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主要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陈腾《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颅脑损伤,2016)2

陈腾《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颅脑损伤,2016)2
一、关于肢体瘫
1.肢体瘫,从大脑皮质到随意肌的运动通路的任何一部分 受损,都可能导致随意肌收缩功能障碍,肌肉活动能力减退或 丧失,称为瘫痪。 脑部、脊髓或周围神经损害均可以引起肢体瘫痪,瘫痪的 程度以肌力分级作为标准。 2.本标准中的肢体瘫是指大脑、脊髓严重损伤引起的肢体 所有肌肉瘫痪。不包括周围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引起的某些肌 群肌力下降、肢体部分肌瘫及功能性(或癔症性)瘫痪。 3.肢体周围神经损伤遗留某些肌群肌力下降、肢体部分肌 肉瘫痪等,应参照本标准有关部分肌群肌力下降等专门性条款 进行伤残程度鉴定。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 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 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 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此外还 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9
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 维: ①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 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动; ②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 泌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节后 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 鼻、腭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体的分泌; ③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 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 的膝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粘膜
20
三、肢体瘫痪分类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起自额叶中
央前回运动区,其轴突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
束。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 (7)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 角细胞和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其接 受锥体束等系统的冲动,将各方面的冲动组合起来 .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到运动终扳,引起肌肉 的收缩。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周围性瘫。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内囊
丘脑
豆状核
中央后回
II.
III.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央后回
腹 后 内侧核
丘脑
内囊
三叉神经 节细胞
三叉神经 脊 束
三叉神经 脊束核
三叉神经 脑桥核
三叉丘系
III.
I.
II.
II.
(二)头面部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节细胞,为假单极神经元。 其周围支组成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 中枢支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4
3
6
5
3、神经干或神经丛型
2017
1后根型
01
2018
单侧节段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02
2019
相应神经根剧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
03
2020
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
04
2021
常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
第三级神经元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脑
丘脑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中央后回
薄束核
内侧丘系 交 叉
内外丘系
S4
L3
T4
C8
楔束核
脊神经 节细胞
I.
II.
III.
薄束
楔束
二、痛温觉 (一)躯体、四肢的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是神经节细胞,胞体在脊神经节内。 周围支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中枢支组成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在束内上升1 ~ 2个脊髓节后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 自固有核发出的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压觉)上行。在延髓上段两束合併,称脊髓丘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常见的神经损伤

常见的神经损伤

常见的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是指人体神经系统受到外部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或丧失的病症。

神经损伤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神经节)中。

常见的神经损伤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脑损伤:脑损伤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暴力撞击、车祸、高空坠落等原因造成的。

轻度的脑损伤可能只是暂时的头晕和昏厥,但重度的脑损伤可能导致昏迷、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

脑损伤还可能引起脑出血、头骨骨折等并发症。

二、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的损伤,通常是由于脊柱骨折、脱位或脱臼引起的。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感觉丧失和膀胱控制障碍。

重度的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永久的残疾。

三、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是指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节受到损伤。

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于创伤、手术或疾病引起的。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包括坐骨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和股神经损伤等。

周围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感觉丧失、肌肉无力和运动障碍。

除了上述类型的损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神经损伤,如神经根病变、神经纤维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这些损伤通常是由于炎症、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

神经损伤在临床上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修复和物理治疗等。

在康复期间,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以恢复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预防神经损伤的关键是避免可能的危险因素和采取安全措施。

例如,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以防止头部和脊柱损伤,避免从高处跌落,避免过度运动和扭伤关节等。

总之,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行为,以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

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常见的原因有创伤、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遗传因素等。

其中,创伤是最常见的神经损伤原因之一,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发生,如交通事故、意外摔倒、运动受伤等。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与损伤的部位有关。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损,将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一、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损伤的症状很多,包括感觉障碍、肌肉无力、麻痹、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等,甚至会导致瘫痪。

因此,对于疑似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综合诊断。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诊断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评估。

医生可以通过问诊、体检、神经元图和肌肉功能测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

2、影像学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

目前主要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波等多种检查方式。

3、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可评估神经元功能及全身状况。

三、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轻度脊髓损伤的常用方法。

例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生素、利尿剂和抗痉挛剂等。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通过各种疗法来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如理疗、针灸、按摩等。

