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读后感_读后感
洛丽塔书评 读后感

洛丽塔书评读后感
《洛丽塔》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引人深思的主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地被震撼和触动。
小说的叙事者是一个名叫亨伯特的中年男子,他对自己对少女洛丽塔的病态爱情进行了描述。
这种爱情不仅令人不安,而且让人感到恶心。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描绘了这种病态的心理状态,让人不禁感到不安和恐惧。
然而,除了这种令人不安的主题之外,小说还涉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如爱情、欲望、道德和罪恶。
通过对亨伯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对人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洛丽塔》是一部充满挑战和争议的小说,它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
尽管小说的主题令人不安,但它却引起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人性是如此复杂和多样化,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以免陷入道
德和伦理的困境。
总的来说,读完《洛丽塔》后,我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视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本书虽然令人不安,但却给了我很多反思和启发,让我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洛丽塔 读后感

洛丽塔读后感《洛丽塔》读后感《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男人对少女的病态爱情和欲望,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道德的沦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作品中所呈现的主题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对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病态的爱情和欲望。
在他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洛丽塔的痴迷和执着,以及对她的控制和剥削。
这种关系不仅违反了道德和法律,更是对少女的侵犯和伤害。
作者通过这种变态的爱情关系,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和道德的沦丧。
在小说中,男主人公不仅对少女进行性侵犯,更是将她视为自己的财产和玩物,完全忽视了她的感受和尊严。
这种对他人的利用和剥削,让人不禁感到愤慨和厌恶。
除了对人性的揭示,小说还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幻想。
男主人公将洛丽塔视为自己的理想化对象,将她的美貌和纯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然而,这种对美的追求却被他的病态欲望所扭曲,最终导致了对她的伤害和毁灭。
作者通过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幻想,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而忽视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这种现象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除了对人性和美的追求,小说还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展现了对自我的追求和对命运的反抗。
男主人公在小说中不断强调自己的不幸和命运的不公,试图通过对少女的控制和剥削来弥补自己的空虚和不满。
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和孤独。
作者通过男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人性中的软弱和自怜,以及对命运的无能为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功,而不断抱怨和抗争命运的安排,这种现象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思。
通过对《洛丽塔》的阅读,我对人性、美的追求和命运的反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洛丽塔读后感1500

洛丽塔读后感1500《洛丽塔》是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著名小说,其主题涉及到性与爱、道德与罪恶、美与丑等复杂的人性议题。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男主人公亨伯特·洛尔的爱情故事。
他对14岁的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病态的爱慕之情,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读完《洛丽塔》,我深受其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震撼。
小说以亨伯特的口吻讲述,让读者对他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对洛丽塔的爱情是一种病态的迷恋,他把洛丽塔塑造成了他心目中的完美女神,却忽略了她的幼小年纪和无辜。
这种对未成年少女的迷恋和控制欲望,让人感到不安和恶心。
而洛丽塔则成为了亨伯特心中的禁忌之果,她的悲惨遭遇让人心痛不已。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亨伯特·洛尔是一个受过教育的文化人,但内心却充满了罪恶和自私。
他对洛丽塔的爱情是一种病态的迷恋,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对洛丽塔进行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侵犯,这种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而洛丽塔则是一个受害者,她的童年被亨伯特摧毁,她失去了童真和快乐,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小说中的情节让人心情沉重,对人性的探讨也让人深思。
亨伯特的罪恶行为让人感到愤慨和悲伤,他对洛丽塔的伤害是不可饶恕的。
而洛丽塔的悲惨遭遇也让人感到心痛,她是一个无辜的少女,却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小说中对性与爱、道德与罪恶等议题的探讨,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洛丽塔》是一部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小说,它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让人深受触动。
亨伯特的病态爱情和对洛丽塔的伤害让人感到愤慨和悲伤,洛丽塔的悲惨遭遇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珍惜每一个无辜的生命,远离那些病态的迷恋和罪恶的行为。
洛丽塔读后感禁忌与欲望的纠结

