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通用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篇1在最近几天的师德楷模培训后,拜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书中一段段生动形象的文字,一个个令人难忘而为之动容的故事,一篇篇发自肺腑的访谈。
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得到很多启迪。
故事中的老师们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他们一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律自勉.教书育人。
教师是一缕清晨的阳光,无私的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学生。
他们视教育为一生的使命,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
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面对一个个灿烂甜美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
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王生英老师说过她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老师,有着一颗简单的心。
即便这样,老师们还是耐心的去寻找,寻找着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他们时刻坚信着,只要用心去教,每位学生都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这样给给予之爱,无求之爱,忘我之爱,超越之爱,为学生们铺上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路,把一批批的学生送上了光明而无穷智慧的大道。
身教重于言行,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老师用自己的无私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着爱的种子、让种子在阳光明媚的情况下茁壮发展,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成就着辉煌的人生!另我感动之余,我也更加需要自我反思。
在进行学校分配的同时,并不如自己所愿,刚踏入德政村,踏入汇南小学,怀着忐忑的心情。
但在第一天报道时,林校长对着我们新老师说,家里的装修他都不在,而学校的装修,几乎整个暑假都在,只有热爱自己的学校,才能在教师的岗位做得更出色,既来之,则安之。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寒假期间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作为一名毕业后将步入中学讲台的师范生,我深有感触。
“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
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
书里介绍的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 ,从书中我了解到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
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
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
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 。
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
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也许我不能做到像汪金权老师那样,但当我处在教育战线时,我会像老师那样为学生付出我最大的爱!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坚守在平凡岗位却又不平凡的老师,像于漪老师,她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受遗憾的课。
”一个老师做到像于漪老师这样还“不满足”,我想这就是她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还有,王生英—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黄金莲—特教孩子的“校长妈妈”……生命与使命同行,看了这本书后,在大学期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类知识,为三年后肩负起我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5篇)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5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1本周一,我们全校老师共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专辑《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颇深。
于老师的精湛技艺和崇高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也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于老师深情地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
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
这是于漪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于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有位年轻人听了于老师两千多节语文课,发现于老师不仅把课上得神采飞扬,讲得铿锵动人。
而且同一篇课文教学方法从不重复。
这一点让我敬佩不已。
对照自己,常常觉得现在上的这些课文我都教过了几遍,用不着花费功夫去重新设计,常常满足于照着原来的方式方法“熟门熟路”开展教学。
今后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也应该不断挖掘教材内容,再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教学中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不爱念书的顽皮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
对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当看到他们上课一次次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潦草、拖拉,虽然多次进行了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当时好了一会儿,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真是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有时还会头脑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头。
“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促使我今后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今后,我要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1怀着一种神圣感我拜读了于漪老师的《生命与使命同行》,书中那些默默地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深深地打动着我,影响着我。
作为已经步入教师行业快三个年头的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
数年以后,初次步入教师行业,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一名老师要热爱这份事业,热爱这些孩子。
要提高自身素质了,善于学习,勤专一门,创出自己的特长,锻炼自身的胆量,增强自信。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和孩子说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语言艺术,语言技巧,做到了这点,你会很轻松的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在我们引领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的同时不忘注重个别,时刻不忘你是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在孩子面前你永远是他们的朋友,从不呵斥他们,做任何事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即便他们做错事情也要理解他们,给他们正确的概念……老师做的事还很多很多……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一颗颗童心恋着你,最听的歌儿献给你。
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片片风光扑进人们眼里,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还有你也变得更加美丽!是啊,就像爱碧水蓝天的清澈,就像爱阳光雨露的灵动,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命,我的梦想——幼儿教师。
瞧!我脚穿一双平底鞋,头上束着一把马尾巴,穿梭在小朋友们中间,这就是我,一个幼儿园教师的真实风采。
无须为粉雕玉琢大费光阴,也不必为礼节客套而熬费苦心,最棒的还是我不必穿高跟鞋,委屈了自己的双脚。
这样,我总是感觉良的.活跃在小朋友的身边,像鸟儿一样轻盈,像鱼儿一样欢快。
幼儿教师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观后感

幼儿教师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概述三、观后感及启示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与担当五、结尾正文:【引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幸观看了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纪录片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为使命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观看过程中,我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概述】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守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片中的人物既有杰出的科学家,又有普通的基层工作者,还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与使命的同行。
【观后感及启示】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片中,每个人物都把自己的生命和使命紧密相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他们不懈努力,甚至甘愿付出生命。
