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域文化特色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精编】城市介绍——上海PPT课件

【精编】城市介绍——上海PPT课件

目录
地理位置 特色风景 自然资源 民俗风情 特色饮食
地理位置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 122°12′,北纬30°40′至 31°53′之间,位于太平洋西 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 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 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 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 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 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 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 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 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 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是根据电磁原理或机械动作原
理来实现触点延时接通或断开
的自动切换电器。
按工作原理分
空气阻尼式 电磁式 电动式 电子式等。
按延时方式分
通电延时型 断电延时型
时间继电器的电气符号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JS7—A系列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线圈 2—铁心 3—衔铁 4—反力弹簧 5—推板 6—活塞杆 7—杠杆
城市介绍——上海
城市简介:
• 上海,简称“沪”或“申”,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华人民共 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
• 上海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 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 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2010年成功举办了2010年 世界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文 化交流活动。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5.常用低压电器的维护与检修资料
知识点: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电气符号及识别 ★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气符号

上海城市介绍PPT

上海城市介绍PPT

三 当地特产
生煎馒头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 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报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 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其底部色金黄、 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
旅游 胜地
世市申上 界、,海 一超国市 线大家, 城城中别 市市心称 。,城沪

一二 三四
历特当民 史色地俗 故景特文 事点产化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 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 称“沪”。
一 历史故事
沪渎垒修建
古代吴淞江下游居民多以捕鱼为业,故称古吴淞 江下游为“沪渎”,东晋吴国内史(太守)虞潭 曾修沪渎垒,以防海寇,后袁山松又加以增筑, 故址在青浦区旧青浦西。
一 历史故事
上海镇设立
南宋绍熙四年(1193)至咸淳三年(1267)间 正式设上海镇,并设市舶务。 元初设置市舶司, 至元廿九年(1292),划华亭县东北境设上海 县。
四 民俗文化
海派黄杨木雕
木雕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黄杨木雕以其紧密、坚韧的木纹成为理想的雕刻材料,有 “木中象牙”之称。海派黄杨木雕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徐汇区初步形成,经过初步形成期、 风格的形成期、风格的成熟期和鼎盛、继承发展期,发展至今,形成了成熟的海派雕刻艺术 风格,有着鲜明的海派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上海开埠以来,徐汇区曾是法 租界区,多元文化和艺术在此交流融会。
二 特色景点

上海地域文化PPT word版本

上海地域文化PPT word版本

第一章:地域文化概述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交通工具、饮食等。

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语言、文字、风俗、道德、宗教等)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文化具有地域性。

表现形式-- 饮食服饰建筑艺术作品等(物质方面) ,宗教生活习俗居民心理等(非物质方面) 2、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

从空间上看,在大范围讲有其独立性;在小范围讲有其主导性。

从时间上看,在历史发展上有其持续性。

3、中国文化特点:多源同归与多元互补1、中国文化具有多个发源地----多源同归黄河流域: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中游的仰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下游的大汶口—龙山文化;证明黄河是中国文化最终要的发祥地。

标志着中国文化肇始的夏代,文化已经相当发达的商代和周代,这三个王朝的疆域均位于黄河流域,可见黄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长江流域: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中游的屈家岭文化,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证明长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

此外,辽河流域文化、珠江流域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很早,而且特点鲜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这两大流域也应视为中国文化的发祥地。

2、中国文化又是多元互补的文化(1)汉族的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以汉族为主体,自周、秦到明、清,在各个历史阶段随着民族间的交往、融合,吸取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因素,56个民族共同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

中国的疆域是各族共同开拓的,少数民族对东北、北部、西北、西南边疆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汉族在发展过程中,吸取各少数民的文化成分以丰富自己;另一方面汉族又对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如: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中国古代不少政治家、作家、书法家、画家出身少数民族。

