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复习资料及课后习题答案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复习资料及课后习题答案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复习资料及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现代质量管理概述

1.什么是质量?如何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程度)。理解:①质量可存在于各个领域或任何事物中。②质量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③满足要求是指应满足明示的、通常是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④质量的“动态性”。⑤质量的“相对性”。⑥比较质量的优劣时应在同一“等级”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2.产品质量包括哪些?

是指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它包括服务(如运输)、硬件(如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软件(如程序)或其组合。

3.何为广义质量?何为狭义质量?

狭义质量:指的是仅仅从用户的角度去看质量,即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外观、经济性、可靠性、服务等。

广义质量:不仅从用户的角度去看质量,同时还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如是否环保等。

4.何为工作质量?产品质量、过程质量与工作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工作质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各项工作对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水平等。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过程质量:是指过程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规划过程质量、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报废处理过程质量等。

服务:是指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服务的特性如:反应速度、服务能力、信誉、及时提供配件等。

5.质量工程发展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①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的检验,依靠检验挑出不合格品。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④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阶段。

6.何为寿命循环周期质量?

一个产品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它从“摇篮”到“坟墓”,再到“转生”,陈伟产品的寿命周期循环。在产品寿命周期循环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大量的质量活动,称为产品的寿命循环质量。

8.朱兰质量三部曲

①质量计划(策划):实现质量目标的准备程序。

②质量控制:对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③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9.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①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的检验,依靠检验挑出不合格品。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④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有哪些主要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管理对象的全面性、管理方法的全面性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性等几个方面。

2.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用户至上的观点、一切凭数据说话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以质量求效益的观点、以零缺陷为目标的观点。

3.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⑴市场营销质量管理

⑵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⑶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⑷辅助过程质量管理

⑸用后处理过程质量管理

⑹工作质量管理

4.简述PDCA循环及其过程与特点

P—表示计划(Plan)

D—表示执行(Do)

C —表示检查(Check)

A—表示处理(Action)

(1) 计划制订阶段——P阶段

(2) 计划执行阶段——D阶段

(3) 执行结果检查阶段——C

(4) 处理(总结)阶段——A阶段

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2)如同爬楼梯,螺旋式上升

(3)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A阶段

5.什么是QC小组(Quality Circle)?

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目的,围绕生产现场所存在的问题,由若干员工自愿组成、主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6.什么是目标管理(MBO)?

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形势和需要,最高领导层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和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以至每位员工根据上级的目标制定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相应的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个部门或个人工作绩效评定的依据。企业各级人员都应当围绕自己职责范围内所涉及的各项目标进行工作,最后通过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都实现各自的具体目标来确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

1.试述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构成。

(1)核心标准(4个)

①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②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③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④ISO 19011:2002《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2)其他标准(1个)

ISO10012《测量控制系统》,提供测量控制方面的支持

(3)技术报告(7个):是指导性和支持性标准。

ISO/TR10005《质量计划编制指南》

ISO/TR10006《项目管理指南》

ISO/TR10007《技术状态管理》

ISO/TR100l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ISO/TR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ISO/TR10015《教育和培训指南》

ISO/TR10017《ISO1001:1994中的统计技术指南》

(4)小册子(3个)(属指导性文件)

①《质量管理原理》

②《选择和使用指南》

③《ISO9001在小型企业中的应用指南》

(5)技术规范(2个)

①ISO/TS16949:2002《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②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0的特别要求

2.试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基本思想。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基本原则)

(2)领导作用(关键)

(3)全员参与(基础)

(4)过程方法(方法——控制论)

(5)管理的系统方法(方法——系统论)

(6)持续改进(基本原则)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方法——信息论)

(8)互利的供方关系(兼顾)

3.试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1).质量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2).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结构

(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区别

(4).过程方法

(5).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6).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

4.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全部活动。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和核心。

(3)审核仅需要提交审核报告,而认证需要颁发认证证书。

(4)当审核报告发出后,审核即告结束;而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活动并未终止。

(5)纠正措施的验证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而对于认证来说,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6)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仅只是第三方审核,而对于认证来说,所进行的审核就是—种第三方审核。5.认证与认可的区别。

认证与认可均属合格评定的范畴。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产品、工艺或服务;认可的对象是实施认证、检验和检查的机构或人员;认证机构为所有具备能力的机构,大多数国家认证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认可机构应为权威机构或授权机构。认可机构一般为政府机构本身或政府指定代表政府的机构;认可机构具唯一性,为保证认可结果的一致性和认可制度实施的国家权威性,认可机构不宜引入竞争机制。所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通过法律或政府的行政干预确保认可制度实施的严肃性和唯一性。

6.什么是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合格认证):就是由可以充分信赖的第三方证实并以认证机构颁发的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经鉴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第四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1.解释随机变异和非随机变异的含义。

随机变异:由偶然因素引起,会使产品的质量特征值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异是无法避免的。

非随机变异:又称为系统变异,是由生产过程中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引起的,通常会使产品质量发生周期性或规律性的变化。

2.质量管理的新老七种工具。

老七种工具: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亲和图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网络图法

第五章过程能力分析

1.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如何评价过程能力?它是否稳定?过程能力分析能够为你做些什么?

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

预测变异对公差的符合程度

帮助开发者选择和设计产品/过程

对新设备的采购提出要求

为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工艺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找出影响过程质量的瓶颈因素

减少制造过程的变异,从而进一步明确质量改进的方向。

DPU—Defects Per Unit 单位不合格数

DPU=不合格数(在某一个控制点发现的)/单位数(经过该控制点处理的)

DPMO—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百万次机会缺陷或不合格数

3.多变异分析(MVA)是用来分析过程质量特征值变异规律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六章测量系统分析

1.为什么MSA对质量改进如此重要?

