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贮藏特性
主要农作物贮藏特性

第三节玉米种子贮藏方法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子贮藏中又极易发生发热霉变与低温冻害等种子劣变现象,因此安全、有效地贮藏玉米种子具有重要意义。
穗贮与粒贮并用是玉米种子贮藏的一个突出特点,一般新收获的种子多采用穗贮以利通风降水,而隔年贮藏或具有较好干燥设施的单位常采取脱粒贮藏。
一、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一)玉米种子呼吸旺盛,容易发热霉变与其他禾谷类种子相比,玉米种胚占整个种子的比例,无论是体积(1/4~1/3)还是重量(8~15%)都较大,而且由于胚部含有较多的亲水胶体和可溶性营养物质,因此吸水性较强,呼吸旺盛,容易孳生霉菌,导致发热霉变。
有资料报道,含水量14~15%的玉米种子在25℃条件下贮藏,呼吸强度为28mg O2/kg·24hr,而相同条件下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仅为0.64mg O2/kg·24hr。
(二)玉米种胚容易酸败玉米种子脂肪含量约为4~5%,其中绝大部分(77~89%)集中在种胚中,这种分布特点加上种胚吸湿性又较强,因此,玉米种胚非常容易酸败,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藏,种胚的酸败比其他部位更明显(三)玉米种子容易遭受低温冻害在我国北方,玉米属于晚秋作物,一般收获较迟,加之种子较大,果穗被苞叶紧紧包裹在里面,水分不易蒸发,因此收获时种子水分较高,一般多在20~40%左右。
由于种子水分高,入冬前来不及充分干燥,极易发生低温冻害,这种现象在下列情况下更易发生:一是低温年份、种子成熟期推迟,或不能正常成熟,含水量偏高;二是种子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或早霜、低温来得早;三是一些杂交组合生育期偏长、活杆成熟或穗粗、粒大、苞叶包裹紧密。
(四)玉米穗贮比粒贮的孔隙度大玉米穗贮时孔隙度51%左右,而粒贮时为41%左右。
由于穗贮孔隙度大,透气性强,所以对外界条件更敏感,在自然干燥与降温方面比粒贮效果好,而粒贮所占仓容较少,有利于防潮隔热。
二、北方玉米种子贮藏技术要点我国北方玉米种子贮藏的突出问题是低温冻害,因此如何安全越冬是北方玉米种子贮藏管理的重点。
农作物种子储存技巧

玉米种子储藏管理技术玉米是我县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大,增产潜力高,转化利用范围广。
玉米种子从收获到再次播种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贮藏保管期。
种子保管得好坏直接影响翌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强弱,也直接关系到播后植株的生长势及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因此,根据玉米种子储藏特点,采用合理的储藏方式,对保持种子活力,增加种子企业收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玉米种子为颖果,水分一般从种胚和发芽口进入,易使水分增高;因玉米种子成熟度的差异,脱粒时的破碎种子增多;热害或晚秋玉米种子受冻,均能增加种子生理活性,促使呼吸作用增强,导致种子不易储藏。
1.1 玉米种子吸水性强,呼吸旺盛玉米种胚的体积占整个籽粒的1/3左右,胚部约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其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种子大8-11倍。
玉米种子吸湿和散湿主要通过胚部进行,干燥玉米种子的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和胚乳。
1.2 玉米种子的胚部带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物质多。
在种子水分较高时,胚部的水分高于胚乳,容易滋生霉菌,湿度高时会大量繁殖,使种子霉变。
1.3 玉米种子易生虫玉米种子易受害虫侵蚀,且大多由胚乳侵蚀。
主要玉米害虫有玉米象、麦蛾、谷盗等,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玉米象和蛾类幼虫。
1.4 玉米种子储藏期间发热现象严重种子发热是指种子发生异常高温的现象。
新收获的玉米种子呼吸旺盛,种子水分偏高,代谢旺盛,如果管理不善,仓库密闭条件不好,都可能引起种子发热。
