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合集下载

明确“三个为什么”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明确“三个为什么”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明确“三个为什么”凝聚民族复兴伟力当前,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要明确“三个为什么”,这对于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至关重要。

那么,为什么要明确“三个为什么”,它们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为什么要明确“三个为什么”呢?明确“三个为什么”是为了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指引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崛起是中国的国家长远目标,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需要我们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崛起,我们的崛起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国。

明确“三个为什么”也是为了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凝聚我们的行动力量。

只有统一了思想认识,我们才能凝聚起伟大的力量,实现我们的崛起目标。

明确“三个为什么”也是为了树立我们的自信心和民族意识,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

我们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复兴的步伐,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起这份历史责任,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中国人,我们要塑造出怎样的中国形象。

这些都是意义重大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理清思路,因此明确“三个为什么”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三个为什么”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崛起,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为什么崛起。

在现今世界格局下,崛起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的世纪,中国崛起的强势出现,势必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极大关注,中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媲美甚至超越的崛起,就需要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伟大民族凝聚力支持。

而要实现伟大民族凝聚力,就需要明确我们的为什么崛起。

我们为什么要崛起?这是因为我们要彰显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伟大文明与悠久历史,我们要证明中华儿女,有着崭新的时代梦想,还要更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让世界人民看见我们担起更大的责任,在世界的发展的舞台上也就是为了提升我们国家,我们种族的国际地位。

所以,我们的为什么崛起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我们的民族的利益,为了我们的国家的利益。

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和作用。

首先,历史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上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可以加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征战,虽然造成了许多伤亡和破坏,但也促使了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这种共同历史经验使得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其次,文化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共同的语言、宗教、习俗、传统等文化元素,可以增强民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认同感。

例如,印度的宗教文化对于印度人民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印度人民信奉不同的宗教,但他们都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使得他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此外,经济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可以增加民族成员之间的福祉和利益的共享,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种经济的繁荣不仅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也增强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教育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例如,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典范。

最后,社会和谐和民主法治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通过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法治体系,可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之魂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历史
现实
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
中华民族精神
一 、 爱 好 和 平 基本内涵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 大精神
核心 爱国
主义
在当代中国爱 国主义与爱社 会主义本质上 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 义的主题
精神动力
未来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拥护祖 国统一
在中 瞬人 间民 绽族 放的 !凝 !聚 !力 !
• 水是生命之源 • 当水神发怒 • 世界不再可爱
• 灾难中 • 我们 • 在一起
•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
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
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
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
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
四者相辅相 成,共同服 务于爱国主 义这一主题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爱国主义 (核心)
处理国家内部 关系的要求
自强不息
处理与其他 民族间关系 的要求
实践爱国精神的
勤劳勇敢 必要前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 切领域。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 要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成员得以 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 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 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撑;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 必要前提,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 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
怎样增强民族凝聚力?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 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21世纪,我国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我们进入了以知识、科技、文化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这种变革中,中国要面对的是市场、价值观、社会结构等深刻的挑战,这些挑战决定了中国必须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那么,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又是什么呢?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具有多重性和开放性。

首先,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多重性的。

这种多重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这些方面都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基因。

其次,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开放性的。

在新时代,环球化、文化融合等成了趋势,中国必须不断吸收外部文化,提高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以摆脱“太平洋文明”道路。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在很多人看来表现为中国式的新自信、壮志凌云的拼搏精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强大团结的务实精神等。

同时,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也需要不断探索,跨越发展、调适经济、跨越社会的分化等问题。

二、新时代的凝聚力新时代的凝聚力是指团结反映出来的一种社会要素、社会机制。

那么新时代的凝聚力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哪一个是先存在的呢?我们可以说,两者互相濡沫,相辅相成,都有时间关系。

新时代的凝聚力离不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涌现,需要凝聚力的存在。

新时代的凝聚力的构建,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思考:其一,通过共同目标的实现,建立共识。

共同的目标越明确,就越能够凝聚人心。

例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就表现了一种凝聚力,它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发展目标相结合。

其二,通过文化精品的推广,建立文化共同体。

文化语言是凝聚力的一部分,文化产品的推广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民族团结。

其三,通过符合民意的政策实施,建立社会共识。

新时代的政策措施,在民意和经济增长上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凝聚力。

三、结语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具有多重性和开放性的,而新时代的凝聚力则是一种基于共识、文化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机制。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例子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例子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例子
1. 抗击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华民族共同抗击疫情,各地人民自发捐款捐物,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抢救患者,科学家们夜以继日进行研究,志愿者们奔走在各个社区为居民服务。

