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能效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范文

《2024年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范文

《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存储与处理的枢纽,其运营能耗问题愈发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冷却系统的能耗占据数据中心总能耗的相当一部分比例。

为寻求更加环保与高效的冷却方式,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开始尝试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

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的能耗分析,探讨其优势与局限性。

二、数据中心现状与挑战数据中心为保持设备正常运行,需确保服务器和机房温度在特定范围内。

传统上,数据中心的冷却方式大多依赖机械制冷系统,消耗大量电能。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营成本及能耗问题愈显突出。

为此,寻求更高效的冷却技术,降低能耗成本成为行业迫切的需求。

三、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冷源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冷却塔将外部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后,再通过热交换器将冷量传递给数据中心内部的热空气,从而实现降温目的。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制冷系统,该技术利用自然冷源,无需额外的电力驱动制冷系统运行,因此能够显著降低能耗。

四、能耗分析(一)节能效果显著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能够在气候较为凉爽的时段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大幅降低电能的消耗。

据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制冷系统,该技术能节省约XX%的能耗。

特别是在气候凉爽的地区,节能效果更为明显。

(二)受气候条件限制尽管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能耗,但其运行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下,仅依赖自然冷源可能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冷却需求。

因此,该技术在气候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可能效果不佳。

(三)初始投资成本较高采用该技术需要配置相应的冷却塔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初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然而,从长远来看,由于运行能耗的大幅降低,该投资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回报。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应用,设备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2024年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范文

《2024年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范文

《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场所,其能耗问题日益突出。

在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中,传统的机械制冷方式能耗巨大,对环境造成压力。

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冷却技术成为数据中心运营的重要课题。

其中,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因其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

本文将对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进行分析。

二、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概述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冷源,通过间接换热方式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夜间或气候较为凉爽时的自然冷源,通过冷却塔和间接换热设备,将自然冷源传递给数据中心,从而实现降低数据中心温度的目的。

三、能耗分析1. 能耗构成数据中心的能耗主要由IT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照明系统能耗等构成。

其中,制冷系统能耗在数据中心总能耗中占比较大。

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后,制冷系统的能耗将得到显著降低。

2. 节能原理(1)时间利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主要在夜间或气候较为凉爽时运行,有效利用了自然冷源,减少了制冷系统在低负荷时的运行时间。

(2)换热效率:通过间接换热设备,将自然冷源传递给数据中心,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3)维护成本:相比传统机械制冷方式,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维护成本较低,长期运行可节约大量维修费用。

3. 数据分析与比较为更直观地展示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节能效果,我们选取了某数据中心在采用该技术和传统机械制冷方式下的能耗数据进行了比较。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能耗降低了XX%,同时IT设备的运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文通过对数据中心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能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冷却塔间接自然冷却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尤其是制冷系统的能耗。

大循环水水冷却塔降温效果差的分析报告

大循环水水冷却塔降温效果差的分析报告

大循环水冷却塔降温效果差的分析报告原80万吨大循环水泵房采纳两台F=1500m2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进行环水降温,寻坏水基本能保证氧化铝生产。

今年增加50万吨后,新增一台同型号冷却塔。

从50万吨投产后运行效果看,循环上水温度比去年同期平均高2C,水温高对氧化铝生产影响大。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1、冷却塔部分结构不完好,淋水系统堵塞严峻。

冷却塔是采用水与空气流淌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降低水温的。

冷却塔淋水系统由水泥格网填料、收水器、布水渠和喷头组成。

其中格网板填料是冷却塔内水、气两相进行传热、传质的效能核心,是影响冷却塔热力性能的主要组件。

其作用是将配水系统溅落下来的热水形成水膜或细小水滴,以增大水和空气接触面积并延长水在塔中的流程,制造良好的传热传质条件。

80万吨冷却塔自2004年投产以来,为保证降温效果,分厂、车间克服重重困难,定期对布水渠、塔盆进行清理,溅水盘、收水器进行更换。

但自投运以来,水泥格网填料从未进行大修更换,两台冷却塔水泥格网填料结垢堵塞严峻,填料阻力加大,空气流淌受阻,进风量下降,严峻影响了冷却塔的降温效果;此外部分布水渠沉积结垢、喷头堵塞,加剧了布水不匀称,恶化了冷却效果。

2、悬浮物含量高淋水系统堵塞结垢的主要缘由是循环水中悬浮物含量高。

目前,整个循环水系统在循环过程中,不时有工艺物料污染,不断有悬浮物排入系统,但是,在循环水站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手段,不能把悬浮物从水中准时分别出来。