常见发热部位在种堆上层30-50cm深处,会严重影响种子质量。
2 玉米种子的贮藏方式玉米种子储藏有果穗储藏和籽粒储藏两种方法。
针对玉米种子的储藏特点,实践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仓房条件和种子品质而选择采用。
常年相对湿度较低的丘陵山区和我国北方,常采用穗藏法;常年相对湿度较高或仓房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粒藏法。
通常大、中型种子公司为减少种子的仓容体积,便于运输和销售管理,都采用粒藏法。
棉花种子的贮藏方法

棉花种子的贮藏方法一、棉籽的贮藏特性棉籽种皮厚,一般在种皮表面附有短绒,导热性很差,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10年以上,在农作物种子中是属于长命的类型。
但如果水分和温度较高,就很容易变质,生活力在几个月内完全丧失。
(一)耐藏性好成熟后的棉籽,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外有蜡质层可防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种皮内含有约7.6%左右的鞣酸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所以,从生物学角度讲,棉籽属于长寿命种子。
但是未成熟种子则种皮疏松皱缩,抵御外界温、湿度的影响能力较差,寿命也较短。
一般从霜前花轧出的棉籽,内容物质充实饱满,种壳坚硬,比较耐贮藏。
而从霜后花轧出的棉籽,种皮柔软,内容物质松瘪,在相同条件下,水分比霜前采收的棉籽为高,生理活性也较强,因此耐藏性较差。
棉籽的不孕粒比例较高,据统计,中棉约占10%左右,陆地棉约占18%左右。
棉籽经过轧花后机械损伤粒比较多,一般占15%~29%,特别是经过轧短绒处理后的种子,机损率有时可高达30%~40%。
上述这些种子本身生理活性较强,又易受贮藏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耐贮藏。
棉籽入库前,要进行一次检验,其安全标准为:水分不超过11%~12%,杂质不超过0.5%,发芽率应在90%以上,无霉烂粒,无病虫粒,无破损粒,霜前花籽与霜后花籽不可混在一起,后者通常不作留种用。
(二)通气性差一般的棉籽表面着生单细胞纤维称为棉绒。
轧花之后仍留在棉籽上的部分棉绒称为短绒,约占种子重量的55%左右,它的导热性较差,具有相当好的保温能力,不易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如果棉籽堆内温度较低时,则能延长低温时间,相反堆内的热量也不易向外散发。
短绒属于死坏物质易吸附水分子,在潮湿条件下易孽生霉菌,相对湿度在84%~90%时霉菌生长很快,放出大量热量,积累在棉籽堆内而不能散发引起发热,干燥的棉籽很容易燃烧,在贮藏期间要特别注意防火工作。
(三)含油分多,易酸败棉籽的脂肪含量较高,约在2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易受高温、高湿的影响使脂肪酸败。
11.3.30 第十一章 主要种子贮藏技术

5、脱绒棉籽的保管
不耐贮藏,容易发热,多检查,包装通风垛、围囤低堆 6、少量种子的贮藏 低温贮藏(0-5℃);冷冻贮藏(-30- -5℃) 超低温贮藏(-150℃左右,水分4%-12%) (三)包衣棉籽的贮藏方法 一般不作长期贮藏。 袋装通风垛,高度不超过2米, 20℃以下,最好用低温库,安全越夏。
九、蔬菜种子贮藏技术
(一)蔬菜种子的贮藏特性 1、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很不一致,对贮藏 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2、大多数蔬菜种子子粒比较细小,且含油量较高。 3、蔬菜大多数为天然异交作物或常异交作物,采种时 严格选择,收获处理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4、蔬菜种子的寿命长短不一。 瓜类、番茄、茄子等种子,寿命较长。 含芳香油类的大葱、洋葱、韭菜以及某些豆类蔬菜种子, 易丧失生活力,属短命种子。
(三)少量麦种的贮藏
(1)牛皮纸袋、布袋、塑料袋、缸(罐)贮藏 保持干燥、密闭。草木灰、石灰做干燥剂。
(2)玻璃瓶、铁罐封口贮藏
加少许变色硅胶,臵于低温(冰箱,5℃以下)更好。
(3)麦穗挂藏 挂藏室,100个左右麦穗捆成一把,两把捆后挂到架上。 敌敌畏喷洒墙壁和地面,密闭门窗,尽量保持低温。
三、玉米种子贮藏技术