最终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全国人民也在这场危机中更加凝聚在一起。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纷纷发动抗议活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这场运动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和左翼思潮的兴起,为中国近现代化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3.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凝聚力,各地人民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壮烈的抗日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中国军民共同团结抵抗侵略者,为全人类争取了抵抗法西斯主义的宝贵经验,也让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团结和成长。

4. 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典型显示。

全国各地人民用各种方式助威祖国,爱国主义的热情和强烈的自豪感沸腾在每个人心中。

中国选手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全民的赞誉和支持。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的强大和自信,也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5.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先祖的重要日子。

每年清明
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人们纷纷前往祖坟祭拜祖先,祭奠先辈。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凝聚了家族、社区、乡土等多层面的凝聚力。

请谈谈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

请谈谈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

请谈谈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对于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伟大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是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

伟大民族精神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其历史和传统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伟大民族精神要求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传统等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只有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凝聚力,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伟大民族精神体现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上。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只有在团结一心、共同进退的基础上,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伟大民族精神要求民族成员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共同为民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上。

伟大的民族必须具备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起维护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责任。

伟大民族精神要求民族成员关注国家大事、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还体现在追求卓越和创新上。

伟大的民族必须具备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伟大民族精神要求民族成员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勇于开拓进取,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伟大民族精神还体现在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上。

伟大的民族必须具备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够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精神品质。

伟大民族精神要求民族成员具备毅力和韧性,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追求卓越和创新、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等方面。

伟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注定要经历各种风雨和变迁。

然而,在无数次危机和困境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正是源于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力量,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道巍峨的长城,屹立不倒。

一、历史的根基寻找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我们首先要深入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华民族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而自豪,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份文化底蕴的积累,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各个民族通过战争、婚姻、贸易等方式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现象。

这种多元性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来入侵时能够以团结的姿态抵御敌人。

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典范人物和英雄事迹也是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之一。

无论是黄帝、伏羲还是岳飞、毛泽东,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都在激励着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并肩作战,共同前进。

二、共同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共同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秉持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并深入人心。

“仁”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他人关怀和爱护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文化传统。

这种和平共处的价值观不仅在家庭、社区中得到体现,也在国家和民族层面上起到了强大的凝聚力。

另外,“义”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公正和道义的追求,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公平和正义,这个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华民族始终将公义作为行为准则,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使得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

三、文化的交融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力量源泉还体现在丰富多元的文化交融中。

中华民族众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字的传播以及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都让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地的民族发生了深入的交流。

感悟中国的强大心得体会(3篇)

感悟中国的强大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感自豪。

今天,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中国强大的心得体会。

一、经济实力日益强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党的英明领导。

首先,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我国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再次,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最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移动支付、5G通信等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首先,我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其次,我国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再次,我国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三、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次,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我国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我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国加大了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其次,我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历史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统一的内在力量,是一个伴随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而具有多方面功能的动态系统。

1998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特大洪灾,再次考验着中华民族是否伟大,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这场百年不遇
的特大洪灾,检验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波澜壮阔的军民战洪图,昭示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纵观我国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振兴中华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自强不息精神,构成了中国人民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直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绵延不断,一脉相承。

天塌地陷、内忧外患,并未使中华沉沦、民族分裂,反而激励着中华民族改造山河,奋发图强。

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20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天灾和战乱,仅大水灾就发生过1029次,大旱灾发生过1056次。

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持续百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国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不断促进统一大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从根本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
有人曾担心,搞市场经济,搞开放,会把人心搞散了,搞自私了。

这次抗洪抢险的斗争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

置身于'98抗洪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撞击着、鼓舞着自己,许多人舍生忘死,舍小家、保大家,把个人利益完全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利益之中,人们舍己为人的意识、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大大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

20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眼界,也升华了这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世界。

'98抗洪再次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不是追求眼前利益、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民族,更不是一盘散沙。

中国人民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眼界、精神、追求、凝聚力,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百万军民特大抗洪抢险的斗争实践,蕴育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正像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和凝聚力。

在这次严峻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来的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决心,第一线军民表现出来的气吞山河、顽强拼搏的勇气,各部门各条战线表现出来的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精神,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
伟大的抗洪精神,向全世界证实:充满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现实基础,无比坚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决定因素和核心力量。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

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伟大的中华民族定将永远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