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资深古民居群》阅读附答案
蔡氏古民居群 阅读附答案

蔡氏古民居群阅读附答案蔡氏古民居群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
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 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
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
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
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弘。
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
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
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
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
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
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侧屋一列,为佣仆所居。
整座建筑占地1 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199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摘自《泉州古厝》,有删改)12.从选文看,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4分)解析:深入阅读文本,抓住能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回答。
南安蔡氏古民居

南安蔡氏古民居篇一:蔡氏故居闽南一带的民居称作厝,其中有一种是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建造的。
它位于南安市官桥镇著名的清代建筑群——蔡氏古厝它是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红砖墙、白条石、燕尾脊,一字排开的红砖建筑有23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雕饰精美,内涵丰富,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明朝时,闽南海贸发达,多到菲律宾和台湾。
当时,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政府,并于漳泉私商贸易。
而西班牙在殖民地留下过很多红砖建筑,有的至今犹存(如台北的红毛城),给闽南商人留下深刻印象。
闽商在菲发财后荣归故里,逾越礼制。
在家乡大量学习西班牙的红砖建筑,中西合璧,建造了大量红砖建筑,富丼堂皇。
雕梁画栋皇宫起,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大厝”的每一座房子都像一座皇宫和小庙。
与其他地方的青砖灰瓦白墙不同,闽南民居都使用红砖红瓦,屋脊都呈弧线,不少为两段斜入高天的长燕尾形,风格艳丼而张扬,别致典雅,蔚为壮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闽南民居主要形式是四合院,延承中国传统的对称建筑构造,气势宏伟庄严。
基本形式为“几间张几落大厝”空间结构丰富,实用性高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蔡氏古民居的建筑装饰,是能工巧匠们按照实用的要求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加工过程中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其审美形式中,隐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宗教意识,蕴含着人们祈求生活美满幸福、吉祥如意的夙愿。
篇二:泉州古民居和宗祠泉州古民居和宗祠古民居泉州的古民居泉州传统民居以它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相继来泉考察,研究泉州古民居,对它们蕴含的丰富文化特质,以及较高的学术价值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简单原始的竹木结构的高台巢居,是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西周时代(始元前770年以前)泉州属七闽地,先秦以来,汉族人民逐步南移,到此定居垦荒,在漫长的岁月中泉州得到不断的开发,特别是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动荡,大批晋人纷纷南迁避乱,部份入闽,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风俗文化,也带来了中原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营造技术,对泉州的土著民居建筑形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蔡氏古名居

防火通道/石埕
世双厝
蔡浅厝
德梯厝
彩楼厝
蔡氏古民居,分东西向2座自成一体。右一座 为宗祠,现仅存门墙,面阔5间,大门匾书“蔡氏宗祠 ”。据说宗祠规模宏大,可以在祠堂里面摆100桌宴席 。宗祠的砖、石、木雕堪称上乘,建一座宗祠要花建三 座大厝的银两,劳资之多,建筑艺术之精湛,代表整个 建筑群的最高水平,可惜解放初期被拆去建南安五星中 学,只剩残墙断壁了,石埕边遗有正厅圆石 柱一副,阴刻楷书对联云:“东渡文明驰洛 下,一时才气压江南。”
蔡氏古民 居建筑群, 建筑多为 穿斗式结 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前后座之 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 有两米宽的防火通道。单体建筑 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 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 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பைடு நூலகம்
走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里,就恍如身处一座五光 十色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精彩尽收眼底。这 个建筑群包括15座宅第和1座宗祠,计大小房间 近400间,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总 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 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 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篆 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斓;匾额如书、 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 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 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 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 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泉州民俗文化

