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理论及其实践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西欧,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伴随。
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发生了一系列削弱封建制度的变革,流动性货币资金的大量使用、经济体内部对交易的更大程度的依赖、清教徒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关注人类短期福利的人道主义的兴起、技术的变革(尤其是农业技术进步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地理大发现和贸易的扩张、圈地运动与农业的商业化经营等,都为新的商业阶级的兴起和商业资本的扩张准备了条件,同时,一种新型的政治统治形式和政治单位——民族国家——出现了。
民族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而非在以前的城镇水平上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内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整合整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资源,为国家的对外竞争提供力量(波兰尼,2007)。
在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力量的增强、常备军、战争和贸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欧洲国家为争夺对贸易的垄断权而经常发动战争,而扩张领土、开辟殖民地和进行奴隶贸易也是重商主义时代的典型特征。
在这个时代,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制造业(如英国的棉纺织业等),尽管其规模和效率都无法与后来以工厂制度为核心的制造体系相提并论,但已经逐步具备了现代工业的雏形。
系统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出现并得到发展,而且其影响及于20世纪甚至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一)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一种致力于国家和民族富强的国家主义学说,其基本要点包括:(1)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与权力的来源;(2)贸易顺差是积累财富的途径,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努力实现贸易顺差;(3)限制外国制成品的输入、鼓励原材料进口和本国制成品输出以获取金银;(4)通过国家干预和贸易管制(关税保护、垄断和贸易限制措施等)保护和扶植本国制造业的发展,阻止外国制成品进入本国市场。
实际上,重商主义文献还包括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鼓励有技能的工人移入本国等观点,尤其对于17世纪英国和法国的重商主义者而言,重视金银,把金银当作财富的形态甚至是唯一的形态,而且把获取和经营殖民地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重商主义的原理

重商主义基本原理探析
重商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重商主义认为,政府应让本国商人在外国市场上享有特权,同时限制外国
商人向国内输入本国能够生产的商品,以保护国内商业的正常发展。
2.重商主义主张奖励新兴的制造业和特殊工业,通过增加对外输出量来提高
国内金银储备,从而积累国家财富。
3.重商主义本质上是限制和管理的学说。
重商主义也称作“工商业本位”,它的主要内容是“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重商主义是指17世纪到18世纪初,主要由欧洲国家政府采取的一种经济政策和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的欧洲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荷兰等,纷纷采取重商主义政策,以追求国家经济强盛和贸易利益最大化。
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国家财富以及国家实力的核心是黄金和银两的积累,并通过政府干预贸易以及制定各种政策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以下是一些重商主义时期常用的重要名词解释:1. 布尔什瓦里宁(bullionism):布尔什瓦里宁是重商主义政策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以黄金和银两为国家财富的根本依据。
重商主义经济学认为,只有通过贸易顺差,国家才能积累大量黄金和银两,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和实力。
2. 关税壁垒(tariffs):重商主义国家实施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重商主义国家试图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和农业发展。
高关税还有助于增加国家税收,进一步支持国家财政。
3. 实物主义(mercantilism):实物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强调贸易顺差和黄金储备的重要性。
重商主义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物品的价值大于进口物品的价值,就可以保持对外贸易的优势,进而增加国家财富。
4. 起始贸易(colonial trade):重商主义时期,欧洲国家纷纷向殖民地输出商品以及从殖民地进口原材料,以确保对殖民地经济的控制和利益最大化。
这种一方面压迫殖民地,另一方面发展本国经济的做法,被称为起始贸易。
5. 贸易顺差(balance of trade):重商主义国家追求贸易顺差,即出口超过进口,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家通过限制进口、提高出口、以及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来达到这个目标。
6. 商会(merchant guild):商会是重商主义时期存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商人们自愿形成的行业协会,旨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提高商品质量以及监管商业行为等。
商会在推动贸易发展、监管经济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重商主义是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强调限制进口和保护本国产业。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重商主义是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欧洲国家推行的一种以重商、重工、重金融为特点的经济政策。
它提倡贸易顺差、积聚黄金,以国家实力量化为经济强度的标准。
重商主义的特点包括重视贸易、工业和金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推动国家经济崛起。
在欧洲,重商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对于我国经济的启示是要重视外贸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在对外贸易方面,要注重贸易顺差,提升国家实力。
在工业化方面,要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
在金融方面,要建设健全的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重商主义在我国的借鉴意义是要根据国情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利益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繁荣和实力提升。
【关键词】重商主义,发展,启示,欧洲,经济,对外贸易,工业化,金融体系,借鉴意义,经济发展,应用前景。
1. 引言1.1 重商主义的定义重商主义是一种以国家贸易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主张通过扩大贸易、增加出口、实行重商政策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以贸易顺差为最终目标,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取决于贸易顺差的积累。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对外贸易的控制和干预,提倡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关税、禁止进口竞争产品等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以实现贸易平衡和国家经济独立。
重商主义追求国家经济的强大和独立,强调国家的财富积累和实力增强,注重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在重商主义的框架下,国家可以通过改革财政政策、推动工业化和发展对外贸易来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繁荣。