3、手术治疗:重度脊髓损伤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以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4、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元素康复和各种日常技能训练。

在治疗过程中,各项治疗措施需要相互配合,由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复杂性,患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协作,共同推进治疗进程。

四、预防措施脊髓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加强户外活动安全:避免高空坠落、潜水的风险等。

2、防止车祸: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骑车时佩戴安全头盔。

3、保暖:冬季应保暖,并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

周围神经损伤及诊断及治疗必学课件ppt

周围神经损伤及诊断及治疗必学课件ppt
4)全臂丛损伤 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肢感觉 全部丧失,上肢各种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四页。
2、治 疗
1)非手(Shou)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观察—3个恢复者—手术探查 (2)晚期肌腱移位或关节融合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四页。
只有少数不完全损伤病人在3个月内获得满意恢复,
在臂丛部分损伤病例,神经功能停止恢复后, 行神经松解术常可获得一定进步。必要时可行神经 吻合。为便于显露,有时需切断锁骨。如有神经缺 损,可抬高(Gao)患肩,头偏向患侧,有助于进行神 经缝合,手术后用石膏固定。
3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 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
4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
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5级——正常。
第十七页,共七十四页。
4.感觉功能的检查 检查痛觉、触觉、温觉、 两点区别觉及其改变范围,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感觉功能障碍亦可用六级法区别其程度:
0级——完(Wan)全无感觉; 1级——深痛觉存在; 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3级 —痛觉和触觉完全; 4级——痛、触觉完全,且有两点区别觉,惟距 离较大; 5级——感觉完全正常。
神经损伤后,相应的神经细胞也有变化。 1892年Nissl报道,轴突断后神经细胞出现 染色质溶解现象,最近研究证实了这(Zhe)一看 法,而且显示整个神经细胞肿胀。
轴突和髓鞘的分解吸收以及雪旺氏细胞增生 等现象,称为瓦氏变性。这一退变过程,在神经
断裂后即开始,一般在神经伤后8周左右完成。
第十页,共七十四页。
一般在1~2年内不断有进步。臂丛上部损伤时,因手的
功能尚好,故治疗恢复的效果较好。臂丛下部损伤时,手 的功能受累较重,恢复较差。臂丛完全损伤恢复不佳。

骨科常见神经损伤

骨科常见神经损伤

骨科常见神经损伤主要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尺爪桡垂腕正中手似猿腋损方形肩股伤四头瘫胫损勾状足腓总下内翻正中神经正中神经(mediannerve)(c6~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腕前区远两端横纹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正中神经在通过yuanzhiwo圆肌两头之间时,收到运动支支配以下肌肉:①yuanzhiwo圆肌,其功能就是并使前臂yuanzhiwo;②桡侧腕屈肌,其功能就是大唇桡侧屈曲,屈腕;③掌长肌,其功能就是屈腕;④指浅屈肌,其功能就是使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指骨屈曲。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后,发出前骨间神经,支配下列肌肉:①拇长屈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末节屈曲;②第1、2指深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末节指骨屈曲;③旋前方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

在腕管的远端,正中神经支配:①拇短展肌,其功能就是并使拇指掌部外展;②拇对掌肌,其功能就是并使拇指掌部向对侧;③拇短屈肌浅头,其功能就是并使拇指近端指节屈曲;④第1、2蚓状肌,其功能就是屈曲示指、中指的近端指节和抬起其远端2个指节。

感觉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皮肤,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掌面皮肤,并覆盖在相应手指的掌指关节掌面皮肤及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中、末节指骨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在臂部受损时可以祸及全部分支,整体表现为前臂无法yuanzhiwo,屈腕无力,拇、示指无法屈曲,拇指无法对殿中,鱼际肌萎缩,手掌平缓,称作“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显著。

一般会见到显著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

桡神经(radialnerve)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步入后束收到而构成。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脑神经损伤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脑神经损伤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脑神经损伤一、引言1. 脑神经损伤是指大脑及其周围神经组织、脑血管和颅骨的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