例如:塔盆高度2米,2个月淤泥达到1米多深。

循环水中的悬浮物不断增加,结垢速度不断加快。

化验显示:悬浮含量2400mg∕l,max2500mg∕l,原设计指标W200mg/lo今年7月全月平均为551mg∕l,2022年7月全月平均为314mg∕l,平均高出137mg∕l o 冷却塔主要是靠蒸发带走大量热量来达到降温效果的,循环回水中悬浮物含量越高,热传递效率越低,这也是降温效果差的一个因素。

冷却塔能效对比分析

冷却塔能效对比分析

JSGB 水量(m3/h) 长度mm 宽度mm 高度mm 管径 (mm) 管径 (mm) 水压(MPa) 净重(kg) 重量(kg) db
100F
100
3200 3200 5500
150
150
0.12~0.15
1450
3050
40
150F
150
4000 4000 5500
200
200F
200
4500 4500 5500
250
0.12~0.15
2900
5560
45
300
0.12~0.15
3400
6000
50
300
0.12~0.15
4800
8800
50
500
0.12~0.15
6800
13200
55
500
0.12~0.15
9600
18360
55
650
0.12~0.15
15300
29700
60
其他 1、300m³/h以上塔型均可采用单元塔型组合布置,可做方形布置,也可做长方形布置。 型号 2、1000m³/h以上塔型,采用单元塔型组合布置,例如4000m³/h塔型,采用16组250m³/h单元塔组合布置。
冷却塔只改造了一半,就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如何选择高效冷却塔?
智能变频冷却塔
适合冷负荷变化频繁工况; 配合智能变频水泵,热水
上塔后零扬程,可实现冷 却水泵能耗最低; 水 流 量 15%-100% 区 间 , 可智能无极调节,控制逼 近度最小,风机能耗最小。
射流喷雾冷却塔
适合冷负荷相对稳定工况; 配合智能变频水泵,可自

冷却塔水泵电动机双速改造能效分析

冷却塔水泵电动机双速改造能效分析
【 上接第4 页) 1
按 照低碳 发 展 、 态环 保要求 , 司致 力建设 绿 生 公 色钢 铁 主题公 园 大力推 进先 进技 术运用 , 少污染 减 物排放 发展 循环 经济 , 各项 节 能环保 投入 占总投人 的 3% 2 1 年 吨钢综 合 能耗 达到 60kc/, 工 0 00 5 ge 各 t 序 能 耗 均达 到 国家 限额标 准 截止 到 2 1 年 6 吨 O0 月 钢 综 合 能 耗 已经 累 计 下 降 2%左 右 到 2 l  ̄ 3 OO 完 成 中天 钢 铁 规 划 的 在 “ 十一 五 ’ 间吨 钢 综 合 能 ’ 期
+ + +
J『

}电
一 ;
J 刀 I; 登 ( 乳 绮

1热 … … 。 (o ) 。… 换 、 8 I r交 器 ;  ̄ oo c

一 / 1 \

费 结 产限的烧 生在 4 Wht。前进 内 能 ,序了 结般 效 的 挥右 , , 烧 生又 制电 产 率 发左 目 国 了 源工 耗 0k / 先

凝 汽器效 率 , 宜投入 胶球 清洗 装置 。
( )因为循 环 水泵 在低 速 运行 时会 使循 环 水扬 3 程 偏低 , 可能 造 成发 电机 氢 冷 器 中的 冷却 水 流 量下
行检 查 , 析 可 能是 由于上 轴 承原 装 测 温元 件损 坏 分
网对 外 供 热 , 满足 一 部分 生产 用 电 , 减少 外 购 电量 ;
到烧 结 机 上 , 热 源用 于烧 结 、 火 或 者 预 热 混合 将 点 料 , 现 热 能 的综 合 利 用 , “ 结 矿 显 热 回 收技 实 即 烧 术 ” 目前 已建 成 烧 结 余 热 回收 利 用 发 电 机组 , 。 且

冷却塔效率分析报告

冷却塔效率分析报告

冷却塔效率分析报告引言冷却塔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从加热的流体中去除热量。

冷却塔的效率对于保持系统稳定和节约能源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冷却塔的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背景冷却塔是一种热交换设备,通过蒸发水的形式将热量从加热的流体中传递给环境。

冷却塔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填料、水泵、风机和喷淋系统。

冷却塔效率的计算通常基于冷却水进出温度差、冷却水流量和冷却塔的设计参数。

方法为了分析冷却塔的效率,我们采用以下步骤:1.收集冷却塔的运行数据,包括冷却水进出温度差、冷却水流量和冷却塔的设计参数。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冷却塔的热负荷,即加热流体中传递给冷却水的热量。

