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频器原理2
mipi倍频原理 -回复

mipi倍频原理-回复MIPI是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的缩写,它是一种旨在提供移动系统内部通信基础架构的接口标准。
MIPI 倍频技术是指将MIPI总线的基础时钟频率倍增,以提高总线的带宽和传输效率。
本文将从MIPI倍频的原理、应用场景、优缺点、实现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MIPI倍频原理MIPI标准中使用的基础时钟频率为100MHz,在实际应用中,单个MIPI 总线很难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为了提高总线的带宽,需要增加传输速率。
MIPI倍频技术就是通过倍增时钟频率,来提高传输速率。
MIPI倍频技术主要实现方式有两种:PLL(锁相环)倍频和逻辑倍频。
PLL 倍频是通过基础时钟频率经过PLL锁相环倍频器的倍增来实现。
逻辑倍频是通过复用低速总线的信号线进行数据交错来实现。
PLL倍频可将基础时钟频率提高到200、400、800MHz甚至更高,而逻辑倍频最高只能将基础时钟频率提高到200MHz。
二、MIPI倍频的应用场景MIPI倍频技术在各种多媒体设备和移动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像4K高清视频、高速摄像头拍摄和数据传输等大流量场景。
MIPI倍频可以提高总线的带宽,增强图像和视频信号的传输速度,同时也能改善设备对于时序稳定性、功耗和EMI等方面的表现。
在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中,一些传感器的数据量很大,比如高速摄像头,单个画面的数据就可以达到几百万像素,或是大规模数据访问场景下,也需要传递海量的数据流,MIPI倍频技术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MIPI倍频的优缺点1. 优点MIPI倍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升总线的带宽,所以在高速数据传输场景下,倍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同时也能降低带宽利用率,减少设备能耗。
2. 缺点MIPI倍频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倍频器的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线上噪声也有所增加。
此外,倍频技术所耗费的能量也比较大,会引起热量问题,这在移动设备中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第五章微波倍频器

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阶跃恢复二极管特性
v P+ 掺杂浓度 (cm3) 1019 i 普通 极管 普通二极管 t (b) 10
15
N
N+ t 约 0.7m (a)
x 1019
i
tS 阶跃二极管 t tt
(c)
SRD的杂质分布图
普通二极管和SRD电流波形比较
阶跃 极管的 要电参数 阶跃二极管的主要电参数
阶跃时间 tt :阶跃管的反向电流Ir从0.8 Ir降至0.2 Ir所需的 时间——阶跃管获得高次倍频的关键参数; 阶跃管获得高次倍频的关键参数 tt越小,高次谐波越丰 越小 高次谐波越丰 富,倍频效率越高。 上限频率f上:阶跃时间的倒数即f上=1/ tt ; 少数载流子寿命 :停止注入后,少数载流子的平均存在 时间,它定义为少数载流子浓度减少到初始值的1/e所经 历的时间。也可采用储存时间ts来等效。储存时间ts定义为电压开
Vou ut(mV) 1 平方律
输出饱和特性—— 动态范围—— 烧毁能量——
0.1
检波器饱和特性
60 40 0 20 Pin(dBm) 20 40
承上——
常用的几种检波器电路结构 1)高灵敏度窄带检波器:带宽小于 )高灵敏度窄带检波器 带宽小于10%,高灵敏度和低驻波比。 % 高灵敏度和低驻波比 3)多倍频程检波器 ¼ì²¨ ¹Ü 检波管 A 2)宽带检波器
(c) 封装管的简化等效电路
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表征变容管性能的静态电参数
损耗电阻 Rs :管子的损耗, :管子的损耗,一般在 般在1Ω左右。 反向击穿电压VB :一般定义为反向电流达1µA时的反偏电 压值。它限制了二极管的激励电平,一般适用范围在VB ≤v≤ 之内。 功率容量 :为了提高变容管的功率容量,应提高其击穿电 压 降低热阻 压、降低热阻。 结电容 Cj :对任意杂质浓度分布的PN结,其结电容是外 加电压的函数 其关系如下: 加电压的函数,其关系如下: V m1 V 2 C j C j (0)(1 ) C j (0)(1 )
倍频实现原理

倍频实现原理
倍频实现原理是指通过使用PLL(PhaseLockedLoop,锁相环)技术,将一个输入信号的频率倍增或倍降,实现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的倍数关系。
PLL是一种反馈系统,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建立一个反馈回路,通过控制反馈回路中的相位差,实现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的倍数关系。
倍频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输入信号分频: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分频为一个基准频率。
2. 相位比较器:将输入信号和分频后的信号进行比较,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3. 控制电压产生器:将误差信号转换成控制电压。
4. 频率变压器:将控制电压输入到频率变压器中,通过控制频率变压器的电容或电感,实现输出信号的频率倍增或倍降。
