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名称:五年级校本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校园文化认知学习学校的校史、校训、校风等文化内涵。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布局和功能。

2.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

3. 第三单元:环保教育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4. 第四单元:传统文化体验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文化知识。

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泥塑等。

5. 第五单元: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校园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

3.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六、第六单元:科学探索1. 教学内容: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开展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第七单元:信息技术教育1. 教学内容: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等。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八、第八单元:艺术欣赏与创作1. 教学内容:学习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如音乐、美术、戏剧等。

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校本课程简介1. 课程意义: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课程内容:介绍校本课程的起源、发展以及我校校本课程的特点和设置。

第二单元:学科知识普及1. 语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数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校本课程教材、学科知识教材。

2. 教辅:练习册、参考书。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校本课程简介(2课时)2. 第二单元:学科知识普及(语文、数学、英语各2课时)3. 第六单元:实践活动(4课时)4. 第七单元:传统文化学习(2课时)5. 第八单元:心理健康教育(2课时)6. 第九单元:安全教育(2课时)七、实践活动:1. 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本课程的起源。

2. 学科竞赛: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传统文化学习:1.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案

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案

运动也要讲科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知道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原则性。

2、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明白体育运动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1)学生各叙己见。

(2)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①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②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③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④恶性肿瘤;⑤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2)检查场地和器材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

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

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五年级英语校本下

五年级英语校本下

五年级英语校本课程教案(下)总体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在350左右,介于这一基础,本学期校本课程设计总体目标为:一、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尽量拓展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引导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努力向横向拓展,适当向纵向延伸。

二、结合生活与课本,本学期完成十个场景的学习任务。

每个场景两个活动课完成。

场景设计以每个场景主题为核心,分四个步骤发展、完成、完善之。

具体程序为:1.学习扩充的单词,扩大词汇量;2.学习利用场景展开的重要句型;3.围绕重点句型进行情景会话学习;4.表演会话,发展对话张扬自己的特长。

三、达到标准通过这十个场景的训练,要求每个参与校本学习、训练的学生都能运用这十种场景简单,灵活地再现生活语言。

Scene 1 See a doctor.(看医生)1.准备医生用的听诊器(可自制模型)、白大褂、药品瓶、针管等模拟物品。

具体要求:1.能熟练说出所给单词的正确读音、汉语意思。

2.能准确表达所给基本句型的习惯用法。

3.能流利说好所给看医生的“会话”,并扩展会话、参与表演比赛。

具体方式:2.运用快速抢答、竟猜、?音、捎悄悄话等多样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句型。

3.布置场景,让学生模拟表演对话。

场景设计:一、New words :head ache头疼fever 发烧stay in bed卧床medicine药feel 感觉stomeachache 肚子疼see看望well健康的much better 好多了flowers花(复)二、Drills:1.What’s the matter? 怎么回事?2.I have a headache. / stomachache 我头疼,肚子疼。

3.Do you have a fever?4.Y ou’d better stay in bed. 你最好卧床休息。

5.I’ll get some medicine for you. 我给你拿点药。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3篇)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2.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分类。

2. 将几何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片。

2. 实物教具: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3. 绘图工具: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3. 通过实物教具展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对称性、圆形的连续性等。

三、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找图形”游戏,在教室或校园内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 每组选取一个图形,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类。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几何图形?它们的特征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授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活动,使用几何图形拼出指定的图案。

2. 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思考如何合理地使用各种几何图形。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图形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互动情况。

小学五年级校本课程《学做小木工》

小学五年级校本课程《学做小木工》

小学五年级校本课程《学做小木工》在教学中提供各种木材和木工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和使用。

教学环境建议:选择宽敞明亮的教室或室外空间,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安排:1.问题与思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木工的意义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木工的兴趣。

2.研究与探究环节:教师介绍常用的木材和木工工具,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实践与体验环节:教师提供各种木材和木工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和使用,制作简单的木制品。

