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

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研究细胞或组

织中一些分子的表达和定位。免疫组化的指标是指在染色结果中被检测和

观察的特定抗原或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具有

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1.疾病诊断与定位: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和观察肿瘤生长和发展

相关的抗原表达,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定位。例如,一些特定的免疫组

化指标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肺癌,从而为患者提供

准确的诊断结果。

2.预后评估:免疫组化可以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通过

分析指标的阳性率、表达强度和分布等因素,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和患者的预后。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与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3.治疗选择与反应评估: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用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

略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特定治疗药物反

应性的生物标志物。例如,在肺癌中,表达肿瘤相关受体表面蛋白的染色,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阿纳曲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

的靶点HER2/neu,可以帮助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4.检测病理变化和异常:免疫组化可以帮助发现组织中的异常变化和

病理变化。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发现肿瘤细胞的异常

增殖和浸润;通过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可以确定细胞的增殖活

性和异常调控情况。

5.基因功能研究: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基因的功

能和调控机制。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可以了解该蛋白在细胞

中的定位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过程。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选择和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免疫组化指标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地意义 为细胞增值地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期均有表达,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地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地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地研究. (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地指标之一. ,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地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地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地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地肿瘤上没有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地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地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地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地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地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地肿瘤可表达,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地诊断: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地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是用于此目地地第一种试剂,而且()在表达肝癌地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和()在肝癌病例上地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地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地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地诊断.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地应用: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地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地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地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地.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地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地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在类癌上地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在胃和下消化道地小细胞癌上地表达率比在其他部位地小细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大约有地肺类癌病例阳性,在其他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状腺髓样癌和少数地美克尔细胞瘤上也有地表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影响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 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 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Villin在类癌上的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llin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细胞癌上的表达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细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 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 ck19 和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 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 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 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 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 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例肺鳞癌中P63表达 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 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对胃肠道的癌判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跃,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跃.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御物,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 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p53蛋白正常值:阴性. p53蛋白临床意义: (1)肝癌患者有一定比例的p53蛋白过表达,p53基因突变可能与肝癌的恶性分化程度有关. (2)p53突变还可见于胃癌、肝癌、大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胶质细胞瘤、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抑癌基因p53基因在受到各种致癌物的作用时可发生突变,丧失抑癌功能,并可能导 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证实p53基因突变与50%的人类肿瘤发病有关,如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淋巴细胞肿瘤、食管癌、肺癌、成骨肉瘤等MJ。野生型p53可以促进p53基因的恶性转化,造成抑癌基因转化为原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而p53突变后在恶性组织细胞中大量堆积,在肿瘤细胞和异常转化细胞中其水平常可高100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的p53蛋白可以用于反映p53基因突变,的结果㈣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 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研究细胞或组 织中一些分子的表达和定位。免疫组化的指标是指在染色结果中被检测和 观察的特定抗原或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具有 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1.疾病诊断与定位: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和观察肿瘤生长和发展 相关的抗原表达,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定位。例如,一些特定的免疫组 化指标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肺癌,从而为患者提供 准确的诊断结果。 2.预后评估:免疫组化可以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通过 分析指标的阳性率、表达强度和分布等因素,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和患者的预后。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与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3.治疗选择与反应评估: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用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 略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特定治疗药物反 应性的生物标志物。例如,在肺癌中,表达肿瘤相关受体表面蛋白的染色,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阿纳曲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 的靶点HER2/neu,可以帮助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4.检测病理变化和异常:免疫组化可以帮助发现组织中的异常变化和 病理变化。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发现肿瘤细胞的异常 增殖和浸润;通过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可以确定细胞的增殖活 性和异常调控情况。