xx,民俗文化的xx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积淀深厚,绚丽多彩。
泉州的节日民俗文化尤为风光,热闹,慎重。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冬至等等。
元宵节,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
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元宵花灯似满天的星星,点缀在泉州元宵的夜空。
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争奇斗艳的灯河。
男女老少盛装打扮,走上街头,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
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
古人的描述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
泉州花灯点亮在史书里,一路照耀古今。
座灯、宫灯、无骨灯、锡雕灯、走马灯、鲤鱼灯,造型美观。
花灯展览、文艺踩街。
万人空巷,举城同乐,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成为地方一大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近年确定为“旅游文化节”。
如今更集光、声、电于一体,美不胜收。
侨乡人陶醉在花灯的海洋里,光明之城在五彩缤纷中迈向未来。
端午节在泉州也十分红火,“龙舟竞渡”、“采莲”习俗,蔚为壮观。
高高翘起的龙头,势欲腾飞。
水花四溅处,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两岸观者人山人海,他们摇旗呐喊,一时呼声雷动,锣鼓喧天。
英雄的故土,是英才辈出的地方。
侨乡端午有一种游戏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
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装着鸭子的笼子。
抓鸭子的人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桅尾抓鸭子。
有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
端午,侨乡把奋进和腾飞写在希望的五月。
泉州的传统艺术拥有一批风情万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因此,泉州又称为“戏曲之乡”、“戏窝子”。
在戏台上,有优雅委婉的梨园戏,有妙趣横生的木偶戏,有韵味隽永的南音艺术,有端庄诙谐的高甲戏。
梨园戏,鼓乐悠扬,茶香袅袅,舞台上青衣花旦正唱《陈三五娘》,唱亮迷人的民间艺术。
一个流传在闽粤之间的古代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毅然私奔的青年男女的故事,诉说悲欢、梦想与渴望。
福建泉州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福建泉州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蔡氏古民居群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
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
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
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
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
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
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
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
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
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倒一列,为佣仆所居。
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197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摘自《泉州古厝》有删改)9、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末引用两位专家的赞语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石雕浅析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石雕浅析作者:陈雅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23期摘要:闽南地区由于闽越土著文化的沿袭、中原汉民族的迁徙、背山面海的地理特征、海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南多元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闽南建筑文化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所形成的综合体。
石雕装饰作为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同样的特征。
位于福建南安市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是其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章讨论了蔡氏古民居石雕的多元风格,并列举了部分具有特色的石雕装饰和含义,希望借此提升大众对蔡氏古民居观赏的趣味性。
关键词:蔡氏古民居;石雕;多元;地方特色;文化涵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旅菲华侨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六年(1867)至清宣统三年(1911)间建造,现存较完整宅第20余座,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
蔡氏古民居以其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和精美的雕饰,被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集闽南建筑工艺之大成。
其中精美的石雕装饰是其代表之一。
雕刻技法有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等,应用之广,雕工之精,题材之全,为闽南传统建筑中所少见。
石构材主要用于易受水受潮的地方,坚固耐用、防火防潮,兼具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
蔡氏古民居所用石材主要为白石和青石。
白石,又名“锈石”,是产于泉州的一种白色花岗岩,又称“泉州白”,抗压强度高,耐酸性强,不易生青苔、沾污泥。
在蔡氏古民居中主要用作外墙裙堵、墙基、台阶、门框、石柱、石埕地面等。
青石即辉绿岩,又称“青草石”或“青斗石”,为草青色的玄武岩,质地坚硬,纹理细密,是表现细部雕刻最好的材料。
在蔡氏古民居中主要用作柱础、窗框、窗棂、门廊墙面所镶嵌的石雕等,是石雕装饰中的主要部分,部分青石雕涂以各色矿物颜料,突出雕刻主题。
蔡氏古民居的石雕装饰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建筑,门廊是其装饰重点。
1 多元文化的石雕装饰风格1.1 中原文化主导的传统民居历史上汉人四次人口大迁移入闽,中原成熟先进的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闽南地区吸收中原汉族儒家文化,结合地方实际,创造出符合本地区居住和审美的闽南特色民居,反映中原传统文化的石雕装饰大量分布在古建筑各处。
蔡氏古民居门票