3、南方玉米种子越夏贮藏技术 (1)低温——夏季仓温﹤25℃,种温﹤22℃。最好放低温仓 库 ( 2 ) 干 燥 —— 严 格 控 制 越 夏 种 子 水 分 。 隔 年 种 子 水 分 ﹤11.5% (3)密闭——用塑料簿膜密闭种子和仓库门窗。合理通风。 4、包衣玉米种子贮藏技术 (1)包衣玉米种子贮藏特点 包衣种子易吸湿回潮,需保持干燥,专库分批贮存,常温 下贮存期不得超过4个月。 (2)包衣玉米种子越夏贮藏方法 选择活力水平高的种子批 使种子水分达到安全标准 防湿包装和干燥低温仓库
棉花种子的贮藏

2015年第7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棉花种子的贮藏张继攀(新乡县朗公庙镇人民政府,河南新乡453000)[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7-0074-01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经济收益高,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搞好棉花种子的贮藏工作十分重要。
1棉花种子的贮藏特性1.1抗潮抗压性能强棉籽的种皮厚而坚硬,一般表面附着有短绒,导热性差,散落性小,棉籽壳与仁之间具有空气层,容重、比重均小,属于容易贮藏种子。
完整的毛棉籽据具有良好的抗潮耐压性,但棉籽的抗潮耐压性随种子的成熟度和加工处理程度不同而异。
因此,棉籽的耐贮藏性与成熟度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一般霜前收获的棉花轧出的毛棉籽,胚部饱满,种壳坚硬,含水量较低,棉绒长,比较容易保藏,若在低温密闭干燥条件下,种子寿命可达10年以上,在农作物种子中属于长寿命类。
而霜后轧出的棉籽,种皮软、种仁瘦瘪,生理成熟度差,在相同条件下,水分含量较霜前花籽高,生理活性也较强,不易安全贮藏。
1.2含油量高,易酸败棉籽内含脂肪较多,一般达20%,其中有70%-80%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故容易酸败。
特别是霜后花轧出的籽最容易酸败,由于种皮薄,原始水分含量高,生理活性旺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高达80%以上,破碎粒多达20-30%,使氧气自由出入,更易引起棉籽酸败。
1.3棉籽有短绒,易吸湿,带菌多由于棉籽表面附着有短绒,特别容易吸湿,在贮藏期间如仓贮条件差,高湿空气侵入棉籽堆空隙中,会使棉籽水分增加,呼吸增强,放出大量的热能,积累在棉籽堆中不能散发,可引起发酵、发热。
另外,棉籽表面附着有短绒,常带有大量的附生细菌,在生命活动中产生大量的热,而短绒保温性能好,不易散热,最高可达60-70℃,给种子堆发热和微生物的侵染、繁殖、为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短绒易燃烧,在贮藏期间应特别注意防火。
马铃薯储藏保鲜技术

4、马铃薯收获以后,虽然光合作用停止,但仍然是一个 活动的有机体。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继续进行 着旺盛的生命活动,不断地消耗在生长过程中所积累 的各种物质。它是影响马铃薯贮藏和新鲜度的最主要 因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这些物质的消耗逐渐增 加,使马铃薯的外观形状、颜色、质地、风味和营养 价值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马铃薯的生理性质也随之 发生变化,经历着一个逐渐成熟、衰老和不断消耗的 过程,最终导致马铃薯的新鲜度下降,变质,直至不 能食用。在这个过程中马铃薯还随时面临着外界微生 物如细菌和霉菌等的侵染。当马铃薯受到微生物侵染 时,不但有可能直接引起马铃薯的腐烂变质,也会加
⑦ 马铃薯癌肿病 ⑧ 马铃薯炭疽病 ⑨ 马铃薯环腐病 ⑩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窖藏病害的防控技术
1 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2 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种薯 3 加强栽培管理
B、马铃薯贮藏期间的腐烂及预防
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的原因:
1.田间感染晚疫病是马铃薯贮藏期间大量腐烂的主要诱导原 因之一。
2.收获搬运过程中,没有做到轻拿、轻放、轻运,造成块茎 大量损伤,入窖时未剔除伤损薯,一经入窖就为病菌的 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4]刘珊.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的原因及预防[J].现代 农业,2009(2):24-24.
