节 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
如:傣族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
其构思之巧妙,令游人眼界大开。
碉房式民居 现在在豫西、晋中较多。
中国闽西地区的大土楼。
藏族、羌族传统民居
民族服饰受到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石头房 云南大理白族 歌圩,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去唱歌。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1. 引言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体验当地文化、历史和传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品尝地方美食、欣赏传统表演等方式,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著名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为旅行者提供参考。
2. 海南黎苗风情村海南黎苗风情村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重点民俗旅游村之一。
这里生活着黎苗族民众,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例如编竹筐、织黎锦等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黎苗特色美食,体验到黎苗族的独特民俗风情。
3. 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是中国四川省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
这里保留着丰富的土司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土司府邸、土司庙宇等历史建筑,了解土司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
此外,汉源土司城还以其特色的民俗活动而闻名,例如土司招待、轿子担行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云南丽江古镇云南丽江古镇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保留着完整的纳西族传统风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丽江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建筑、品尝纳西族传统美食、观赏民俗表演等。
此外,来到丽江古镇还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民俗活动,例如古城游、纳西长街民俗杂耍等。
丽江古镇是一个让人沉浸在古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中的好地方。
5. 内蒙古草原文化体验内蒙古草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拥有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民俗文化。
来到内蒙古草原,游客可以住在蒙古包中,感受蒙古族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参与到马球比赛等传统活动中。
此外,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内蒙古草原是一个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蒙古族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6. 总结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完整版)9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

要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家以保护,只能传承于活人,要 有青年一代去继承、应用、创新,使民俗文化的血脉得以活 跃,而不是窒息在珍藏中。
(四)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 手段来抢救、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俗风情的变异
第三节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发了一批以深邃文化内涵为依托 ,拥有优美园林环境以及优质服务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 村、民俗博物馆、古街、古城等人文景观。
它们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主 要有:
(一)深圳锦绣中华
深圳锦绣中华夜景
(二)传统服饰
(三情旅游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历史 的瑰宝。
一方面,要进行抢救和保护,特是那些濒于失传和不再 普遍存在的部分,包括民间传说和艺术、民间服饰、婚嫁、 传统建筑和淳朴的民风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特别是那些文化价值高 、参与性强、社会经济效益好、开发利用比较容易的风味餐 饮、民族工艺、居民旅馆、节庆活动、娱乐歌舞等。
一般来讲变异的情况有两种: a. 民俗风情庸俗化 b. 伪民俗
(六)保持淳朴真实,力戒矫揉造作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与旅游者所属民 族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民俗风情的地方特色越浓,越有吸 引力。因此,必须努力保持其真实性,力求突出本民族的特 点。
同时,还应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力戒矫揉造作,为表 演而表演,为经济利益而降低水准,去迎合旅游者的趣味。
深圳锦绣中华
(二)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
(三)昆明云南民族村
昆明云南民族村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知识讲解

学科(xuékē)框架
民
服饰民俗(mín
俗
sú)
旅
饮食民俗(mín
民俗旅
游
sú)
游资源
基
居住民俗(mín
(zīyuán)
本
sú)
开发
概
交通民俗(mín
念
sú)
人生礼仪民俗
(mín sú)
节日民俗(mín
sú)
第四页,共74页。
民俗旅 游区划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zīyuán) 概述
第十页,共74页。
c.土地农耕民俗旅游资源
主要有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和精耕细作农业。如土 地信仰、龙王信仰、安土重迁、风水观念、重农抑商、 聚族而居、崇宗敬祖、邻里亲情、落叶归根、天人合 一等等。
东北黑土地、中原黄土地、南方红土地等广袤的大地 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季节性田园风光和宁静和谐的 桃源仙境,麦苗、稻浪、园圃、桑田、茶园、麻地、 果园、小桥、流水、人家、乡村、老寨、古镇,构成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农耕田园画卷。在这幅画卷里,不 同地方的人们,通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各有 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和行之有效的农耕技艺,整地、选 种、播种、除草、收割、脱粒、储藏(chǔcáng)、加 工,稻作文化与麦作文化各有千秋,景象各异,薅草 锣鼓、背工咏唱、开秧吃新、春秋祭社、农具整置、
教学基本(jīběn)内容
民俗旅游概述 服饰民俗旅游 饮食民俗旅游 居住、交通民俗旅游 人生礼仪、节日民俗旅游 游艺(yóuyì)、农业民俗
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 (zīyuán)
第二页,共74页。
资源(zīyuán) 开发理论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民俗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chíxù)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是高雅文化的基础。
•A、政治•B、人类•C、民俗•D、社会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单选题】民俗不具有()的特点。
•A、民族性•B、政治性•C、集体性•D、地域性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民间”和“风俗”构成了民俗。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民俗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但是民俗的发展不受传媒的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密切相关。
•A、社会政治•B、自然界•C、社会群体•D、人类社会生活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匈牙利人于()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895年•C、1890年•D、1900年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判断题】旅游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一国的基础文化是政治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从建筑风格上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石塔•B、钟楼•C、大院•D、四合院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单选题】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中不包含()。
•A、自然风光•B、古村落•C、建筑风格•D、乡间民居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判断题】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所有关于自然、人文、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资源概念的新拓展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是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
•A、知识•B、社会•C、人力资源•D、选项A和选项C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一种()。
•A、劳动能力•B、体力劳动•C、智慧的表现•D、脑力劳动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单选题】资源就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能量•B、信息•C、物质•D、以上答案都正确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判断题】李光耀先生认为,分散化的需求被集中化的资源所满足时,系统就会奔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传统经济中占据经济增长并且具有主要贡献地位的是()。