3.根据冷却塔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数据计算冷却塔的理论效率。

4.比较冷却塔的实际效率和理论效率,以评估冷却塔的性能。

结果根据我们的分析,冷却塔的实际效率通常低于理论效率。

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填料堵塞:填料是冷却塔中的关键部分,用于增加冷却水与热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然而,填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被污染物堵塞,导致流体通道变窄,进而降低了冷却塔的效率。

2.水泵效率:水泵的效率对冷却塔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低效的水泵将导致冷却水流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冷却塔的热负荷。

3.风机效率:风机用于引入空气,加速水的蒸发和散热。

然而,风机的效率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导致冷却塔的效率降低。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冷却塔的效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清洗填料:定期检查和清洗冷却塔的填料,以去除堵塞物,保持流通通道畅通。

2.更新水泵:根据需求选择高效水泵,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水泵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定期清洗风机:定期检查和清洗冷却塔的风机,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供足够的风量。

结论通过分析冷却塔的效率,我们发现冷却塔的实际效率通常低于理论效率。

这是由于填料堵塞、水泵效率和风机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定期清洗填料、更新水泵和定期清洗风机等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冷却塔的效率,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系统稳定运行。

冷却塔的分类和性能比较

冷却塔的分类和性能比较

冷却塔的分类和性能比较干燥低熔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压力大的高源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熔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人塔内。

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方面由于空气与水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气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蒸发吸热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干燥低熔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压力大的高源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熔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人塔内。

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方面由于空气与水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气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蒸发吸热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冷却塔的分类(1)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和混合通风冷却塔。

(2)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和干湿式冷却塔(3)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是数据中心常见的分类方式,如图 3-1,图 3-2 所示。

(4)按系统结构形式分为开式冷却塔和闭式冷却塔,也是数据中心常见分类方式。

1) 开式冷却塔与闭式冷却塔的区别开式冷却塔的冷却原理就是,通过将循环水以喷雾方式,喷淋到玻璃纤维的填料上,通过水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换热;再有风机带动塔内气流循环,将与水换热后的热气流带出,从而达到冷却。

此种冷却方式,前期的投入比较的少,但是运营成本较高(水耗、电耗)。

闭式冷却塔的冷却原理简单来说是两个循环:一个内循环、一个外循环。

没有填料,主核心部分为紫铜管表冷器。

1、内循环:与对象设备对接,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系统(循环介质为软水)。

为对象设备进行冷却,将对象设备中的热量带出到冷却机组。

2、外循环:在冷却塔中,为冷却塔本身进行降温。

不与内循环水相接触,只是通过冷却塔内的紫铜管表冷器进行换热散热。

在此种冷却方式下,通过自动控制,根据水温设置电动机的运行。

冷却塔的性能评价

冷却塔的性能评价

冷却塔性能的评价通过冷却塔验收试验或性能试验整理出结果,应对该冷却塔的性能作出评价。

评价的指标,决定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以冷却出水温度2t ,或以冷却能力η (实测经修正后的气水比与设计时气水比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也有用其它的评价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冷却塔性能评价方法。

1.按计算冷却水温评价根据冷却数方程式表示的热力特性和阻力特性,可以综合计算得到设计或其它条件下的冷却水温2t 。

根据设计条件及实测的热力、阻力特性,计算出冷却水温2t ,与设计的2t 进行比较,如前者的2t 值等于或低于后者的2t 值,则该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2.按实测冷却水温评价通过验收试验,测得一组工况条件下的出塔冷却水温2t ,由于试验条件与设计条件的差异,需通过换算方可比较,其比较的方法是:将实测的工况条件代入设计时提供的()t q f t ∆ϕϑ=,,,112性能曲线或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计算出冷却水温2t ,如果比实测的2t 高,则说明新建或改建的冷却塔实际冷却效果要比设计的好,反之则说明冷却塔效果差。

这种用实测冷却水温的评价方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直感,试验时不需测量进塔风量,易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度,但需设计单位提供一套()t q f t ∆ϕϑ=,,,112性能曲线(操作曲线)或计算公式。

3.特性曲线评价法 3.1性能评价应用公式ctd d c G Q Q Q λ==η1式中η——实测冷却能力;c Q ——修正到设计条件下的冷却水量(h kg /);d Q ——设计冷却水量(h kg /); t G ——试验条件下的实测风量(h kg /); c λ——修正到设计工况条件下的气水比,由于试验条件与设计条件存在差异,故需将试验条件下所测之数据,修正到设计条件下进行评价。