唐代的宰相长孙无忌先祖出自鲜卑拓跋部;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成德是满族人。

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
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抒情、 悠扬、委婉,极富江南乡土气息。
二、海派文化—文艺
海派书画
• 风格兼容并蓄,近现代中国十分重要的一个绘画流派。 •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正值上海开埠的社会转型期,多种文明与艺术在此地交汇,文化
的互补与价值的融合,使得艺术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姿态。其中尤以赵之谦、胡公寿、 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最为杰出,这第一代海派书画代表是中国画从传统向近现代转 轨的成功典范。 • 经过徐悲鸿、张大千等第二代海派书画大家和吴湖帆、冯超然等为领袖的第三代海派书画家的 不断实践,海派书画进入了昌盛时期。这些活跃于画坛的大家,为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探索做出 了巨大贡献。 • 海上四杰: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
和平饭店 (上海市地标性建筑)
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有 “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中国首家世界著名饭店,拥有最具特色的九 国式特色套房及众多别具特色的餐厅、宴会 厅、多功能厅、酒吧、屋顶观光花园等。
中国银行大楼
• 中国银行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四大官办银行之一, 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业,上海分行则 于10月31日成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 组为大清银行。
虚谷
• 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 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
• 初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意有感触 ,后出家为僧。
• 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
二、海派文化—建筑
静安寺
• 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 年),创始人为康僧会,是上海最古老的佛 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 名于世。
• 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 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上海城市介绍PPT

上海城市介绍PPT
江 湾 古 镇
著名景点
虬江十八弯,弯弯到江湾。公元八世纪前,吴淞江的旧道从如今的嘉兴路桥向北流 至江湾镇东首再汇入东海,这个入海口就是江湾。江湾古镇,位于虹口区西北部, 东与五角场为邻,西与静安区接壤,北与宝山区相连,自古就是上海地区重要的港 口,素有“上海铜锣湾”之美誉。据史料记载,古镇起源于宋代,明嘉靖年间遇倭寇 被毁;后以保宁寺为中心,逐渐恢复,至清道光年间上海开埠后,外商竞相来此租 地办厂,市面日趋繁荣;至清末民初,全镇有大小商铺三百余家,成为附近的商品 集散中心。历经岁月洗礼,古镇早已旧貌换新颜,主要有江湾公园、三观堂、亭台 以及沿河湾风光,包括奎星阁、廊桥、双桥亭历史古迹,并有河畔晚钟、梅映忠烈、 老站记忆、百草泽民、彩虹初上、粉黛织梦、古镇遗韵等新十景。
城市介绍PPT
上海之名始于上海浦,吴淞江有许多支流,在华东地区,称支流为 “浦”。北宋时已有上海浦,“上海”之名主要有两说:一说:“因地 居海之上洋”,即位于入海口“上”处,故名;一说:海外商舶常在 此登岸,故名。
上海城市介绍
城市介绍PPT

地 理
著 名
特 色
城 市

环 境
景 点
美 食
文 化
CHENGSHIJIESHAO
PART 4
城市文化
浦东说书
浦东说书起源于黄浦江以东包括川沙、南汇、奉贤在 内的“浦东”。主要分布于川沙、南汇、奉贤、金山以 及松江、青浦等市郊全境;除在上海老城厢演出外, 也曾流传到浙江平湖、嘉兴等地。
浦东说书又称沪书、农民书,因单手击打钹子又称钹 子书、唱单片和敲刮子,是上海仅次于“滑稽”的大曲 种,为极具乡土特色的地方曲艺。浦东说书最初就是 与宣传佛教的因果教义有关,那些生活在浦东的唱导 法师手敲小钹,结合了浦东语言语音语调,自击自说 唱。