重商主义对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重商主义的起源重商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正处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的时期。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各国开始大规模扩张殖民地,积累大量财富。
重商主义的起源主要可以归功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等人的倡导。
重商主义1

封建贵族试图取消代偿金制度恢复到农奴和农民的义务 劳动制。 引发14世纪晚期到16世纪早期的席卷欧洲的农民大暴动。 引发14世纪晚期到16世纪早期的席卷欧洲的农民大暴动。
2011-1-7
C、宗教改革:
辛西娅《财富千年》 “教会变得像一家免 于竞争的公司,将 大笔利润当做董事 们的薪水,而销售 队伍则人心涣散或 陷入绝望”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 为获取货币财富 而采取的政策。 而采取的政策。
20112011-1-7
一、重商主义的定义
重商主义是由米拉波在1763年创造,描述15世纪末 重商主义是由米拉波在1763年创造,描述15世纪末 1763年创造 15 17世纪末经济论述中 世纪末经济论述中区别于先前的封建主义时代 到17世纪末经济论述中区别于先前的封建主义时代 的经济思想的松散体系 松散体系。 的经济思想的松散体系。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 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 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 重商主义;其他可以称为重农主义。 亚当·斯 重商主义;其他可以称为重农主义。” (亚当 斯 密) 该体系的本质不在于某种货币学说或贸易平衡; “该体系的本质不在于某种货币学说或贸易平衡; 不在于关税壁垒,受保护的关税,或航海法, 不在于关税壁垒,受保护的关税,或航海法,而很 大程度上在于这样一些情形: 大程度上在于这样一些情形:即社会及其组织的总 的转变,国家及其制度总的转变, 的转变,国家及其制度总的转变,地方的经济政策 被国家的经济政策所取代。 施穆勒, 被国家的经济政策所取代。”[施穆勒,1902]
“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 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 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 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哥 伦布) 伦布)
重商主义

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是重商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重商
主义的产生和更深层次的背景,则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 股强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经济 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它正反映 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变化。重商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 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 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
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 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 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到了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 重商主义也逐渐开始崩溃。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从时间上看,重商主义可以说与文艺复兴运动同步。同一时期产生两种 社会思想──人文主义和重商主义,其中有其深刻的根源,即当时社会上追 求商品生产更快发展,追求商业资本的迅速增加和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已 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是重商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重商
重商主义的观点和思想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 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 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 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 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 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商主义是17世纪欧洲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理论体系。
在当时,欧洲国家处于殖民扩张和贸易竞争的时期,重商主义倡导国家通过制定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海外殖民地,以及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措施,来增强国家财富和实力。
重商主义在欧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重商主义思想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争夺财富和实力的工具。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欧洲国家试图通过重商主义政策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经济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重商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对后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学习重商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此段落字数:234】1.2 相关概念解析相关概念解析:重商主义是一种国家经济政策思想,起源于16世纪欧洲,在17至18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制定贸易保护政策、发展商业航海和建立殖民地来增强国家财富和实力。
重商主义认为贸易顺差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此维护国家金库的财富。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认为国家应该主导经济发展,通过干预市场、保护本国产业和出口,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默兹希纳经济学派提出的重要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可以通过发展商业、制造业和殖民地来增加国家财富。
重商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贸易顺差、国家财富、国际贸易保护、殖民地开发等。
重商主义尤其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应当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实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保护国内产业和控制国际贸易,来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强大。