5. 输出信号滤波:通过滤波电路滤除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和杂波,得到一个干净的输出信号。
倍频实现原理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音视频处理、计算机主频锁定等领域。
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带宽宽、可编程等优点,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数字倍频器原理

数字倍频器原理数字倍频器是一种用于产生高频信号的电子设备,其原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
下面将对数字倍频器的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数字倍频器的基本原理数字倍频器通过将输入信号进行频率分析,然后根据所需的倍数产生相应的高频信号。
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信息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倍频处理,最后再通过数字逻辑电路将倍频后的信号输出。
二、数字倍频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数字倍频器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信号输入部分: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后续处理单元。
2.频率分析部分:对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分析,提取出信号的频率信息。
3.倍频处理部分:根据所需的倍数,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倍频处理。
4.数字逻辑电路部分:将倍频后的信号进行整形和滤波,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输出部分:将处理后的高频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
具体来说,数字倍频器的工作流程如下:1.首先,输入信号通过信号输入部分进入数字倍频器。
2.接着,频率分析部分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提取出信号的频率信息。
这一步通常由一个专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可编程逻辑器件(如FPGA)来实现。
通过对输入信号的频率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其变化规律。
3.然后,倍频处理部分根据所需的倍数,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倍频处理。
对于整数倍频,可以通过对输入信号的采样数据进行计数,然后根据计数值来产生相应数量的时钟周期;对于小数倍频,可以通过插值算法或其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得到所需的倍频信号。
4.倍频处理完成后,数字逻辑电路部分会对倍频后的信号进行整形和滤波,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一步通常由一系列触发器和寄存器等逻辑电路来实现。
通过对倍频后的信号进行整形和滤波,可以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失真,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
5.最后,处理后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出部分输出到外部设备。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输出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电压输出、电流输出或脉冲输出等。
项目单元3:倍频器

,超突变结
1 ≈ 3
Cj (a) Cj rs
(b)
图3.39 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项目单元3 项目单元3
倍频器
(b)为(a)的等效电路,反向电阻rj很大,可看成断路。 (a)的等效电路,反向电阻rj很大,可看成断路。 的等效电路 rj很大 变容管的品质因数定义为
图3.40 变容管在正弦电压作用下的电流波形
j
4.图 4.图(d)对叠加的电压求导 5.图 为电流i 5.图(e)为电流i的波形图 ( e ) = ( c ) * ( d) 不是正弦波,包含有许多谐波分量,从而实现了倍频的功能。 不是正弦波,包含有许多谐波分量,从而实现了倍频的功能。
du d (U Q + U m sin ωt ) = = U mω cos ωt dt dt
项目单元3 项目单元3
倍频器
图(a)的工作原理是:由信号源产生频率为f1的正弦电 (a)的工作原理是:由信号源产生频率为f 的工作原理是 i1,通过F1和变容管。由于变容管的非线性作用, F1和变容管 流i1,通过F1和变容管。由于变容管的非线性作用,其 两端电压中的nf1分量经谐振回路Fn选取后,在负载RL 两端电压中的nf1分量经谐振回路Fn选取后,在负载RL nf1分量经谐振回路Fn选取后 上可获得n倍频信号的输出。 上可获得n倍频信号的输出。 的工作原理是:信号源产生的基波激励电流iI 图(b)的工作原理是:信号源产生的基波激励电流iI 通过变容管, 上产生各次谐波的电压,其中n 通过变容管,在Cj上产生各次谐波的电压,其中n次 谐波电压产生的n次谐波电流in通过负载R in通过负载 因此, 谐波电压产生的n次谐波电流in通过负载RL,因此, 倍频器输出端有n次谐波信号输出。 倍频器输出端有n次谐波信号输出。串联倍频器适用于 n>3以上的高次倍频。 n>3以上的高次倍频。 F1和Fn分别为基波和 次谐波的理想带通滤波器。 分别为基波和n F1和Fn分别为基波和n次谐波的理想带通滤波器。
