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及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的养护与管护

公路绿化的养护与管护做好公路绿化的管护,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公路绿化的成败关键。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绿化的管护体量越来越大,本文建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公路绿化的养护,提出注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制定养护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推行科学养护等措施,加大投入,科学管理,积极做好公路绿化的管理和养护工作。
公路绿化是绿化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建设的组成部分。
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还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
所谓“三分栽植,七分管护”,就是说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是巩固和提高公路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
大连西郊生物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做好公路绿化的管护,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公路绿化的成败关键。
从总体来看,全国除高速公路对绿化的管护水平比较高外,其他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专业养护技术和人才、没有一套规范的养护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管护水平不高等问题。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绿化的管护体量越来越大,而且,社会各界对公路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把公路绿化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做得更好。
一、做好公路绿化管护,必须要注重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1.所有公路养护管理部门,都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路绿化工作;2.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可以邀请园林绿化专家上课,也可以选送到有关高校学习;3.组织有关人员到园林绿化、公路绿化管理比较好的单位、路段参观学习;4.经常组织绿化养护管理知识的竞赛和技术比武;5.组织开展绿化管理养护的论文总结等技术交流;6.注重引进绿化专业技术人才等。
二、做好公路绿化管护,必须明确养护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1.绿化的养护总体标准(1)乔木养护的标准是生长良好,枝叶健壮,树形美观、无歪倒,行道树上缘线和下缘线整齐,修剪适度,无死树缺株,无枯枝残叶,景观效果良好。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一、背景介绍公路绿化是指在公路建设中,通过种植绿化植物,合理布局景观景点,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的一种绿化工作。
公路绿化不仅能美化道路环境,提高驾车人的舒适感,还能起到防护、减轻噪音、防风、保持生态平衡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绿化的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
二、绿化施工措施1. 植物选择:根据路段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一般可以选择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以确保道路两侧的植物能够形成浓密的屏障,达到防护和隔离的效果。
2. 配套设施: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需要进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可以设置喷灌设备、灯光系统、围栏等设施,以方便施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
3. 施工技术: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整地:对于路段进行整地,平整土壤,清除杂草和石块,为后期的种植打下基础。
(2)浇水:在种植植物之前,需要充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栽植:根据设计方案,按照一定的间距和位置,进行植物的栽植工作,注意保护植物的根系,以确保其生长的稳定性。
(4)加固:对于一些栽植后需要时间才能生长稳定的植物,可以进行加固工作,以减少风吹、冰雪等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三、养护管理措施1. 浇水养护:在种植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要保持足够的水分供给,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或者没有降雨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浇水,避免植物干旱死亡。
2. 施肥养护:定期施肥是保持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或无机肥料,按照植物生长的需求进行施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3. 剪枝修剪:对于生长得过于繁茂的植物,应及时进行修剪,以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和通风的效果。
要注意及时清除枯萎的叶子和枝干,以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4. 病虫害防治:在进行养护管理时,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等方法,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状态。
简析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方法

简析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公路绿化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公路工程绿化施工方法1.勘测设计公路绿化工程的施工首先需要进行勘测设计,确定绿化带的具体位置和面积,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的种植布局,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因素,以及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绿化设计方案。
2.土壤改良在公路绿化工程中,土壤的改良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工作,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矿物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等。
3.植物选择在公路绿化工程中,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选择耐旱、耐寒、抗风蚀等特性的植物进行种植,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公路两侧、市政绿地等不同位置选择适合的绿化植物。
4.施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施工中需要注意土壤的挖掘与填埋、树木的移植与栽植、外围防护等各个环节,确保植物的栽种质量和存活率。
1.定期浇水合理的浇水管理对于绿化植物的生长十分重要。
在干旱季节,需要定期为绿化带进行充足的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2.施肥管理定期施肥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在生长季节,对绿化植物进行适量的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繁茂生长。
3.病虫害防治绿化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4.修剪整理植物在长时间生长后,常常会出现丰茂和过密的情况,需要对绿化植物进行定期的修剪整理,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保持植物的整齐美观。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日益重要。
为了保护环境,美化城市,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在公路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