一个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对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判断。

2.测量系统的误差包括哪些内容?

①偏倚(Bias):是指同一测量对象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或称测量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②重复性(Repeatability):(一致性)是指由一个测量者,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异。

③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由不同的测量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测量对象的同一特

性时获得测量平均值变差。

④稳定性(Stability):是指采用同一测量系统、由同一测量者、在同一环境下、在不同时间上、测量同

一被测对象的同一质量特征值时所发生的测量值变异,变异愈小,则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愈好。

⑤线性(Linearity):是指在测量系统预期的量程范围内,在不同量程段所得到的偏倚值的差异。

3.重复性和再现性与校准刻度的区别?

4.方差分析(AN0VA)和测量系统分析(MSA)

方差分折(ANOVA)是一种标准的统计技术,可用来分析测量误差和测量系统分析中数据的其他变异源。测量系统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分析测量过程对产品质量特证值变异的影响大小及规律。

5.什么是测量系统,它的组成及其过程是什么?

测量系统—是指测量中的仪器及其操作方式和方法、其他设备、软件、人员等的总称。

组成:测量者、参照标准、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仪器等

第七章控制图原理及其应用

1.在质量管理中控制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工序分析

利用控制图分析工序是否处于失控状态,判断工序的质量状态。

(2)控制工序质量状态

通过工序分析,若发现工序出现异常现象,查找原因(5M1E),采取相应控制,消除异常,使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防止不良品的产生。

(3)为质量评定积累数据

控制图可为质量评定、产品和工艺设计积累数据。

2.试讨论如何将控制图应用于管理过程。

3.如何判断控制图的受控与失控状态?

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其判断的条件有两个:

(1) 控制图上没有点越出控制界限外(所有样本点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

(2)在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是随机的(无缺陷)。

工序是否处于失控状态,其判断的条件有两个:

(1)控制图上的点子超出控制界限外或恰好在在界限上;

(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方式有缺陷,呈现非随机排列(有明显规律或倾向)。

4.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第Ⅰ类错误:虚发警报。正常情况误判为出现异常,生产正常,点子出界。

第Ⅱ类错误:漏发警报。异常情况误判为正常,生产出现异常,质量特性己严重偏离,但抽样的点子仍在控制界内。

第八章质量检验与抽样方法

1.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2.简述质量检验的分类特点。

(1).按生产过程次序划分

1)进货检验:由企业的检验部门对进厂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等入库前所进行的检验首批检验:首次交货;产品结构和原材料成分有较大的改变;制造方法有较大变化;物品在停产较长时间后又恢复生产。

成批检验:对批量进厂的物品进行检验。

2)过程检验:是对零件或产品在工序过程中进行的检验,其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并防止产品成批不合格的现象。

逐道工序检验:工作量大,花费高,只用在重要工序。

集中检验:几道工艺完毕后集中检验。

3)零件完工检验:是对已全部加工完毕的成品零件进行的检验。

4)成品检验:指对组装成产品并准备入库或出厂前所进行的检验工作。

(2)按检验地点划分

1)固定地点检验:设置固定的检验站

2)流动检验

(3).按检验的目的划分

生产检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

验收检验:检查产品是否合格,决定是否出厂(生产厂)或是否接受(供货方)。

复查检验:对已检查过的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抽检。

(4).按检验数量划分

全数检验:对一批产品中的所有个体逐一进行检验。

抽样检验:按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待检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合格情况推算这批产品的质量状况。

(5).按检验后果的性质分

非破坏性检验:在检验时产品不会受到破坏

破坏性检验:在检验时产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6).按检验人员分(三检制度)

自检:由生产工人自己对零部件或产品的质量检验

互检:生产工人之间对产品质量的相互检验

专检:专职检验人员进行的质量检验,具有权威性

(7).按检验方法分

感官检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皮肤、眼、耳、鼻、嘴等)进行产品质量的评价和判定

器具检验:利用计量仪器和量具,应用物理、化学方法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的检验

试用性检验:把产品交给用户或其他人试用,试用一段时间后,由试用者的反馈的信息判定产品的质量(8).按数据性质分

计量值检验

计数值检验

3.什么是可接受的质量管理水平AQL?

合格质量水平AQL也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它表征连续交验批的平均不合格率的上限值,是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质量标准。

4.抽样检验中会发生哪两种错误?为什么?

第Ⅰ类错误(生产者风险PR─Producer,s Risk)将合格批作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对生产者不利。

第Ⅱ类错误(使用者风险CR─Consumer,s Risk)将不合格批作为合格批接收,这对使用者不利。

5.试比较抽样检验的两类风险和控制图的两类误判。

6.什么是抽样特性以及抽样特性曲线(OC曲线)?

在实际中,检验批的不合格品率p是未知的,而且不是固定的值。对于一定的抽样方案(N,n,c),每一个不同的p值有一个对应的接收概率L(p),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为抽样特性。表示抽样特性的曲线就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OC曲线。

7.质量检验内容是什么?