[5]向贤伟.马铃薯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保鲜包装技术 [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4(8):35-41.
组员:凌孟、贺庆、唐真、 李裕聪、盛楠
③苯菌灵。5O%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内吸性防腐剂,其 优点是低浓度施用能抑制病菌孢子生长,马铃薯经 处理可以防止再感染。
四、马铃薯储藏保鲜技术
A、掌握贮薯要点
1.抢晴天收薯晴天收薯,土干地爽,薯块带泥少,水气散 失快,易干,有利贮藏。挖后先将薯块摊放在阴凉通风 的地方,让其风干几天。这样既能促进薯块伤口的愈合 ,又能加速木栓层的形成,提高薯体的耐贮性和抗病菌 措施,可以适当减少马 铃薯的腐烂,提高生产效益。
花生的贮藏特性与贮藏方法

花生的贮藏特性与贮藏方法
1、花生的贮藏特性
(1)不耐低温花生如水分较大,在-3℃下容易受冻,受冻花生色泽发灰,子叶变软,产生酸败气味,降低发芽率。
(2)不耐高温花生仁如用高温烘干或烈日暴晒,常易产生焦斑和裂皮变色;在高温下贮藏则易走油酸败,降低品质。
(3)容易生霉花生果水分超过10%,花生仁水分超过8%,进入高温季节则易生霉,甚至使黄曲霉等霉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使花生带毒。
2.花生的贮藏方法
(1)花生果贮藏花生果在仓内或露天散存均可,只要水分控制在9%~10%以内,就能较长期贮存。
在冬季水分较大但不超过15%的花生果,可以露天小囤贮存,经过冬季通风降水后,到第二年春暖前再转入仓内保管。
水分超过15%的花生果,温度过低时,会遭受冻伤,必须降低水分后方能保管。
花生果仓内散装密闭,水分9%以下,温度不超过28℃者,一般可作较长期保管。
(2)花生仁贮藏贮藏花生仁要切实把握好干燥、低温、密闭三个环节。
①控制水分花生仁长期保管的安全水分为8%;水分在9%以内的基本安全;水分在10%以内的冬季可短期保存;水分10%以上的必须及时处理,不能长期保存。
②保持低温水分在8%以下,温度不超过20℃可以长期
保存。
超过此温度界限,脂肪酸显著增加,引起酸败。
③密闭保管密闭可以防止虫害感染和外界温湿度的影响,有利于保持低温,是保管花生仁的主要方式。
粮食储藏技术-物理特性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1)粮食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状况:粮粒大、完整、表面 粗糙的,孔隙度就大;粒小、破碎粒多、表面光滑 的,孔隙度就小。 (2)粮食的含水量越高,孔隙度越小。 (3)粮食的杂质含量越高,孔隙度越小。 (4)粮食种类与储藏期限。 (5)粮堆的不同部位:底层所受压力大,孔隙度较小。
3.孔隙度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检疫性害虫
原产美洲大陆,现为国际 性的主要储粮害虫,大谷 蠹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 既耐干热,也耐湿热。危 害玉米最严重。
谷斑皮蠹:是一种危害性很 大,极难防治的害虫,能严重 危害多种植物性产品,如小 麦、大麦、麦芽、燕麦、黑 麦、玉米、高粱、稻谷、面 粉、花生、干果、坚果等谷 类、豆类、油料植物贮藏品。
2.自动分级的类型
(1)重力分级 主要是由于物料所受到的重力不同而产生 的分级现象,粮食在长途散装运输或振动、筛 理等过程中易发生重力分级。
散装原粮长途运输后,大而轻的物 料就会浮到最上面;细而重的物料 就会沉到底部;而较细、较轻、较 大、较重的物料分布于两者之间, 从而形成了分层的现象。
重力分级示意图
粮食储藏技术
第二章 粮食的物理特性
粮食特性:通常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所表现 出的各种物理的及生理的属性。如粮食的流散特性(散 落性和自动分级)、导热性、粮食的吸附性、粮食呼吸 作用等。这些特性与储粮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物理特性:流散性、热特性、吸附性等。 粮食特性 生理特性:呼吸、休眠、后熟等。
