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德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德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德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15•【字号】迪政复〔2024〕18号•【施行日期】2024.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德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德钦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批准实施〈德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德政发〔2024〕2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德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德钦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和边疆稳固“四件大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建设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三江并流核心区雪山峡谷立体旅游目的地、面向南亚及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强县、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示范县。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德钦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92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0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495.9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3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地质灾害等风险控制线和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迪庆,云南,中国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迪庆,云南,中国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迪庆,云南,中国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116-121)【正文语种】中文梅里雪山景区所处横断山脉地带,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直线距离最近的区域,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三江并流”壮丽奇观。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21世纪初,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景区保护管理问题日益严峻。

规划任务:为发展初期的景区建立科学的和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制。

规划用地布局由这一地区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是以澜沧江为对称轴的带状层级式结构,从江岸到两侧山脊线,资源保护的比重逐渐增强,资源利用的比重相对逐渐减弱。

旅游线路规划遵循东西有别原则,西岸尽最大可能保证自然环境的原始性和文化资源的真实性,限制发展快速交通;东岸在环境承受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村村通公路”。

传统民族村落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旅游服务设施遵循社区结合和社区参与原则,设置田园观光型居民点和服务型居民点,不单独设立成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除了物质空间规划外,规划对软性管理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科学管理、能源替代、生态和文化旅游、社区能力建设4大战略,明确发展初期景区管理体制建设的重点。

规划过程中对多个规划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创新,包括:目标-战略-行动计划3层次协同规划技术;地质学、植物学、民族文化学等多学科融贯方法;综合了重要性和敏感度的资源评价方法等。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客户/Client:云南省建设厅暨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规划团队/Design Team:杨锐,党安荣,庄优波,左川,韩昊英,李然,陈新,刘晓冬规划面积/Area:1588km2规划时间/Project Time:2001.9-2002.10规划期限/Planning Period:2002-2020游客规模/Number of Tourists:2000年9.6万人,2001年11.6万人,增长率达20%居民规模及收入/Population and Income:2001年1.25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700元Meili Snow Mountain Scenic Area is located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n area between the Jinsha, Lancang and Nujiang that forms the unique and magnificent "Three Parallel Rivers" landscape. The main peak of Meili Snow Mountain (Kawa Karpo) is one of eight sacred Tibetan mountains. In the early 2000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blems of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area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The task of this planning project w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highly workabl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cenic area in its early development stage.The Land Use Plan layout i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ribbons along the axis of the Lancang River, a layout determined by the area's uniquetopography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n both sides of the water from the riverbank to the ridgeline, resource protection gradually increases, while resource utilization gradually declines. The circulation route planning followed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the west side is different from the east side. On the west side, the objective was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cultural resources are protected and rapid transit is limited. On east side and within allowable tolerances, every village is accessible by road.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highly harmonized with the natural landscap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ourism service-oriented and sightseeing-oriented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were planned. Separate large-scale tourist service areas are not allowed. In addition to physical planning, some methods of "soft" management contents were also discussed. Four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alternative energy, 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an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The intent was to clarify the prioritie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During the planning process, a number of innovative methods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Target-Strategy-Action Plan collaborative planning techniques; geology, botany, na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subjects coherent approach; as well as resource evaluation methods which combine importance evaluation and sensitivity evaluation.评论丁力扬: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实际上属于国家公园范畴。

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0.20•【字号】•【施行日期】2014.10.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德钦县人民政府,州直各相关单位:《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0月20日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好州人民政府召开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景区整治提升工作部署专题会议精神,彻底整治、规范和提升梅里雪山雨崩景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根据《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景区整治提升工作专题会议纪要》内容及要求,针对梅里雪山景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整治事项,特制定此方案。

一、成立整治规范提升工作领导机构(一)整治规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志军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副组长:张丽军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玉祥德钦县委书记格桑朗杰德钦县人民政府县长白玛康主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局长唐立洲迪庆旅发集团公司总经理成员:州发改委、州公安局、州财政局、州旅发委、州住建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林业局、州环保局、州森林公安局、消防支队、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下设整治规范提升工作指挥部。