绿化施工方面,应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
在公路两侧植树时,应选择具有抗污染、耐尘土的树种,如槐树、行道树、紫薇等。
在公路中央的分隔带上,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矮小的花卉,如草坪、郁金香、小菊花等。
在选择植树位置时要考虑树的生长需要,避免接触电线、铺设下水管道等区域。
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土壤改良。
通过增加有机物、施肥、翻耕等手段,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还需确保植树地的排水良好,防止因积水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或枯死。
绿化施工还需要注意保护植物健康。
在移植树木时,要保持完整的树冠,避免损坏树木根系。
要为新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确保其生长良好。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护树木的树皮,避免机械损伤。
对于绿化养护管理方面,首要任务是定期修剪树枝。
公路两侧的行道树,特别是高大乔木,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树枝,需要定期修剪,以防止其砸伤行人或车辆。
需要及时修剪枯死的树枝,保持树木的健康生长。
除了树枝修剪,还要定期除草。
公路两侧的绿化带或分隔带上的植物容易生长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仅影响绿化效果,还容易积累危险物品,导致火灾等安全隐患。
应定期进行除草工作,保持植物区域的整洁。
定期浇水是绿化养护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新植的树木和花卉,需要每天浇水,以保持其生长所需的水分。
要注意合理用水,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改良土壤质量、保护植物健康、定期修剪树枝、除草和浇水等,可以确保公路绿化的良好效果,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也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出行环境。
论述公路养护中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法(全文)

论述公路养护中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法(全文)第一篇范本:论述公路养护中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目标2. 环境问题分析2.1 环境影响评估2.2 公路建设和养护对环境的影响3. 环境保护措施3.1 水环境保护措施3.1.1 河流和湖泊保护3.1.2 雨水排放管理3.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3.2.1 传统污染物控制3.2.2 绿色交通管理3.3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3.3.1 生态通道建设3.3.2 植被恢复和保护4. 环境保护方法4.1 低碳技术应用4.2 再生资源利用4.3 环境监测和评估4.3.1 监测方法和设备4.3.2 数据分析和评估5. 环境保护培训和宣传5.1 培训计划5.2 宣传活动附件:- 河流和湖泊保护法律法规- 雨水排放管理规定- 生态通道建设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指对建设项目在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短期或长期的影响进行科学系统评价的过程和结果。
2. 水环境保护措施: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对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对水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
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指通过减少尾气排放、提高车辆能效等手段来改善公路交通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4. 生态通道建设:指在公路养护中构建生物多样性连通通道,野生动植物迁移,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二篇范本:论述公路养护中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 环境保护框架分析2.1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2.2 公路养护中的环境保护要求3. 公路养护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1 硬质路面养护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1.1 路面养护材料的选取与使用3.1.2 养护作业时的环境保护措施3.2 绿化带养护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2.1 植物种植与保护3.2.2 绿化带养护管理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3.3 施工工艺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3.1 施工垃圾管理3.3.2 噪声与震动控制4. 公路养护中的环境保护方法4.1 排污治理技术4.2 节能与减排技术4.3 环境监测与评估5. 环境保护意识与宣传5.1 养护人员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5.2 公众环境保护宣传附件:-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硬质路面养护材料技术标准- 施工垃圾管理规范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指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的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的分析

关于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的分析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路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养护工作必不可少,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进行公路养护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公路养护工作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路面的修复、路基的维护、桥梁的检查与修缮、交通设施的更新等等。
良好的公路养护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然而,公路养护过程中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路面修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材料,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废弃物可能会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干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养护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如压路机、摊铺机等,通常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排放出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公路养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在养护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型材料。
例如,使用废旧橡胶改性沥青来铺设路面,不仅能够提高路面的性能,还可以实现废旧橡胶的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路基维护中,可以采用生态护坡技术,种植植被来加固路基,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比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噪音较大的作业。
对于施工产生的扬尘,可以通过洒水降尘、设置围挡等方式进行控制。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自觉遵守环保规定。
对于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对于可回收的材料,如废旧钢材、木材等,应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避免随意倾倒。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对公路养护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为了减少公路的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公路美观度,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阐述公路工程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规划设计阶段1. 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应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绿化方式和植被种类。