这种精神让我备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是培养下一代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片中的人物为榜样,坚守教育事业,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使命的担当。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与担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牢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以下几点是我们应当践行的:1.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未知世界。
4.关心家庭教育,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5.立足本职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总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本富有启发和鼓舞力量的书,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和深入的思考,帮助读者找到人生的使命,并且激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明确的目标。
书中的故事主要围绕着几个寻找使命的主人公展开,他们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有的是职业运动员,有的是普通人,但是他们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否活得有意义?他们是否做对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通过他们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找到人生的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探索、思考和勇气。
在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主人公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公司声名远扬,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他却感到空虚和迷茫,因为他并不是真心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位精神病患者,通过和他的对话,他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帮助别人。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自己的企业家身份,决心从事慈善事业。
尽管他经历了困难和失败,但是他找到了真正让他快乐和满足的事情,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是物质的成功和金钱的积累,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只有找到真正让自己充实和满足的事情,并为之奋斗,我们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当然,这种探索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和失败。
另外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一位职业运动员的。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足球运动员,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他的腿受伤无法再从事足球运动。
他经历了很长的康复过程,期间他思考了很多关于生命和使命的问题。
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并且鼓励他们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通过建立一家残疾人运动俱乐部,并带领他们在运动项目上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坚持和努力,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奋斗。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人生的短暂和有限。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精选5篇)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精选5篇)第一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生与使命同行》书笔记这周,我读了《生与使命同行》这本书,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认识了许多默默无闻,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
他们不辞辛苦,不求名利,一心只为让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让自己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
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称呼的分量与艰辛,也更加坚定我要做一名教师的信心与终身从事教育的决心。
本书首页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的讲话开始:“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次受到表彰的教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优秀品质,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先进楷模为榜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培养高尚师德,不断增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短短的几百字,充分表达了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以及对教育工作者更大的期望。
本书内容以十位教师的经历一一展开的。
首先是特级教师于漪开始。
于漪老师是60多年前,非科班出身的语文老师。
她的故事平淡、朴实,没有太多跌宕,有的只是平静地坚守和不变衷肠。
终于,她从“不得门径”到“登堂入室”,她用“明灯相伴过午夜”的板凳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60多年中,她乎赢得了党和政府能给予人民教师的所有荣誉,但却不改初衷,始终一身正气,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不为名利所羁绊,不因掌声而止步。
第二位讲的是中国版的乡村教师王生英。
30多年来,在太行山下、红旗渠旁,这位残疾女教师,20多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第三位是农民的“葡萄教授”石雪晖。
她是教授、博导,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受到总书记亲自接见,然而人们常常看到她的身影时却是满头大汗,大热天还穿着沾满了泥的雨鞋在葡萄架下忙碌的样子。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在最近几天的师德楷模培训后,拜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书中一段段生动形象的文字,一个个令人难忘而为之动容的故事,一篇篇发自肺腑的访谈。
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得到很多启迪。
故事中的老师们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他们一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律自勉.教书育人。
教师是一缕清晨的阳光,无私的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学生。
他们视教育为一生的使命,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
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面对一个个灿烂甜美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
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王生英老师说过她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老师,有着一颗简单的心。
即便这样,老师们还是耐心的去寻找,寻找着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他们时刻坚信着,只要用心去教,每位学生都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这样给给予之爱,无求之爱,忘我之爱,超越之爱,为学生们铺上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路,把一批批的学生送上了光明而无穷智慧的大道。
身教重于言行,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老师用自己的无私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着爱的种子让种子在阳光明媚的情况下茁壮发展,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成就着辉煌的人生!另我感动之余,我也更加需要自我反思。
在进行学校分配的同时,并不如自己所愿,刚踏入德政村,踏入汇南小学,怀着忐忑的心情。
但在第一天报道时,林校长对着我们新老师说,家里的装修他都不在,而学校的装修,几乎整个暑假都在,只有热爱自己的学校,才能在教师的岗位做得更出色,既来之,则安之。
是啊,就是这几无心之话,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既然有缘来到这所学校,在硬件设施又毫无挑剔地情况下,我应该怀着喜悦的心情,来接受未来美好的生活和教学生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
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
“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
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
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
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
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
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
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
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
简单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