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培养过程中流加碳源与氮源对其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氮源对一株产油小球藻油脂积累的影响

不同碳氮源对一株产油小球藻油脂积累的影响金虹;P.K.Andy Hong;Diana Bao;吕海棠;李文林;马明英【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7)004【摘要】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碳源及氮源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碳源和氮源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最优碳源是葡萄糖,最优氮源是尿素;当葡萄糖浓度为30mg/L、尿素浓度为1.5mg/L时,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产率达到8783.9mg/L和126.3mg/L/d,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7.9%和125%.这为今后培养小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产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总页数】4页(P363-365,400)【作者】金虹;P.K.Andy Hong;Diana Bao;吕海棠;李文林;马明英【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西宁810016;犹他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美国盐湖84112;犹他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美国盐湖84112;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相关文献】1.产油脂海洋微藻的筛选、鉴定及Fe3+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J], 孙漫;聂娟;袁维道;张福特;方哲;黄慧琴;鲍时翔2.不同氮源对异养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J], 朱义平;宋东辉;杨国兰3.不同光质对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积累油脂的影响 [J], 尹继龙;唐小红;郑洪立;尹丰伟;高振;黄和4.不同氮浓度对一株产油绿球藻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r分布的影响 [J], 李涛;许瑾;吴华莲;王铭;向文洲5.不同碳氮比对小球藻增殖及油脂积累的影响 [J], 范同强; 黄有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氮化合物对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氮化合物对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氮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污染物,主要包括氨气、硝酸根、亚硝酸根和硝酸盐等,其排放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氮化合物污染的加剧,学界对氮化合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和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是全球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的物种之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藻类生长的质量和数量主要受海洋水体中的养分含量控制,而氮化合物的排放不仅可导致水体中养分浓度增加,还会影响到藻类的生长和物质代谢等多个方面。
首先,氮化合物的排放会改变海洋水体中的氮素养分比例,给藻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氨气和亚硝酸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它们是蓝藻、硅藻等一些优势种的补充氮源。
但是,长期大量持续排放造成的硝酸盐和硝酸根增加,会使得海洋水体中的氮素养分比例发生变化,这会导致一些氮素稀缺的浮游藻类生长不足,从而减少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藻类的数量。
其次,氮化合物的排放对藻类的营养生长和元素循环过程造成影响。
氮化合物中的氮素形态和数量会直接影响藻类促生因子和酶类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藻类生命活动和养分再生。
长期大量持续排放的氮化合物会导致底层水体中铵态氮盐的富集和蓝藻、绿球藻等的过度繁殖,从而降低藻类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多样性。
此外,氮化合物的排放也会影响到藻类营养生长与海洋碳汇的结构与功能。
氮化合物中的硝酸盐和硝酸根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可作为藻类生长的营养源,但同时也会促进藻类的呼吸作用,加速海洋碳汇进入海底沉积物的速度。
因此,氮化合物排放对藻类的生长并不是简单的促进作用,而是一种对海洋碳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多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破坏以及导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的一种影响。
综上所述,氮化合物的排放和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藻类的生长产生着明显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促进或抑制,多种阶段多层面的综合作用正在改变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小球藻适宜碳源及营养方式研究

小球藻适宜碳源及营养方式研究摘要:筛选小球藻(Chlorellap.)的适宜碳源,比较研究小球藻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葡萄糖能显著促进小球藻生长,且小球藻可利用葡萄糖在化能异养、光激活异养、光异养及兼养条件下均可生长,其比生长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兼养、光异养、光激活异养、化能异养及光合自养。
兼养培养比生长速率接近于光合自养和光异养培养下的比生长速率之和。
关键词:小球藻(Chlorellap.);微藻;适宜碳源;异养;兼养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现代社会依靠化石燃料的现状遭到了严重的挑战[1]。
