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1.引言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常见的传输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物流,食品等领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们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和维修技术,培养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带式输送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带式输送机的原理带式输送机是利用带式输送机带的连续运动,将物料从起点运输到终点的一种装置。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动力使输送带滚筒带动带式,带上物料从而运输到指定地点。
带式输送机在工业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不论是煤炭、钢铁、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都有其应用。
3.带式输送机的设计(1)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带式输送机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传动系统应该选择合适的电机,以及与之匹配的齿轮、皮带、减速器等组件。
传动系统应该具备安全性、高效性、可靠性等优点。
(2)支架和轮组支架是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承载部分。
支架应该采用高强度、高塑性、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输送机的牢固和稳定性。
轮组是带式输送机带动的核心组件,对其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带式带式属于带式输送机的核心组件,带式的选择应该根据物料特性、输送距离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废旧带式的回收是一项具有重要环保价值的工程,也成为了带式输送机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
4.带式输送机的制造在带式输送机的制造中,需要设计图纸、合适的工艺流程、选购材料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其制造应该考虑到精度、效率、质量等因素。
对于每一个组件,都需要进行防腐化处理,从而保证其性能和寿命。
5.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带式输送机应该在正常运行中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寿命和性能。
在维修中,应该重点关注传动系统、支架和轮组等关键部件。
6.总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是让学生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和维修技术,从而培养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带式输送机的制造和运用对于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未来,带式输送机也将不断发展和改进。
带式输送机构课程设计

带式输送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2. 学生能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对输送性能的影响;3. 学生能够解释带式输送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式输送机系统,包括计算所需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配件;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带式输送机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带式输送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八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带式输送机的全面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皮带、驱动滚筒、改向滚筒、张紧装置、输送带支架等组件的作用;- 教材第3章第1节。
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输送能力、输送带速度、输送倾角等参数对输送性能的影响;- 教材第3章第2节。
3. 带式输送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第3章第3节。
4.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计算所需输送能力、选择合适的输送带类型及规格;- 教材第3章第4节。
5. 带式输送机的组装与调试- 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调试方法及步骤;- 教材第3章第5节。
6. 带式输送机的维护与管理-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日常维护保养措施;- 教材第3章第6节。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0.992
5
二、传动件的设计
1.V 带传动主要传动参数
设计该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第一级用窄 V 带传动,电动机型号为 Y 132M2-6,输出功率 Pd=5.08kw,转速 n=960r/min,传动比 i=3, 一天运行 8 小时。 1)确定计算功率 Pca 由《机械设计》P156 表 8-7 查得工作情况系数 K A =1.0 故 Pca P d K A 1.0 5.5 5.5 kw 2)选取窄 V 带类型 根据 Pca 5.5KW 、 nI 960r / min ,由《机械设计》P157 图 8-11 选用 A 型带。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由《机械设计》p.155 表 8-6 和《机械设计》p.157 表 8-8 取小带轮基准直径 d d 1 =112mm 根据 i
14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根据《机械设计》P203 式(10-9)设计公式
3
d1t
2 K t T u 1 Z H Z E 2 ( ) d u [ ] H
确定计算参数
a. 初选载荷系数 K t =1.6
b. 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T1 9.55 106
PI 9.55 106 4.78 142653125N mm . nI 320
a a0 Ld Ld 0 518.455mm 2
Ld 1800 mm
a =518.455mm
1 180 (d d 2 d d 1 )
57.3 153 .14 90 合适 a
∴主动轮上的包角合适。 6)计算窄 V 带的根数 Z
Z
根据《机械设计》P158 式(8-26) 由 n 1 =960r/min, d d 1 =112mm ,i=3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1 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是由交通运输装置和表达制造技术中重要部分,它是
以带状轮槽为主要工作部件,由轮槽的外表面的的皮带输送物料的装备。
它适用于长距离的物料输送,是运输矿物煤炭、化工原料和各种
原料的重要工业装置。
2 课程设计
1、介绍静止式带式输送机的构造及特性:总体构造、构造整体结构、底座结构、支承结构、主动带轮、动力滚筒、滚筒动力输出部件、调节滚筒及滚筒传动系统、限位系统、润滑系统和传动带系统、特性。
2、介绍动力带式输送机的构造及特性:总体构造、构造整体结构、底座结构、支承结构、主动带轮、动力滚筒、滚筒动力输出部件、调
节滚筒及滚筒传动系统、限位系统、润滑系统和传动带系统、特性。
3、研究以改善带式输送机效率的技术条件:改善皮带及轮槽减少
皮带抖动、传动滚筒和动力滚筒的传动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趋
势的研究及改善、滤网等附件的研究等。
4、配置储存容器,用可调式支承削减总体积。
选用最具特色的结
构设计法制备原料搬运工具,将搬运距离减少到一定的距离。
5、制定单元实验习题:
(1)研究皮带输送机滤网附件符合工艺要求;
(2)研究皮带输送机抖动后更换新皮带技术;
(3)研究可调式支承,削减搬运总体积;
(4)研究选用特色的结构设计法;
(5)研究壳体结构设计,搬运量离原料距离减少;
(6)研究电气控制系统,改善带式输送机负荷特性。
3 结论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带式输送机的构造和特性,学习如何改善它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制造出高效率的带式输送机。