上海 ppt

上海 ppt


多 伦 路 文 化 街

原名窦乐安路,位 于虹口区东江湾路 146号,路不过550 米长,却蜿蜒蛇行, 曲径道幽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 块铺成,路两边的 各式洋楼涂饰一新, 门面洞开,皆为雅 商,字画,古董, 红木器具,一路列 过去,甚是风雅。 最有趣的是,有一 家纹枰坊,供人下 围棋,一天十元, 且奉茶水
崧泽文化生产工具——石器
崧 泽 文 化
陶器、玉器
上海建县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 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 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 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 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 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 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 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 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外滩地处上 海市区黄浦江西 岸,北起外白渡 桥,南至中山东 二路新开河路口, 长约1700米。 外滩的 江面、长堤、绿 带和万国建筑所 构成的街景,百 年来一直是上海 城的象征。
外滩
南京 路
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 西方商人纷至沓来。当他们在上海的生活安定下 来之后,开始希望在上海也能够玩他们喜欢的游 戏。跑马,就是他们十分喜爱的游戏之一。他们 选中了外滩西面一条500多米的田间小路进行跑马 活动。随着跑马次数的增加,那条田间小路越来 越宽,越来越平,这条马跑的路就被中国老百姓 称之为“马路”,这条 “马路”,就是最早的南 京路。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 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 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的“百乐 门”舞厅素有“远东第一乐府”美誉,“大世界”则是当 时亚洲最富盛名的娱乐中心。位于市中心的跑马厅则是当 时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跑马场。始建于1928年的大 光明电影院,是亚洲首部有声电影的放映地。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 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 图书馆、上海影城等。 上海拥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老建筑,其中位于外滩的一组旧 时远东第一金融街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一直以来就是上海的 标志,例如: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 汇丰银行,亚洲第一钟楼海关大楼等。

上海弄堂文化-PPT

上海弄堂文化-PPT
精品pp
精品pp
【弄堂】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总是或多或少 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外 来的建筑影响。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 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从高 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 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 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 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 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 它唤作“弄堂”。
精品pp
精品pp
弄堂更是上海的小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事各种游 戏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 后期的上海人在童年时代几乎都有与弄堂中的小朋友 一起玩游戏的经历。男孩子们玩的大多是一些较为粗 犷的游戏,如打弹子、钉橄榄核、刮香烟牌子、滚铁 环、扯响铃等等;而女孩子们玩的则大多是一些较为 细腻文雅的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挑 绷绷等等。但是,随着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娱 乐活动的发展,现在弄堂中做游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 少,延续百年以上的上海弄堂游戏习俗也正在逐渐走 向衰落,这是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不断走向都市化、现 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结果。
精品pp
精品pp
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晨曦 一点一点亮起,灯光一点一点熄灭。先是有薄薄的雾,光是平 直的光,勾出轮廓,细工笔似的。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式弄堂房 顶的老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木框 窗扇是细雕细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 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的。然后晒台也出来了,有隔夜的衣 衫,滞着不动的,像画上的衣衫;晒台矮墙上的水泥脱落了, 露出锈红色的砖,也像是画上的,一笔一画都清晰的。再接着, 山墙上的裂纹也现出了,还有点点绿苔,有触手的凉意似的。 第一缕阳光是在山墙上的,这是很美的图画,几乎是绚烂的, 又有些荒凉;是新鲜的,又是有年头的。这时候,弄底的水泥 地还在晨雾里头,后弄要比前弄的雾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铁 栏杆的阳台上也有了阳光,在落地的长窗上折出了反光。这是 比较锐利的一笔,带有揭开帷幕,划开夜与昼的意思。雾终被 阳光驱散了,什么都加重了颜色,绿苔原来是黑的,窗框的木 头也是发黑的,阳台的黑铁栏杆却是生了黄锈,山墙的裂缝里 倒长出绿色的草,飞在天空里的白鸽成了灰鸽。

上海介绍PPT(上海简介经典版)

上海介绍PPT(上海简介经典版)

上海介绍PPT(上海简介经典版)一、上海概况上海,简称“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临东海,南接杭州湾,西濒太湖,北靠长江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上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典范。

二、上海历史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属于吴国。

唐代,上海地区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业港口。

到了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的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

20世纪初,上海成为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上海经济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上海拥有世界级的金融市场,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重要的贸易中心,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还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四、上海文化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

上海的艺术、戏剧、电影等产业繁荣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享誉全球。

上海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外滩、豫园、南京路步行街等。

五、上海旅游上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城市,拥有众多著名景点。

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拥有百年历史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大厦等现代建筑,展示了上海的现代化风貌。

上海还有豫园、田子坊、朱家角古镇等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点,以及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野生动物园等娱乐设施。