•A、自然资源•B、资本•C、劳动力•D、以上答案都正确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2【单选题】资源的范畴不包括()。
•A、民间故事•B、民俗风葬•C、民间传说•D、封建迷信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3【单选题】资源可以通过()转化为财富。
•A、社会生产•B、生产力•C、人类劳动•D、生产资料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4【判断题】大部分资源都是现实的资源。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创意民俗旅游资源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符号”复原又称()•A、符号精神•B、场所精神•C、古罗马精神•D、复原精神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多选题】创意与民俗旅游资源转化要点中的“三观”包括()•A、整合观•B、品牌观•C、体验观•D、分散观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3【判断题】“符号复原”也可称“场所精神”,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源自古罗马人对场所守护神的信仰,后成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词汇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场所精神指客观物理环境与人的主观意识系统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过程,以及对这种体验到的情感状态的一种描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生命精神与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二泉映月”吸收了()的音乐元素。
•A、法家•B、道教•C、佛教•D、儒家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人类真善美方面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金钱•B、民俗•C、文化•D、富强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单选题】中国民俗艺术的特征是()。
•A、经济性•B、审美性•C、艺术性•D、实用性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4【判断题】没有用的东西不一定不是资源。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表现形式粗犷质朴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中华民族精神不包括()。
•A、吃苦耐劳•B、互利共赢•C、坚忍不拔•D、自强不息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判断题】民俗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时代的发展二者呈现出相互联系的关系。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艺术风格活泼清新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老百姓原生态的,劳动人民从内心表达出来的艺术包括()。
•A、田歌•B、情歌•C、民歌•D、以上答案都正确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多选题】以下()是民间艺术“花”的分布地。
•A、宁夏•B、青海•C、陕西•D、甘肃我的答案:ABD 得分:33.3分3【判断题】民俗资源是由民族精神与现实生活所体现出来的。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乡土气息生活情趣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大多数艺术研究者将艺术最终解释为()。
•A、人类的生命•B、人性的美好•C、人类的生殖•D、人类的发展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单选题】民俗中“锁”的含义是()。
•A、锁住人脉•B、锁住官位•C、锁住财富•D、锁住生命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的民俗艺术体现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的传统舞蹈是摇船舞。
•A、苗族•B、京族•C、侗族•D、瑶族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民俗艺术是来自于()。
•A、民间•B、政治体系•C、外来文化•D、贵族阶层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单选题】戏剧最早是来源于()。
•A、驱鬼•B、祭祖•C、敬神•D、以上答案都正确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判断题】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从美学特点上来讲是不同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
•A、印度尼西亚•B、中国•C、日本•D、泰国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判断题】旅游资源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
•A、印度尼西亚•B、中国•C、日本•D、泰国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判断题】旅游资源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中国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旅游资源开发的特征不包括()。
•A、重复的利用性•B、追求艺术性•C、地域的固定性•D、开发成本的节俭性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多选题】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包括()。
•A、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法•B、旅游资源的创造法•C、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法•D、旅游资源的限度法我的答案:ACD 得分:33.3分3【判断题】哈尔滨地标性的建筑之一是索菲亚教堂。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中国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单选题】对已被破坏的旅游资源应当进行()。
•A、修复•B、重建•C、废弃•D、选项A和选项B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旅游开发的原则不包括()。
•A、协调性原则•B、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C、特色原则•D、多样性原则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体验异文化的情调是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只要有旅游资源,便无需对其进行论证便可开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上海的历史沿革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一度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远东闻名的经济中心。
•A、北京•B、南京•C、上海•D、广州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判断题】“上海”这一地名取自大海。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襟江带海可被概括为上海的地缘特征。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移民与多元文化融合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以后,上海在短短三年内着实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二十一世纪•B、新中国成立•C、民国成立•D、改革开放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可通过()去看看中国两千年的历史。
•A、西安•B、北京•C、南京•D、上海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多选题】()是上海的传统建筑。
•A、教堂•B、寺庙•C、东方明珠•D、道关我的答案:ABD 得分:25.0分4【判断题】上海的经济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呈现出畸形的发展。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百年老店与上海市商文化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上,上海是在()的商业贸易移到了上海镇后开始飞速发展的。
•A、南翔镇•B、青龙镇•C、青浦镇•D、安亭镇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判断题】开埠之前,上海各行各业具有商业性质的会馆开始建立。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风云际会与市民文化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是上海的优势集中所在。
•A、海港•B、郊区•C、周边城市•D、市中心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2【单选题】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取代了()的地位。
•A、重庆•B、青岛•C、广州•D、武汉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判断题】木棉和土布在上海成为商埠以前并不是商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上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型城市。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现代都市与新民俗文化的建构已完成本次成绩:801【单选题】对上海人来说,事物的()永远是第一位的。
•A、实用价值•B、收藏价值•C、外观价值•D、以上答案都正确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这种特性是对上海这个区域整体人群文化心理素质的精辟概括。
•A、淳朴厚道•B、精明之至•C、冷酷之及•D、洋溢热情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3【单选题】在上海民俗文化的发展中,其在管理公共事务时井然有序取决于上海人的()。
•A、人生价值观•B、信仰•C、理性精神•D、个人素质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4【判断题】1918年上海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了。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上海的商人们个个都精于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