指挥长:张永明德钦县委副书记副指挥长:阿忠德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国忠德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周开郧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和君明迪庆旅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指挥部以德钦县为主,具体工作人员由县里抽调后组成;由德钦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形成整治规范提升工作力量,州级部门进行督促指导。

二、整治工作时间2014年10月14日启动,除历时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整治工作在2015年3月31日内完成。

专题研究——总体规划中的分区规划

专题研究——总体规划中的分区规划

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分区规划向来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里的分区类型包括景区(遨游区)、保护分区、功能分区等。

近年来,随着总体规划工作的深入,分区规划的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

有专家提出,“风景区的所谓开辟,必须坚持在功能分区原则下的定位建设,才干健康发展”。

建设部也提出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中加入“核心景区”的概念,对其进行专项规划。

从字面上看,分区就是希翼通过在空间上建立起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在政策上进行支撑来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传统形成的分区理论和技术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名称不统一,定义不明确,技术不科学等,已经不能很好的协调现阶段保护和利用之间关系。

而且,风景名胜区的分区技术与国际上和其他相关领域分区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借鉴和改进。

因此有必要对分区规划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尽可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在保护和利用协调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如它的资源特色具有典型性一样,它的规划和实践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中也体现出相当程度的典型性。

例如,黄山风景名胜区第一批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较早的(1980 年开始)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较早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名录。

因此,对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分区规划进行研究,不仅对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对全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为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分区规划理论和技术提供建议。

目前国际上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通常应用的分区类型为Management Zones,即管理分区或者管理政策分区。

以下简单介绍IUCN 管理分区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

IUCN 管理分区定义如下:special and/or unique values zone 具有杰出的资源价值,限制或者禁止遨游活动。

primitive/wilderness zone 禁止机动车道路和基础设施,禁止人为操控的管理技术。

云南林业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

云南林业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

果率、单株产量、亩产量、抗病性等方面均高于北方核桃。用 问。郭辉军、刘一丹副厅长及厅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一一作
云南核桃加工的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粉、核桃胶囊等产品 了 答复。
2009,30( 1)·云南林业 15
达到 2 000 万亩 。二是产 业效 益持续 快速增 长。核桃 、油 室”的牌子。一是组织起草了《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
茶、膏桐、澳洲 坚果等 木本油 料产业 成了 群众增 收致富 的 作意见(代拟稿)》。二是启动《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研
摇钱 树, 从过 去山 区农民家 庭的副业变 成了增收致 富的主 究》项目。三是筹备成立云南省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四是积
全省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发展 工作。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展的湿地环境监测和特有鱼种中
到 160多家,其中经省林业厅认定的省级龙头企业 34 家。五 甸叶须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七是积极协调国家公园建设试
是产品品牌化进程加快。我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实现了 点与生态效益补偿、天保工程、林改等重大工作的关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截至 2008 年 10 月 30 日,全省 理州规定,各县(市)每建一个工业产值达 5 000 万元、税
15.39 万个村民小组完成了林改摸底调查工作,占全省村民 收达 500 万元以上的木本油料林果加工企业,州对县(市)奖
小组总数的 96.25%;14.94 万个村民小
组制定了林改方案,占 93.43%;13.17
零的突破,云南香格里拉野生核桃和香格里拉野生核桃油已
会上,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就集体
相继 获得全国 地理标 志商标 注册。我 省栽培 的优良 核桃品 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木本油料在替代能源方面

梅里雪山与大香格里联动项目世纪工程总体策划方案

梅里雪山与大香格里联动项目世纪工程总体策划方案

--梅里雪山与大香格里联动项目世纪工程总体策划方案前言西部大开发与改革开发初期东部开发相比,具有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球观念和世界平台,而藏区以其在西部乃至全国无以伦比的旅游及生物资源潜力,而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如何统筹规划、着眼全局,寻找绝佳突破点,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势、以势成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力优势和区域优势,将对整个大香格里拉经济板块的撬动起到巨大的示范、牵引效应和杠杆效应。