倍频原理及用途

5.5 倍频器5.5.1 倍频原理及用途倍频电路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整数倍,即倍频电路可以成倍数地把信号频谱搬移到更高的频段。
所以,倍频电路也是一种线性频率变换电路。
实现倍频的原理有以下几种:(1)利用晶体管等非线性器件产生输入信号频率的各次谐波分量,然后用调谐于n 次谐波的带通滤波器取出n 倍频信号。
(2)将输入信号同时输入模拟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进行自身线性相乘,则乘法器输出交流分量就是输入的二倍频信号。
比如,若输入是单频信号,则输出O u =21u ku =t kU C m ωcos ·t U C m ωcos =22m kU )2cos 1(t C ω+(3)利用锁相倍频方式进行倍频,在第8章将具体进行讨论。
倍频电路在通信系统及其它电子系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仅举几例:(1)对振荡器输出进行倍频.得到更高的所需振荡频率。
这样,一则可以降低主振的振荡频率,有利于提高频率稳定度;二则可以大大提高晶振的实际输出频率,因为晶体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很高频率(在第3章对此已有讨论)。
(2)在调频发射系统中使用倍频电路和混频电路可以扩展调频信号的最大线性频偏。
(3〉采用几个不同的倍频电路对振荡器输出进行倍频,可以得到几个不同频率的输出信号。
(4)在频率合成器中,倍频电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第8章8.5节将会谈到这-点。
5.5.2 晶体管倍频器晶体管倍频器的电路结构与晶体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后者谐振回路的中心频率与输入信号中心频率相同,而前者谐振回路的中心频率调谐为输入信号频率或中心频率的n 倍,n 为正整数。
晶体管倍频器有以下几个特点:(1)倍频数n 一般不超过3~4,且应根据倍频数选择最佳的导通角。
根据本章5.2节对谐振功放的分析表明,若集电极最大瞬时电流Cm I 确定,则集电极电流中笫n 次谐波分量cnm I 与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n α(θ)成正比,即c n m I =n α(θ)Cm I (5-29)由图5-3可以看出,一、二、三次谐波分解系数的最大值逐个减小,经计算可得最大值及对应的导通角为1α(120°) =0.536,2α(60°) =0.276,3α(40°)=0.185可见,二倍频、三倍频时的最佳导通角分别是60°和40°,而且,在相同Cm I 情况下,所获得的最大电流振幅分别是基波最大电流振幅的1/2和1/3。
倍频器原理分析

4、倍频器(1)功能。
倍频器实质上就是一种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倍的电路,常用的是二倍频和三倍频器。
在手持移动电话中倍频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升载波信号的频率,使之工作于对应的信道;同时经倍频处理后,调频信号的频偏也可成倍提高,即提高了调频调制的灵敏度,这样可降低对调制信号的放大要求。
采作倍频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载波主振荡器与高频放大器隔离,减小高频寄生耦合,有得于减少高频自激现象的产生,提高整机工作稳定性。
(2)倍频原理。
由晶体三极管组成的倍频电路如下图所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三极管VT1的基极不设置或设置很低的静态工作点,三极管工作于非线性状态,于是输入信号经管子放大,其集电极电流会产生截止切割失睦,输出信号信号丰富的谐波分量,利用选频网络选通所需的倍频信号,而滤除基波和其他谐波分量后,这就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倍频功能。
5、射频功率放大器手持移动电话发射端的高频信号功率越大,天线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也越大,天线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也越大,通信距离就越远;反之,输出高频信号功率越小,通信距离就越近。
为了保证一定距离的无线电通信正常,必须对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对手机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输出功率能达到要求,电路有一定的输出功率功率余量。
(2)电路效率高,以节约直流电源用电量。
(3)具有良好的谐波抑制能力,杂波辐射量要小。
(4)具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以防止电源电压变化或振荡输出电压幅度不稳定引起的过激励,避免末级功放电路的烧毁。
目前手持移动电话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厚膜混合集成功放块,其特点是将射频功放器件组成整件,体积小,可*性高,组装及检修方便。
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功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工作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末级功放输出的信号经耦合器采样取出部分信号功率,经过检波变成直流送入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电平再耦合至微处理器进行检测,并由微处理器送出一个控制指令到功率放大器,从而调整功率电平使之能满足要求。
倍频器

摘要摘要W波段是目前军用毫米波技术开发的高端,频率源是W波段高频系统实现的重要部分。