2. 脑神经损伤的鉴定对于人体健康和法律责任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客观的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二、脑神经损伤的分类1. 脑神经损伤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可分为三类:轻度、中度、重度。

2. 轻度脑神经损伤表现为头晕、头痛、视觉模糊等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中度脑神经损伤表现为部分神经损伤引起的言语困难、面部表情不对称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重度脑神经损伤表现为严重的言语障碍、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三、脑神经损伤的鉴定标准1. 鉴定标准应该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2.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困难、眼球运动异常等。

3. 体征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面部表情、眼球运动、听力检查等。

4.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检查,可以明确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

四、鉴定过程和注意事项1. 鉴定过程应该由专业医生和法医专家共同进行,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鉴定。

2. 鉴定应该注重损伤后的功能障碍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关注损伤部位和程度。

3. 鉴定结果应该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利益关系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五、脑神经损伤的赔偿和司法意义1. 脑神经损伤鉴定结果对于伤者的赔偿和法律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合理的赔偿将有助于伤者的康复和生活重建,对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3. 正确认定损伤程度有助于对加害人的法律追究和社会责任的强化。

六、结论1. 建立科学的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2. 脑神经损伤作为常见的损伤类型,需要建立明确的鉴定标准,促进其鉴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脑神经损伤鉴定标准,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解剖学-神经系统-周围N脊神经

解剖学-神经系统-周围N脊神经
损伤:爪形手
4) 桡神经 走行:
桡 神 经
桡神经分支及分布: 桡神经 肌支:支配上肢的伸 皮支分布区
肌。支配肱三头肌
皮支:分布于上肢背 面、手背桡侧半和桡 侧两个半指皮肤。
手背面 手掌面
P215图9-26
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前臂肌瘫痪,不能伸腕、 伸指,呈垂腕姿态。感觉 障碍以手背第1、2掌骨之 间的皮肤最明显。
阴部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神 经




走行:
坐骨神经本干分布于髋关节和股后群肌。
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到腘窝上角分为胫 神经和腓总神经。











(1) 胫神经 其分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小腿三头肌)和足 底肌,并分布于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 在内踝后方分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2-11胸 的

神经前支 分 布



颈丛 组成:
(1)皮支
分布到颈前外侧、 肩、枕部、耳廓等 处的皮肤。
P213图9-21
(2)肌支
膈神经:经胸廓上口入 胸腔,沿肺根前方, 心包的两侧,下行至 膈。
膈 神 经
P213图9-21
(2)肌支

膈神经的运动纤维

支配膈肌;感觉纤

维主要分布到胸膜
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

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主要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主要神经损伤临床表现记忆口诀
尺爪桡垂腕正中手似猿
腋损方形肩股伤四头瘫
胫损勾状足腓总下内翻
各神经功能分述: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C6~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腕前区远侧横纹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支配肌肉正中神经在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时,发出运动支支配下列肌肉:①旋前圆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②桡侧腕屈肌,其功能是使手桡侧屈曲,屈腕;
③掌长肌,其功能是屈腕;④指浅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指骨屈曲。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后,发出前骨间神经,支配下列肌肉:①拇长屈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末节屈曲;②第1、2指深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末节指骨屈曲;③旋前方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

在腕管的远端,正中神经支配:①拇短展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外展;②拇对掌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向对侧;③拇短屈肌浅头,其功能是使拇指近端指节屈曲;④第1、2蚓状肌,其功能是屈曲示指、中指的近端指节和伸直其远端2个指节。

感觉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皮肤,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掌面皮肤,并覆盖在相应手指的掌指关节掌面皮肤及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中、末节指骨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可累及全部分支,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

亦可见明显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

桡神经(radial nerve)
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

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二支,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

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
皮肤最为明显。

桡骨颈骨折时,也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其主要症状是伸腕能力弱和不能伸指。

自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斜过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
桡神经损伤有什么症状
(1)运动: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

