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2024年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范文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1. 污染类型及分布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各类水体的污染。
其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是主要污染源。
这些污染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尤其是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2. 污染程度及影响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严重,许多河流、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黑臭等现象,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还对农业、工业等领域的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水资源污染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三、水资源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生活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3.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质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
四、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 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对于工业园区和重点排污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使用节水型家用电器,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和节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 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Π0 000m3 ∕s(历史洪水调查), 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3∕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正∕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正∕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 70% (见图「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 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 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 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 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Omm 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壹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左右。
3.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水质恶化。
二、面临的形势1.供水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居民用水量占全国总水资源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
2.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过度和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枯、生态系统恶化等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3.水灾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了水灾风险的加大。
洪涝、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现状和应对面临的形势:1.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设备更新,减少漏水和浪费。
2.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查,加大对水污染的追责力度。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提升湿地功能。
实施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恢复河湖自净能力。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一、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全球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清,管理机构重叠,责任分散。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模式陈旧,水文监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
1. 水资源管理主体混乱,责任分散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等,各自有管理的职能和责任。
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水资源管理主体混乱,责任分散,难以形成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2. 水资源管理模式陈旧,水文监测体系不完善当前水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计划管理为主,缺乏市场化的引导和调节机制。
同时,水文监测体系不完善,数据精度和实时性有待提高。
这导致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从而制约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1. 我国水资源利用总量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人均水资源较为短缺。
当前,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水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2. 农业占用水资源较大,工业、城市发展需求仍在增加农业是我国最大的水资源使用部门,其占用了总水资源的70%以上。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持续加大。
三、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对策1.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明确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同时,推进水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居民改变浪费水资源的习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进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推进水资源综合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水文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水资源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工作科学化和有效化。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水是生命之源,但是现在人们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却越来越不可持续。
在许多地区,水资源已经变成了非常宝贵的资源。
本文将会探讨当前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资源管理现状中国是一个面临着严重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截止到2021年,中国国土干旱面积已经达到了4.3亿公顷。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越来越重视。
1. 水资源调度的现状为了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城市的供水,水资源调度机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但是,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投入,同时也增加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水灾的风险。
因此,需对水资源的调度进行综合、系统的治理。
2. 水环境治理的现状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在不断改善,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水体污染是一个长时间发展才形成的问题,治理难度相对较大。
为了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对污染的防治进行全面、综合的策略推行。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利用也日益增多。
许多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方法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方法。
1. 水资源利用方式的现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水被浪费。
大量的废水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同时,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知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水资源管理措施的现状随着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矛盾加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水资源的治理力度。
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管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的生命的权利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力度,包括提高水价、制定用水法规和知识推广等方面。
三、未来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趋势也不断变化。
未来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应该以以下关键领域为核心。
1. 生态环境领域未来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应该主要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
中国水情况汇报

中国水情况汇报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供应与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
议题。
近年来,中国的水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干旱、水污染和水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水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水资源状况。
首先,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庞大,但分布不均衡。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
北方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因此,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以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其次,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
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水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水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了一系列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力求改善水质,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
此外,中国在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管理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随着气候变
化的影响,中国的干旱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干旱防治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的水情况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
积极应对。
通过加大水资源调配、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干旱防治等一系列措施,中国正在努力改善水资源状况,保障人民的水利权益。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水情况会逐步得到改善,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保障。
浅析水资源现状和管理策略

浅析水资源现状和管理策略汇报人:2023-11-30•水资源现状分析•水资源管理现状•水资源管理策略•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01水资源现状分析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030201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问题水资源浪费03水资源危机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01水资源短缺02水资源争夺水资源危机02水资源管理现状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及政策现状管理体制机制现状管理体制和机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执行不力01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02水污染严重0303水资源管理策略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严格执法与监督强化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水资源管理职责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推广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加强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科技创新04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水资源管理职责01加强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02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03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提升水资源管理技术水平开展水资源管理培训建立水资源保护奖励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05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丹江口水库水资源管理实践010203背景介绍管理措施实践效果背景介绍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管理措施深圳市通过实施水资源规划、用水管理、污水治理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实践效果通过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深圳市成功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介绍上海市通过实施水源地保护、用水定额管理、水环境治理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管理措施实践效果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壹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
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
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又在急剧减少。
大气中水蒸气量为地球淡水总量的0.03%,为13万亿吨,它以降雨的形式为陆地补充淡水。
目前能够为人类开采利用的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一般只能达到40%。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¼,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0年到1999年,我国社会经济总用水量增加了约四分之一,从4437亿立方米增加到5591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生活用水占10.1%。
======================================================== 贰我国水资源面临形势a新世纪面临的重大水问题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
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但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 立方米,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可以高达五、六百倍。
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
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水危机已不是危言耸听。
(一主要灾情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洪涝灾害: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的年份有1994年(1797亿元、1995年(1653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有1996年(2208亿元、1998年(2684亿元。
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100多亿美元。
(2干旱灾害: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kg(正常年份,如1996年减产100亿kg,较旱年份,如1994年、1995年减产粮食250亿kg,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kg(如1997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天,黄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
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476亿kg,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新个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
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
(3水环境:一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局部性的治理成效较大,但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急剧增加。
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堆积的废弃土石约30亿吨,其中20%流入江河,直接影响防洪保安。
二是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
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
这就表明,水环境质量在继续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以上这三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占全国年GDP的15%左右。
从这三大灾害损失来看,进入21世纪这三大灾害,水资源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将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主要矛盾1. 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五十年来,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21%。
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1978~1998年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
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2000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抗旱能力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农村还有2400多万人饮水困难;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
天津市由于连续四年遭受华北干旱影响,为天津供水的潘家口水库水位已接近死库容,于桥水库已无水可供,直接威胁到天津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尽管采取一系列限制用水措施,但今冬明春用水水源仍难以保证。
为此,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制定的“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的实施方案。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却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
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2.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
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全国地下水由于长期超采,又不能得到回补,目前年超采量达80多亿立方米,已形成了56个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导致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河道断流、河湖萎缩,下游有些尾闾与湖泊消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胡杨林大面积枯死;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此外,有些灌区和绿洲,由于大水漫灌、排水不畅,导致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能力衰减。
1999年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6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7%,生活污水占33%。
根据1999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11.36万公里河长进行评价的结果,Ⅰ、‖类水河长只占30%,Ⅲ类水以上的河长占70%(其中Ⅰ类水河长占5.5%,‖类水河长占24.5%,Ⅲ类水河长占32.4%,Ⅳ类水河长占12..6%,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2%。
b十大挑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要研究下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采取有力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水利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水利建设作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一人口增长出现峰值,人均水资源量降到低谷。
我们面临的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2030年人口增长达到峰值总人口就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立方米。
人口的增长不仅增加对水的需求,而且增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水的有效利用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未来50年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最大的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
(二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开发利用更加艰难。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专家们根据国际上评估的标准认为,中国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大约为10000-11000亿立方米,1997年,我国年总用水量达到了5623亿立方米。
按照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初步估计,我国未来水需求将达到7500-8000亿立方米,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500-2200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