倍频器是实现毫米波频率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倍频器的发展和应用,倍频器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如今倍频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对W波段三倍频器进行了设计、仿真。
采用两个二极管反向并联的结构实现三次倍频的方案,这种平衡倍频电路结构能够将输入频率的偶次谐波抵消掉,从而大大降低电路中的杂波量。
本文运用ADS软件建立二极管对模型并且进行匹配电路的设计,运用HFSS软件对W波段三倍频器的滤波电路和过渡转换电路进行了仿真设计,然后把S参数仿真结果导入到ADS软件中,采用谐波平衡法对W 波段三倍频器的整体电路进行仿真和优化以获得最大倍频效率。
经仿真,W频段宽带三倍频器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变频损耗在15dB以下,谐波抑制度基本20dBc以上。
关键词:毫米波、倍频器、低通滤波器、W频段三倍频IABSTRACTABSTRACTMultiplier is one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millimeter-wave frequency source.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plier device and circuit, the research of multiplier theory is increasing. Today frequency multiplying technology has reached a new level.Firstly W-band frequency tripler has been designed, and simulation. Diodes which constitutes anti-parallel pairs structure was used to realize the frequency tripler. Balanced Frequency tripler can suppress the even-order harmonics so effectively that the amount of clutter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of diode pairs was modeled and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s was designed in Agilent ADS. Filter circuit and transition circuit of W-band frequency tripler have been simulation designed in the HFSS, and then import simulated S-parameters into ADS software. Finally, harmonic balance analysi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ntire circuit for maximum multiplication efficiency.By the simulation, the W band tripler almost reach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oject. the microstrip multiplier performance is better in entire W-band with multiplier loss 15dB and harmonic suppress above 20dBc.Key word: millimeter wave, multiplier, lowpass filter, W-band tripler.II目录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毫米波的特点及应用 (1)1.2毫米波倍频器介绍 (2)1.3毫米波倍频器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1.4课题介绍 (4)第二章倍频电路的基本理论 (5)2.1倍频原理 (5)2.2非线性电路的分析 (6)2.3平衡倍频器电路设计原理[11] (8)第三章毫米波三倍频器的设计 (10)3.1概述 (10)3.2关键技术和难点 (10)3.3倍频器的研制方案和设计框图 (11)3.4二极管的选择及参数介绍 (12)3.5波导-微带过渡 (13)3.5.1 理论基础 (13)3.5.2 输入波导到微带线探针过渡的设计仿真 (14)3.5.3 输出微带到波导线探针过渡的设计仿真 (16)3.6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8)3.7总体电路的仿真 (20)3.7.1 第一种电路形式的仿真 (20)3.7.1.1二极管对的输入阻抗及匹配电路 (20)3.7.1.2 加入无源电路进行总体仿真 (22)3.7.2第二种电路形式的设计及仿真 (26)3.7.2.1 二对二极管对的输入阻抗及匹配电路 (26)3.7.2.2 加入无源电路进行总体仿真 (28)3.7.3第三种电路形式的设计及仿真 (30)III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3.7.3.1 二极管对的输入阻抗及匹配 (30)3.7.3.2偏置电路的设计 (30)3.7.3.3 加入无源电路进行总体仿真 (31)3.9三种结构的仿真结果分析 (34)第四章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外文资料原文 (40)外文资料译文 (45)IV第1章引言第一章引言1.1毫米波的特点及应用毫米波一般指的是波长介于1~10mm的一段电磁波频谱,其相应的频率范围为30~300G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倍频器(1)功能。