香格里拉已以出水芙蓉的绝世身姿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大香格里拉和广大藏区已万众所仰、拭目以待,梅里雪山大势所趋、呼之欲出!香格里拉作为世界旅游炽点而举世瞩目,梅里雪山作为其中心和标志,随着对其统筹规划、整合开发,必将对响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划下历史性的大手笔。

真正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的新形势下的发展方针。

西部大开发是举世瞩目的千秋伟业,梅里雪山与大香格里拉联动项目堪称举足轻重的世纪工程。

战略图景本项目总策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梅里雪山为支点,以梅里雪山文化年为杠杆,施以广告传播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力,以撬动德钦县及大香格里拉地区经济板块,带动云南旅游经济和广大西部藏区旅游经济的加速发展。

一、梅里雪山及大香格里拉旅游业起飞前夕的SWOT模型分析优点(Strengths):略弱势(Weakness):略机遇(Opportunites):略威胁(Threats):四川稻城及亚丁地区以类似香格拉的旅游资源和强劲的竞争势头对梅里雪山及香格里拉形成威胁。

在定位上,其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香巴拉”,竭力抢占香格里拉的延伸概念,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进行品牌宣传,短期内就获得了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值得警惕的是,四川稻城也拥有同样优美的雪域贡嘎雪山,贡嘎雪山同样拥有形似金字塔的山峰,一旦其打出贡嘎雪山是“香格里拉的标志”的宣传牌,其将立即占有香格里拉的中心概念,此举有扭转乾坤之功!因此,应尽早通过梅里雪山占有“香格里拉的标志“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定位。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马建忠;杨桂华;韩明跃;张志明;杨子江;陈飙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0(35)3
【摘要】滇西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2004起,有关部门就开始运用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文章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保护行动规划方法中的保护对象的确定、威胁因子的分析、制定并实施保护策略、成效评估4个关键步骤是实现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逻辑方法.
【总页数】5页(P119-123)
【作者】马建忠;杨桂华;韩明跃;张志明;杨子江;陈飙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1;TU986
【相关文献】
1.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安全风险评价 [J], 杨子江;徐之熊;王雅金
2.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 [J], 杨沛芳
3.云南德钦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J], 杨子国
4.藏族聚居空间垂直分异的环境适应性研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西当村域为例[J], 何飞平;程海帆;王颖
5.“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启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安全风险评价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安全风险评价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安全风险评价
杨子江;徐之熊;王雅金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6(041)001
【摘要】针对自然资源突出、基础设施和管理落后的高原山岳型景区展开景区游客安全风险评价探讨,从游客系统考虑,依据自然灾害成因理论构建游客安全风险理论模型.选取游客安全危险性指标、游客安全风险暴露性指标、游客安全风险脆弱性指标、游客安全风险防灾减灾能力指标,构建高原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多维度综合评价其景区游客安全风险度.
【总页数】7页(P114-119,124)
【作者】杨子江;徐之熊;王雅金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1
【相关文献】
1.国际NGO项目与生态旅游社区发展——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景区的个案研究[J], 宋文莉;和杨慧
2.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J], 杨子江;张志明;杨桂华
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 [J], 杨沛芳
4.藏族聚居空间垂直分异的环境适应性研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西当村域为例[J], 何飞平;程海帆;王颖
5.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 总体目标 (1)1.2 规划理念 (1)1.3 规划原则 (2)1.4 规划依据 (3)1.5 规划范围 (6)1.6 规划期限 (6)第二章规划条件 (7)2.1 规划背景 (7)2.2 自然地理 (7)2.3 社会经济 (8)2.4 资源条件 (8)第三章功能区划 (11)3.1 原则和技术 (11)3.2 严格保护区(I区) (12)3.3 重点保护区(II区) (12)3.4 一般保护区(III区) (13)3.5 亚区(IV区) (13)3.6 外围控制地带(V区) (14)3.7 功能区管理措施 (14)第四章自然保护规划 (18)4.1 保护目的和原则 (18)4.2 保护类型划分标准 (18)4.3 保护对象及价值 (19)4.4 威胁因子分析 (21)4.5 分区保护管理 (24)4.6 环境监测 ...................................................................................................................................... 