8.抽样检验过程,一二次抽样检验程序。

10. 可拒收质量水平LTPD。

最大允许不合格率LTPD(lot tolerance percent defective)也称为可拒收质量水平,是需方能够接受的产品批的极限不合格率。

第九章实验设计与质量改进

1.全因子实验与部分因子实验的区别与联系。

全因子实验(Full Factorial Design of Experiments)又称析因实验,它研究两个或多个因子的效应,在这类实验的每一个完全实验或每一次重复中,这些因子的所有可能的水平组合都被研究到。

部分因子实验(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of Experiments)─是在假设高阶交互作用不显著的情况下,将全因子实验压缩,获得关于主效应和低阶交互作用的信息。

2.实验设计(DOE)

实验设计的目标是要找出一组x1,x2,…xp参数的组合,一方面使实验输出最优,同时使不可控因素对过程输出影响不敏感。

3.2K因子实验

2k析因设计─是指每一个因子只有两个水平的全因子实验。

2k─k个因子,每个因子具有2个水平。

3.田口三次设计,文件设计。

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4.什么叫因子,因子水平。

因子(因素):影响响应变量的因素。定量因子、定性因子、可控因子、不可控因子。 因子水平:实验中因子所处的各个状态 5.响应变量,RSM 响应曲变方法。

响应变量(响应输出):衡量实验结果好坏的指标。

响应曲面方法(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是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结合的产物,是用来对所感兴趣的响应受多个变量的影响的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的,其目的是优化这个响应,是一种寻优的方法。 第十章 可靠性工程与管理

1.试述产品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和可信性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质量—代表一个更大的概念,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可用性—指产品在需要的时候其可用的程度,它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及维修保障性,是构成可信性的主要内容。

可靠性—只是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时间的函数。

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完成规定状态(功能)的能力。

保障性—也称为维修保障性,是指产品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能力,常用保障性参数定性和定量地描述产品保障性。

2.某系统由5个单元串、并联组成,各单元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其可靠度分别为R1=0.9918,R 2=0.9879,R 3=0.9995,R 4=0.9796,R 5=0.9750.求系统的可靠度。

3.可靠度R(t)、不可靠度F(t)、可靠度密度函数f(t)、λ(t)的概念及其关系。

可靠度(Reliability)—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通常用R(t)来表示。

累积失效概率(不可靠度)F(t)—指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或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因此可靠度与不可靠度之间的关系有: F(t)=1-R(t)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f (t )是产品累积失效概率对时间的变化率,记作f (t ),它表示产品寿命落在单位时间内的概率,即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率(故障率、瞬时失效率)λ(t)

4.MTTF 、MTTR (平均寿命)、FMECA/FMEA 、FTA

平均修复时间(MTTR —Mean Time To Repair)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在任一规定的维修级别上,修复性维修总时间与在该级别上被修复产品的故障总数之比。即排除故障所需实际时间的平均值

ti —第i 次修复时间,n —修复次数

平均故障前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寿命)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用于不可修复产品 设N0个不可修复的产品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得其全部故障时间为t1、t2、…tN0,其平均故障前时间:

)

()

()(t F dt

t dF t f '==?=t

dt

t f t F 0

)()(t

t

T t t T t P t t ??+≤=→? lim

)(λ)(')

()()(t R dt

t dR dt t dF t f -=-==

)

()

()()()()()(1)(t R t R t R t f t R t F t F t F '-

=='=-'=

∑==

1

1

N i i

t

N MTTF ∑

==n

i i

n

t MTTR 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两次故障间隔的平均时间,用于可修复产品。 设一个可修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N0次故障,每次故障修复后又重新投入使用,测得其每次工作持续时间为t1、t2、...tN0,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Failure Mode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TA —Fault Tree Analysis ,故障树分析法

5.绘制系统可靠性框图。计算可靠度,可靠度的分配。

6.割集,计算最小割集,浴盆曲线。

割集:在故障树中,凡能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组合。 最小割集:是指能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组合。

系统失效分为: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如下图失效率曲线(浴盆曲线

)

第十一章 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1. 质量成本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GB/T6583-1994)—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得到满意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深化 有利于强化质量责任制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质量活动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 何为质量成本曲线?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产品的运行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曲线与内、外部损失成本曲线叠加组成 3. 质量成本由哪些部分组成?

1

1

N T t N MTBF N i i =

=

∑=

4.质量成本预测,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预测:根据历史资料和有关经济信息,分析研究影响质量成本的因素与质量成本的依存关系,结合质量成本目标,利用大量的观察数据和一定的预测方法,对未来质量成本变动趋势所做的定量描述和逻辑判断。

质量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达到质量成本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十二章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法

1.契约责任理论、疏忽责任理论、严格责任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契约责任理论:无契约关系时,对缺陷产品的受害人,产品提供者不仅不承担契约方面的责任,而且也不承担侵权方面的责任

疏忽责任理论:由于制造者的疏忽所发生的损害,制造者应负赔偿责任。

严格责任理论:只要制造商将其产品投效市场,又明知使用者对产品不经检验就使用,只要证明该产品的缺陷对人造成了伤害,则制造商就应对损害承担严格责任。

2.产品缺陷的定义是什么?是如何分类的及其概念?

产品缺陷:是指产品缺乏消费者或使用者有权期待的安全性而对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人身或财产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制造缺陷:是指产品离开制造者之前,产品在制作、装配、铸造或包装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设计缺陷:如果一件产品的可预见的致害风险本来可以采纳合理替代设计避免或减少,但该合理替代设计并未被采纳使其不够合理的安全。

警示缺陷:是指因产品提供者(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等)没有在产品的使用上以及危险的防止上作出充分的说明或警告,而对使用者构成的不合理危险。

3.什么是召回及召回制度?