倍频器实质上就是一种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倍的电路,常用的是二倍频和三倍频器。
在手持移动电话中倍频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升载波信号的频率,使之工作于对应的信道;同时经倍频处理后,调频信号的频偏也可成倍提高,即提高了调频调制的灵敏度,这样可降低对调制信号的放大要求。
采(2)倍频原理。
由晶体三极管组成的倍频电路如下图所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三极管VT1的基极不设置或设置很低的静态工作点,三极管工作于非线性状态,于是输入信号经管子放大,其集电极电流会产生截止切割失睦,输出信号信号丰富的谐波分量,利用选频网络选通所需的倍频信号,而滤除基波和其他谐波分量后,这就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倍频功能。
5、射频功率放大器手持移动电话发射端的高频信号功率越大,天线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也越大,天线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也越大,通信距离就越远;反之,输出高频信号功率越小,通信距离就越近。
为了保证一定距离的无线电通信正常,必须对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对手机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输出功率能达到要求,电路有一定的输出功率功率余量。
(2)电路效率高,以节约直流电源用电量。
(3)具有良好的谐波抑制能力,杂波辐射量要小。
(4)具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以防止电源电压变化或振荡输出电压幅度不稳定引起的过激励,避免末级功放电路的烧毁。
目前手持移动电话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厚膜混合集成功放块,其特点是将射频功放器件组成整件,体积小,可*性高,组装及检修方便。
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功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工作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末级功放输出的信号经耦合器采样取出部分信号功率,经过检波变成直流送入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电平再耦合至微处理器进行检测,并由微处理器送出一个控制指令到功率放大器,从而调整功率电平使之能满足要求。
三、锁相环频率合成器1、电路组成基本锁相环频率合成器主要由鉴相器、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和可编程分频器组成。
鉴相器又称相位比较器,其作用是将检测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相位比较,并输出一个反映两信号相位差大小的电压。
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鉴相器输出电压的干扰成分,使之更加纯净地反映两比较信号相位差的大小。
压控振荡器是一个振荡频率受电压大小控制的振荡电路,实际上是一个调频振荡电路。
分频器的作用是降低信号的频率,在电路中相当除法器,实际上是一计数器,计数脉冲的周期若为N,则输入端送入N个脉冲后,输出端只送出一个脉冲,即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1/N。
N称为分频系数,其值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变化的。
可编程分频器的分频系数是受逻辑电路的数据信号控制而改变的。
2、电路原理分频器有f基准和f分频两个输入信号,f基准一般是由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基准频率,它决定频率合成量的最小频率偏移量。
f分频是压控振荡器所产生的信号经N分频后的比较信号。
f分频与f基准两者的相位差异由鉴相器检出而转换为误差电压,再经低通滤波器取出缓慢变化的直流电压控制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之朝着减小与f基准信号的频率差、相位差方向变化,由此获得一个稳定的信号源。
微处理器的指令可预置可编程分频器的分频系数N,由此可得到频率间隔f基准的一系列合成频率,根据上图可说明合成频率f O与N、f基准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编程序分频器应满足f分频=f OIN。
当锁相环路锁定时,鉴相器应满足f分频=f基准。
根据以上两式整理则有f O=Nf基准。
可见预置分频系数N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振荡频率信号,以满足移动电话不同频道的工作需要逻辑音频部分工作原理手持移动电话的控制功能及数据处理由逻辑电路板来完成,逻辑电路板应用计算机微处理技术,使之结构小型化,控制智能化,其核心部件是4位或8位的单片微处理器芯片CPU,并有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支持CPU工作。
一、逻辑单元电路的功能1、主控微处理器主控微处理器CPU是手持移动电话的重要组成部人,它在主要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完成对手机的智能控制,其损坏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逻辑故障,甚至无法开机。
主控微处理器与各受控电路的接口关系已在上图中标示出来,基本功能如下。
(1)对工作信道进行控制。
微处理器发送信道编码指令给频率合成器,可控制频率合成器的分频系数N,从而产生不同的频率源,作为发射电路的载频信号、接收电路的本振信号,实现信道的自动选择及对信道的连续扫描。