依照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率和现已探明的地球化石燃料储量,化石燃料可能在未来50年消耗殆尽。
因此,探寻可再生能源已迫在眉睫。
生物柴油被认为是最有望代替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2,3]。
由于传统的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短缺,不能满足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供给[4],微藻以其高生长速率、高油脂产率和生长空间广阔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5]。
然而在微藻自养培养生产生物柴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问题。
微藻在光合自养(Photoautotrophy)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藻液浓度低,增加了微藻采收的成本[6],使微藻制生物柴油用于商业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很低[7]。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自养培养基中添加外加碳源,使微藻利用外加碳源进行异养(Heterotrophy)或兼养(Mi某otrophy)生长。
与高等植物相比,微藻不仅可以利用光能和CO2进行光合自养生长,而且可以利用外加碳源进行异养和兼养生长。
光合自养的光抑制性是限制微藻生物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异养培养以外加碳为碳源和能源[8],能够降低光合自养培养的不足。
Zheng等[9]通过异养培养Chlorellaorokiniana所得微藻细胞浓度是自养培养的3.3倍。
异养培养和兼养培养不仅能提高微藻的生物量,还可以改变其油脂含量[10],缪晓玲等[11]通过异养转化细胞工程技术获得了油脂含量高达57.9%的异养小球藻,使油脂含量在光合自养的基础上提高了4倍。
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012 届)毕业论文题目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08 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5月7日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氮、磷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5℃左右,pH在7.0~9.0之间时;小球藻最适氮源为硝态氮,且能够利用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进行生长,生长速度快慢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尿素>铵态氮。
以硝态氮为氮源时,小球藻在氮的浓度为0.16mg·L-1左右,小球藻可以快速、大量的生长。
以KH2PO4·3H2O为磷源时,磷的浓度控制在0.36mg·L-1左右时,明显促进小球藻生长。
当N/P在3.2时,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并且小球藻对氮和磷的去除率都分别达到33%和89%。
关键词:小球藻;氮;磷;生长;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o the Growth ofChlorella sp.Abstract: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n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 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Chlorella sp. had grown at the temperature of 25℃,the pH between 7.0 to 9.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 was affected by nitrogen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ordered as nitrate nitrogen>nitrite nitrogen>urea nitrogen>ammonium nitrogen.Obviously,nitrate was the optimal nitrogen source for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The rate of growth was the highest at the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0.16mg·L-1.When the content of nitrate was 0.36mg·L-1,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KH2PO4 as phosphorus source.When the N/P ratio was 3.2:1,the biomass of Chlorella sp.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And the removal rat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uld achieve 33% and 89%.Key words:Chlorella sp.;nitrogen;phosphorus;growth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 微藻的概述 (1)1.2 小球藻的应用 (2)1.2.1 食品、饲料和饵料上的应用 (2)1.2.2 医学上的应用 (2)1.2.3 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3)1.2.4 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3)1.3 影响小球藻生长的因素 (3)1.3.1 温度 (3)1.3.2 光照 (3)1.3.3 培养基pH (4)1.3.4 培养基营养成分 (4)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5)第二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7)2.1实验材料与仪器 (7)2.1.1 藻种的来源 (7)2.1.2 小球藻培养基配置材料 (7)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8)2.2 实验方法 (9)2.2.1 藻种的活化 (9)2.2.2 分光光度法测定藻细胞密度 (9)2.2.3 生物量的测定 (10)2.2.4 培养基中氮元素含量的测定 (10)2.2.5 培养基中磷元素含量的测定 (11)2.3 实验设计 (12)2.3.1 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形态N源的培养基配置 (12)2.3.2 不同P浓度梯度的培养基配置 (12)2.3.3 日常观察记录 (12)2.3.4 数据处理 (13)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4)3.1不同氮源及含量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14)3.2 不同浓度的磷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15)3.3 不同的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及去除氮磷效率的影响 (15)3.4 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1)第一章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世界各国对原油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小球藻的分离及生物量研究