洛丽塔读后感禁忌与欲望的纠结洛丽塔读后感:禁忌与欲望的纠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备受争议和讨论的文学经典。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男主角亨伯特教授与13岁少女洛丽塔之间禁忌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其深入而复杂的对话和扎实的情节,勾勒出一个关于禁忌与欲望的纠结的故事。
在读完《洛丽塔》后,我被小说中强烈的禁忌与欲望所触动。
小说中的亨伯特教授不仅在年龄上与洛丽塔相差甚远,更是一个有妻子的成年男子。
这种禁忌的爱情关系引发了许多道德和伦理的质疑。
然而,小说并非仅仅将焦点聚集在这个禁忌的爱情关系上,更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刻画,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亨伯特教授是一个既迷人又令人讨厌的角色,他的欲望驱使他不停地追求洛丽塔。
他为了得到洛丽塔,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伪装成洛丽塔的母亲的婚姻。
他的欲望和对禁忌的追求成为了他行为的动力。
然而,他的欲望也使他越来越迷失自我,逐渐成为一个扭曲的灵魂。
这种欲望与禁忌的纠结使他身心俱疲。
与此同时,洛丽塔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小说中描绘了洛丽塔作为一个被虐待和性侵犯儿童的心灵创伤。
尽管在亨伯特教授的描写中,洛丽塔的形象显得成熟性感,但读者无法忽视她身世的恶劣和悲惨遭遇。
她在小说中不断地抵抗和逃离亨伯特教授的控制,试图为自己争取自由。
洛丽塔的复杂性让人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和焦虑。
通过对这两个角色的刻画,小说探讨了禁忌与欲望的纠结。
亨伯特教授的欲望驱使他违背道德和伦理,而洛丽塔则试图摆脱被剥夺的自由。
小说中的禁忌爱情关系揭示了人性的不完美和复杂性。
我们对禁忌的欲望产生着莫名的吸引力,但同时也深知其中的道德边界。
小说通过对这种纠结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在我看来,《洛丽塔》并非仅仅是一部描写禁忌爱情的小说,而是对人性和欲望的深入探讨。
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复杂而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读者需要保持对禁忌和道德的警惕,同时审视自己的欲望与行为。
《洛丽塔》读后感

《洛丽塔》读后感《洛丽塔》读后感“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
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
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
洛,丽,塔。
”小说开头即交代了这是一部《罪与罚》的电影,以男主自白的方式开场,给人阅读般的感受。
Humbert(H)肯定是深深爱着Lolita(L)的,不仅源于和他有过短暂恋情的青梅竹马女友少年早殇,我相信他内心一定是很向往这种原始、野性却又生机勃勃的少女的。
可能是恋童癖?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对美的一种冲动及向往。
为了能看到L,他违心地与L的妈妈结了婚,在L妈妈死去的那一霎那,也许他赦免了自己伦理的罪。
之后H和L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流浪。
不仅是身体,心灵也踏上了不归之旅。
L是这段不伦之恋的始作俑者,她主动对H释放了生机勃勃少女的性感。
一方面是出于叛逆心理,看妈妈在H面前处处献殷勤的丑态却不能得逞,而自己勾勾手指就能令这大叔神魂颠倒;另一方面也确实出于卖弄自己魅力的心理,L一直穿着性感的露腰装,在一个家里没有父亲的情况下母亲其实对她疏于管理,她青春的荷尔蒙在体内撞击,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
想必L在学校也没少跟男同学们卖弄风骚。
流浪的路程自然是崎岖的。
这两个人从开始身份就不是对等的。
开始的时候H>>>L. 虽然只有一个动不动就会吵架的妈并算不上幸福,但在失去唯一的亲人后,L的世界是混沌的,她不知所措。
H这个名义上的父亲是她唯一能够依靠的,依靠的方式却只能靠性。
“那天晚上我们做得很轻,因为她也实在没地方可去”。
这种时刻的H是很得意的,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
也许L将两人之间的这种相处方式视为毒品,暂时沉浸在这种麻醉与幻灭中。
然悲伤有时,L在渐渐长大,且渐渐顿悟,有一天她惊奇地发现自己被H控制了。
毕竟他为她提供衣食住行,然后索取性。
自己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征得H的同意,自己所拥有的只是身体,于是她开始反抗,通过提升性交换的价码藏私房钱,幻想等攒够了钱就彻底摆脱这种生活。
洛丽塔书评 读后感

洛丽塔书评读后感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文学作品。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少女洛丽塔的病态爱情。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和道德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爱情、性欲和道德的探讨让人深思。
主人公对洛丽塔的病态爱情让人感到不安和恶心,但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对他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我深深反省了人性的复杂和深邃。
同时,小说中对性欲和道德的冲突也让我思考了人类的本能和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们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其次,小说中对少女洛丽塔的描写也让我感到心痛。
她作为一个未成年少女,被主人公利用和伤害,她的悲惨遭遇让人心生怜悯和愤怒。
小说中对她的形象的塑造让我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性侵犯和虐待问题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总的来说,读完《洛丽塔》让我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也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虽然充满争议,但它确实引发了我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更
多的人能够读完这部小说,思考其中所揭示的问题,从中获得启发
和反思。
《洛丽塔》观后感