六、上海交通上海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四通八达。

上海地铁线路总长位居全球第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

上海还拥有虹桥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城市,无论是历史、经济、文化还是旅游,都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 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 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 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 响乐、铜管乐、管弦乐;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 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 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 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 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 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 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 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 的吴风。
中晚明以来的吴越文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商业意识强, 当地人务实、开放;二是喜文雅,江浙人的素质较高。无 疑,中商业意识还是在人文精神方面吴越文化所表现 出来的近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文化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上海 人重商务实的作风和较为平和的个性终究消弭了裂隙。近 代吴越文化不断吸纳西方文化,最终海派文化逐渐替代了 吴越文化。
茅善玉在维也纳在金色大厅唱响
《紫竹调》
7
久负盛誉的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 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交响乐专业演奏团体,曾被誉为“远东第一”。 其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成立于 1879年, 1919年意大利钢琴家梅 帕器接任指挥,1922年,乐队改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在长达23年的 “帕器时代”,乐队演奏曲目更加广泛丰富,并和欧洲及世界各地来 沪的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声名远扬,被誉为“远东第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队几次易名,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 1950年10月,黄贻钧以中国指挥家身份登上交响乐舞台,这是乐团史 上的一 件大事。此后任乐团指挥的 还有陆洪恩、陈传熙、曹鹏、 陈燮阳、侯润宇等。1984年 12月,指挥家陈燮阳担任乐 团团长,1986年底,乐团实 行音乐总监制,陈燮阳任第 一任总监,现任总监余隆。
上 海 地 域 文 化
1
市标
A.以市花白玉兰、沙船、
螺旋桨组成的三角形图案 B.螺旋桨象征上海是一座
不断前进的城市 C.沙船象征着上海是一座
历史悠久的城市 D.白玉兰代表城市灿烂辉
煌的明天
2
一、海派文化的表现
上海虽然是在元朝设立上海县的,但是那时的上 海只是一个小渔村,上海真正发展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国门洞开,上海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成为通商口岸, 从此十里洋场渐渐繁荣,因此上海文化很大程度上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同的,他是东西交融,西洋文化占 有重要地位的,因此世人常称之为海派文化。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和开新是海派文 化的主要特征,是海派文化精华所在。
3
《永不飘散的风情—谈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朱惜珍
上海本土文化的唯一传承地——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海派文化的史诗巨墙——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近代与现代的缩影——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
低调的华丽——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花园弄堂博物馆——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飘散的法国风情——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第一花园马路——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幽幽绿荫里的乡村别墅——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的古董——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
犹太人的“诺亚方舟”——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的展示长廊——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10
二、海派文化发展的四个时期
1、萌芽时期: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中华 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为海派文化提供 了基础,开始孕育海派文化。
2、成长时期:1843-1949年期间,特别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八面来风似的国内外 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
11
3、转折时期:1949-1965年期间,建国之后, 很多文化单位迁往北京,上海不再是中国的 文化中心。但是上海文化基础好,也给海派 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整个中国文化, 包括海派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罄竹 难书。
8
4. 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 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 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 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 “神秘的微笑”;
上海美术馆
中华艺术宫
9
5. 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 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 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上 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仅 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 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 着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 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
14
三、海派文化的形成条件
优越的位置 控江踞海的地理位置
开埠通商,租界繁荣 特殊的历史
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
15
上海地处江浙,市民大都是由江苏人和浙江人构成, 其海派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较大,也可以说上海生发的 海派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自明朝中晚期以来,吴越一带工商业发达,尤其自上 海开埠以来,本地工商业日渐繁荣。因为中原战乱,导致 了帝王、贵族、文人南迁江浙,使得吴越文化呈现雅致化 倾向。
12
4、成熟时期:1976年后,开始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恢复正常的文化活动。 上海以话剧《于无声处》和小说《伤痕》为 起点,海派文化开始新的阶段。上海再次成 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海派文化重新焕 发青春,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13
上海独立于江南水乡文化形成 独特的海派文化,其形成的条件是什 么?
“大上海计划”的遗物——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
4
1. 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 的“世界建筑博览会”;
大剧院
5
2.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 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 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