·118 ·
衰亡期 。
图 1 不同培养方式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图 2 小球藻的生长曲线 21212 培养基中 C、N 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采用生化手段优化小球藻培养的工艺条件 ,极大地提高 了小球藻的生物量 ,降低了下游工艺成本 ,为实现大规模生产 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 。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111 基 础 培 养 基 ( g ·L - 1 ) : KNO3 11011 , Na H2 PO41H2O 0162 , Na2 HPO412 H2O 0109 , ED TA 01009 , MgSO417 H2O 01246 , CaCl212 H2O 01015 , FeSO417 H2O 01007 , ZnSO417 H2O 010003 , MnSO41H2O 010002 , ( N H4 ) 6MO7O24 14 H2O
作者简介 :朱碧银 ,女 (1986 - )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 生物制药 ,联系电话 :0591222640512 。 3 :通讯作者 , E2mail :hongwr56 @tom1com 基金项目 :福州大学基金 (20062XQ219 826023)
0100002 ,CuSO415 H2O 01000003 ,p H = 611~612 。 11112 筛选培养基 (下文用 S 表示) :光照静置实验用基础培 养基 ,在筛选异养小球藻过程中加入 10g·L - 1 葡萄糖作为有 机 C源。
小球藻是一类普生性单细胞绿藻 ,属于绿藻门 ,绿藻纲 , 绿球藻目 ,卵囊藻科 ,小球藻属 。它营养丰富 、全面 、均衡且无 毒 ,生理功能多样而重要 ,作为优质食品和饲料等得到了广泛 应用 ,并且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日 本 ,小球藻已被用于临床作为辅助治疗药物〔1〕。此外 ,小球藻 作为能源开发使用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2〕。小 球藻培养成本低廉而价格可观 ,应用前景广阔 ,急需系统地 、 全面地研究小球藻的培养理论 ,提高其生物量 。
不同氮源对混养小球藻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混养小球藻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葸玉琴 , 崇 梅 , 朱巧巧 , 杨 红 , 达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甘肃 兰州 730070 )
摘要 : 探讨不同氮源对小球藻生理活动的影响 . 在添加葡萄糖且提供光照的混养条件下 , 检测研究尿素 、 KNO3 、 N H4 NO3 和 N H4 Cl 四种氮源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 ulgaris )生长 、 光合色素含量 、 细胞内蛋白质含量 、 多糖含量 以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KNO3 是促进混养小球藻生长和多糖 、 油脂积累的最佳氮源 , 以 KNO3 为氮源时 , 油脂含量达到了 17•93% ; 尿素是促进混养小球藻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积累的最佳氮源 . 在实际应用中 , 可以根据不同 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氮源 . 关键词 : 普通小球藻 ; 氮源 ; 混合营养 ; 生化组成 中图分类号 : Q 945• 79 ; Q 949• 2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988 Ⅹ (2015 )01‐0082‐05
收稿日期 : 2014—09—23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014—11—1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64037 ) 作者简介 : 葸玉琴 (1964 — ) , 女 , 甘肃永昌人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等植物生理生化和
污染生态学 . E—mail : xiyuqin@ nw nu• edu• cn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第 51 卷 2015 年第 1 期
82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 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ol• 51 2015 No•1
藻类所需碳氮比例

藻类所需碳氮比例
藻类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它们具
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
而藻类的生长和繁殖离不开碳和氮,因此
确定适宜的碳氮比例非常重要。
藻类所需的碳氮比例,一般为6:1到10:1之间。
碳的供应主要通
过CO2的吸收来实现,而氮的来源则通常是硝酸盐、氨或尿素。
在合
理的碳氮比例下,藻类可以快速生长和繁殖,但如果比例过高或过低,将会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碳氮比例过低,藻类会出现氮的限制,导致生长缓慢和繁殖
不畅。
此时,需要通过加入更多的氮源来调整碳氮比例,以促进藻类
的生长和繁殖。
反之,如果碳氮比例过高,藻类则面临着碳的限制,
也会对生长和繁殖造成不良影响。
此时,需要加入更多的碳源来达到
合适的碳氮比例,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除了碳氮比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如光照、温度、pH值等。
因此,在调整碳氮比例的同时,也需要注意
这些因素的合理控制,以保证藻类的良好发展。
