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儒学与人生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

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也说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故①②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③中的“再现”不符合史实,西方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故③④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文字“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判断出此时欧洲处于15-16世纪的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背景3.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儒家思想文化及人生哲学模式讲义

儒家思想文化及人生哲学模式讲义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而不任 刑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董仲舒 顺应秦汉之际要求思想统一的社会思潮而提 出来的。
❖ 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儒家的主要大师-朱熹
❖ 朱熹(1130-1200年)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郭沫若:儒应当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 专号。
❖ “儒家”是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孔子 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 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 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儒家的主要经典
❖ 战国时,有“六经”之说:《诗》、《书》、 《礼》、《易》、《乐》、《春秋》
❖ 朱熹称赞张载两重人 性论的提出是“极有 功于圣门,有补于后 学。”
“明天理,灭人欲”
❖ 理:天理;义理
❖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 无物,都该无载了。”
❖ “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 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无所逃于 天地间。”
5.穷独与达兼
❖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 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 语·泰伯》
❖ 是儒家关于个人与社会、出仕与蜗居态 度的经典概括,反映了儒家“从容进退” 的文化心态。
❖ 唐宋以后模式化,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格 心理和文化心态。
建构
儒家的主要大师-荀子
❖ 荀子(不详,政治学 术活动约在前298-前 238年间)
“隆礼重法”
❖ 天人相分 ❖ 化性起伪 ❖ 隆礼重法

试题 儒学与人生

试题  儒学与人生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什么?A.做人与记人B.记事与做人C.做人与做事D.记事与记人用户答案:2.(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用户答案:3.(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A.一种政治学说B.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C.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D.一种伦理学说用户答案:4.(本题分值:2)“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A.做人B.做给自己看C.作为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用户答案:5.(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用户答案:6.(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为自己名利C.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D.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用户答案:7.(本题分值: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A.孙子B.韩非子C.老子D.孔子用户答案:8.(本题分值:2)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人和事的关系B.人和人的关系C.人和动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用户答案:9.(本题分值:2)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A.学习别人B.做自己的事C.从自己做起D.照着别人去做用户答案:10.(本题分值:2)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A.爱学习B.爱民族D.爱人用户答案:11.(本题分值:2)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A.文化B.历史C.哲学D.儒学用户答案:12.(本题分值:2)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用户答案:13.(本题分值: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A.《礼记》B.《论语》C.《孟子》D.《周易》用户答案:14.(本题分值:2)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A.重复性B.时代性C.象征性D.历史性用户答案:15.(本题分值:2)儒学的核心是()?A.人与仁C.仁与礼D.人与人用户答案:16.(本题分值:2)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A.理学、心学B.自然学C.心理学D.科学用户答案:17.(本题分值:2)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教经典著作。

【必修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知识提纲

【必修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知识提纲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1、识记孔子、老子的思想体系
2、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3、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课堂目标落实:
一、孔子的学说
1、
2
3、影响
[合作探究] 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思想?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二、老子的学说
1、老子的地位及生平
哲学思想世界本原问题
2、老子的思想辩证法
政治思想
3、影响
[合作探究]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文字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谈谈你对“无为而治”的认识。

儒学知识教案

儒学知识教案

儒学知识教案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注重道德、伦理和礼仪,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授儒学知识也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和儒家经典,为大家提供一份儒学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儒家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使学生明白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3、使学生领悟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和价值;4、使学生能够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儒家哲学的概述(1)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演变(2)儒家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观点2、儒家伦理思想(1)仁: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2)礼:儒家文化重要的表达形式(3)义:儒家伦理思想的另一个关键概念3、儒家政治思想(1)君子: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人物形象(2)君权与臣道:儒家对政治治理的看法(3)民本思想:致力于建立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理念4、儒家经典诵读(1)《论语》(2)《孟子》(3)《大学》(4)《中庸》三、教学方法1、讲解老师通过对儒家哲学的讲解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3、阅读老师组织学生诵读儒家经典,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4、演示老师借助场景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儒家思想。

四、教学手段1、投影仪借助投影仪,老师能够清晰地展示课件和图像,给学生呈现全面的教育资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互动板互动板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媒介,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双向沟通。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完成。

在这里,我建议采用一个有利的方法,即通过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继续教育儒学与人生讲义、作业题、试卷

继续教育儒学与人生讲义、作业题、试卷

儒学与人生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课程前言钱逊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82年转攻中国思想史,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

