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 (1)
政治中考专项复习第18课时 民族常识

相帮助,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结下了深情厚谊。 (2)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
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3)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
起,团结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 的衷心拥护,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已成为中华民 族的光荣传统。
命 题 点 2 中华各民族为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努力
(1)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汉族及其先民最先开发了黄 河流域,并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发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及 其先民披荆斩棘,不畏艰险,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北部地区 等。祖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各民族人民勤劳的汗水。
(2)中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领土,维护祖国统一。在亡国灭种的 危机面前,中华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侵,如抗击英法侵略 者、抗击沙俄侵略者、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华文明是数千年来中国各民族互相交流学习,彼此 吸收借鉴,共同发展进步的结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中华各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 的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互相依存中共同繁荣 发展,逐渐熔铸成中华文明。
考点二 各民族杰出人物 命 题 点 各民族杰出人物
成吉思汗 郑和
蒙古族杰出首领,于1206年统 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 政权,被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孙 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了中国。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呦 竹楼里的好姑娘
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听啊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 金哪银儿索 银哪银儿索
那阳鹊叫啊是搔着莺鸽啊搔着莺鸽 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
树上果儿等人摘等人摘 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第34卷第5期凯里学院学报Vol.34No.5 2016年10月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Oct.2016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王利众,朱丽平,赵小兵(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少数民族青少年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者,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青少年的精英,他们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关系到这个民族语言文字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调查与研究了他们在北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文字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6.05.17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文理综合性大学,是全国民族类高校中唯一的“211工程”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唯一一所地处首都的重点本科民族院校,其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56个民族。
我们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调查了其远离本民族语言文字环境后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
到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学生均为本民族的青年才俊,在他们离开家乡到首都生活和学习后,其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将关系到其民族语言文字的生存与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将使我们对这些在北京生活与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频率及范围和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北京的生存状况有所了解。
一、调研对象概况本次调研工作的调查对象为中央民族大学的本科学生,共收回调查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1份。
回答有效问卷的学生中男生44人,女生47人。
回答有效问卷所涉及学生的专业有:通信工程(45人)、自动化(14人)、电子信息工程(6人)、服装与服饰设计(1人)、信息与计算科学(2人)、软件工程(2人)、法学(法学与英语)(2人)、环境科学(3人)、美术学(美术教育)(1人)、新闻学(1人)、国际经济与贸易(2人)、英语翻译(1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汉双语)(1人)、民族学(2人)、公共事业管理(1人)、日语(日本语言文化)(1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人)、社会工作(1人)、工学类(藏语创新班)(1人)、音乐学(音乐教育(器乐))(1人)、行政管理(1人)、俄语(1人)等22个专业。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共13张PPT)