召回:是指企业经营者在有足够事实证明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会危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时,应立即回收该批产品或停止相应的服务。

召回制度:是作为生产制造上减少其缺陷产品造成伤害可能性的一种重要措施。

4.产品责任、产品缺陷、3C认证。

产品责任:是生产者、销售者、供应商、进口商对其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因缺陷给受害人造成的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应负的民事责任。

产品缺陷:是指产品缺乏消费者或使用者有权期待的安全性而对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人身或财产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主管部门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技术规则的合格评定的制度。

3C认证—中国强制认证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质量管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量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是制造费用和使用费用的总和。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二、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适用性”观点。他指出,“适用性”就是产品符合规范或需求的程度。( ×) 4.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5.由于质量特性是人为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 6.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7.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 8.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个大类:即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 √) 9.提高质量能带来全社会的效益,但是生产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因为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 ×) 10.魅力特性是指那些如果充分就会使人产生满足,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不满的特性。( ×) 三、选择题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D_。 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经济性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A.文明性B.舒适性C.功能性D.安全性 3 A.魅力特性B.必须特性C.固有特性D.赋予特性 4.质量概念涵盖的对象是_D_。A.产品B.服务C.过程D.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5.“适用性”的观点是由_C_提出来的。A.戴明B.菲根鲍姆C.朱兰D.休哈特 6._B_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A.质量特性B.质量环C.质量圈D.全面质量管理 7.汽车、机床为_A_产品。 A.硬件B.流程性材料C.软件D.服务 8._D_质量特性在考虑质量特性的内容时,必须考虑法律、法规、环保以及社会伦理等有关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的要求。 A.心理方面的B.时间方面的C.安全方面的D.社会方面的 第2章质量管理 一、填空题 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2.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ISO 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

质量管理课后习题

精品 第一章导论 1、简述质量及项目质量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项目质量就是项目的固有特性满足项目相关方要求的程度2、简述项目进展各阶段对质量的影响 1)项目概念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的决策,项目概念阶段对项目质量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2)项目开发阶段需要界定项目的范围,明确项目的方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质量,是决定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按照项目开发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规划,将项目意图付诸实现最终形成项目成果的活动,是形成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4)项目收尾阶段需要对项目质量进行验收,考核项目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项目质量的影 响是对项目质量的确认和项目 最终成果质量的保证。 3、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哪 些? 1)人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2)机械设备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3)材料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4)方法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5)环境条件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根据性质划分可分为偶然因素 和系统因素 4、项目质量具有哪些特点? 1)影响因素多 2)项目目标的制约性 3)质量的变异性 4)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5、简述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 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围绕项目质 量所进行的指挥,协调,控制等 活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 一。 6、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哪些特 点? 1)复杂性2)动态性3)不可逆 性4)系统性 7、简述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 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 进7)以事实为决策基础8)与 供应商保持互利的关系 7、简述质量控制原理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 的目标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 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供的 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 了项目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 作业技术和活动,即包括专业技 术和管理技术两方面。 8、简述质量保证原理 项目质量保证是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项目质量管理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项目就是具有特定目标的任务,其具有()。 A.一次性 B.重复性 C.循环性 D.随机性 2.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称为项目质量特性的()。 A.适用性 B.可靠性 C.总体性 D.标志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B.顾客是指产品的需求方。 C.顾客是指产品的使用方。 D.顾客是指产品的完成方. 4.在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史上,“预防”思想萌发阶段是()。 A. 质量检验阶段 B.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C.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D.现代质量管理阶段 5.戴明环的四个过程是()。 A.计划—处理—实施—检查 B.计划—实施—处理—检查 C.计划—检查—实施—处理 D.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6.项目质量数据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A.波动性和规律性 B.稳定性和规律性 C.连续性和稳定性 D.连续性和规律性 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平均数反映离散趋势 B.标准差反映离散趋势 C.中位数反映离散趋势 D.众数反映离散趋势 8.在()范围内可包括全部质量特性值的99.7%。 A.4σ B.5σ C.6σ D.8σ 9.反映“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这一现象的图形是()。

A.正态分布 B.朱兰螺旋 C.PDCA循环 D.排列图 10.判定项目处于控制状态下的要求是()。 A.控制图中的点不超过界限且排列没有缺陷 B.可以有部分点超出界限且排列无缺陷 C.可以有部分点超出界限排列有部分缺陷也可以 D.同点是否超出界限和点排列无关 11.从每批项目产品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品作为样本,作通过或不通过的检验,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验收。这种方法是()。 A. 全检 B. 抽查 C. 抽样验收检查 D. 合格证检查 12.新产品开发项目就是一个从顾客要求到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运作的线性系统,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线性系统的图形是()。 A.PDCA循环 B.超几何分布 C.二项分布 D.朱兰质量螺旋 13.“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刻画的是顾客需求的()。 A.缺乏系统性 B.模糊性 C.矛盾性 D.多样性 14.使组织领导“确信”本组织所完成的项目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叫做()。 A.内部质量保证 B.外部质量保证 C.内部监督 D.自我监督 15.保证满足质量要求是()的任务。 A.质量管理 B.质量控制 C.质量规划 D.质量保证 16.项目质量目标与费用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 B.统一 C.对立统一 D.矛盾 17.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决策是()的主要内容。 A.项目概念阶段 B.项目开发阶段

2016年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终)

2016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 1. 2016年公司“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企。 2. 隐蔽工程在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质量检验员填写,验收结论由建设(监 理)单位填写。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调了工程质量必须实行政府监督管理。 5.我们经常把质量教育当作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工序”。 6.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预防为主。 7.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8.在施工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均要做到“四有”即有措施、有整改、有记录、有验证。 9.对质量活动的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属于事中控制。 10.施工项目全面质量控制指的是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 11.对待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后检验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返工后不管是否合格都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12.生产要素的4M1E是指人、机、料、法、环。 13.PDCA的方法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 14.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仍按预期的要求交付和使用。 15.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形成的。 16.质量检验具有鉴别、把关、预防和报告的功能。 17.质量策划的目的是保证最终的结果能满足顾客需求。 18.记录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记录的可追溯性,以便在保存期限内检索到所需