《洛丽塔》观后感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午后,我窝在沙发里,决定看一部久闻其名的电影——《洛丽塔》。
影片开始,那独特的画面质感和氛围就紧紧地抓住了我。
故事围绕着一位中年男子亨伯特和他对少女洛丽塔的禁忌之恋展开。
亨伯特,一个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的男人。
他被洛丽塔的青春活力、天真无邪深深吸引。
洛丽塔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不经意的笑容,都能让亨伯特的世界为之震颤。
她穿着短裙在草地上奔跑嬉戏,阳光洒在她的肌肤上,那画面美得让人心醉,却也让人心酸。
记得有一个场景,洛丽塔坐在亨伯特的车上,嘴里嚼着口香糖,双腿随意地晃动着。
她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眼神中透着少女的好奇和不羁。
亨伯特一边开车,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偷瞄着她,内心的渴望和道德的束缚在激烈碰撞。
这个场景中,没有过多的台词,只有洛丽塔的笑声和车窗外呼啸的风声,但那种紧张又微妙的情感氛围,却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还有洛丽塔在泳池边的那一幕,她穿着性感的泳衣,水珠顺着她的肌肤滑落。
她调皮地向亨伯特泼水,那一瞬间,亨伯特的眼神里充满了痴迷和无奈。
他知道自己的感情是不被允许的,可又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
影片中的洛丽塔,她不是一个完美的少女形象。
她任性、调皮,甚至有些狡黠。
但正是这种真实的不完美,让她更加鲜活生动。
她知道自己的魅力,懂得利用这份魅力去获取想要的东西。
她会在亨伯特面前撒娇,也会在不如意时发脾气。
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或许也有着自己的迷茫和孤独。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看到了这段畸形恋情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亨伯特在欲望和道德之间苦苦挣扎,洛丽塔也在这份复杂的感情中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纯真。
他们的命运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无法停歇的风暴,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当影片接近尾声,看到亨伯特那绝望又悔恨的眼神,我的心也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最终意识到,自己所谓的爱,给洛丽塔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毁灭。
而洛丽塔,那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少女,也在这段经历中变得沧桑和疲惫。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洛丽塔的读后感