在“儒学与人生”的专题演讲中探讨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提出了儒学真正的本质是做什么,他从四方面论证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

主要著作:《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等。

“我们研究儒学也好,我们想从儒学中学习一些东西也好,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要了解儒学自己本身的一些特点,就是说它必须是和你自己的思想、和你自己的行为是相结合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你读了以后就是要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要结合起来体会来用,就是说具体如何去做,那就靠自己去领会去体验,但是如果说把儒学仅仅看作一种知识去研究,和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己处理问题、自己做人完全不发生关系,那样的话本身可能做了一门学问,但是这样做就离开了儒学的最根本的核心。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儒学与人生。

我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

过去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今天所讲的《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

实际上儒学是一种讲人的学问,或者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当然说儒学也是一种政治学,这也对,因为儒学讲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家讲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是修身,从天子一直到普遍老百姓的根本都是修身。

儒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包括老百姓以及领导人,这是儒家治国的基本,所以为政以德,基础的东西是讲做人,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也就解决好了,国家也就太平了。

那么讲做人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做人,这里就谈到儒家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讲到的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要懂得人,先要懂得人和禽兽的区别。

儒学与人生题目大全.

儒学与人生题目大全.

1.(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娜郁典篦?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2♦2.(本题分值:2)“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A.做人B.做给自己看C.作为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2♦3.(本题分值:2)甘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字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为自己名利C.-切从自己的利荃出发D.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4.(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本题分值: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出自嘟部典籍?A.《论语〉B《孟子>C.《礼记〉D.《史记》♦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6.(本题分值:2)根据传逊教授所讲.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谁在清华大学抄写了一张《满江红》的字报?A.巴金B.郭沫若C.闻一多D.钱钟书♦标准答案:C|♦本题得分:2本题分值:2)下列哪项不届干四书?A.周易B.中鹰C.大孚D.论语♦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8.(本题分值:2)儒家重视科技及在物质上的实用.提出。

原卿?A-“用力少.也功多-B.笛义掰广C.“以义辟广D.",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0>9.(本题分值:2)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人生B.理论C.儒字D.传统道德♦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0•10.(本题分值:2)“身心和诰-中“心”在橘家思想中指的是()?A.心脏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2>11.(本题分值:2)儒字的根本是()?A.民与君B.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C.人与仁D.人与人♦怵准答案:C|•本题得分:2♦12.(本题分值:2)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0?A.重复性B.时代性C.象征性D.历史性•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2♦13.(本题分值:2)从儒家历代圣贤的智慧资源中提炼了三条“为富之道”.哪个不属于?A.戒奢葬欲.洁身自好B.富而无骄.富而好礼C.以财发身.兼济天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们如浮云•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0♦14.(本题分值:2)从历史渊源考察,中国的情、理、法中"理"的含义说法不正硝?A.天理B.道理C.公理D.公共道德•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0♦15.(本题分值:2)保学的核心是()?A.人与仁B.民与君C.仁与礼D.人与人•标准答案:C|•本题得分:0♦16.(本题分值:2)下列哪个不届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儒B.道C.佛D.法♦怀准答案:D|•本题得分:0‘17.(本题分值:2)治竽的三个层次是知、憧、还有一个是()?A.思B.熟C.透D.通•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0♦18.(本题分值:2)“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带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带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带答案第一篇: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带答案程朱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标要求】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纲要求】1、宋代的程朱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前预习】[感悟高考] 1.(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主干梳理] 金版教程【课堂导入】 [问题探究]【问题思考】想一想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的哪种主张?如何评价程颐的这种问题思考想一想“存天理,灭人欲”。

评价:这种思想要求克服私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需求,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说一说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结合上述材料及图片,你如何认识理学?“贞节牌坊”说一说(1)理学提倡“三纲五常”,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尊严。