要的记录以提供证据。 19.施工单位内部组织的施工质量检查,一般包括自检、互检、专检。 20.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 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1.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来完成。 22.“顾客满意”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期望。 23.《质量检验计划》中的控制点H、W、R分别代表:停工待检点(H 点)、见证点(W 点)和记录检查点(R 点) 24.PDCA循环中,“P”、“D”、“C”、“A”分别表示计划,实施,检查,验证。 25.施工质量检验按施工过程可划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 26.标准按其属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 27.质量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28.实施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A阶段 29.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分为施工组织设计纲要、施工组织总设计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三类 30.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是谁负责项目的施工,谁组织编制。 31.施工技术交底包括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设计变更交底。 32.计量器具具有准确性、统一性、溯源性、法制性四个特性。 33.国家规定的交流工频额定电压50伏以下属于安全电压。 34.安全电压等级分为42V、36V、24V、12V、6V 等5五个等级。 35.安全带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定期的静荷重试验。 36.焊工在焊工操作证有效期内中断焊接工作达6个月,需要重新进行焊工的资格考试。

质量管理复习题答案

质量管理复习题 第一篇至第三篇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__满足_要求________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晕特性定义为:___产品______、__过程______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__、可靠性、___安全性______和经济性。 4. 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___功能性_____、时间性、__安全性______、经济性____舒适性____、和文明性等六个面。 5. 产品的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__规定功能______的工作__总时间______。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_时间_______,在规定的___条件下_____,完成规定功能的___能力_____。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从_设计_______、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期的___成本_____和费用面的特征。 8.过程是一组将___输入_____转化为_输出___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__活动__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_顾客______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__全部活动______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________、形成和__实现______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_满足_______,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_不满_______的那些特性。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面_指挥和控制_______组织的协调一致的___活动_____。 2.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__质量检验______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_全面质量管理__阶段。 3.ISO 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_质量_______为中心,以_全员参与_______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_顾客满意_______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 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_全过程_______、__全员______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使用的法是多种多样的。 5. 全过程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二是_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6.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即_质量策划_______、质量控制和_改进_______。 7.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__质量目标______并规定必要的_运行过程_______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8.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情预防_”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__因素__。1.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所有成员所共有的_核心价值观_______、信念、_共识_______及规的组合。 2. 质量文化主要由_物质文化层__、制度文化层和_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__精神文化层__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3.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___达到的一种状态,它为组织提供了—个清晰的图景,描述了组织正在_向处去___,以及希望成为什么或被看成什么。 4.2000版ISO 9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八原则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容。它们分别是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____,、领导作用、_全员参与_______、过程法、管理的系统法、持续_改进_、基于事实的决策法和与供互利的关系。 5.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卓越绩效模式提出了追求卓越绩效企业应该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包括:_领导作用_______、以顾客为导向、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建立组织部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和快速反应________ 、关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_管理创新_______、基于事实的管理、_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_______、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和_系统的观点_______ 6. 质量文化的功能包括_凝聚功能_______、___约束功能_____和辐射功能。 7.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__满足______顾客要求并争取__超越______顾客期望。 8.使命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的_功能_______,说明组织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回答“_组织要实现什么_______”的问题。1.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_活动_______。 2.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_系统_______加以识别、理解和__管理______,以利于提高组织的_有效性_______和__效

质量管理一试卷三及答案

质量管理(三) 第Ⅰ部分选择题(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耐用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精度保持性是() A.理化方面的特性 B.时间方面的特性 C.心理方面的特性 D.社会方面的特性 2.创立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第一步是建立一套评价准则,这套准则被称为 () A.提高绩效标准 B.第一绩效标准 C.卓越绩效标准 D.管理绩效标准 3.构成了ISO9000族标准所蕴含的基本理念的是() A.质量管理六项原则 B.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C.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D.质量管理九项原则 4.衡量组织的管理水准和业务绩效的晴雨表是() A.顾客忠诚度 B.顾客参与度 C.顾客满意度 D.顾客需要 5.在市场交易中,组织与顾客最基本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 B.合同关系 C.竞争关系 D.交易关系 6.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环节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 A .职位说明 B.职称分析 C.职责说明 D.职位分析 7.组织在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时,首先必须明确谁是组织的顾客,即识别顾客。识 别顾客最简单的办法是() A.顾客—供方过程模型 B.顾客细分 C.顾客调查 D.市场细分 8.对一名生产工人,不仅要考核他工作的数量,而且要考核他的工作质量、原材料消耗、与 别人的协作关系等,这体现了() A.绩效的多因性 B.绩效的动态性

C.绩效的多维性 D.绩效的复杂性 9.员工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 A.制订培训计划 B.培训的实施 C.培训效果评估 D.培训需求分析 10.服务过程设计的关键在于() A.实物设施、过程和方法 B.员工的行为 C.员工的判断 D.服务的三个要素的有效平衡 11.按照组织业务过程的分类,给核心过程提供基础保证的活动过程属于() A.设计过程 B.生产提供过程 C.支持过程 D.供应和合作过程 12.发动质量改进的第一步是() A.质量改进的制度化 B.高层管理者的参与 C.克服质量改进的阻力 D.建立质量委员会 13.古典的符合性质量的经济模型认为() A.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高 B.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低 C.最优符合性质量是100% D.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没有联系 14.日常运营绩效信息如产量、生产周期、生产率等,属于绩效测量指标的() A.执行层面 B.过程层面 C.组织层面 D.计划层面 15.权益回报属于绩效测量指标中的() A.财务与市场指标 B.顾客指标 C.人力资源指标 D.供应商指标 16.“辨识、理解和实施满足顾客需要的供应策略”属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 A.计划阶段的活动 B.组织阶段的活动 C.控制阶段的活动 D.改进阶段的活动 17.现代战略采购决策的着眼点是() A.价格 B.设计 C.售后服务 D.总占有成本 18.下列属于常用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是() A.均匀分布 B.二项分布 C.正态分布 D.对数正态分布