(2)对寻呼信号进行用户码的识别。
手机接收的寻呼信号若与存储器存储的用户码相符就响应寻呼,振铃器发出铃声。
(3)对发射功率进行检测和控制。
发射功放电路输出端进行信号取样、整流,获得反映发射功率强弱的直流电压,并加到微处理器的检测端,微处理器根据该电压的大小,送出一功率控制信号至发射单元电路,调整使之发射功率符合要求。
(4)对接收信号电平、噪声电平进行检测,若信号过弱发出指令切换工作信道。
(5)手机的有关数据信号由微处理器编码成为数字化指令,发射给基地站。
接收的信令也是由微处理器译码,然后对整机实现智能化控制。
(6)对直流工作电源进行电压检测和工作状态的控制。
微控制器在一块芯片(集成电路)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或EPROM)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定时器/计数器、A/D、D/A转换接口等电路,它是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它具有许多适和于控制的指令及硬件支持,而广泛用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中。
一个最基本的微控制器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ⅠCPUCPU在单片机中起着核心作用,单片机所有操作动作指令的接收和指令的执行、各种控制功能、辅助功能等都在CPU的管理下进行。
同时,CPU还要担任各种运算工作。
在单片机中,CPU起着指挥中心的作用。
通俗地讲,CPU相当于“人脑”和“算盘”的作用,其中“人脑”用来指挥单片机的各项工作,“算盘”则用来进行各种数据的运算。
Ⅱ存储器存储器的作用相当于“纸张”。
存储器用来存放单片机中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所谓程序就是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要求,应用指令系统中所包含的指令,编成一组有次序的指令的集合。
所谓数据就是单片机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变量、参数等,例如键盘所馈回来的信息。
(1)ROM(掉电不丢失)在手机的单片机系统中,有的程序是固定不变的,如自举程序或引导程序,有的程序则可以进行升级。
存储不同的序,存储器也不尽相同,如Flash(闪速存储器)特点是响应速度和存储速度高于一般的EPROM。
且在手机中存储着系统运行软件和中文资料,所以叫它版本或字库。
它容量也更大一些,比如998的320字库容量为16×32Mbit。
(2)EEPOM电可擦(E)可写(E)可编程(P)只读存储器(ROM),因为在手机中它主要用来存放应用文件,如机身码IMEI、用户没它信息,所以俗称码片。
不过在现代通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机型已将码片资料和版本资料集成在一起了。
(3)RAM数据存储器(掉电丢失)数据存储器是一个随机存储器,是一个读/写存储器(RAM),它可读可写,它分成许多单元。
微控制器片内的数据存储器和途很多,主要有下列一些。
A、其中的一部分单元当作CPU的工作寄存器。
当单片机中没有专门的寄存器阵列时,可使用数据存储器中的一部分单元。
B、微控制器内有一个大小、地址均为固定的堆栈,设在数据存储器中。
C、数据存储器其余的单元是用户的数据区。
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常用I/O接口表示,I是指输入接口,是英文IN的简写。
O是批输出接口,是英文OUT的简写。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指CPU与外部电路、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及有关的控制电路。
由于外部电路、设备中的电平在小、数据格式、运行速度、工作方式等均不统一,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与CPU相兼容的(即不能直接与CPU连接),这些外部电路和设备只有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的桥梁作用,才能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传输、交流并使CPU与外部电路、设备之间协调工作。
输入/输出接口种类繁多,不同的外部电路和设备需要相应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可利用编制程序的方法具体确定接口的工作方式、功能和工作状态。
定时器/事件计数器为了提高单片机的实时控制能力,一般单片机内都设有定时器电路。
定时器有两种类型:一是增量计数器;二是减量计数器。
当定时器溢出时,增量计数器产生中断并作标志位置位;当定时器回零时,减量计数器产生中断。
有的定时器还具有自动重新加载的能力,这使得定时器的作用更加灵活方便,利用这种功能很容易产生一个可编程的时钟。
此外,定时器还可作为一个事件计数器,当工作在计数器方式时,可从指定的输入端输入脉冲,计数器对其进行计数运算。
Ⅴ时钟系统时钟系统是单片机的重要系统。
单片机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按一定规则排列时间顺序的定时,就是由时钟系统控制的。
时钟信号把单片机执行指令时要做的操作按先后顺序排好,并给每一个操作规定好固定时间,这样就可以使单片机在某一时刻只做一个动作,实现电路的有序工作它工作的快慢又和手机的状态有关,大多数的手机在开机时因需要处理的程序很多,时间要求短,时钟多为13MHz,而在待机或休眠时有32.768KHz就足够了。
这有点类似于电脑CPU的主频,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开机时13MHz频偏一点无所谓,只要有足够的振幅可以传送数据就行了,而入网时才和基站校准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