散落性好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流散,对于装车、装 船、入仓出库操作都比较方便,可节省劳力与时间。但散 落性较大的粮食对装粮容器的侧压力也大。装粮时对散落 性大的粮食就要降低堆装高度,对于散落性较小的粮食则 可以酌情增加高度。 粮食储藏期间散落性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的 储藏稳定性。安全储藏的粮食总是具有良好的散落性。如 果粮食出汗、返潮、水分含量增大,霉菌滋生,就会使其 散落性降低;严重的发热结块会形成90°的直壁状,完全 丧失了散落性。 生产中计算侧压力,用于确定不同粮食的堆粮线,对仓墙 强度不够的仓房,常采取外围加固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玉米种子贮藏方法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子贮藏中又极易发生发热霉变与低温冻害等种子劣变现象,因此安全、有效地贮藏玉米种子具有重要意义。
穗贮与粒贮并用是玉米种子贮藏的一个突出特点,一般新收获的种子多采用穗贮以利通风降水,而隔年贮藏或具有较好干燥设施的单位常采取脱粒贮藏。
一、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一)玉米种子呼吸旺盛,容易发热霉变与其他禾谷类种子相比,玉米种胚占整个种子的比例,无论是体积(1/4~1/3)还是重量(8~15%)都较大,而且由于胚部含有较多的亲水胶体和可溶性营养物质,因此吸水性较强,呼吸旺盛,容易孳生霉菌,导致发热霉变。
有资料报道,含水量14~15%的玉米种子在25℃条件下贮藏,呼吸强度为28mg O2/kg·24hr,而相同条件下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仅为0.64mg O2/kg·24hr。
(二)玉米种胚容易酸败玉米种子脂肪含量约为4~5%,其中绝大部分(77~89%)集中在种胚中,这种分布特点加上种胚吸湿性又较强,因此,玉米种胚非常容易酸败,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藏,种胚的酸败比其他部位更明显(三)玉米种子容易遭受低温冻害在我国北方,玉米属于晚秋作物,一般收获较迟,加之种子较大,果穗被苞叶紧紧包裹在里面,水分不易蒸发,因此收获时种子水分较高,一般多在20~40%左右。
由于种子水分高,入冬前来不及充分干燥,极易发生低温冻害,这种现象在下列情况下更易发生:一是低温年份、种子成熟期推迟,或不能正常成熟,含水量偏高;二是种子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或早霜、低温来得早;三是一些杂交组合生育期偏长、活杆成熟或穗粗、粒大、苞叶包裹紧密。
(四)玉米穗贮比粒贮的孔隙度大玉米穗贮时孔隙度51%左右,而粒贮时为41%左右。
由于穗贮孔隙度大,透气性强,所以对外界条件更敏感,在自然干燥与降温方面比粒贮效果好,而粒贮所占仓容较少,有利于防潮隔热。
二、北方玉米种子贮藏技术要点我国北方玉米种子贮藏的突出问题是低温冻害,因此如何安全越冬是北方玉米种子贮藏管理的重点。
根据研究结果与实践经验,从收获前开始,利用北方秋季凉爽干燥的气候条件,抓好晒种降水这一关键因素,在低温来临之前将水分降至受冻害的临界水分以下,安全越冬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具体措施如下:(一)站杆扒皮,收前降水在种子乳热末期至蜡熟期之间,将玉米果穗的苞叶扒开,使果穗暴露在空气当中,可收到明显的降水效果。
站杆扒皮的最适宜时机是种子蜡熟初期,过早会影响产量,太晚则降水不明显,得不偿失。
站杆扒皮尤其适用于那些生育期偏长,活杆成熟和籽粒脱水较慢的组合。
(二)适期早收,高茬晾晒玉米种子的生活力形成较早。
试验表明,乳熟末期的玉米种子已具有较好的种用品质,是适期早收的临界期,而蜡熟期收获比较理想,不仅活力高,而且不影响产量。
高茬晾晒的具体做法是先收父本,将父本从地上30cm处割断。
母本从地面割倒后,扒棒绑挂,2~4个一串,挂在文本行的高茬上进行风干。
(三)玉米果穗通风贮藏玉米穗贮时由于孔隙度较大,便于通风干燥,可利用秋冬季节继续降低种子水分,同时穗轴对种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霉菌和仓虫的感染。
玉米果穗通风贮藏有多种方式,根据种子量的大小不同可灵活选用。
少量种子可采用立桩搭挂、木架吊挂、棚内吊挂等方式进行。
(四)隔年贮藏、低温密闭通风仓中的玉米果穗,至春季含水量可降至13%左右,如果当年不用于播种,最好脱粒后进行密闭贮藏。
方法是在早春(3-4月份)脱粒,然后趁自然低温过风作囤密闭贮藏,以保持种子干燥低温的贮藏状态。