总的来说,藻类所需的碳氮比例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掌握了适宜
的碳氮比例,就能够促进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提高藻类的产量和质量。
在藻类的生产和应用中,需要对碳氮比例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调整,以
实现更好的生长效果。
不同浓度NaHCO3 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NaHCO3尚坤钰1 于 鹏2 刘佳1 李月红1*(1.吉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130118)2.北京鼎九信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100102 )摘要:为寻找培养液中不同NaHCO3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温度为(22±1) ℃,盐度为20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HCO3对小球藻进行培养。
试验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A0(0mol/mL),以及A1、A2、A3、A4、A5、A6(NaHCO3浓度分别为15mol/mL、20mol/mL、25mol/mL、30mol/mL、35mol/mL、40mol/mL),试验过程中每日7:00、16:00使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检测小球藻吸光度,使用血球计数板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并在用试剂盒检测小球藻培养液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及pH。
经过15 d的培养,在第10d后小球藻生长趋于停止,因此选择第10 d的小球藻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第10 d时小球藻的吸光度在NaHCO3浓度为35mol/mL 时达到最大值,小球藻数量相比对照组增长了102%。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不同NaHCO3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繁殖均有一定影响,为寻找培养液中合适的NaHCO3浓度培育小球藻奠定理论基础。
微藻是水产动物育苗中的重要开口饵料,微藻的质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是绿藻门小球藻属的一种球形单细胞绿藻,直径约3-8μm,体积微小,无鞭毛。
小球藻不仅应用于水产动物育苗中,也应用于各种食品制作过程中,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它的提取物质-小球藻生长因子(Chlorella Growth Factor,CGF)。
CGF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酶、核酸、维生素、矿物质[1]。
当下人们一直在研究小球藻的各种可食用性,像制成饼干、面包等。
目前小球藻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美国和日本将其作为优良食品和动物饲料添加剂已有30多年的历史[2],其食用价值一直被人们所看好[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周华伟.林炜铁.陈涛小球藻的异养培养及应用前景-氨基酸和生物
资源2005(04)
2.闫海.张宾.王素琴小球藻异养培养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2007(04)
3
4
5
6
7.白秀峰.发酵工艺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8
9
致 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这三年里,我
浓度为24.5 g/L,而根据小球藻的不同生长期,分3个阶段流加碳、氮源方式培
养获得小球藻细胞干重质量浓度46.0 g/L。
图1(c)显示了在流加与不流加硝酸钾条件下硝酸钾浓度的变化过程,其变
化趋势与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类似。在不流加条件下,硝酸钾质量浓度从初始量
的11.4 g/L逐渐降低到48 h的6.2 g/L。而在流加条件下,硝酸钾质量浓度在
2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不流加生长速度提高l倍。在流加的培养条件下,56h以内均获得了质
量浓度40 g/L以上的藻细胞干重,因此在发酵过程中流加碳源与氮源的培养方
法是一种高密度、高强度培养小球藻的优化控制方法。
(2)在小球藻异养发酵培养过程中,流加碳氮质量比为10:1的高浓度葡萄
糖和硝酸钾溶液,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而且可以维持发酵液的
老师和普洛生物技术部主管吕立获都给予我精心的指导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蔡老师宽厚的为人,积极活跃的思维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于探索的创
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讨论时的平易近人让我有着如沐春风的感受.从他身上学到
的这些,将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时刻激励我积极地面对此后的人
生.在此,谨向蔡老师和吕主管致以由衷的敬意!
3个不同速率、逐渐增加葡萄糖流加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球藻异养发酵培养控
制方式。
(b)
图l(b)显示,与初始将培养基所有成分全部加入相比,根据小球藻不同生长
期分3个速率流加葡萄糖和硝酸钾,可以明显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度。采用不流加
方式培养,初始OD为4.3,48 h、OD为68.6,对应的平均生长速率为1.3OD/h.而采
单细胞绿藻在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生物能源领域等众多领域由很大的用途,并且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在在的小球藻生产工艺还欠成熟,主要问题是其产量不高发酵周期较长,因此如何高效培养出超高细胞浓度小球藻各个企业与实验室想突破的问题。小球藻培养是一个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和迟滞性的过程,其内在机理非常复杂,传统的培养方法难以实现对小球藻高产的目的,因此对培养、发酵过程进行优化培养很困难。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小球藻培养过程中流加与不流加葡萄糖、硝酸钾对小球藻发酵的影响。经过实验结果得知在对数生长期控制葡萄糖浓度与硝酸钾浓度在20g/L、2.2-2.5g/L可以大大提高生长速率与产量。