3.2设计工况点的决定在作设计时,根据选定的塔型及淋水填料,可获得该冷却塔的热力特性mA λ=Ω,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便可获得一条()λ=Ωf 的设计特性曲线,如下图中直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有增加CODBiblioteka 需定期加药超微共振器
无效 无效 去除 去除 无效 去除 去除 无 无
节水环保
无需维护
胶球清洗
有效 有效 无效 无效 无效 无效 无效
有 无

定期维护
综合考虑主机冷凝器和水塔填料除垢,推荐最佳组合:超微共振器+杀菌剂
旁滤系统 ≥50微米+
无效 无效 无效 无效 ≥50微米+ 无效
有 无
去除悬浮物
自动清洗
03
射流喷雾冷却塔
可变面积、低噪音、运行无能耗,冷却效果无衰减
射流喷雾冷却塔
01 02 03
射流喷雾冷却塔核心优势
• 换热面积无衰减:
• 可变面积 通过控制水泵扬程,调节水珠粒径大小, 调节换热面积。不存在换热面积衰减问题
• 水垢对喷头无影响,雾化无衰减。
3米
• 进风量无衰减:
• 塔内为空腔,进气口间隙15厘米,风阻几乎为零。 水泵扬程越大,雾化效果越好,风扇转速越高,因 此,不存在进风量下降问题。
• 不存在热短路:
• 进风口至出风口超过3米,不存在热风回流进风口。
• 无能耗+无须维护:
• 寿命期内,无能耗,无须维护。
射流喷雾冷却塔特点
低转速寿命为机械轴承数倍 运行可靠数年免维护
循环水冷却塔的能效分析
清正节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0年2月
BUSINESS
REPORT
填料冷却塔的常用类型
方形横流塔
方形逆流塔
目前,大多数制冷站常用方形横流塔;
圆形逆流塔
方形横流冷却塔工作原理
冷却塔换热原理: 1)扩大水与空气接触面积:
- PVC填料层,增大面积; - 光滑的表面,水易成膜;
03 青苔 —— 冷却水的温度通常在30度-40度,在夏季极易生成青 苔类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也会附着在填料壁上;传统方法通
过添加杀菌剂,可以避免青苔的生成。
实际案例:2016年逼近度监测分析
抽测日期
5.21 逼近度 5.22 逼近度 5.23 逼近度
平均值 行业规范 备注:
北京NLT (°C)
海口BH (°C)
动调节喷头雾化效果,实 现逼近度最小的目标。 风机能耗为零,全程防火, 全寿命期免维护。 缺点:流量调节幅度小。
Thank You
1. 换热面积衰减:
• 水成膜性变差:填料沾污后,表面粗糙, 水成膜性变差,导致换热面积下降。
• 水上塔不均匀:进水量部分负荷时,各 塔组进水量不均匀,换热面积下降。
• 布水不均匀:1)水量负荷不足时,布水 不均匀,2)污垢堵塞布水孔,填料无水。
2. 进风量衰减:
• 污垢附着在填料表面,导致填料间距缩 小,增大风阻,进风量减少。
1台主机对应2 湿度较高时, 洗和更换填料。 洗和更换填料。 制逻辑错误。
台水塔
逼近度较小 主机水塔1:1。 主机水塔3:3.
传统横流冷却塔,如果不做维护和改造,换热能效衰减非常严重。
02
智能变频冷却塔简介
对症下药,解决冷却塔存在的问题,提高换热效率
智能变频冷却塔设计思想
1. 冷却塔控制逻辑:冷却塔逼近度最小。
实际案例
• 重庆紫光化工厂,硫酸生产装置,换热设备冷却塔改造。 2018年7月份安装。
• Q = 1.163 x ∆T(温差) x V(流量)
• 换热效果改善后,温差从2.5°C 提升到5.5°C • 带走的热量恒定,所以流量下降一半。
内容 水塔 风机 水泵 冷却水 进出水温 换热温差 漂水率 电能消耗
改造前 横流方塔,8组
8x22kW 132kW x 2台 2400吨/小时 进38°C/出35.5°C
∆T=2.5°C 0.1%
440度/小时
改造后 射流喷雾塔,4组
0KW 132kW x 1台 1200吨/小时 进38°C/出32.5°C
∆T=5.5°C 0.05%
132度/小时
备注 台组数减半
无风机 台数减半 流量减半 下降3°C 换热改善 补水减少一半 节能率70%
4. 风机专利设计,避免热短路。
智能变频冷却塔核心专利:
核心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1. 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塔组及其分水装置) 2. 发明专利(一种喷头及包括该喷头的布水盘和
冷却塔) 3. 发明专利(冷却塔的冷却控制方法及采用该方
法的冷却塔) 4. 发明专利(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5. 发明专利(一种引流扩散变流量喷头) 6. 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多主机空调系统冷却塔) 7. 实用新型专利(轴流风机及其风阀、冷却塔及
• 冷却塔逼近度= 冷却出水温度- 湿球温度。
2.换热面积最大化:
• 播水器全联通:上水量15%-100%,全部 填料实现均匀布水,换热面积最大化。
• 播水喷头专利:高低两种喷头,避免播水 孔堵塞,出水流均匀喷洒至填料层;
• 换热面积充裕,变频调节风机功率。
3. 优选水处理技术:
• 填料表面无污垢:填料光滑,成膜迅速。 • 不会增大风阻:填料间隙不变。
01 水垢 —— 冷却循环水在水塔不断蒸发,水中的钙镁离子不断 浓缩,当其浓度超过饱和浓度后,就会沉积在填料壁上,形成 硬质的白色水垢。这层水垢,传统方法只能用酸洗才能去除。
02
污泥 —— 冷却水系统是开放式,会将空气中的灰尘、粉尘等
吸入到水塔中,这些纳米级的灰尘和粉尘就会在填料壁集聚成
污泥。这层污泥,传统方法只能水力冲刷或者酸洗。
填料水膜 换热面积小
逼近度≧4°C
风阻小 (3) 风扇转速低 漂水率低
风阻大 风扇转速高 漂水率高
无填料 (4) 填料污垢
冷却无衰减
冷却易衰减
免维护 (5) 定期维护
无易损配件
清洗换填料
无电机
(6)
能耗为零
低噪音
有电机 能耗持续 噪音高
射流喷雾冷却塔规格型号
型号
冷却
外形尺寸
进水
出水
进塔
空塔
运行
噪音
3. 侧风热短路:
• 出风口弥散,易造成侧风吹时,热风回 流到进风口,即热短路。
播水孔堵塞
热短路 进风量下降
横流冷却塔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冷却进水孔
水量充足 布水均匀 冷却进水孔
新水塔
成 膜 迅 速
旧水塔
播水孔 播水孔
水量不足 布水不均匀