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湿度和日照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发达的植物种类。
2. 在公路规划设计中,应根据公路的布局和交通流量等要素,合理规划绿化带的宽度和形式。
通常,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宽度,如城市区域可适当扩大绿化带宽度,以提高环境质量。
二、施工及养护阶段1. 在公路绿化施工中,应注意栽植方式和施肥技术。
种植树木应符合栽植规范,注意选择健康、质量好的苗木。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树种特点进行科学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2. 公路绿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配置灌溉设施,并定期进行科学灌溉管理。
根据气候和树种生长需要,科学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保持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
3. 种植树木后,应及时进行苗木的修剪和修枝工作。
修剪可保持树冠形态,增加绿化效果。
修枝可促进树干的生长,增加树木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4. 针对公路绿化带的管理,应定期清除杂草和枯枝,保持绿化带的整洁。
对树木进行覆土、补土和修复工作,加强根系的牢固性。
定期检查树木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三、环境保护阶段1. 公路绿化带是环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农药和化肥。
采用生态栽培和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对公路绿化带进行草坪修剪时,应注意节能环保。
使用电动修剪机和割草机,减少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3. 对于公路绿化带的环境监测,应定期进行环境参数的测量和分析,评估绿化效果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浅谈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

浅谈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是指在公路建设中对路基边坡进行植被覆盖和绿化的一项工程。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公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公路路基边坡的绿化工程是在保证交通运输功能的对路基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以下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的重要性和对策。
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被开发和建设,导致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和破碎化。
而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能够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净化大气和水质等,有效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公路建设过程中,土地开挖和边坡坡度的设置会对地表水的径流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土地侵蚀和水源污染。
而通过对路基边坡的绿化工程,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持力和水的渗透性,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理灾害风险,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碳排放。
公路建设和运输过程中,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会对空气产生污染,而边坡的绿化可以吸纳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被的存在还可以降低路面温度,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为了实现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应该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形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绿化,确保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并生长良好。
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雨水,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要加强对植物的管理和养护,定期修剪和疏伐,防止植被生长过多造成负面影响。
还可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和降低碳排放,可以实现公路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及环境保护【摘要】公路绿化有利于保护公路沿线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文章探讨了公路绿化的范围、作用、设计原则及其养护管理工作,以及对公路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环境保护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
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公路绿化工作是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主要对公路绿化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开展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来改善公路环境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公路绿化的范围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防护带绿化,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有机整体。
立交区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
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等,可将植树按诱导树、矮树和主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
公路中央分隔带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
一般路段多采用整体式,隧道前后等部分路段多采用分离式。
绿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遮挡迎面来车的大灯眩光。
因此,中央分隔带用于防眩的植物必须是浓密、多细枝的品种,其高度应足以胜任其功能。
边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区域,因此,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可能绿化的区域,应尽可能绿化。
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
在公路的边沟和封闭设施外侧往往还有防护带,防护带树种经常选用抗风性强的树种和乡土树种,防护带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林带,从而达到防风、隔音的绿化效果。
二、公路绿化的作用公路绿化一个显着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
公路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同时防止公路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
公路绿化在改善公路沿线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车肇事的发生频率,减轻了事故的危害。
此处重点探讨公路绿化对道路行车安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线诱导功能。
