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教授讲座的感触

合集下载

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1一、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通过培训,我明白了体育教师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缔造者,也是学生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

白树良老师阐述了怎样做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强调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扎实的基本功(三基、知识、技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知识;还要转变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

让我真正明白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更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像这次培训一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

作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教师专业伦理,勇于探索,了解和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优秀教师。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每位教师的报告都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加上课堂实例的分析,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张梦娣老师的关于体育的听、评、说课,为我们怎样去听、评、说课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受益非浅。

鼓励和指导我们要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

教师学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三、找到了差距,有了自我发展的方向同样是骨干教师,我们的`差异性很大。

我在培训的过程中,明显觉得自己欠缺的知识很多,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必须首先加强学习,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探讨,在转变观念上狠下功夫,真正取得实效。

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之中。

四、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不断进取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不思进取,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必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

只有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并且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善于学习,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健身不对反伤身 锻炼别求速成

健身不对反伤身 锻炼别求速成

健身不对反伤身锻炼别求速成资料图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健身,可健身的项目选择及强度应因人而异,如果张冠李戴,非但不会强身,反而会伤身。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安利教授指出,很多人锻炼是盲目的,尤其是一些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必须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健身的效果。

现在晨练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想知道究竟什么样的健身项目最好。

其实,对老年人来说,运动中心率的控制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掌握好心率,长期坚持,一般都能达到强身的目的,选择何种运动项目并不是太重要。

正常范围的心率用简单的公式来表述就是220减年龄,然后再乘以一个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应该在60%~80%之间。

以上计算出的数值即为运动时应掌握的每分钟心跳速度范围,其中80%为最高限,通常建议老年人保持在75%以内为最好。

另外,测试运动心跳速度应在进行较大量运动10~20分钟后进行。

总之,老年人不应追求大运动量,也不需要运动时间过长,过于疲劳对身体没好处。

王教授说,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健康的人想不到锻炼,总是要等到得了病之后才意识到,于是想争分夺秒地通过锻炼找回健康。

可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锻炼身体也是这样,想速成是不可能的,就像当初患病一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比如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项目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应力求和缓,万万不能激烈,也不要与其他同龄人攀比。

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更适合,由于慢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因此更适合症状较轻的患者。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患者在锻炼结束时,还应该做一些放松活动,不要立即停止,否则对身体不利。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对缓解病情有益,但锻炼时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可选择诸如散步、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爬楼梯、骑自行车、游泳等非剧烈或非对抗性的运动。

运动时间的掌握也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甚至还会使病情加重。

体育专家讲座后心得体会

体育专家讲座后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著名体育专家主讲的讲座,主题是“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讲座内容丰富,观点独到,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此次讲座正是为了探讨这一主题,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讲座内容1. 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讲座中,专家首先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体育事业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体育事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体育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全民健身运动普及。

全民健身运动成为国家战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资源,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2. 体育事业发展的创新路径针对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专家提出了以下创新路径:(1)加强体育科技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体育训练、竞赛和管理的水平,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深化体育体制改革。

完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体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培育体育人才。

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作用,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3. 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讲座中,专家还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主要包括:(1)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社会需求的增长。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体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运动按摩

运动按摩
+ 按摩可使皮肤内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 ,这种物质能活跃皮肤的毛细血管和神经 ,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 从而改善皮肤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于 弹性。同时皮肤温度得到相应提高。
+ 消除疲劳。 + 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 缩短愈合过程。 + 防止肌肉萎缩。
+ 按摩可以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大循环中的 阻力,同时,又可加速静脉血的回流,因此,按 摩能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心脏的工作。
+ 按摩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因 此它具有广泛的适应症。适用于人体的功能性疾 病,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急 慢性疲劳,以及各个部位的骨折、脱位的中后期 和软组织损伤急性期过后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 果。
+ 1.神经系统疾病
+ 损伤压迫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官能症,神经 性头痛,神经衰弱,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面 神经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皮肤上,拇指与四指相对用力将肌肉捏住略往上提,腕关节放松,沿 向心方向作旋转式移动,边揉边捏,力可达深部肌肉。在揉捏过程中 ,掌指不能离开被按摩部位的皮肤,指间关节不弯曲,避免仅指尖用 力。 + 适用部位:四肢、肩、颈等部位。
北京体育大学 王安利
运动按摩
+ 按摩是用不同手法作用于机体,以提高 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按摩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祖 国医学中的一项宝贵遗产。其特点是简单 易行,不用什么特殊设备。按摩不仅在防 治损伤方面显示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纠正 运动员赛前、赛后出现的机能失调、消除 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 用。
+ 介质又称为递质。是在按摩时,为摩的效果,在按摩时可酌情选 用粉剂、水剂、乳剂、油剂和酒剂。

听安利营养讲座收获及感受

听安利营养讲座收获及感受

听安利营养讲座收获及感受
XX月XX日,教委举行了新学期第二次“每月一讲”活动,我有幸聆听了莱西市人民医院保健科护士长、高级营养师、中国营养协会会员XX女士的资深讲座,听后受益匪浅,对于生命和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XX女士用富含幽默风趣、极具生活化的语言、例举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例从健康与亚健康、影响健康因素、走出误区,科学饮食、中国人容易缺乏的几种营养素、特别强调的营养素等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从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饮酒、适量运动和平衡心理给我们提出了营养与健康,提高我们身体和生活质量的合理化建议,让我们明白了,养生是对于增强我们的体质、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无异是及其重要的!
正如XX所言:“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记之。