【字数要求:200】2. 正文2.1 重商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重商主义起源于16世纪初期的欧洲,是一种重视国家财富积累和国际贸易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9 巴师夏的和谐经济理论? 巴师夏的理论基础是交换价值轮和分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和谐的社会组织”, 其根据产生于商品的“交换”,认为任何“交换”都是“互相帮助、互相替代对方工作,相互服 务”的过程。这种以对等利益为基础的交换,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保持了“和谐性”; 土地所有者、资本家、工人都分别通过提供服务,得到地租、利息和工资;并且随着社会 生产 的发展,各自的收入也会同时增加。所以,在“和谐的社会组织”里,是没有阶级矛盾 和阶级冲突的。社会的大趋势是”和谐”。 10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同 时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食物赶不上以几何级数速度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因 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 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 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11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价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 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函数,因此,任何商品 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即一旦经济制度处于非均 衡状态时,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地使经济制度调整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瓦尔拉斯是最先建立 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 12.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国家的作用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因而竭力 反对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比财富本身重要得 多,发展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认为一国的生产力力可以促进该国科学、艺术 和政治的发展,并能增大人民的福利,增加人口、财政收入和国家实力。国家都必须经过 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五个 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他认为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实行保护关税,发展生产力,向第五 个阶段过度。 13.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标志旧福利经济学形成,庇古以基数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他 唆研究的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仅限于经济福利,即可以用货币直接或间接的加以度量的福 利;社会总福利可以用一国的国民收入来表示;如果国民收入增加,并且没有收入分配不 均的情况,那么经济福利就会增加;要增加社会总福利,就必须增加社会总产品量。 特征:1 经济学是解决物质问题的,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是 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2 用物质福利或效用来表示个人福利概念。3 社会应使整体福利 综合达到最大,其中有利于穷人的收入分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福利。 14.新福利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商主义1.1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思想,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也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前驱。
它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全球经济第一次一体化时期。
这段时期也是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跨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重商主义对这一跨越起了助推作用。
1.1.1歧义布罗代尔认为:“重商主义萌芽于14 世纪……直到18 世纪仍依然存在。
这样长的寿命意味着,它绝对不是轻易下个定义就能一劳永逸地确定的‘体系’,亚当·斯密硬说重商主义是个结构严密的体系,那是为了便于批驳。
” “有多少个重商主义者,就有多少种重商主义。
”斯密首开系统研究重商主义的先河,但是,为了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斯密把重商主义的原理简化为两项可以批驳的“谬论”: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和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手段。
亚当·斯密还对重商主义政策进行了描述和界说,他用相当大的篇幅批判英国的重商主义保护和管制经济的措施,成功地把重商主义树立为自由贸易的对立面,严重地限制和影响了后世学者对重商主义的看法,建构起重商主义等同于国家干预的理论图式,认为重商主义反映的是商人和制造业者的特殊利益。
到了德国历史学派手里,重商主义变成了国家建设的过程,代表了民族国家的利益,把重商主义看作一个旨在通过保护和经济民族主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学派。
施穆勒认为,重商主义的“内核是国家建设,不是狭义的国家建设,而是国家建设和民族经济形成的同时进行……这一体系的本质不在于其货币理论,或者贸易平衡,不在于关税壁垒,保护税,或航海法案;而在于更为宏大的事物,也就是在于社会和制度的整体转型,由民族国家的经济政策代替地方的和领地的经济政策。
赫克歇尔走得更远,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赋予“重商主义”一词意义和范围,以更好地适应他自己设定的特殊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这个词的使用没有对错的问题,只有恰当性的大小问题。
1.1.2重商主义思想重视货币,发展商业。
重商主义者一般都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 鄙视货币财富的观点,他们把货币即金银的多寡看作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倡尽可能多地增加货币。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柯尔培尔就认为金银是国家重要财富,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代表约翰·海尔斯在他的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中,就详细论述了保持和增加英国货币、积累货币财富的措施和主张。
另外,他们看到商业地位的重要性,明确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主张国家应该保护商人的地位,发展商品经济。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典型代表托马斯·孟就认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商人理应得到保护。
我们知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是抽象价值的载体和体现,能有力克服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大大增强商品的流通范围。
当新航路开辟后,面对分割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重商主义者自然看到货币和商业是统一国内外市场的有力工具,这本身反映了他们抽象思维的升华。
重视对外贸易, 谋求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者普遍认为,一国国内贸易虽属重要,但它不能增加一国财富,而国际贸易才是一国财富最主要的来源。
比如,托马斯·孟就极力主张对外贸易,认为对外贸易的好坏才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
另外,由于货币的灵活偏好性和抗风险能力,西欧重商主义各国普遍要求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即达到贸易顺差。
意大利晚期重商主义有名代表塞拉就认为,国家要增加货币,就要遵循贸易差额原则,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出超。
而要达到出超,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托马斯·孟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提到: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重视发展本国制造业,培育和保护本国幼稚产业。
与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品相比,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劳动生产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
因此,重商主义者普遍看到,一国要增加货币,达到贸易顺差,一方面必须反对资金外流,重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制造业,培育和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另一方面出口本国制造品,进口外国原材料,利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