蔡氏古民居门票篇一:福建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福建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蔡资深古民居群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
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蔡资深,乳名浅,清末旅菲爱国华侨。
光绪三十一年(1905)泉郡受灾赈济,诰授资政大夫。
咸丰五年(1855),他开始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群,至宣统三年(1911)方竣工,历时52年。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此民居群包括13座宅第和2座大小宗祠,计有大小房间近400间。
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行二至四座不等,坐北朝南,每座三进五开间,旁有护厝,或东西各附一组,或单附一组,东面还附建书轩、梳妆阁、醉经堂;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砌以石埕相连,左右两侧又各铺2米宽石路作防火通道,规模颇为庞大。
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配以燕尾形屋脊,而且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灰雕、砖雕、花岗岩和辉绿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平雕手法,雕有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山水人物、戏剧故事和博古图案,并有当时名人的书画作品。
整个古民居群气派恢宏,富丽堂皇,是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蔡氏古民居概况——世佑厝——防火通道/石埕——醉经堂——世双厝——启昌厝——德梯厝——彩楼厝——蔡氏宗祠——蔡浅厝——蔡浅别馆[概况]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落在南安官桥镇,始建于公元1867年,历时近50年才建成,是典型的闽南皇宫式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整体布局坐北朝南,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分五行排列,每行多达六座,少则两座,每座有二进或三进,有护厝或东、西厢房。
现存宅第23座,房间近400间,占地40亩。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仅宏大,而且每座房子都饰有砖雕、木雕、石雕、泥灰雕。
蔡氏古民居

蔡启昌、蔡资深父子是菲律宾华侨。身为成功商人的蔡资深,满脑子却是儒家思想,认为“久远之业, 商不如农”,与先辈们一样,发迹后的蔡资深依然没有摆脱重土轻商的传统观念,于是便在家乡广购荒地, 组织兄弟子侄开垦耕种,并择地建立祠堂祭祀先祖,先后帮助兄弟辈建起二十多幢大宅,最终形成了这蔚 为壮观的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落。由于可见,蔡启昌只是肇基者,蔡资深才是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落真正的 缔造者。清朝同治,蔡启昌回到官桥漳里村,相中了村边那片叫“漳州寮”的风水宝地,于是斥资买地, 大兴土木,当时,许多建筑装修材料都是从菲律宾海运过来,加之闽南独具魅力的雕刻艺术和装修风格, 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建筑图画。
1
总共四种雕刻艺术,包括石雕、木雕、砖雕、 泥塑雕。而正是这样四种精美的雕刻以及一种 不知名的工艺,让蔡氏古民居成就了闽南建筑 的独特魅力,展现了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
Thanks For Watching
蔡氏古民居
------- 雕刻艺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讲人:黄炳成
一、蔡氏古民居历史
0000
目录
CONTENT
二、建筑特点 三、雕刻艺术
一、蔡氏古民居历史
蔡氏古民居简介: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系清末旅居菲律宾的 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蔡资深(1839-1911),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泉郡受灾赈济诰授资政大夫。清同治 四年(1865)他开始斥巨资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建筑群,至宣统三年(1911)竣工,历时46年建成,占地面积3 万多平方米,大小房间近400间,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
二、建筑特点
闽南红砖建筑,中国传统 建筑的一朵奇葩,向以色彩 明艳、造型夸张而著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资深古民居群》阅读附答案
阅读《蔡资深古民居群》一文,完成问题。
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
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
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
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
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
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
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
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
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
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倒一列,为佣仆所居。
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197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摘自《泉州古厝》有删改)
1、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引用两位专家的赞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分说部分先介绍古民居群主体建筑的装饰特色,再介绍12座主体民居的规整布局。
B、将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有机结合,是说明的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C、说明方法灵活多样,如文中划线句,分别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语言非常平实,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参考答案:
1、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2、突出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
(或“突出这座
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价值”)
3、D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