质量管理学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 1、现代质量管理之父是戴明。 2、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三部曲是: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3、美国和日本的国家质量奖分别是美国波多里奇奖日本戴明奖。 4、田口玄一提出的产品设计优化过程的“三次设计法”的三个阶段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值为质量标准(公差范围)T与过5、6σ标准所对应的产品过程能力指数C P 程能力6σ的比值。 6、质量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传统质量检验阶段现代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国际化。 7、质量成本的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8、写出三种常用的设计质量控制技术:田口方法 QFD FTA故障树、TRIZ(写三种就可)。 9、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有很多,请写出四种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因果图。 10、QFD的全称是 Quality FunctionDeployment,中文含义是质量功能展开。 11、质量改进中的5W1H通常是指when where why who、 what how 12、常见的计量控制图有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13、质量改进三部曲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 二、选择 1、在60年代以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的国家是(B)。 A.美国 B.日本 C.瑞典 D.德国 2、一线员工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是 ( A )。 A、QC小组 B、班组 C、项目小组 D、黑带 3、标准差σ的大小是说明(A )。 A数据分散程度 B数据大小 C工序能力大小 D检查精度 4、鱼骨图的发明者是( B )。 A休哈特 B石川馨 C赤尾洋二 D戴明 5、摩托罗拉公司确立的质量改进目标,就是要将百万机会缺陷数降至( D )。A.233 B.150 C.68 D.3.4 6、戴明奖是哪一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最高奖 (C) A、美国 B、欧洲 C、日本 D、英国 7、频数直方图中长方形的高度表示( B ) A数据范围的间隔 B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C数据的极差 D组距 8、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T”指(A) A产品的公差范围B产品的标准差C质量数据分布中心D中心偏移量

质量管理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 1、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是一门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是以质量 为研究对象。 3、质量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符合标准质量 (2)、符合使用质量 (3)、符合质量需求 4、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 5、对于质量内涵,还可以从生产者主导阶段、消费者主导阶段以及竞争性阶段、战略性阶 段另以考察。 6、休哈特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监控的工具——控制图。 7、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质量管理中,十分关注能大幅度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质量特 性,并称之为魅力质量。 8、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9、朱兰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 1、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旨在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应 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并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2、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最新的ISO9000族标准诞生于2000. 3、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是: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4、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内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质量管理试题答案

GMP培训试题(质量管理) 一、填空题 1、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 2、检查片剂的崩解时限时,取6片供试品置仪器中检查,药材原粉片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片或半浸膏片、糖衣片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刻改在盐酸溶液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3、成品取样一般来说要在(生产开始)、(中间)、(结束阶段)、分别取样,并单独或混合后送检。 4、自检可使(硬件)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能保证(软件)系统完好性和准确性。 5、质量控制部门的任务是(取样)、(检查)、(检验)、(监督)、(发放和拒收)、 6、GMP讲的质量管理部门分两个部分,即( QA )和( QC )。前者是(质量保证)后者是(质量控制)。 7、片剂的重量差异规定,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在以下的片,重量差异限度为±()%,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为及以上的片,重量差异限度为±(5)%。测定片剂的重量差异时,取供试品20片检测,超出以上限度的不得超过(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一倍 8、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应在平均装量在以下的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为±()%,平均装量为及以上的胶囊剂,重量差异限度为±( 10 )%。测定胶囊剂装量差异时,取供试品20粒检测,超出以上限度的不得超过( 2 )粒,并不得有( 1 )粒超出限度一倍。 9、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 10、质量管理部门应履行监测洁净区的(尘粒数)和(微生物数)。

质量管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1、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是( C )。 A.持续改进原理 B.系统理论 C.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D.十二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2、以下属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有(ABD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领导作用 C.业绩评定 D.全员参与 3、( C )所阐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A.系统方法 B.统计方法 C.过程方法 D.决策方法 4、( A )是组织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 A.持续改进总体业绩 B.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C.管理的系统方法 D.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5、第一次提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和过程方法的标准是( D )。 A.ISO 8402:1986 B.ISO 9000:1987 C.ISO 9000:1994 D.ISO 9000:2000 6、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供组织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时应用的标准是( B )。 A.ISO 9000:2000 B.ISO 9001:2008 C.ISO 9004:2000 D.ISO 19011:2002 7、组织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ISO 9001的要求,( B )推荐了指南。 A. ISO 9000 B. ISO 9004 C. ISO 10015 D. ISO 19011 8、关于ISO 9004标准,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BC )。 A.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 B.标准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 C.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 D.标准可作为ISO 9001的实施指南 9、关于ISO 19011标准,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BD )。 A.标准第一次明确了审核原则 B.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提供了指南 C.标准原则上不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审核 D.标准对审核员能力和评价提供了指南 10、以下不能用于认证、合同目的的标准有(ACD )。 A.ISO 9000 B.ISO 9001 C.ISO 9004 D.ISO 19011 11、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目标拓展为相关方满意和组织业绩的标准是( C )。 A.ISO 9000 B.ISO 9001 C.ISO 9004 D.ISO 19011 12、当组织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2000版( B )标准给出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A.GB/T 19000 B. GB/T 19001 C.GB/T 19004 D. GB/T 19011 13、GB/T 9001—2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 C ) A.小型企业 B.大中型企业 C.任何组织 D.制造业