4.总结与交流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木制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和体验,进行交流讨论。

5.拓展与创新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木工制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制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2.听取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评价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劳动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等。

教具准备:准备有关木工工具及木材的相关资料,如视频或课件,以及生活中以木质制品为主的器具资料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环境准备要求:准备媒体视频、图形资料播放系统。

教学评价建议: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评价和评价的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引导学生了解木工材质,木工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学课时建议: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制作简易笔架一、教学目标:1.明确木工制品的制作程序,初步掌握划线、锯割、打磨、胶连接组合等基本的木工加工方法。

2.通过制作笔架,培养技术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笔架作品的装饰和设计,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制作简易笔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难点:锯割和胶连接。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笔架;观察生活中各种木工制品的制作方法;直角尺、木框锯、砂纸、铅笔、锤子。

教师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两块轻质薄木板,一块长150毫米、宽50毫米、厚10毫米,一块长150毫米、宽20毫米、厚10毫米;直角尺、木框锯、砂纸、铅笔等工具。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学习,使五年级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学科知识、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包含15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1. 学科知识拓展2. 科学实验与探究3. 作文技巧与鉴赏4. 传统文化学习5. 绘画与手工制作6. 音乐与舞蹈7. 体育活动与竞赛8. 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9.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10. 英语口语与听力训练11. 数学思维训练12. 物理现象探索13. 化学实验与观察14. 生物知识与观察15. 地球与宇宙知识学习四、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结合传统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学生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科学实验、作文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我们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源、校内外实践活动等。

我们还将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指导,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七、教学进程本课程共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5个教学周。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4.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来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搜集关于毛主席的诗词。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清平乐·六盘山》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CAI画面:春天早晨 小鸟啼鸣 落花纷飞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小学时学过的哪首诗?
生:孟浩然的《春晓》。
师:(启发)诗人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惜春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早寒江上有怀》。(屏幕显示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教师板书课题: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六、拓展、巩固、迁移。
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
2. 练习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早寒江上有怀》
第( 9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东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来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搜集关于毛主席的诗词。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清平乐·六盘山》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5.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练习朗读。
(1)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五、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草木篇》
第( 8 )周
活动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排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目标
1.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




一、激趣引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关于战争最近我们学了苏格兰王子打败侵略军的故事,我们记住了布鲁斯;在学吴国和越国的战争时,我们记住了卧薪尝胆的勾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垓下,去学习《垓下歌》。
二、读通词,排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七律·长征》
第( 2 )周
活动
校本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 五)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内容
1
《论语》第八则:修身做人
2
《七律·长征》
3
《清平乐·六盘山》
4
《垓下歌》
5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6
《桃花源记》
7
《赠范晔》
8
《草木篇》
9
《早寒江上有怀》
10
《清平调》(其一)
11
《题金陵渡》①
12
《少年行》
13
《登科后》
二、整体感知:
⑴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这首诗
⑵推荐学生个读
⑶学生评价。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从字、词、节奏、语调等方面来指导)。
⑷(齐读)
三、赏析研读
问题:
① 诗中哪个诗句是写早寒的呢?(首联)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深秋呢?(木落、雁南飞)
③冬天还没到,为什么就感到寒冷呢?(北风 寒意)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北风(呼啸 凛冽) 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②句读要分明。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 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4.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
①字音要读准。
②句读要分明。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查阅资料、结合注释了解《垓下歌》的大意。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联系思乡的诗句:你能说说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吗?
★迷津典故
★写作背景
四、课堂小结
本诗是诗人落第后离开长安东游吴越时写的作品,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五、朗读背诵整首诗歌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清平调》其一
第( 10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CAI画面:春天早晨 小鸟啼鸣 落花纷飞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小学时学过的哪首诗?
生:孟浩然的《春晓》。
师:(启发)诗人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惜春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早寒江上有怀》。(屏幕显示课题)
《赠范晔》
第( 7 )周
活动
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