故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检查肱三头肌及伸腕肌时,均应在反地心引力方向进行。

拇指失去外展作用,不能稳定掌指关节,拇指功能严重障碍。

因尺侧腕伸肌与桡侧伸腕长短肌瘫痪,腕部向两侧活动困难。

前臂背侧肌肉萎缩明显。

在前臂背侧桡神经伤多为骨间背神经损伤,感觉及肱三头肌,肘后肌不受影响,桡侧腕长伸肌良好。

其他伸肌均瘫痪。

(2)感觉: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尺神经
尺神经(ulnar nerve)(C7~T1)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动脉内侧下行,至三角肌止点以下转至臂后面,继而行至尺神经沟内,再向下穿尺侧腕屈肌至前臂掌面内侧,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继续下降到达腕部。

在腕部,尺神经于腕骨的外侧穿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和掌腱膜的深面进入手掌。

从腋窝的顶,经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

尺神经在前臂的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向尺侧屈腕)、第3、4指深屈肌(第4、5手指末节指骨屈曲)、掌短肌(手尺侧近端的皮肤肌肉)、小指展肌(小指外展)、小指对掌肌(小指对掌)、小指屈肌(小指屈曲)、第3、4蚓状肌(第4、5指掌指关节屈曲及近端指间关节伸直)、骨间肌(掌指关节屈曲及近端指间关节伸直)、拇收肌(拇指掌部内收)及拇短屈肌深侧头(拇指第1指节屈曲)。

尺神经发出的感觉支有:①掌皮支,分布小鱼际肌表面的皮肤;②背皮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和小指、无名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③终末浅皮支,分布于手掌尺侧面远端皮肤和小指、无名指尺侧掌面的皮肤
尺神经在臂部损伤时,主要表现为屈腕能力减弱,屈4、5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及拇指内收力弱,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称为“爪形手”,其感觉障碍则以手内侧缘为主。

尺神经在前臂的走行
主干经屈肌支持带浅面,伴行于尺动脉尺侧入手掌,在豌豆骨外下方分为浅、深两支。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

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

坐骨神经的分布如何?
来自腰4~腰5神经和骶1~骶3神经根。

是所有神经中最粗者。

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横过闭孔内肌,上下籽肌及股方肌的后方,支配这些肌肉,并沿大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间下降,途中发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经在到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腿与足的皮肤感觉。

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坐骨神经实际上是由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组成。

这两根神经自起始部至窝以上,由结缔组织总鞘将其包绕于内,但两神经的纤维并不是交叉连接在一起,坐骨神经大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

继而向外下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垂直下行至股后部,在人群中坐骨神经在骨盆、臀部存在变异,约40%。

由于坐骨神经或其他部分穿过梨状肌、受肌肉收缩压迫的影响而产生疼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相关疾病——坐骨神经痛
它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胫神经(tibial nerve)行程、分支及其分布
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在腘窝内与腘血管伴行,在小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过内踝后方,在屈肌支持带深面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二终支入足底。

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面,沿足底内侧前行,分布于足底肌内侧群及足底内侧和内侧三个半趾跖面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和外侧群,以及足底外侧和外侧一个半趾跖面皮肤。

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肌后群。

胫神经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在小腿下部与腓肠外侧皮神经(发自腓总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经外踝后方弓形向前,分布于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的皮肤。

胫神经受损表现
胫神经损伤的主要运动障碍是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

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致使足呈背屈及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

感觉障碍区主要在足底面。

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屈肌群及足底内在肌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于腘窝上方自坐骨神经分出,绕过腓
骨头而至小腿前部,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然后形成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并分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中间皮神经,分布于2~5趾背侧皮肤。

腓深神经支配胫骨前肌、(足母)长伸肌、(足母)短伸肌和趾短伸肌,并分出皮支到1、2趾间背侧。

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和萎缩,患者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呈马蹄内翻足。

步行时病人高举足,使髋关节、膝关节过度屈曲,当足落地时先足尖下垂,接着用整个足跖着地,似马或鸡的步态,或称跨阈步态。

感觉障碍分布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包括第一趾间隙。

跟腱反射不受影响。

腓总神经在腓骨上部,位置表浅而易受撞击、挤夹、压迫、冷冻等外界因素的损害,也可能为代谢障碍(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和麻风所累。

应按损伤原因进行相应治疗。

为了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可给予理疗、电刺激、针灸、体疗以及B族维生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