本次课程设计将让学生更加熟悉带式输送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设计报告书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带式输送机及其传动装置的理解,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对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进行设计,并采用实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2.了解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3.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基本参数、运行原理以及传动装置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4.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不同类型的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5.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6.制作带式输送机的实物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
7.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8.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课程设计过程和经验1.团队分工: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合理分配任务,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实物模型制作:在实物模型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
3.实验验证:在进行实验验证时,要严格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报告撰写:在撰写报告书时,要按照规范的格式,清晰地叙述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课程设计成果和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对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和展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时间紧张,设计深度不够。
为了提高后续课程设计的质量,可以增加课程设计的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市场调研的深度,提高实物模型的制作工艺和实验验证的精度。
六、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入学习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带式输送机设计本科课程设计

1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斗式提升机广泛用于垂直输送各种散状物料,国内斗提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进的,直到80年代几乎没有大的发展。
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型及重点工程工程从国外引进了一定数量的斗提机,从而促进了国内斗提机技术的发展。
有关斗提机的部颁标准JB3926—85及按此标准设计的TD、TH及TB系列斗提机的相继问世,使我国斗提机技术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 但由于产品设计、原材料、加工工艺和制造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使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技术性能、传递扭矩、寿命、可靠性和噪声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在于,选择斗式提升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使我们的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1.2国内外斗式提升机的发展与现状1.2.1国内斗式提升机的技术现状国内斗式提升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引进的,直到80年代几乎没有大的发展。
尽管在此期间,各行业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过一些改进,但大都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得到推广。
20世纪80 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型及重点工程工程引进了一定数量的斗式提升机,从而促进了国内斗式提升机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常用的通用斗式提升机均为垂直式,按JB3926—85标准,应用最广的是TD 型带式、TH型环链式和TB型板链式等3 种型式。
TD 型带式斗式提升机采用离心式或混合式卸载方式,适用于输送松散密度小于1.5t/m3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的无磨琢性或磨琢性较小物料,物料温度不超过60度;当物料温度在60-200度时,应采用耐热橡胶带。
提升高度约在4-40m范围内,输送量为4-238m3/hTH型环链斗式提升机采用混合式或重力式卸载方式,适用于输送松散密度小于1.5t/ m3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的无磨琢性或中等磨琢性的物料,物料温度不超过250度。
带输送机课程设计

带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带输送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带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带输送机特点。
3. 学生掌握带输送机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带输送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带输送机模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带输送机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了解带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机械设备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带输送机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带输送机概述- 了解带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场景。
- 掌握带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2. 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学习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输送带张紧装置、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的作用。
- 掌握主要参数(如输送带速度、输送能力、功率等)的计算方法。
3. 带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 学习带输送机选型原则,了解不同类型带输送机的适用范围。
- 学习带输送机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简单模型的设计方法。