质量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量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 4 5 6,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 总和。 8 9 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三、选择题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D_。

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经济性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A.文明性B.舒适性C.功能性D.安全性 3.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烈 A 4 A.产品 5. A 6 A 7 A 8 A C.安全方面的D.社会方面的 第2章质量管理 一、填空题 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2.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

管理阶段。 3.ISO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5.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中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术语的国家标准是() A.GB/19001 T19000 19004 T19580 2.下述不属于准时化生产(JIT)范畴的是() A.快速转型SMED B.看板拉动 C.单元生产 D.安灯(安东) 3.防错法是由日本管理专家新乡重夫最早提出,该方法又愚巧法和() A.泳道法

B.防呆法 C.层别法 D.检测法 小组“通常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其课题是指() 攻关型课题A. B.创新型课题 C.现场型课题 D.管理型课题 5.根据ISO9000标准的定义,“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通常不包括来自()的要求。 A.竞争对手 B.顾客 C.员工 D.股东 6.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活动,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的质量管理思想。

A.全组织 B.全员 C.全过程 D.全方位 7.企业应该对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所有人员开展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是()。 A.质量知识培训 B.专业技能培训 质量意识教育C. D.统计技术培训 8.均值-标准差控制图由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组成。其中,均值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界可以用来判断()。 A.过程是否稳定 B.过程中心与规格中心是否发生偏移 C.与规格要求对比,判断过程能力是否充分 D.是否有不合格品产生。 9.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成文信息”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的信息,包括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过程的各层次文件,以及

质量管理作业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质量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质量 2. 全面质量管理 3. 质量目标 4. 亲和图法 5. 质量策划 6. 认证 7. 内部故障成本 8.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9. 质量改进 10. 质量管理体系 11. 质量审核 12. 因果图 13. 过程能力指数 14. 质量效益 15. 计量值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对的打“V”,错的打“X” 。 I 、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2、质量体系审核只能由企业外部的专职机构进行。() 3 、平顶型直方图可能由单向公差要求或加工习惯等引起。() 4、履行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目的在于确保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设计的特性和要求相一致。() 5 、开展质量成本分析,研究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为了帮助领导了解质量问 题,发现改进机会。() 6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7、质量分布调查表是计数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 8、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 系列标准的目标不一致。() 9、“三包”是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功能做出的保证和承诺。() 10 、质量方针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II 、强制性认证适用于一般性产品。() 12 、质量管理必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领导。() 13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 14 、质量保证关注的是已经生产的产品而不是预期的产品及预防行动。() 15、6 b推动方式是用统计技术推动6 b的实施.o () 1 6 、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生产来实现的。() 17、供方是指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18、质量是无形的,无法评估或测试。() 19、所有质量问题都是实际在线上作业的人造成的。() 20、处理投诉的费用属于内部故障成本。() 21 、PDCA 循环的关键环节是P o()

质量管理(一)试卷一及答案

质量管理(一) 第Ⅰ部分选择题(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的“治理”主要解决的是() A.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B.企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C.企业一般员工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D.企业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2.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的是() A.《戴明质量手册》 B.《朱兰质量手册》 C.《休哈特质量手册》 D.《石川馨质量手册》 3.边际分析、频数分析、集中趋势的测量属于() A.单变量分析 B.双变量分析 C.简单的因果分析 D.满意度分析 4.建立项目团队时,团队的成员一般由() A.发起者自己选定 B.有关主管部门选定 C.备选成员投票选定 D.发起者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后选定 5.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工资 B.责任 C.晋升 D.赏识 6.从设计开始至设计定型之前的评审工作叫做() A.初期评审 B.中期评审 C.终期评审 D.设计再鉴定 7.下列关于质量改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改进仅适用于制造业 B.质量改进仅适用于服务业 C.质量改进只适用于硬件,不适用于软件 D.质量改进普遍适用 8.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 A.福特公司 B.摩托罗拉公司 C.通用公司 D.杜邦公司 9.在供应策略模型中,特别合同员工属于() A.低重要性/低费用商品 B.低重要性/高费用商品

C .高重要性/低费用商品 D.高重要性/高费用商品 10.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格和标准,这时所处的阶段是() A.质量检验阶段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D.全面质量改进阶段 11.对于正常型直方图,如属于偏心型,应采取的工序调整措施是() A.调整分布中心,使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 B.减少标准偏差 C.采取措施,减少标准偏差或放宽过严的公差范围 D.可考虑改变工艺,放宽加工精度 12.用来表示“设备不因为失效而停机的可能性或概率”的指标是() A.可靠性 B.可维修性 C.可用性 D.可靠度 13.安全认证是() A.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自愿性认证 B.以安全标准为基础的自愿性认证 C.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强制性认证 D.以安全标准为基础的强制性认证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质量管理所处的阶段是() A.质量检验 B.统计质量控制 C.全面质量管理 D.全面质量保证 15.主要用于组织的绩效改进的标准是() A.ISO9000 B.ISO9001 C.ISO19011 D.ISO9004 16.顾客忠诚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下列哪项等式表现出来() A.顾客忠诚度=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 B.顾客忠诚度=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 C.顾客忠诚度=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 D.顾客忠诚度=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 17.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 A.质量改进 B.质量计划 C.质量方针 D.质量控制 18.当员工主要关心在工作中的成、发展或晋升时,说明其处于()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题库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是()。 A 领导作用 B 管理的系统方法 C 预防为主 D 全员参与 2、内审员应是()。 A 企业领导授权的人员。 B 经审核培训合格的人员。 C 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 D A+B+C 3.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A 管理的系统方法 B 过程方法 C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D 系统论 4、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是()。 A 自我评定 B 体系审核 C 管理评审 D A+B+C 5、质量体系审核具有()的三个特性。 A 系统性、独立性、符合性 B 系统性、完整性、及时性 C 系统性、逻辑性、符合性