专题复习: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涉及教材内容:九年级上册第七课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第二框:维护祖国统一
• 1、知识网络
①民族关系: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 ②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 ③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常与“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和“民族常识” 结合考查
少数民族舞蹈特色:维吾尔族舞蹈(十二 木卡姆);朝鲜族舞蹈(长鼓舞、扇子 舞);蒙古族舞蹈(筷子舞、顶碗舞、 安代舞);藏族舞蹈(弦子舞、踢踏舞)
(4)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服饰特点: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 (要求同学们上网查看)
饮食特点:维吾尔族饮食(肉串、手抓 饭、烤馕);回族饮食(油炸馓子、油 香);蒙古族饮食(手扒肉,奶茶); 藏族饮食(酥油茶、青稞酒、奶制品、 牛羊肉)
少数民族文字使用情况:22个少数民族有本民族文 字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从网上查看一下: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的文 字形态
(3)各民族文学艺术:
少数民族歌曲,如:蒙古族歌曲《吉祥 三宝》;维吾尔族歌曲《阿拉木罕》; 傣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土家族 歌曲《龙船调》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来》等
⑤青少年 履行维护 民族团结 的义务:
增强意识;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 文字、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 关心帮助少数民族 同学;等等
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反对 分裂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 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
• 2、核心观点(要求:彩笔描出,加强记忆)
• ①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型民族关系91。
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现状实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现状实践报告摘要:本文以我国西部某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普通话普及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
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背景介绍、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与建议。
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工作的发展。
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在各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仍面临诸多问题。
二、现状分析1. 普通话普及率逐年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逐年提高。
根据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该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70%以上,较往年有了明显提升。
2. 普通话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已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普通话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都将普通话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
3. 普通话推广活动丰富多彩。
各地积极开展普通话宣传周、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培训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普及普通话知识,提高群众对普通话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4. 普通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普通话的普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普通话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求职、创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三、问题与挑战1. 普通话普及不平衡。
虽然整体普及率有所提高,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普通话普及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偏远山区、民族聚居区普通话普及率较低,部分群众普通话水平仍不足以满足日常交流需求。
2. 普通话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
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又可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
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难、拉珈、黎、仡佬等语言。
阿尔泰语系又可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和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等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
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佤、德昂、布朗等语言。
属于南岛语系的是高山族诸语言。
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属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
此外,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母语,是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2T09:11:00.57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7期作者:刘特[导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语是中国使用最多的语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全国各地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
刘特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语是中国使用最多的语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全国各地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多种少数民族语言面临语言灭绝的处境,亟待采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个语言生态问题。
伴随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全效媒体的形塑,“四全媒体”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本课题旨在基于全媒体的历史条件下,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探讨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和传承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共有的文明“活化石”。
[中图分类号] G237.9 [文献标志码] A全媒体通过新网络的发展,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信息保存、开放和共享,深刻地改变了受众获取知识内容的方式方法。
这种改变是三网融合为载体,将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等多种业务融合在一起,最终以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出来的方式。
这种全媒体方式非常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1]。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2—2020 年) 》指出要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进行抢救和保护,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保护和传承濒危民族语言的任务要求。
我国语言数量和种类十分丰富,同时语言面貌和现状也极为复杂,尤其是在边疆多民族杂居地区,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也面临着与其相对应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调整和重建[2]。
2022年西北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西北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不送气的塞擦音有______,送气的塞音有______。
2、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______的声音。
3、基本词汇的特点包括稳固性、能产性和______。
4、从构词位置来看,“阿婆、阿姨”中的“阿”,“杯子、包子”中的“子”,“糊里糊涂、傻里傻气”中的“里”都是______语素。
5、语言演变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______。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2000年10月制定的《______》。
7、書变书是的简化方式是______。
8、“兜”字的第五笔名称是______。
9、“你的手机呢”是一个______疑问句。
10、“看得清楚”中的补语是______补语,变换为状态补语是______;“看见”中的补语是______补语,变换为可能补语是______。
二、判断题11、“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12、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13、“臧”的笔画是14笔14、大多数汉字是指事字。
()15、“爷爷吩咐我每周回家一次”是主谓短语作宾语。
()16、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17、“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18、语言规范化是为了消除语言使用中多种方言并存的混乱现象,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
19、汉语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20、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三、选择题21、“面包”读为[miam51pau55],是语音的()。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22、“动用”两字的韵母依次属于()。
A.开口呼、齐齿呼B.开口呼、撮口呼C.合口呼、撮口呼D.合口呼、齐齿呼23、“上网费每分钟0.05元”属于()。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

2014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的)规律、(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 )。
A.满、回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CDE )。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BCE )。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四、辨析题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
(错,并不是永远存在,稳定性不排斥语言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
21个少数民族有27种民族文字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沈路涛)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包括27种文字,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信息化接轨,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
我国少数民族除回族使用汉语,满族在近代转用汉语之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种类在80种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仅有蒙古、藏等几个民族有自己较通用的文字,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
50年代我国开始帮助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景颇(载佤支系)、土等12个民族创制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帮助傣、拉祜、景颇、彝等4个原有文字的民族改进了5种文字,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改革了文字体系。
在创改文字的过程中,国家始终遵循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和要求。
一些民族在使用新文字一段时间之后,认为新文字不符合本民族的需要,对文字进行了重新选择。
黎族放弃新创制的黎文,直接使用汉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于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的阿拉伯字母文字;彝族放弃创制的文字,使用改进的规范彝文等。
民族文字创改以后,由于新文字比较简单易学,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有文字包括新创建文字的民族,在基础教育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
有传统民族文字的民族在高等教育中也使用民族语文教学,从而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
没有文字的民族,一般使用汉语文或其他民族语文进行教学,把本民族语言作为辅助教学语言。
据1995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国实行双语教学的在校生600多万名,占当时民族地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左右。
旧中国少数民族文盲率在95%以上,如今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下降了约68个百分点。
许多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语言文字的报纸、
杂志,到1998年,有17种民族文字分别出版发行83种报纸、184种杂志,有27个文种出版了4108种图书。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我国民族语言文字也成为信息弄潮儿。
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等11种少数民族语文在字符集、键盘、字模标准的研制、语文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民族文字操作系统、出版照排系统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语文现代化方面,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展。
继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标准字符集、键盘和字形等三标准,于1996年底在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成为国家标准,1997年成为国际标准之后,已有部分少数民族文字信息编码标准取得国家和国际的认可,为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开发软件、进行国际信息交流、进入国际互联网络铺平了道路。
目前藏文在互联网已有了自己的网站,进行藏文信息发布和交流。
根据80年代后期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和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情况推算,我国目前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共68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按11500万人计)的60%左右。
专家认为,随着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兼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民族语文仍有自己的独特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与汉语文长期并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新华社2000年08月06日
人民网---2000年08月06日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