”地位是临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身外的,只有健康是自己的!一定要合理饮食,吃该吃的,不吃想吃的;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平衡的饮食!
正如XX女士所言,因为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它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就显得尤为可贵,所以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自己,因为这辈子时间不长;好好对待爱我们的人,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
愿我们在XX女士的指导下,在膳食宝塔大框架的指引下,快乐的饮食,健康的生活!调整好我们的心态,有情有意的做人,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白天晚上都快乐,家里家外都幸福!。

体育学博士讲座心得体会

体育学博士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著名体育学博士主讲的一场讲座,主题为“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体育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体育研究领域的兴趣。

以下是我对这场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讲座伊始,博士首先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述。

他指出,近年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团队建设滞后、研究方法有待提高等方面。

随后,博士详细介绍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等。

他强调,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接着,博士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几个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

首先,跨学科研究将成为主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紧密,跨学科研究将成为未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体育科学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研究。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开展个体化研究,有助于提高体育训练和竞赛的效果。

二、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到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通过这场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体育科学研究对提高国民体质、促进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体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体育运动规律,提高训练效果,还能为体育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 了解到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讲座让我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了研究方法的意识讲座中,博士详细介绍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使我意识到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质量。

体育大单元讲座心得体会

体育大单元讲座心得体会

在这次体育大单元讲座中,我受益匪浅,对体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育教育的意义讲座中,专家强调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观念。

在当今社会,体育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

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其次,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与队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观念。

在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冷静,如何在胜利与失败中保持心态平衡。

这些品质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讲座中,专家介绍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体育与健康的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强化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3.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

三、体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在讲座中,专家分享了体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讲座心得体会

体育讲座心得体会

体育讲座心得体会在参加体育讲座的时候,我深感受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品质、塑造个性的途径。

在这次讲座中,我收获了很多关于体育的知识和经验,也对体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体育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在讲座中,专家介绍了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的不同益处,例如跑步能够增强心肺功能,篮球能够锻炼协调性,游泳能够增强耐力等等。

通过运动,我们能够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坐在办公室中,缺乏运动,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通过学习体育知识,我意识到了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

其次,体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讲座中,专家介绍了各种团体项目对于个人与团队的要求,例如足球、排球、接力比赛等等。

这些项目不仅仅需要个人技能,更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和相互配合。

在团队项目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关注团队的整体利益,培养相互支持和合作的精神。

同时,体育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且在团队中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团队效果。

这些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沟通技巧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体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坚韧精神和意志品质。

在讲座中,专家分享了一些运动员的成功案例和他们所面对的困难。

这些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运动项目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努力,而且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种坚韧精神和意志品质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最重要的是,体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了训练的规律性和严肃性。

只有坚持每天的训练,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教授讲座的感触
——伸展练习的发展与应用
14学硕黄诚 2014010333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上午,我参加了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的关于“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教授的讲座”的学习,主要讲座主要内容讲的是伸展练习的发展与应用,本次讲座现场由体育学院朱院长主持,著名教授王安利教授授课,王安利教授是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主任,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亚洲排联医务代表,教育部教学研究会理事。

体院学院研究生院领导及师生人参与学习及互动。

讲座中王安利教授提到了“Flexibility”一词----柔韧性,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

他主要从分类上阐述得,柔韧性可以分为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

主动柔韧性是指利用肌肉可以使关节活动的范围,被动则单纯是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

一般来说,女性和幼童的被动柔韧比较强,但是因为相应的肌肉发展不足。

所以通常在主动柔韧方面不及成年男性。

但是无论如何,主动柔韧不可能超出被动柔韧的活动范围。

影响柔韧性即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关节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其中,最后一项对提高柔韧性关系最大。

关于柔韧性,必然关系到伸展练习,那我们平时为什么要做伸展练习呢?说到伸展练习,就说到了拉韧带,韧带属于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可分为两类:弹性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彼此交织成的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

弹性组织(elastic tissue)是以弹性纤维为主的致密结缔组织。

粗大的弹性纤维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项韧带和黄韧带。

韧带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质坚韧,有弹性,能把骨骼连接在一起,并能固定某些脏器如肝、脾、肾等的位置。

韧带是不能拉伸,我们平时做的只是一些热身,伸展练习,伸展练习不是拉韧带,所以说拉韧带一词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误区,王安利教授纠正了我们这一错误的观点。

回到伸展练习,像我们平时做的体操练习动作,握拳、伸手等等都是伸展练习,主要还是达到热身的效果,为我们准备一定强度运动的准备练习。

其中还谈到我们平常静力拉伸至少要维持30秒,放松练习也要30秒,而发展柔韧性练习需要更长时间,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最后对动态伸展练习进行了一个探讨,还通过游戏做了一些练习,这一环节我觉得非常好,有新意。

其中对动态伸展练习和摆动练习进行了对比,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无反弹,后者有反弹。

总之,收获很多,有机会向王安利教授学习,向教授探讨一些学术问题.其次,通过这次讲座,了解了一些体育的新近展,新方向,知识也长进了不少.自己还是学生,参加这种学术讲座,总体感觉就是像这样的学术会议对提高专业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