密闭可采用压盖、囤套囤等方式,隔热材料以膨胀珍珠岩效果较好,稻壳等容重较低的代用材料也有一定效果。
隔离层厚度以20-40cm较适宜,并注意密闭隔热层的完整性。
三、南方玉米种子贮藏技术南方玉米种子贮藏与北方度夏贮藏相似,贮藏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种子霉变与发热,若想避免这种坏种现象的发生,仍然要从种子水分和贮藏温度这两个主要贮藏因子的控制入手。
需要指出的是,在普通贮藏条件下,种子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很容易受到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种子贮藏的稳定性。
对此一方面可将充分干燥的种子在低温季节(早春)过风后,利用库房密闭、帐幕密闭、囤套囤密闭等方式将整个仓库或种子堆与外界进行隔绝,以尽量延长种子堆低温干燥的状态。
另一方面对种子堆要进行经常性的温度和水分监测,以及时掌握种子堆的贮藏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出现发热霉变的迹象时,应及时通过晾晒、过风等措施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包衣玉米种子的贮藏玉米种子包衣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农业增产新措施。
但相对于种子包衣效果和增产作用的报道,包衣种子贮藏方面的资料很少。
由于现行包衣材料中的粘着剂透气性较差,所以包衣后种子的发芽率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此种子最好在播前包衣,风干后播种,但由于各种原因确需对包衣种子进行贮藏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一)选用高活力的种子,充分干燥后,使种子水分降至13%以下,然后进行包衣。
包衣后风干使表面的包膜固化,再装袋保存。
(二)包衣后的种子在贮藏和搬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因受到摔落、敲打等剧烈冲击而使包膜脱落现象发生,保证包膜的完整性和包衣效果不受影响。
(三)将包衣后的种子贮于凉爽干燥处,避免种子吸湿返潮和热胀冷缩。
(四)注意人畜安全我国当前使用的玉米种衣剂中均含有高效剧毒农药呋喃丹。
因此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包衣种子应单独贮藏、专人保管。
贮藏在安全的地方,使闲杂人员特别是儿童没有机会与之接触。
种子堆做好标记。
散落粒及时清除并适当处理,不能饲喂禽畜。
第六节大豆种子贮藏方法一、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35~40%),吸湿性很强。
在20℃条件下,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达20.9%(谷物种子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7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仅11.6%(谷物种子均在13%以上)。
因此在贮藏中要防止大豆种子吸湿返潮。
大豆种子一般含脂肪17~22%,由于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所以很容易酸败变质。
此外大豆种子皮薄、粒大,干燥不当易损伤破碎。
大豆种子对高温较敏感。
在25~30℃条件下,贮藏种子会发生“赤变”现象,即由于高温破坏了种子中蛋白质与脂肪共存的乳胶状态,脂肪渗出浸透种皮,使种皮呈现暗红色水浸状。
有时沿种脐出现一圈暗红色,称为“红眼”。
赤变是大豆变质的一种标志,不仅出油率下降,种子发芽率也会降低。
大豆赤变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即使种子含水量较低时也会发生赤变。
根据Toole等的研究,低温(-10~10℃)条件下,充分干燥的大豆种子(含水量8.1~9.4%),贮藏10年后,发芽率仍在92%以上。
同样含水量的种子,在30℃温度条件下,仅可安全贮藏一年。
而普通风干的种子(水分13.4~13.9%)在30℃条件下只能贮藏1~2个月。