1613年, 塞拉发表了《略论无贵金属矿藏国家使金银充足的手段》一书,书中反映出塞拉对发展手工业非常重视。
他提出:如果各式各样的和为数众多的手工业能生产出超过本国需要的必要生活资料、享乐用品和奢侈品, 就可以给国家换回充足的货币。
可见塞拉已把发展工业和扩大对外贸易联系起来。
柯尔培尔同样认为,发展工业才能保证商品的不断出口。
另外,还由于制造业具有分工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特性,所以重商主义者又奖励增加人口,保护本国人口充分就业,反对人才外流, 特别是鼓励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其实,这些已经反映出重商主义者早期的劳动价值观,威廉·配第直接指出: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
1.1.3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时代是西欧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正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扩大生产, 发展贸易,追逐黄金,增加财富。
这必然导致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
因此,为了达到重商主义的目的,谋求与王权的结合,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是重商主义者的普遍政策主张。
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借助国家力量保证对外贸易通畅。
新航路开辟后,当时的对外贸易普遍存在这样两种对西欧各国不利的情况:一种是海盗盛行,商人经常遭到海盗的侵袭与掠夺,使得许多商船不得不携带大量枪支弹药,这大大抑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种是西欧商人经常与亚非拉澳当地居民发生武装冲突,同样限制了商品的销售。
这两种情况远非个别商人所能解决,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
因此,西欧重商主义者极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壮大国家陆、海军武装力量,发展本国的制造业、航海业,甚至不惜以武力为贸易开道。
托马斯·孟就曾露骨地说道,英国是靠掠夺亚洲人民发财致富的。
法国重商主义的典型代表柯尔培尔也曾说,贸易就是常年战争,并认为一个国家的海军永远同贸易成正比。
主张借助国家力量( 包括使用关税手段、汇率手段、配额手段、行政管理手段) 保护和发展本国制造业,防止外来产品竞争从本质上讲,重商主义探讨和处理的主要问题是中世纪晚期至工业革命之前的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因此,重商主义就是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关于国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学说,也是国家与市场经济关系互动的一种实践。
重商主义包括重商主义思想和重商主义政策两个层面,必须在学理上对两者作出清晰的区分。
无论是重商主义思想还是重商主义政策,都有两个面相,一个是国家干预,一个是自由贸易,这两个面相就是重商主义这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这两个面相随着重商主义的动态演进而此起彼伏。
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主张一个相对受到控制的市场,而后者主张一个相对不受控制的市场,格拉普认为“自由主义者希望通过市场来完成经济组织的功能,这个市场越自由越好。
重商主义者相信,如果对市场以某些方式加以控制,那么这种功能将发挥得更好。
”1.1.4重商主义的历史作用重商主义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重商主义理论中不仅蕴含了现代西方全部重要经济思想的内容, 而且是远比亚当·斯密主义更为深刻而重要的一种经济学说。
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由于重商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因此他们提出的旨在使国家振兴、民族发展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必须从宏观上考虑。
法国早期重商主义代表孟克列钦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 书名本身表明政治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国家政策学。
这一点在其他重商主义的精英们献给国家(通常是国王) 的政策建议中都有共同反映。
例如1558 年,西班牙重商主义者路易斯·奥尔蒂斯的《呈献国王的备忘录: 论如何阻止货币流出西班牙》、 英国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威廉·配第的《献给英明人土》等,都是从政策的角度论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
它们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即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对以后经济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 马克思评价威廉·配第这样的重商主义代表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现代政治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回避不了重商主义时代所提出的问题,诸如阶级、货币、贸易、价值、关税汇率、利率、税收、资本、就业、收入(即财富)、产业、垄断、发展等问题。
就是号称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也不讳言,他的理论也是吸收和借鉴了重商主义的理论,他所关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问题早已是重商主义的精英们所关注的问题。
重商主义影响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由于重商主义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他们致力于本国富强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发展问题,一方面包括传统社会如何从一个封建的、割据的、落后的国家跳到一个现代的、统一的、先进的国家;另一方面包括后进国家如何赶超先进国家。
从这方面看,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增加一国货币,进行国际贸易,发展本国制造业就是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是为实现本国经济起飞做准备的阶段。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所以重商主义又直接激发了德国历史学派和李斯特的国家发展经济学。
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也同样受到重商主义的影响, 如罗斯托的起飞理论、 哈罗德——多玛模型的、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杨小凯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无不是对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另一种理论阐释。
从历史上看,重商主义的政策是成功的而不是失败的。
实际上,重商主义就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起源。
英国经济史学家埃·罗尔说,在《国富论》发表以前的一百年里, 全国规模的工业与商业管制逐步加强的真实意义在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达成了他们的使命。
熊彼特也持同样观点,重商主义的政策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革命不是单纯的技术( 蒸汽机) 革命,而是一种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农业)。
1.2重商主义代表人物1.2.1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 ),代表作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30)托马斯·孟认为,货币的增加是就财富的增加,但并不认为货币储存越多,国家就越富。
他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的法令,提出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中去,来增加货币财富。
托马斯·孟认为,只有贸易顺差才是增加货币并使国家致富的通常手段。
他提出,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即本国每年出口的商品在价值上需超过它所消费的进口商品。
托马斯·孟的理论特点可概括为:(1)重视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2)热衷于发展同距离英国遥远的殖民地国家,主要是亚洲一些国家(尤其是东印度地区)之间的贸易;(3)着重强调人口和技艺对于增加财富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