27 第五章文化保护规划.. (29)5.1 保护对象 (29)5.2 文物保护 (29)5.3 文化空间保护 (31)5.4 文化多样性保护 (33)第六章社区规划 (35)6.1 规划目标 (35)6.2 社区地位 (35)6.3 社区社会发展指导原则 (35)6.4 社区经济发展指导原则 (36)6.5 社区文化发展指导原则 (36)6.6 社区新型产业布局 (37)6.7 社区协调机制 (37)6.8 社区调控机制 (38)6.9 社区公共服务规划 (39)6.10 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39)第七章生态旅游规划 (42)7.1 规划目标 (42)7.2 旅游业发展背景 (42)7.3 市场条件 (43)7.4 可进入性 (44)7.5 容量控制 (45)7.6 游憩主题 (47)7.7 生态旅游产品 (47)7.8 住宿接待 (49)第八章设施规划 (51)8.1 设施规划目标 (51)8.2道路交通规划 (51)8.3 通讯规划 (53)8.4 给排水规划 (54)8.5 电力规划 (54)8.6环卫设施规划 (55)8.7 防灾及安全规划 (57)第九章解译系统规划 (59)9.1 规划目标 (59)9.2 引导标识子系统 (59)9.3 教育解说子系统 (61)9.4 解译设施 (64)9.5 解说线路规划 (64)第十章管理计划 (66)10.1 基本任务 (66)10.2 管理体制框架 (66)10.3 自然资源管理 (67)10.4 文化资源管理 (71)10.5人为活动管理 (74)10.6 商业计划 (77)10.7 季节性开放 (79)10.8 盈利点 (79)第十一章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2)11.1目标分析 (82)11.2 内容剖析 (83)11.3 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86)11.4 环境影响识别 (87)11.5 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89)第十二章附则 (90)12.1成果组成 (90)12.2实施日期 (90)12.3解释权 (90)附件1:德钦县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 (91)1、旅游市场规模及预测 (91)2、旅游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91)3、海外市场分析 ............................................................................................................................... 96 附件2:梅里雪山资源价值评价 (97)1、资源价值 (97)2、资源特征 (98)3、资源分类 (98)4、资源重要性评价 (99)第一章总则1.1 总体目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以保护梅里雪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根本任务。

同时,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机会,以增强人们对梅里雪山壮美风光和奇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充分重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通过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实行社区参与制度,发展社区医疗、教育和卫生水平,合理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减小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等措施,真正实现梅里雪山资源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2 规划理念为了实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总体目标(见1.2),梅里雪山作为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8大片区之一,《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将以《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第八条(2006)之规定为基本方针,即“(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其地质遗迹、生态演变过程、自然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及濒危物种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和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在《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始终坚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这一基本理念。

“尊重人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尊重人的价值”本质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而“尊重自然的价值”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坚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的规划理念是一种正确的、超前的国家公园科学发展理念。

反映出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建设一个服务于“公众娱乐、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区友好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公园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自身塑造成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者,是梅里雪山资源的管理者,也是梅里雪山旅游者、朝圣者和社区居民的服务者。

1.3 规划原则1.3.1 保护优先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始终以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及其价值为宗旨。

本规划所指的“保护..”的具体含义是指包含三层含义:●是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规划、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不能损害梅里雪山区域内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国家公园区域内的各族少数民族社区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危害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国家公园的游憩和公众教育不能有损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