反之即使种子含水量高达17.9~18.1%,在-10℃条件下,大豆种子也能安全贮藏6年。
可见在大豆种子贮藏中,温度与种子含水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大豆对低温的敏感程度较差,因此很少发生低温冻害。
二、大豆种子贮藏的技术要点(一)带荚晾晒、充分干燥由于大豆种子粒大、皮薄、耐热性差,脱粒后曝晒,或人工干燥时温度控制不当、干燥速度太快,都会因干燥不均匀而导致脱皮与破瓣的发生,降低种子品质。
而带荚自然干燥则有利于种子活力的保持。
方法是在植株叶片枯黄、脱落、豆荚相互碰撞发出响声时收割,收割后摊在晒场晾晒2~3天以上,至豆荚干透时再脱粒。
脱粒后严防曝晒,在凉爽处继续风干,待种子水分降至12%以下时入库保存,并防止种子吸湿返潮。
(二)合理堆放,正确管理大豆种子的堆放方式和贮藏管理取决于种子水分。
充分干燥的种子可适当增加堆高,并进行密闭贮藏;而种子水分在12%以上,特别是新收获的种子,应适当降低堆放高度,并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采用通风贮藏。
一般水分在12~14%时,堆高不宜超过1m,水分14%以上时,堆高应在0.5m以下。
(三)低温密闭由于大豆种子对高温敏感又容易吸湿返潮,因此贮藏时以低温密闭为宜,特别在南方及高温季节。
方法是趁晴朗干燥的低温季节,将充分干燥的大豆种子过风降温后采用隔湿、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膨胀珍珠岩等将种子堆封闭(可采用压盖密闭、囤套囤密闭)。
有条件的地方将种子存入低温库、准低温库、地下库等效果更佳,但地下库一定要做好防潮去湿。
第四节花生种子贮藏一、花生种子的贮藏特性(一)怕冻花生种子生长于地下,收获时含水量可高达40~50%,而花生收获期正值秋季,气温较低,容易遭受早霜袭击而使发芽率受损。
同时由于花生种子较大,其中又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水分不易散失,在严寒来临之际,种子水分不能及时降至受冻的临界水分以下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
(二)怕晒花生种子表面是一层很薄的光滑种皮,呈肉色至粉红色。
日光曝晒时,种皮容易脆裂变色,而且在曝晒过程中,由于多次翻动会导致种皮破裂,破瓣粒增加,贮藏时微生物容易侵入,呼吸强度也会升高,降低贮藏稳定性和种子品质。
(三)易霉变花生种子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容易吸湿返潮并发生霉变。
特别是剥壳后的花生种子导热性差,呼吸旺盛,进入高温季节极易发热霉变。
(四)易哈变花生种子的脂肪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当温度升高至25~30℃以上时容易发生氧化和哈变,致使种皮由鲜艳的浅红色变暗呈深褐色,子叶由乳白色变成透明的蜡质状,出油率低,食之有哈辣味,甚至腥臭味,使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二、花生种子贮藏措施(一)适时收获,抓紧干燥花生种子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发芽率也低,而收获太晚,不但容易霉烂变质,而且早熟花生会在田间发芽,晚熟花生还可能受冻。
(二)适时入囤,通风贮藏花生荚果的果壳厚而疏松,晒干后不开裂,对籽粒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而且花生荚果的孔隙度比籽粒大得多,利于通风降温降水,因此初步干燥的种子仍以荚果贮藏为宜。
(三)适时剥壳,妥善保管花生种子最好在播种之前剥壳。
但有些地方为缓解春播时劳力紧张状况,常在春节期间组织人力剥花生种。
由于剥壳后孔隙度变小,呼吸强度较高,含水量略高的种子容易吸湿返潮,甚至发热霉变,因此脱粒时间宜晚,水分较高的种子要先晾晒后脱壳,脱壳后不要大堆贮藏。
贮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对策,以确保种子安全贮藏。
(四)夏季贮藏,低温密闭花生种子度夏贮藏时也以带壳贮藏为宜,在种子含水量较低(8.0%以下)时,同样以密闭为较理想的贮藏条件。
经过一个秋冬的通风,在春季气温回升之前,北方的花生种子水分可降至8.0%以下,如果需要继续贮藏,应入库密闭,使花生种子安全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