4. 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 了解带输送机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 学习带输送机的调试方法,了解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5. 带输送机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掌握带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了解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2. 理解带式输送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要求,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3. 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带式输送机;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完成带式输送机的图纸绘制;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树立工程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带式输送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带式输送机的设计任务,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概述:介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基本结构,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引言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参数:讲解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参数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学习带式输送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要求,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4.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设计:分析带式输送机的各部分结构设计,包括传动系统、支承结构、张紧装置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设计5.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介绍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6. 带式输送机的维护与故障排除:讲解带式输送机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设计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 11级安全工程(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
评定成绩:
目录
1 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1)
2 原动机的选择 (2)
3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3)
4 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4)
5 V带传动设计 (5)
6 轴的设计 (7)
7 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11)
8 键连接的选择和校核 (13)
9 联轴器的选择 (16)
10润滑和密封 (17)
11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设计方案说明书结果
一、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1、原始数据
带圆周力F/N 带速v(m/s)滚筒直径D/mm
2700 1.5 450
2、工作条件
三班制,使用年限10年,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小批量生产,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3、参考方案
传动方案分析:采用V带传动,这种方案外部轮廓尺寸较大,缓冲
吸震能力好,制造安装精度低,成本低,并且有过载保护作用。
考虑到
课题的要求,我选择了此方案。
其传动简图如下图1-1传动方案简图所
示。
图1-1传动方案简图
1—电动机;2—V带传动;3—级闭式齿轮减速箱;4—联轴器;5—滑
动轴承;6—带式输送机
六、轴的设计
1、输出轴的设计
(1)选择轴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并确定轴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需要为普通用途,选用45钢正火处理
查【1】表16-1得,A=110,[δ1]=55Mpa。
(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1】表16-2查取A=110,代入
d
min =A3/n
P=47.3mm
考虑轴端有一键槽,将上述轴径增大5%,
即47.3mm*1.05mm=49.67mm,取d
1
=50mm
(3)轴的结构设计并绘制结构草图 (见图7-1)
图7-1输出轴的结构
①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用轴环和轴套作轴向固定,用平键和过盈配合作周向固定。
右端轴承用轴肩和过渡配合固定内套圈;左端轴承用轴套和过渡配合固定内套圈。
轴的定位则由两端的轴承端盖单面轴向固定轴承的外套圈来实现。
输出端的联轴器用轴肩和挡板作轴向固定,用平键座周向固定。
②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d1=50mm d2=58mm
d3=60mm d4=62mm
d5=70mm d6=d3=60mm []MPa b
55
1
=
-
σ
d
min
=47.3m
m
d
1
=50mm
由上得,装配轴承的轴径为60mm,则选用轴承型号为:7012AC(D ×B×d=95×18×60)
③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L1=15mm L2=100mm
L=40mm L3=38mm
L4=45mm L5=8mm L6=28mm
(4)按扭转和弯曲组合变形强度条件进行校核计算
①绘制轴的受力简图(图7-2(a))
图7-2 轴的受力图、弯矩图、扭矩图等
P=5.02kw n=63.69r/min T=753000N.m Ft=2T/d=5020N
Fr=Ft ・tana n /cos β=1891N Fa=Ft ・tan β=1345 N ②画水平的弯矩图(b) 由F AH +F BH =Ft
F BH ・ 106=52・ Ft 得,
F AH =2568.37 N F BH =2451.63 N M CH =F AH ・52=107871.54N ・mm ③画竖直平面的弯矩图(c) 由F AV +F BV =Fr
-Fr ・52-Fa ・d4+F BV ・106=0
得,F AV =310.63N F BV =1580.37 N M CV1=13046.464 N ・mm M CV2=69536.284 N ・mm ④画合成弯矩图(d)
M
C2=2
2
2
CV
CH M
M+=128341.514 N・mm
M
C1=2
2
1
CV
CH M
M+=108657.604 N・mm
⑤画转矩图(e)
T=9.55x106P/n=752676.864 N・mm
⑥画出当量弯矩图(f)
aT=0.6x752676.86=451606.124 N・mm
Mec1=
2
1)
(
2aT
M C+=451624.964 N・mm
Mec2=
2
2)
(
2aT
M C+=456928.20 N・mm
由上得:当量弯矩最大值为Mec=456928.20 N・mm ⑦验算轴的直径
d≥
[]
3
1
1.0-∂
Mec
=43.63 mm
因为截面有键槽:
d=43.63x105%=45.82 mm
输出轴的设计值为50mm
所以,轴的强度满足要求。
2、输入轴的设计
图7-3输入轴的结构(1)选择轴的材料
与输出轴选材一样。
选用45钢正火处理。
(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1】表16-2查取A=110,代入
d
min =3/n
P
A=28.05mm
此处有键槽用于配套V带轮,所以可将其轴径加大5%,即d=28.05×105%=29.45mm,取d
1
=30mm
(3)轴的结构设计
d2=34mm
d3=35mm
d4=50mm
d5=d3=35mm由于小齿轮参数很小,所以小齿轮与高速轴采用一体加
工的方式,选取的轴承为:7007AC。
D×B×d=62mm×14mm×35mm,则:L2=50mms
L1=15mm
L=e+l+L1=31mm
L3=B
轴承
+Δ3+Δ2=29mm
L4=b
齿1
=65mm
(4)强度校核
强度校核方法与输出轴方法相同,经校核,强度符合要求。
七、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计算轴承的轴向力Fa
1,Fa
2
由表12-13得,7012AC的轴向力的计算方法为:F
S
=0.68Fr 又Fr1=967.49 N Fr2=923.51 N,则:
Fs1=657.89 N
Fs2=627.99 N
Fs1+Fa=2002.89>Fs2=627.99 N
故可判断轴承2被压紧,轴承1被放松。
所以:Fa1=Fs1=657.89 N Fa2=Fs1+Fa=2002.89 N
(2)计算当量动载荷
由表12-12得:e=0.68,而
Fa1/Fr1=0.68=e
Fa2/Fr2=2002.89/923.51=2.17>e
查表12-12得,X1=1,Y1=0, X2=0.41, Y2=0.87,由表12-11得,
八、键连接的选择与校核
图8-1 平键安装图
1、输出轴
(1)键的尺寸计算
已知:
mm d 501=,mm d 624=
可知:mm d 501=,查表可知在mm 50~44之间,则
mm h mm b 11,12==,此处的键是用于轴端连接,与联轴器相连,选择C
型槽键;mm d 624=查表可知在mm 68~60,则mm h mm b 12,16==。
静连接时,一般键长L 可比轴段长度小5~10mm 。
则4d 段的mm mm L L 40~35)10~5(4=-=,取mm L 38=
1d 段的mm mm L L 10~5)10~5(1=-=,取mm L 10=
平键连接的挤压条件:[]
p p dhl
T
σσ≤=
4 由静载荷可知,选选125~150p MPa σ⎡⎤=⎣⎦,轮毂材料为钢。
(2)强度校核
工作表面的挤压应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