1.3.2 可持续性梅里雪山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5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其一,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产品,如食物、燃料、纤维、洁净水的供给功能;其二,为人类提供维持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控制侵蚀,防洪抗旱等的调节功能功能;其三,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休闲娱乐,以及美学欣赏等方式而使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非物质效益的文化功能;其四,生产和支撑其它服务功能的基础功能,如初级生产、制造氧气和形成土壤等的支持功能;其五,为当地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梅里雪山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于当地和下游湄公河流域的中国和其它国家提供了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必须能够确保梅里雪山五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完整性;确保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能够为当代人及后代所享用。

1.3.3 政策工具《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是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政策性分析工具,来解决未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国家公园具体的实践活动保留了一定的弹性。

1.3.4 区划管理《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技术(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对梅里雪山进行了科学的功能区划。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实行严格的功能区划管理,通过一套严格的功能区划管理制度框架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双重目标。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强调实现国家公园多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鼓励社会各界对国家公园进行可持续利用,包括在规定区域中的开展的特许旅游服务项目、有限的生态农业和畜牧业项目等。

另一方面,实行严格资源区划管理政策,即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个功能区域范围内,禁止有损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的林业、采集业、矿业、水电业和旅游业等商业性利用。

1.3.5 社区参与切实尊重梅里雪山地区各少数民族人民拥有等同的权利,确保各少数民族能够自主选择其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始终坚持最为广泛的社区协商制度,解决国家公园建设、资源保护、游憩管理和运营,以及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社区均衡受益。

1.3.6 尊重文化尊重梅里雪山地区各民族社区居民传统上的资源和土地的使用权,尊重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的传统。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不能危及梅里雪山神山文化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1.4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26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 年12 月26 日公布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第二次修订,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第二次修正,2007年12月29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13)《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4号)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15)《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公布,自1988年3月15日起施行)16)《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2001年云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审批,2002年4月实施)17)《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5年12月云南省旅游局编制)18)《云南省旅游条例》(2005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19)《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0年5月26日审议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20)《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5年5月27日通过,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21)《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99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批准,自批准之日起施行)2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6月26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23)《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自,2003年5月1日实施)24)《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25)《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26)《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建筑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1986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7)《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2月20日国家旅游局颁布,自1990年3月1日起施行)28)《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布并实施)29)《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1999年12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实施)30)《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年)》(云南省林业厅,2007年12月)31)《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昆明大学旅游研究所,2003年)32)《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1年6月)33)《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迪庆州旅游局、云南城乡规划设计院,2002年8月16日)34)《德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到2010年规划纲要(送审稿)》(2000年8月)35)《德钦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德钦县旅游局,2003年)36)《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德钦县旅游局,1999年5月)37)《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德钦县旅游局,2000年5月)38)《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总体规划》(2002-2020)》(云南建设厅、迪庆州人民政府、清华大学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所,2002年8月)39)《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雨崩旅游区旅游调研报告》(德钦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40)《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纲要》(雨崩旅游区规划策划课题组,2004年8月)41)《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2007年2月)4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999年11月1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2001年1月1日实施)4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002年12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年7月1日实施)4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年4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2002年6月1日实施)4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年10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自批准之日起实施)46)《旅游厕所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4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48)《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处理程序》(2008年3月14日民政部、公安部、外交部颁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4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年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7年2月1日起实施)50)《迪庆州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迪庆州旅游局,2003年颁布)51)《德钦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德钦县人民政府,2005年1月1日实施)5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53)《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54)《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通过,自即日起实施)55)《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计划(2006)》(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2006年)1.5 规划范围根据《迪庆州旅游局关于要求界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范围的请示(2008第53号)》、《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关于要求明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界限的请示(2008第17号)》,以及《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界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范围请示的批复(2008第21号)》等文件确定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范围是:东至国道214线和德维公路(含滇藏文化带),西至梅里雪山山脊线省界,南以燕门乡与云岭乡界为界,北以外转经路线说拉垭口以北第一道山脊线为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