据所消耗氧的量来调节通气量和电机频率进而提高氧的含量液中(培养液中氧的
含量不低于20%,否则无法正常生长),调一次通气量调 一电机频率,交替进行。
1.3 测定方法
在发酵培养过程中,分不同时间间隔进行取样分析,浊度比色法,721型分光
光度计测定培养液在680nm处的吸光度(OD680)。糖浓度(G),在线可显示溶氧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小球藻培养过程中流加碳源与氮源对其生长的影响
姓 名:
学 号:606073119
指导教师姓名:蔡水文老师
指导教师姓名:吕立获生物技术部主管
浙江普洛家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系部名称:环 境 科 学系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名称:0731班
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6月12号
关键词:小球藻培养;流加;葡萄糖;硝酸钾
小球藻培养过程中流加碳源与氮源对其生长的影响
引言
单细胞绿藻在水产养殖、环境保护、人类健康食品和重要生命活性物质生
产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不断扩展,而如何高效培养出超高细胞浓度小球
藻来满足各个应用领域的需要是我国急待解决的藻类生物技术关键课题。本文主
要针对小球藻的发酵培养流加碳源与氮源的研究,从而得出最佳流加浓度培养条
采用逐渐加大葡萄糖流加量方式培养,发酵液中葡萄糖质量浓度经历了前24 h
逐渐增加到19.8 g/L,此后逐渐降低到48 h的1.4/L的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
但始终维持在20.0 g/L以内。实验48 h结束时葡萄糖已经基本消耗利用完,既保
证了小球藻生长的碳源所需,又没有对小球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因此采用分
前30 h逐渐增加到2.6 g/L,以后逐渐降低,48 h降低到0.3 g/L以下。采用流
加方式既可以保证小球藻生长的氮源供给,同时也不会有较高浓度的硝酸钾积累
而抑制小球藻的生长。
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小球藻生物量的逐渐增加,分3个阶段逐渐提高葡萄糖
和硝酸钾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的流加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
摘要…………………………………………………………………………………3
引言……………………………………………………………………………………4
1实验部分…………………………………………………………………………4
1.1 实验材料……………………………………………………………………4
1.2 培养过程……………………………………………………………………4
用流加方式培养,初始OD为1.7,48 h、OD为128.8,对应的平均生长速率为2.6 OD
/h,同比提高100%,说明采用流加方式是高效快速培养出小球藻的优化控制条
件。根据建立的小球藻的细胞干重浓度与OD之间的线性关系[细胞干重浓度(g/
L)=0.357OD]计算,培养48 h采用不流加碳、氮源方式获得小球藻细胞干重质量
硝酸钾全部加入到初始培养基中2种不同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发酵液中葡萄糖
浓度和硝酸钾浓度的变化过程。
(a)
图1(a)显示了流加与不流加葡萄糖2种条件下,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
化。采用不流加方式培养,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78/L,培养48 h后降低到
40/L,较高的葡萄糖浓度严重抑制了小球藻的生长,而根据小球藻不同生长期,
(DO)、温度、灌压。
采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80 nm下以去离子水作为参比,分别测定稀释不同
倍数小球藻发酵液的光密度,以此代表小球藻的生物量。小球藻发酵液中的葡萄
糖浓度和硝酸根浓度分别采用碘量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50 L发酵罐培养结果
下面三个图是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流加葡萄糖和硝酸钾方式或将葡萄糖和
本人经历过不知所措的迷茫,也感受过豁然开朗的激动;有苦有乐,;我犹豫不
决过;我意气风发过;但是这一切已随风而逝,留下的是对过去的感激和对理想
的追求。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师蔡水文老师和普洛生物技术部主管吕立获的指导下完
成的。研究工作使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开阔了视野和丰富的经验指导我克服工
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从课题的选择,直至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蔡水文
在批量和发酵培养过程中所用培养基成分和含量均由华中理工大学自主研
制,初始pH为6.50左右。根据小球藻的不同生长期,采用700g/L葡萄糖不
同量的流加,氮源、微量元素适情况添加。
实验所用培养基和容器均经过121℃、30min的高温、高压灭菌,发酵培养的
控制条件是:温度为30℃,灌压0.05Mp,50L、1.5m3/(L·h),培养过程中根
度,最高获得了干重质量浓度46.6 s/L的藻生物量,而且能够有效地利用提供
的碳氮源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保持发酵液pH的基本稳定。
3 结论
本文采用华中理工大学提供小球藻作为藻种,在50 L发酵罐中培养,得
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小球藻不同生长期,按照3个生长期分别逐渐加入不同量的葡萄糖
和硝酸钾量,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当达到对数生长时控制糖浓度在20g/L,硝酸钾在
同时我还要感谢一直帮助我的同学们,感谢父母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件达到高产的目的。
1实验部分
1.1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菌种是由华中理工大学提供,实验过程中采用食品级葡萄糖和分析
纯硝酸钾分别作为小球藻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培养过程
首先采用三角瓶,在温度30℃和摇床转速200 r/rain条件下异养批量培
养小球藻,培养3d左右后收获直接作为50 L半自控发酵罐的藻种。
1.3 测定方法……………………………………………………………………5
2 结果与分析………………………………………………………………………5
2.150 L发酵罐培养结果与分析………………………………………………5
3 结论………………………………………………………………………………9
参考文献
致 谢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