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篇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四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1996年高考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也是在刻画功高盖世的诸葛亮;1998年高考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

后者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自有其用意,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或是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或是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所以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既要把握准人物,又要搞清诗人的用意,搞清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作者形象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比较一下《江城子.密州出猎》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的诗人形象的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 步骤三: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的无感门慨。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与形象角度分析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与形象角度分析

二、咏物言志诗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三、羁旅思乡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 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 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花》是汉乐府名曲,在这里 是说有人正在吹奏这支曲子。当时李 白被贬,此时运用通感,仿佛感到梅 花落下时的寒意,去国怀乡的悲愁。)
• 诗中闻笛,往往化用笛曲名,巧用通
感的艺术手法,既能构成音乐形象,又能 语意双关,表达情感。《关山月》《梅花 落》《折杨柳》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横吹曲。 如: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立志清白做人,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画菊
南宋末·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1、托物言志; • 2、描绘了菊花凌霜独立,孤
傲绝俗的形象; • 3、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组1:织简答析案下三面要这首点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 、

1、当明年确万诗里中觅的封侯诉形,衷象匹情是马什戍么梁陆;州游。关河梦断何处,
形 •尘2暗、旧结貂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象 鉴 赏
• 3、胡指未明灭形,象鬓的先秋意,义泪是空什流么。(此生思谁想料内,容心和在观天山, 身 注点:老态沧沧度洲洲,。)水作边者,的古情时感隐、者所理居想之、地追。求陆、游品晚年性居等于)
、 形 象 鉴
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情节。(鉴赏依据)

·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物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 快清新,有如民歌。通过自问自答
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 船家女形象。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自然特点
寓意
象征意义
曾柳
未黄而狂 飞花蔽天
仗势狂傲 遮天蔽日
倚势猖狂 得志一时的小人
曾逐春风 美好快乐 自伤迟暮 李柳 秋蝉斜阳 肃杀凄凉 老来沉沦

鉴赏诗歌之形象篇

鉴赏诗歌之形象篇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解析
这首诗塑造了杏花的形象。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
是:一陂春水。最能体现它品行的词语是:花影妖娆。答 题时要指出物中体现的诗人的感情,即保持自己如北陂杏 花的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为任人碾压的尘 土。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 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通过对妖娆美丽、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知识精要】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主人公形象和诗人自身形 象两种。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于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 经·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的形
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请简要赏析诗中“山客”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 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 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分析归纳能力,从“客子光阴 诗卷里”可以想象诗人每日吟诗度日,是一个“情趣高雅” 之人;从诗歌的题目及“西庵禅伯还多病”“忽忆轻舟寻 二子”可以分析得知诗人挂念着自己的朋友,可以看出他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 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 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 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 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不是本诗的表 现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
注意人物形象的外貌、动
作、心理等的描写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注】①然:通“燃” 试分析诗中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全诗 通过“涧花”、“暮雨”、“潭树”、“春云”、 “檐峰”、 “鹿群” 、“山霭”等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郑鄂居住地偏僻、幽深、环境优美,可见这 位隐者生活的恬淡闲适。作者也借这一人物表达了 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喜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扩写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 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 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 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 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 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 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 有敬亭山了解了。

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
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水面上一般。描绘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水面上一般。描绘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相得 益彰,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益彰,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 人物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心忧天下、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三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 诗人自己
客体人物 诗人塑造的形象
三 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什么形象; (1)什么形象; 形象的基本特征; (2)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的意义。 (3)形象的意义。
三 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又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答女士注: , 形做 当 金:全 实 象幕代 线秦诗 际 。僚。刺韬表上,俭绣玉面是后:,:上塑来通手应是造田“ 指进描 了令险 按士写 怀荐” 住不一 才其, ,第个 不为怪 刺,抑 遇工异 绣在郁 、部。 手宦惆 愤侍压法官怅满郎金之田的不。线一令未平时:。府嫁的世用中贫寒: 试分析这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 的诗人的形象。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 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 流入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 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志士的化身。
答:“雪花公子” 高洁而清高;“无人识”、 “独叹白头”写出了白鹭的孤独、寂寞//本诗把 白鹭拟人化,借白鹭抒发了诗人执著追求清高而 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的悲剧形象。
例: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 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练习3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 要分析。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附《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 态、动作、心理。
考题形式
提问形式: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试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小结: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 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前两句先写登临纵目之所 见的壮丽景色。山川相接, 一片澄明,后写风荷十里, 清香四溢。境界阔大,气象 不凡,景色壮丽。表达了作 者娴适、愉悦的心境。
了怎样的景象特点?
例:鉴赏诗歌的物象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例: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问:阅读下面宋词,试分析词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步骤一)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 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步骤二)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 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和内心的豪情。(步骤三)
• 绝句二首(其一)
•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1、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 (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春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 明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 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步骤三)
答题步骤
1、概括画面(意境)的特点 形容词(体现画面特点)+画面(意境)
2、描述画面(如何显示画面特征) 3、表达的情感
例: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景物类型: 景物描写(季节、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 如何分析诗歌景物? 1. 图景的组合方式 2. 画面色彩 3. 动态 4.静态 (形、色、动、静)
试题形式
提问形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诗歌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这个物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深
层寓意、象征意?

景物有什么特征?烘托什么气
氛?蕴含或反衬什么情感?
练习1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练习2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鄂州南楼书事二首(其一)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问:诗歌前两句写出
(三)鉴赏诗歌的物象
• 什么是物象: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 物象的作用: 物象 言志、言情、言心声。
• 如何分析物象? 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答题步骤
• 物象外在特征+内在的品格、精神 即:物与志的结合
总结: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

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有 怎样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
一、考纲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要求: 把握
鉴赏形象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 意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 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 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