设计进风量




进风量减少


冷却塔填料表面的污垢分类
带风扇组合结构 兼具雾化抽风双重作用
射流喷雾冷却塔特点
喷嘴口径≥12mm、带压射流不易堵塞
传统 喷头
微米级雾滴,增大传质比表面积
0.03MPa
0.05MPa
0.08MPa
专利 喷头
射流喷雾冷却塔 vs 传统填料冷却塔
彻底防火 (1) 无可燃物
易失火 填料可燃
微米水珠 (2) 换热面积大
逼近度≦3°C
优选水处理组合技术
污垢位置
污垢类型
最外层 制 冷 凹槽外 主 凹槽内 机 铜管壁
微米级污泥 水藻和细菌 纳米级污泥
硬质水垢
水藻和细菌
冷却水塔
污泥
硬质水垢
设备能耗
腐蚀性
水质变化
日常维护和清洗
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化学药剂
无效 有效 无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无效
JSGB 水量(m3/h) 长度mm 宽度mm 高度mm 管径 (mm) 管径 (mm) 水压(MPa) 净重(kg) 重量(kg) db
100F
100
3200 3200 5500
150
150
0.12~0.15
1450
3050
40
150F
150
4000 4000 5500
200
200F
200
4500 4500 5500
成都BL (°C)
成都BM (°C)
成都 TM (°C)
4.20
3.20
10.90
15.10
17.30
4.92
3.74
10.11
13.53
15.38
6.57
3.55
10.97
12.90
15.66
5.23
3.50
10.66
13.84
16.11
逼近度 ≦ 4.00°C
主机负荷75%, 当年新换水塔, 连续7年未清 连续7年未清 水塔的自动控
250
250F
250
5000 5000 5500
300
300C
300
8000 4000 5500
300
500C
500
10000 5000 6000
450
600F
600
8000 8000 6000
450
1000F
1000
10000 10000 6000
600
200
0.12~0.15
2400
4590
40
250
0.12~0.15
2900
5560
45
300
0.12~0.15
3400
6000
50
300
0.12~0.15
4800
8800
50
500
0.12~0.15
6800
13200
55
500
0.1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