公路绿化是司机和乘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适当安排绿化栽植的位置,不但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而且会有助于引导其视线,集中驾驶员的注意力。
同时,借助沿途连续性的绿化带,可显示出公路线形的变化情况,以使驾驶员能够准确地判断公路线形走向,避免突然出现的弯道造成驾驶员反应不及而发生事故。
2.防眩光功能。
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而最重要的是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地防止夜间对向来车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3.缓冲功能。
车辆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道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地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地段,行道树更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4.遮蔽功能。
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
遮蔽的对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烧场、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5、保护功能。
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树木在它的生命活动中,除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外,还可以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一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升水,草坪等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茸密的茎和叶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因此,绿化后的环境将比露天地区气温低5~6℃,而且湿度较大,且变化缓慢,可以造成特殊的"小气候",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公路绿化的设计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气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农田网要求标准高、技术性强。
公路绿化的特点和风格应该是:交融自然、简洁明快、气势壮观、舒适优美、方便交通。
公路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
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
生态环境敏感点指: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3.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
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立交桥、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 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的绿化费用,如弃土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4.因地制宜的原则。
应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来设计护坡道及土质边坡,宜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缘植物垂直绿化以增加美观;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美化,可栽浅根性的花灌木等。
5.测定土壤理化性能的原则。
在植树前对土壤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改良土壤,即对生土需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对死土采用“客土”的方法解决;对石灰含量较少的,可大水浇灌,也可增施有机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
四、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一)日常养护管理公路绿化的日常养护主要是及时检查、浇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和补植等。
1、平时应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杂物、杂草、干旱、病虫害、生长缓慢等情况,及时安排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在日常养管中,浇水次数多少,依天气状况和旱情而定,以能保证各种植物正常生长为原则。
3、除草是一项很琐碎的工作,但十分重要。
在植物的生长季节,为促进其生长会施用大量肥料,这也给杂草的滋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减少杂草与植物争水争肥争光,须及时除草。
另外,有些杂草生长过于高大影响美观,而有些为缠绕性杂草严重威胁周围植被的正常生长,故也应及时拔除。
杂草种类名目繁多,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禾本科杂草;二是阔叶杂草,集中分布于莎草科、菊科、黎科、玄参科、唇形科、豆科、十字花科、寥科等。
除草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拔除;二是使用化学除草剂。
4、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和夏季应进行松土,松土深度5~6cm 为宜,应除掉杂草根系,注意不能损伤树木根系;风沙较大的地区,可不松土。
5、在水分正常供应的情况下,要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有相应的营养元素和养分物质的供应。
对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树木,尤其是果树和经济苗,应与以施肥,促进其生长。
6、必须对干枯枝、病虫枝、细弱枝进行清除。
整形修剪时必须聘用有技术的工人进行操作,不懂技术的人尽可能不使用。
修剪时要适时、适地、适形,因树修剪、协调造型。
7、要加强巡视预防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现病虫害就及时防治,若不及时防治就会迅速蔓延。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争取早发现早防治、早控制。
应在每年的3月、1O月各进行1次预防性打药,其余时间,根据病虫害发现情况及时处治。
8、由于公路绿化范围大、路线长、数量多,绿化苗木难免有车毁、盗失、砍伐、病枯死、火烧等现象出现,因此,要经常进行植株生长情况调查,及时补植,做到“死株有处,缺株有数,补植有据”。
一般在春季和秋末进行补植,补植时应注意树种、规格、形状等比原有成活的苗木稍大一些为好,要求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冠型好,土坨不散。
外地进苗必须进行检疫。
对于已经基本成材的行道树,除株行距较大、补植后不影响生长外,一般不可补植。
(二)公路绿化树木的采伐公路树木过密或衰老时,应进行采伐,防止老树倒伏损伤行人、车辆,影响交通,此时需要对乔木进行有计划的采伐。
1、抚育采伐:风景林防护林封闭度在0.9以上时,应进行透光抚育。
采伐生长过密、生长不良树木,其原则是密间留匀、伐劣留优、伐小留大、伐密留稀,以促进树木生长。
2、树木更新采伐:公路改建或加宽时,要先经审批再采伐;工程完毕后要及时更新。
成段的衰老树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办理,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五、公路绿化对环境的影响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每公顷阔叶林(相当于1公里公路两侧单行行道树)每天能吸收10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kg的氧气,可以供1000人所需,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需要0.7kg的氧气,有10平方米的树木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CO2与O2的比例平衡,保持空气清新。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例如成片的松林,每天可以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的二氧化硫。
六、结语通过对公路绿化进行一系列的精细化养护,让公路沿线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但公路环境的改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不懈地努力,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在今后进行公路绿化设计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针,以展示其原野自然风光,达到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