5.基因功能研究: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基因的功 能和调控机制。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可以了解该蛋白在细胞 中的定位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过程。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选择和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免疫组化指标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 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 ck19 和 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 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 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 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 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 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例肺鳞癌中P63表达 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 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对胃肠道的癌判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跃,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跃。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御物,p53基因的对起重要作用。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p53蛋白正常值: 阴性。 p53蛋白临床意义: (1)肝癌患者有一定比例的p53蛋白过表达,p53基因突变可能与肝癌的恶性分化程度有关。 (2)p53突变还可见于胃癌、肝癌、大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胶质细胞瘤、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抑癌基因p53基因在受到各种致癌物的作用时可发生突变,丧失抑癌功能,并可能导 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证实p53基因突变与50%的人类肿瘤发病有关,如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淋巴细胞肿瘤、食管癌、肺癌、成骨肉瘤等MJ。野生型p53可以促进p53基因的恶性转化,造成抑癌基因转化为原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而p53突变后在恶性组织细胞中大量堆积,在肿瘤细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病理学领域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组织 和细胞中特定的抗原或分子来揭示细胞的类型、功能和病理状态。免疫组 化指标是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抗体或其他特定的抗原物质, 它们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主要意义。 1.疾病诊断 2.预后判断 通过检测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一 些免疫组化指标的高表达往往与预后不良相关,例如,ER(雌激素受体) 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 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复发风险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从而制定更加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3.治疗方案选择 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一些免 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选择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例如,HER2(人 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高表达与一些抗HER2靶向药 物的治疗敏感性相关。因此,对HER2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是否 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 4.预测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用来预测一些治疗方案的疗效。例如,PD-L1(程 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

果相关。通过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的选择。 5.基因突变筛查 免疫组化指标也可用于评估基因突变的状态。例如,BRAF(B型RAF 激酶)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检测可以指导靶向治疗选择。通过检测BRAF基因突变的状态,可以判断患者对BRAF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疾病的诊断、预后 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疫组化指标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并且有望为个体化医疗提供 更加精准的指导。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中的抗原和其特异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待检测目标抗原,然后用染色剂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该抗原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细胞增殖标记物:如Ki-67和PCNA。细胞增殖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过程,对于评估组织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很大帮助。细胞增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指示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生长速度。 2. 细胞凋亡指标:如Caspase-3和Bcl-2、细胞凋亡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常见于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发生等过程中。细胞凋亡指标的变化可以指示细胞凋亡的程度,从而预测细胞存活和组织恢复的情况。 3.组织特异性标记物:如细胞角蛋白、肌球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组织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鉴定组织类型、识别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并衡量相对组织的分布和数量。 4.癌症标志物:如HER2、ER、PR和CEA。癌症标志物是用于诊断和监测癌症的生物学标记物。通过检测癌症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炎症标记物:如CD3、CD20和CD68、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感染和异常细胞的免疫应答。炎症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炎症过程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6.家族史标记物:如BRCA1、BRCA2和TP53、家族史标记物是一些与 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突变位点。通过检测家族史标记物的表达水平, 可以评估个体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特定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对组织或 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帮助确定诊断和预后,评估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效果。临床上,免疫组化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诊断、肿瘤分期、预后评估 和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同时,免疫组化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 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标记物,为新药研发和治疗策略的 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来说,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特定标记物的表达水平,辅助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选择和疾病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 价值。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

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 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 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 的表达情况和定位。通过使用针对特定蛋白的标记抗体,免疫组化可以提 供有关这些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定位和定量信息。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诊断和分期:免疫组化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并确 定肿瘤的分子亚型。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帮助医生提供更准 确的诊断和分期信息。例如,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定乳腺癌患者是否表达 雌激素受体(ER)和HER2受体,从而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2.预后评估:一些免疫组化标记物与肿瘤的预后有关。例如,肿瘤细 胞中高表达的Ki-67标记物与肿瘤的增殖能力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通过 评估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确定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分化程度,提供预后评估 和治疗预测的依据。 3. 治疗指导: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通过检测特 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方案的个体 化选择。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HER2表达的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来提高治疗效果。 4.药物研发:免疫组化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药物靶 点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评估 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 5.基础研究:免疫组化在基础研究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技术。通过检测 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免疫组 化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信息。免疫组化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个体化医学和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管理和治疗选择。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 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 ck19 和 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 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 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 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 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 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例肺鳞癌中P63表达 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 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对胃肠道的癌判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跃,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跃;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御物,p53基因的对起重要作用;抗癌基因p53