D 系统性、独立性、完整性 6、以下不属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对文件控制要求的是()。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 每年至少对文件进行一次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D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7、以下不属于管理者代表职责的是()。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 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8、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测量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A 内部审核和顾客满意监视 B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C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D A+B+C 9、以下“PDCA”的含义正确的是()。 A 规划、开展、总结、改进 B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C 计划、开展、总结、改进 D 规划、开展、检查、总结 10、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五方面。 A 人、管理、设备、信息、培训 B 人、设备、材料、方法、环境 C 管理、工艺、设备、制度、技术

《质量管理学》考前练习题

《质量管理学》考前练习题 质量管理学2010年10月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练习题 1.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组织在资源和集中点上表现为()。 A.信息和顾客 B.顾客和资本 C.利润和资本 D.利润和信息 2.团队成员还在个人主义地思考,态度动荡不定,但理解了团队任务。具有以上特征的团队处于()。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阶段 D.执行阶段 3.与推销观念相比,营销观念的出发点和方法分别是()。 A.市场,促销 B.市场,整合营销 C.工厂,促销 D.工厂,整合营销 4.组合化是把各种概念组合起来创造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

程的知识转换是()。 A.从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 B.从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 C.从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 D.从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 5.传统采购观念在决策的着眼点和采购成功的关键方面分别表现为()。 A.价格、谈判能力 B.总成本、谈判能力 C.价格、识别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总成本、识别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就是组织的()。 A.战略 B.核心价值观 C.使命 D.质量方针 7.根据市场需求并通过市场调研寻求新产品开发的方向,提出产品开发建议书,这些活动属于产品设计过程的()。 A.产品构思阶段 B.总体方案设计阶段 C.初步设计阶段

D.小批量生产阶段 8.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把员工看成是()。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管理人 9.在质量改进中,矩阵图的用途之一是()。 A.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B.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与其结果的相互关系 C.确定系统产品的研制和改进的着眼点 D.使数据能更确切反映事实 10.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A.戴明 B.休哈特 C.朱兰 D.石川馨 11.工作图设计属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 A.产品构思阶段 B.总体方案设计阶段 C.初步设计阶段 D.详细设计与试制阶段 12.()指的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质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ISO9001:20**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0×2=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关于文件控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 ) A.客户订单不能当作外来文件进行管理 B.文件更改后必须重新审批后方可使用 C.作废文件一定要标识并保存 D.应规定文件的保存期限 2.自下而上的审核方法是( D ) A. 从下级部门审到上级部门 B.从工艺流程下游审到上游 C.先从信息比较集中的部门进行了解,再到其他相关部门收集证据 D.先从现场收集证据,再去看整个过程是如何策划的 3.公司内审时在工程部发现一份编号为XC-20**0315的图纸未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原因是工作人员疏忽所致,其适当的纠正措施应该是( C ) A. 在文件中规定图纸使用时必经审批 B.对该工作人员进行罚款 C. 责令工作人员补签 D.提醒工作人员以后要细心,不能再出错 4.关于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的校验和管理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 ) A. 不可以用经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来校验厂内其他的游标卡尺 B.新买来的游标卡尺一定要经过校验才可以使用 C. 用游标卡尺外测量爪来测量产品时,只要有可能尽量夹在测量爪的中部 D.游标卡尺的校验周期都是一年教一次 5.ISO9000族标准可以帮助_____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D ) A. 制造业 B.服务业 C.IT业 D.各种组织 6.ISO9001标准是对组织提供满意产品而对质量管理的_____,( C ) A. 最高要求 B.最低要求 C. 一般要求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ISO9004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实现_____的指南( A )

A. 有效性和效率 B.充分性 C. 建立 D.都不对 8.ISO19011标准是对_____的进行审核的指南( C ) A. 质量管理体系 B.环境管理体系 C. A+B D.都不对 9.下面哪些不是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 D ) A.制定质量方针 B.确保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C.增强员工意识 D.提高产品竞争力 10.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_____进行评价( D ) A.适宜性 B.有效性 C.充分性 D.以上都是 1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1:20**标准的_____( C ) A.补充 B.附加条件 C.理论基础 D.A+B 12.ISO9001:20**标准中根据公司实际可考虑删减的章节是_____,( C ) A.管理职责 B.资源管理 C.产品实现 D.测量分析和改进 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F ) 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标准要求的程序文件 D.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文件 E.质量记录 F.以上全部都是 14.审核发现是指( B ) A.审核中观察到的事实 B.审核中的事实与审核准则相比较的评价结果 C.审核过程中发现的新的线索 D.审核中的观察项 15.通过ISO9001:20**认证的企业,就不会出现不合格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B )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 16.当校准一台设备时,以下哪项最重要( D ) A.校准间隔 B.维修履历卡片 C.校准标签 D.校准用的标准 17.以下哪个不是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 C ) A.ISO9001 B.ISO9004 C.ISO10012 D.ISO19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