洛丽塔的读后感《洛丽塔》的读后感《洛丽塔》是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著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亨伯特(Humbert)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对年仅12岁的洛丽塔(Lolita)的病态爱慕和不道德行为的描写。
阅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于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于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小说虽然以亨伯特的视角展开,但读者仍然不难察觉到作品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亨伯特对洛丽塔的执念和病态的爱慕,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和道德的矛盾。
亨伯特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欲望的本质以及社会道德的边界的反思。
这种深刻的思考让我不禁产生了对于自我和他人的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了当代社会对于情感边界的界定和道德标准的变化。
亨伯特对于洛丽塔的爱慕被社会广泛视为恶劣的行为,但是在故事情节中却有时被描绘得令人动容。
这种强烈的情感冲突引发了我对于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也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道德标准也会因人而异。
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于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立场,对于社会的价值观有了更为客观的看法。
另外,小说中的描写也让我深入思考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
纳博科夫以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优美的语言,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精湛的写作艺术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多样性。
同时,纳博科夫对于细节的刻画和心理描写的精准度,也给予了我在写作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此外,《洛丽塔》中的主要角色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亨伯特的内心矛盾和双重人格,洛丽塔的早熟和反叛,让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主人公的复杂形象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这种对于人性的刻画使小说的角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也给我在创作人物形象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的来说,阅读《洛丽塔》是一次引人深思的阅读体验。
小说通过对于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边界的探索,引发了我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欲望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丽塔》读后感
读《洛丽塔》有感
博罗中学高二(28)班陈逸孚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
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
''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著名且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而这部作品也成功地欺骗了全世界。
它最早作为禁书被大量品味低下的读者所追逐,之后其文学性才被慢慢发掘,不同地位不同领域的人都为此神魂颠倒。
这是一本把人性、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小说。
纳博科夫曾经说过:''艺术是非道德的、非社会的、非意识形态的。
'' 最美味的果实永远都是那个被禁止的。
年轻时期的亨伯特失去了心爱的女友,这和大多数人的童年一样,都有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像我们得不到的赞扬,越是得不到,越是渴望,比起渴望金钱,这更容易使人丧失理智。
亨伯特,长相英俊、有教养、有着很好的家境、受过很好的教育,同时,这些也恰恰把他内心的扭曲、丑恶很好地伪装起来。
40岁的亨伯特在一次旅途中成为了寡妇夏洛特的房客,当他在后院看到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时,他仿佛看见了年轻时死去的女友,于是,他疯狂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动人的少女。
与此同时,夏洛特对亨伯特是心生爱慕的,为了让自己和女儿有个依靠,她向亨伯特提出了结
婚。
为了心安理得地接近夏洛特的女儿洛丽塔,亨伯特最终同意和夏洛特结婚。
在这场婚姻里,亨伯特可以说是一位实打实的伪君子。
他表面很爱自己的妻子夏洛特,暗地里却在日记里骂她,像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对家庭并不忠诚,不是么?
这场婚姻是注定不幸注定短暂的。
当夏洛特看到亨伯特日记中的内容时,极度悲伤,最后在一场车祸中死去。
面对妻子的死去,亨伯特在人们面前是痛苦欲绝的,可在自己的内心里,他是欣喜若狂的,因为夏洛特的死去意味着他可以更肆无忌惮地接近洛丽塔。
亨伯特是如此沉迷于洛丽塔,甚至,他根本没有把洛丽塔当成人,而把洛丽塔当成他的神、他的欲望之火、他的罪恶。
他极度沉迷于欲望,渴望着弥补年轻时的缺失,亨伯特疯狂地汲取着洛丽塔,在洛丽塔身上享受肉体之欢、宣泄情感、探索自身罪恶的灵魂。
他并不在乎他的行为会对年仅14岁的洛丽塔的成长造成怎样的伤害,一切只为了欲望,为了欲望,他的欲望!
亨伯特对洛丽塔的占有欲是如此的疯狂。
他拼命延长与洛丽塔共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洛丽塔刚刚拥有自己的社交圈时,亨伯特立即痛打洛丽塔,并使洛丽塔离开她刚刚拥有的社交圈,亨伯特绝不容许洛丽塔背叛他、离开他,也害怕失去洛丽塔。
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关系,不像是父女,更像是当时盛行的主与仆的关系。
洛丽塔,她是聪明、早熟、美丽的少女。
她很清楚自己正在经历什么、做什么。
母亲在与继父的争吵中去世,力量渺小的她不得不依
赖于继父,但是这个继父与自己又有性关系,无法摆脱,只能暂时委身攒钱希望有朝一日脱离亨伯特。
她与亨伯特要求更多的零花钱,与亨伯特发生性关系她只视为交易,洛丽塔从头到尾就没有爱过亨伯特。
终于,亨伯特在洛丽塔的谎言中失去了洛丽塔。
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喜欢迷恋于过去美好的事物,亨伯特回到他们共处的地方,试图寻回洛丽塔,他们共处过的地方,似乎还有一丝丝余温。
他几近疯狂,歇斯底里……
三年后的某一天,亨伯特收到了洛丽塔的来信。
洛丽塔向亨伯特寻求钱财维持生计。
亨伯特绝望枯涸的心又一次被情潮填满,他开车去看洛丽塔。
见到洛丽塔时,她已经嫁为人妇,怀着别人的孩子,苍白臃肿,疲惫平庸,不再是那个言行举止充满挑逗的小妖女。
亨伯特把钱给洛丽塔,要她跟自己走,回到自己的身边。
然后洛丽塔并没有答应。
洛丽塔当年是跟一位叫奎迪,年纪和亨伯特相仿的大叔走掉的。
奎迪是一位懦弱、变态的性无能者,同时,他也是一个兼干色情勾当的作家骗子,相貌丑陋、体态臃肿,然而这样的一位男人却是唯一被洛丽塔所痴迷的。
这样极具落差的一幕,更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洛丽塔:''他是唯一让我着迷的男人。
''
亨伯特:''那我呢?''
亨伯特终于明白过来,洛丽塔是从未爱过他的。
''不要碰我。
你一碰我,我就彻底完了。
''
亨伯特这时真正才爱上了洛丽塔,所以最后没有做一些过激的行
为,没有杀害她的丈夫,没有抢走洛丽塔而是做出了正常爱人的行为,希望她幸福,让她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亨伯特无法接受自己的女神洛丽塔被奎迪玷污,于是,亨伯特枪杀了那位和自己一样有恋童癖的变态奎迪,为自己赎罪。
''她以前是一个妖女,现在却像一片枯叶,但我是爱她的,这个洛丽塔,苍白、臃肿、混俗、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
我看着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那样清楚,我是如此地爱她,胜过我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
''
''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我不在乎,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
如果说亨伯特的最终归属是地狱的话,那么,在黄昏日落时刻,他还可以游览天堂。
亨伯特是罪恶的、虚伪的,但他对洛丽塔那份爱是真实的。
他以为自己曾经那样地爱着她,却不知是彻底摧毁了她,打断了一朵花的进程。
当他终于明白,他再也得不到弥补时,他才终于不再追求完美。
然而,当我们不在追求弥补曾经的缺失,不再追求完美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