读一读“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儒学与人生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什么?
A.做人与记人
B.记事与做人
C.做人与做事
D.记事与记人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A.一种政治学说
B.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
C.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
D.一种伦理学说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2)
“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
A.做人
B.做给自己看
C.作为
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
A.《汉书》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用户答案:
6.(本题分值:2)
“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
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为自己名利
C.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D.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
用户答案:
7.(本题分值: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
A.孙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孔子
用户答案:
8.(本题分值:2)
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
A.人和事的关系
B.人和人的关系
C.人和动物的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用户答案:
9.(本题分值:2)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A.学习别人
B.做自己的事
C.从自己做起
D.照着别人去做
用户答案:
10.(本题分值:2)
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
A.爱学习
B.爱民族
C.爱国家
D.爱人
用户答案:
11.(本题分值:2)
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
A.文化
B.历史
C.哲学
D.儒学
用户答案:
12.(本题分值:2)
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用户答案:
13.(本题分值: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
A.《礼记》
B.《论语》
C.《孟子》
D.《周易》
用户答案:
14.(本题分值:2)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
A.重复性
B.时代性
C.象征性
D.历史性
用户答案:
15.(本题分值:2)
儒学的核心是()?
A.人与仁
B.民与君
C.仁与礼
D.人与人
用户答案:
16.(本题分值:2)
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
A.理学、心学
B.自然学
C.心理学
D.科学
用户答案:
17.(本题分值:2)
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教经典著作。

并用信、知、行来总结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
A.杜维明
B.冯友兰
C.谢扶雅
D.熊十力
用户答案:
18.(本题分值:2)
“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
A.心脏
B.人的精神
C.心思
D.心情
用户答案:
19.(本题分值:2)
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是什么意思?
A.凭他的能力能治理出周文王那样的盛世
B.如果我能被用,周国一定胜利
C.如果我有才干,一定能治理周国
D.凭我的能力周国一定胜利
用户答案:
20.(本题分值:2)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
A.儒
B.道
C.佛
D.法
用户答案:
21.(本题分值:2)
治学的三个层次是知、懂、还有一个是()?
A.思
B.熟
C.透
D.通
用户答案:
22.(本题分值:2)
儒学的根本是()?
A.民与君
B.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
C.人与仁
D.人与人
用户答案:
23.(本题分值:2)
从儒家历代圣贤的智慧资源中提炼了三条“为富之道”,哪个不属于?
A.戒奢寡欲,洁身自好
B.富而无骄,富而好礼
C.以财发身,兼济天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们如浮云
用户答案:
24.(本题分值:2)
儒学主张的人的生存方式是()?
A.与宇宙为一体
B.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C.与自然为一体
D.与空气为一体
用户答案:
25.(本题分值:2)
儒家重视科技及在物质上的实用,提出()原则?
A.“用力少,见功多”
B.“重义轻利”
C.“以义导利”
D.“以义为本”
用户答案: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
1.(本题分值:2)
讲做人这个观念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不一定是学者,不一定是秀才状元,即使是老一辈的普遍老百姓,都教孩子要堂堂正正做人.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不强调个人的独立的人格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讲的“为己”是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名誉、名利等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2)
根据钱逊教授所讲,中国古代讲义利关系,是要求人们“义以为上”,不要私利错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寻找自己的价值对
用户答案:
6.(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研究、学习儒学必须是和自己的思想行为相结合去体会、运用对
用户答案:
7.(本题分值:2)
做人就是要处理的关系是人和事

用户答案:
8.(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传统文化有两重性质,要加以推陈出新的改造

用户答案:
9.(本题分值:2)
儒学的根本是人与仁

用户答案:
10.(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特点是,它讲的道理都是很高深的

用户答案: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 1.(本题分值:3)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人和禽兽是一回事
B.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
C.要学会做人
D.修身是根本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3)
以下哪些内容是出自《论语》?
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B.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C.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3)
儒家思想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A.现代新儒学的阶段
B.宋明时期
C.先秦奠基时期
D.汉唐时期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3)
儒家政治学思想是()?
A.仁政
B.王道
C.礼制
D.大同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3)
上个世纪,中国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谢扶雅,他研究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教经典著作。

他运用信、知、行来总结了哪些国家的文化?
A.希伯来
B.希腊
C.中国
D.伊斯兰
用户答案:
6.(本题分值:3)
上个世纪,中国有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名叫谢扶雅,他研究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教经典著作。

他运用什么来总结了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
A.信
B.懂
C.知
D.行
E.通
用户答案:
7.(本题分值:3)
从历史渊源考察,中国的情、理、法,可概括为()?
A.儒情
B.道理
C.佛法
D.国情
用户答案:
8.(本题分值:3)
治学有哪三个层次?
A.知
B.透
C.懂
D.熟
E.通
用户答案:
9.(本题分值:3)
根据钱逊教授所讲,关于推己及人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A.推己及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仁要从推己及人做起
C.推己及人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很不容易
D.推己及人的原则已被世界所注意
用户答案:
10.(本题分值:3)
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主题有哪些?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的身与心的关系
D.人与仁的关系
用户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