的表达产物;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p53蛋白正常值: 阴性; p53蛋白临床意义: 1肝癌患者有一定比例的p53蛋白过表达,p53基因突变可能与肝癌的恶性分化程度有关; 2p53突变还可见于胃癌、肝癌、大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胶质细胞瘤、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抑癌基因p53基因在受到各种致癌物的作用时可发生突变,丧失抑癌功能,并可能导 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证实p53基因突变与50%的人类肿瘤发病有关,如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淋巴细胞肿瘤、食管癌、肺癌、成骨肉瘤等MJ;野生型p53可以促进p53基因的恶性转化,造成抑癌基因转化为原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而p53突变后在恶性组织细胞中大量堆积,在肿瘤细胞和异常转化细胞中其水平常可高100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的p53蛋白可以用于反映p53基因突变,的结果㈣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 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垂体腺瘤的功能性分类,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垂体肿瘤。某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Actin 肌动蛋白。用于标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其来源的肿瘤。 AFP 甲胎蛋白。用于标记肝癌、卵黄囊瘤和某些生殖细胞肿瘤。 Bcl-2 主要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毛细胞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及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 CerbB-2 主要作为判断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消化道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并用于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治疗的筛选。 CD3 目前是T细胞标记物的首选。95%以上的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 CD4 辅助T细胞。与CD8联合使用,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一定意义。CD8 细胞毒T细胞。一般与CD4联合使用。 CD10 为滤泡中心细胞的标记。Burkitt淋巴瘤/生发中心母细胞/生发中心滤泡性淋巴瘤可阳性 CD15 是成熟粒细胞、R-S细胞的标志之一。主要用于标记霍奇金淋巴瘤。 CD20 B细胞的标记。主要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CD21 主要用于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 CD30 主要用于R-S细胞和大多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标记。 CD31 内皮细胞标记。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中血管分布的研究。 CD34 内皮细胞标记。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中血管分布的研究。与CD117联合用于诊断间质瘤。 CD56 是NK细胞淋巴瘤比较好的标记物。还可用于神经源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CD57 自然杀伤细胞。主要用于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NK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功能方面的研究。 CD68 巨噬细胞。可作为组织细胞标记物及骨髓白血病的的鉴别。 CD99 有助于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小圆细胞肿瘤进行鉴别。也可用于鉴别胸腺上皮性肿瘤。 CD117 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可用于指导格列卫药物治疗。 CD146 可用于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方面的研究。 CDX2 主要用于浸润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研究。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是利用特定抗体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分子结合,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方法观察和定量目标分子的表达程度,从而研究生物体内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方法。 首先,免疫组化指标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细胞分子如表面标志物、细胞器和细胞周期相关标志物以及分子异常如突变和融合基因等。这些指标能够帮助病理医生确定细胞或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进一步诊断肿瘤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免疫组化还可以区分不同亚型的肿瘤,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免疫组化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次,免疫组化指标可用于评估肿瘤的预后。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复发率等,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HER2是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增殖信号分子,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接受靶向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对于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检测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来判断是否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因此,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免疫组化指标在研究生物学和药物开发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检测特定分子的表达和分布,可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通过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抗原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可以研究神经元的分布和连接,从而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在药物开发中,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检测药物靶点及其下游信号分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病理中,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报告单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导致许多病人及其拿到一张不知所云的报告单,以为她们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有时候医生也解释不清楚,因此收集了大部分“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以供参考。 格式为: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 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 1.引言 1.1 概述 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通过使用特定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抗体的选择非常关键。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抗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免疫组化观察指标是指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用于评估和描述抗体检测效果的一些指标,包括染色的强度、染色的分布情况、染色的特异性等等。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意义在于帮助研究者正确解读实验结果。通过评估染色的强度和分布情况,研究者可以判断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模式。染色的特异性则可以判断抗体对特定蛋白质的选择性。这些观察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有助于他们对细胞活动、发育、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免疫组化观察指标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解读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并为生物医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形式和安排方式。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

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使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并阐述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对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其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同时,要着重论述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意义,即这些指标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对于相关领域的影响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对免疫组化观察指标进行详细解读,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结论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再次强调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性,并提出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思考的方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本文既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提出问题和目的,又能够详细介绍免疫组化技术和观察指标的意义,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科学性。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为: 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是探讨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重要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我们将对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概述,并进一步探讨其观察指标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免疫组化观察指标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前景。 具体而言,我们将首先介绍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抗体的选择、标记试剂的选用,以及染色反应的进行等。然后,我们将探讨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00002)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 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MDR 多药耐药基因 TS胸苷合成酶,是5-FU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 5FU耐药。 Syn 突触素神经组织标志 S-100 神经组织标志,存在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 NSE 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SMA 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 CD44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分CD44s和CD44v两大类。CD44s主要作为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CD44v则主要表达于转移的肿瘤细胞。CD44v的高表达构成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 bcl-2:耐药机理为抗凋亡作用,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 肿瘤相关抗原72 (TGA72) 多种恶性上皮性肿 瘤表达TGA72,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